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內蒙古達拉特旗:推行“黨建引領統種共富”模式 著力打造鄉村振興實踐樣板

中共達拉特旗委組織部

2024年08月29日09: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近年來,內蒙古達拉特旗按照“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共聚共享、共贏共富”的發展思路,全域推行“黨建引領統種共富”模式,帶動村集體增收、農牧民增富,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是突出黨建引領,織密堅強組織體系。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農村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將“黨建引領統種共富”土地合作經營模式列入旗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創新項目,成立工作專班,定期召開分析研判會議,交流經驗做法,研究解決問題,持續壓緊壓實責任,推動工作落地落實。蘇木鎮黨委領辦聯合社和村投公司,篩選能干事、有擔當的村班子、村干部,列出任務清單,細化實化舉措,算好效益賬,管好“錢袋子”,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村集體領辦合作社,探索推行“黨支部+村集體+合作社+企業+農戶”新模式,經營流轉土地,實行規模化種植,推動集體經濟與農民雙贏共富。按照“入股自願、管理民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土地保底+效益分紅”進行分紅和二次利潤返還,或根據收益按股份一次性分紅,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企利益共同體,變以往企業單方“輸血”為雙方“造血”。同時,合作社雇佣農民從事生產,農戶可享受保底分紅、收益分紅和薪金收入,用利益聯結機制牽穩“牛鼻子”抱團共發展。

二是聚焦產業優勢,拓展強村富民渠道。在有序整合土地的基礎上,探索出合作社統一經營、社會化服務科技支撐、農牧民抱團取暖等合作經營模式,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大幅提升,引領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有效解決了農業經營粗放難題,直接帶動6萬農牧民增收。堅持“土特產”發展方向,積極打造“黃河幾字灣”區域公用品牌,推廣“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黨支部+合作社+國有公司+農戶”等帶動模式,大力發展辣椒、有機水稻、貝貝南瓜、五谷雜糧等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共培育認証綠色和有機農產品51個,有力助推了產業振興的步伐。建立村集體、合作社、企業、社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同體,通過連片統種提“收入”、土地入股分“股金”、提供勞務拿“薪金”,變“單