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探月精神的生動詮釋:“嫦娥”二十年六探“月宮”

蔡金曼 楊 璐

2024年09月03日15:50    來源:2024年第9期《黨建》雜志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完成歷時53天的太空之旅,從38萬公裡的“天外”帶回世界首份月背樣品。今年恰逢中國探月工程決策實施20周年,在這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年,中國航天再次創造新的世界紀錄。

“20年來,參與探月工程研制建設的全體同志弘揚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走出一條高質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測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當天的賀電中指出。

作為我國首次開展的對地球以外天體的直接探測,探月工程規模宏大、系統復雜、高度集成。從嫦娥一號實現我國月球探測“零的突破”,到嫦娥六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採樣返回,20年來,中國航天不斷書寫自己的探月傳奇,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攬月的千年夙願,不僅在月球上留下中國印記,也在實踐中凝練出探月精神這一寶貴精神財富。

偉大實踐催生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實踐。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對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的賀電中首次提出“探月精神”一詞。隨著探月工程的深入實施,“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發揮出強大的精神引領作用,引領中國探月人在高質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測之路上不斷前進。

追逐夢想:跨越星球的浪漫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月亮一直是特別的存在,不僅擁有嬋娟、桂宮等浪漫雅稱,還成為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更是表達了中華民族對明月的無限想象。

1994年,美國“克萊門汀”號關於月球上可能存在水的發現,在國際上掀起了月球探測的熱潮。當時,中國航天歷經近40年的發展后,在火箭、衛星等領域取得長足進步,為進入深空奠定了基礎。這時,一批仰望星空的人把目光鎖定月球,並提出應盡早制定中國的探月計劃。

中國探月工程於2004年正式立項實施,命名為“嫦娥工程”。工程伊始,圍繞“怎麼去月球”這項難題,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原局長欒恩杰院士,帶領老一輩航天人,擘畫出“繞、落、回”三步走的探月藍圖。嫦娥一號任務作為我國首次探月任務,就是要實現繞月飛行的目標。

“從嫦娥一號飛向月球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飛向月球的大門一經打開,深空探測的腳步就不會停止。”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說。

2024年5月3日17時,海南文昌。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托舉嫦娥六號探測器向月球飛馳而去。探測器穩穩落月的“輕盈”身姿,於月背立起的五星紅旗,“挖土”后在月面留下的“中”字……這場“追月大片”,一幕幕場景令人記憶猶新。

6月25日下午,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湛藍的天幕之下,一頂紅白相間的巨型降落傘緩緩落下,嫦娥六號返回器到家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激動的人群中,一位白發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主持我國月球探測運載火箭選型論証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級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盡管已是八旬高齡,每逢探月工程的重要節點,他仍堅持到場見証。“17年來,‘長征’火箭以全勝成績六送‘嫦娥’飛天,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我們還要再接再厲,向下一次成功發起挑戰。”這位已經奮戰61年的航天老兵豪情滿懷。

從望月抒懷到著陸月球,從初探“月宮”到詳細勘察,從月面巡視到月背探秘,從創造中國紀錄到實現世界首次,中國探月在20年裡實現歷史性跨越,以探月夢托舉中國夢,生動詮釋了夢想的力量。

勇於探索:敢闖“無人區”的膽量

在20世紀人類首次探月高潮中,世界主要航天國家已進行了100多次月球探測活動,但對於中國航天而言,“飛向月球”仍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說:“月球和火星探測我們起步晚,需要向先行者、先進者學習,但絕不是亦步亦趨效仿別人,更要敢於創新、敢為人先。”

跟跑,並不等於吃別人嚼過的饃。

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實現了中國探月史上一個又一個從“0”到“1”的突破﹔嫦娥四號實現月背軟著陸,更是驚艷世界的先例。嫦娥三號圓滿完成落月任務后,作為備份的嫦娥四號,是再實施一次類似的落月任務,還是勇闖科學探索的“無人區”?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我們認為應該賦予四號更強的生命力和更多功能,探索此前從未有人類探測器到達的月球背面。”

時間來到2020年,嫦娥五號受命出征。為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科研人員創新提出四器組合方案,11個飛行階段環環相扣。在解決了月面取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地球等四大“攔路虎”后,嫦娥五號成功採回月壤,探月工程三步走目標圓滿完成,中國探月人也踐行了自己的庄嚴承諾。

隨后,與嫦娥四號相似的一幕在嫦娥六號任務中再次上演。嫦娥五號任務已順利完成,作為備份的嫦娥六號何去何從?鮮有涉足的月背再次吸引了中國探月人的目光。

為何選擇去月背採樣?

“位於月背的南極-艾特肯盆地是現在發現的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研究這裡的地質構成、物質組成、演化歷史,有助於了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質演化歷史。”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春來一語中的。

然而,月背不僅是我們從地球上觀測不到的“秘境”,更有著“不在服務區”的煩惱。為此,中國提前發射“地月新鵲橋”——鵲橋二號中繼星,以做好接應與對通工作。相比上一代鵲橋號,這顆中繼星功能更廣、性能更強,不僅面向探月四期工程,還可為國外月球探測任務提供中繼通信服務。

正是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激勵著我國探月工程不斷穩步向前,也為人類探索浩瀚宇宙提供著中國方案。

協同攻堅:同心向月的合力

探月工程是我國復雜程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之一。然而,在短短20年內,中國月球與深空探測事業已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跨越。從設計到生產,從研制到試驗,從發射實施到飛行控制,每一次技術突破與創新都是團隊協同攻堅的結晶。

協同攻堅體現於高度的參研系統集成。探月工程涉及五大系統,匯聚了全國數千家單位,其中既有傳統“國家隊”,也有民營機構。

嫦娥六號任務中,中國首次在月球背面獨立動態展示五星紅旗。溫差大、輻射強的特殊月面環境對國旗材質有著更高的要求。為此,月面國旗研制團隊聯合武漢紡織大學等單位,提出用玄武岩纖維制作月面國旗的想法。從纖維成型、織物織造、印花染色到旗面制作,科研人員通力合作,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最終讓玄武岩纖維“織”出的“中國紅”在月背精彩亮相。

協同攻堅體現於參研者年齡范圍之廣。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合影時,總書記身邊坐著兩位特殊的“80后”和“90后”,一位是年逾八旬的欒恩杰院士,另一位是已經90多歲高齡的孫家棟院士。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啟動后,時年64歲的欒恩杰和75歲的孫家棟挂帥出征,為探月工程首次任務的順利實施作出了重要貢獻。

嫦娥六號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的90后陳文成已經成長為嫦娥六號軌道器總裝副主任工藝師。每天,陳文成忙碌穿梭在總裝現場和各零部件分廠,帶領團隊對產品開展全周期管理,從零部件開始跟產,從源頭把控質量。“能夠和師父一同參與新任務,我又燃起新的激情、新的斗志!”提起師父,陳文成的95后徒弟顧偉德意氣風發、笑容滿面。

回望20年探月之路,從心系蒼穹的老一輩科學家,到一批能挑大梁、擔重任的年輕航天骨干專家,“嫦娥奔月”路上攻克的每個難關都離不開他們的勠力同心、永不言棄。

合作共贏:開放包容的胸懷

探索浩瀚宇宙不僅承載著中國人的飛天夢想,也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正如《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所倡導的“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那樣,中國一直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原則,在探月任務中與多國航天科技機構開展載荷合作、測控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

2024年7月,“2024泰國未來科學力量展覽會”在泰國曼谷舉行。展覽會上,名為“明月照我還”的嫦娥五號月壤樣品360度緩緩旋轉,讓圍攏過來的參觀者一睹為快。“我沒有辦法自己去月球實地感受,但現在有中國的月球探測器採集到的樣品展出,這樣的機會不容錯過。”曼谷市民威集達用“驚奇”形容著對月壤樣品的印象。2023年10月,中國在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上宣布,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面向國際開放申請,歡迎各國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國際合作同樣是嫦娥六號任務的一大亮點。來自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的4個國際載荷在軌工作出色,獲取了珍貴的第一手科學數據。發射當天,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多國航天機構、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官員,共同見証了嫦娥六號在大雨中升空,外國載荷專家更是幾近落淚:“這是我看過最震撼的一次發射!”“恭喜我們要去月球了!”

一系列的國際合作展現了中國開放合作的態度,也增進了國與國之間的了解與互信。如今,中國航天已成為全球航天合作中的重要力量,中國探月的“朋友圈”也不斷擴容。

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表示,中國航天將堅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繼續敞開胸懷、打開大門,不斷拓寬國際合作渠道,組織實施好后續重大工程任務。

探月精神不僅是探月工程的制勝法寶,也是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精神密碼。

從事探月工程20年的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用四個“信”字總結從事探月工程的感受——“堅定信念,才能十年磨劍,向一個共同的夢想邁進﹔保持信心,才能在不斷面對新的挑戰時迎難而上、實現突破﹔相互信任,才能在復雜的大系統工程中統一步調、協同攻堅﹔言而有信,才能讓國內外相關單位願意與我們開展合作。如今,中國航天人已投入新的戰斗!”

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航天人必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面向星辰大海,不斷前行!

(作者單位: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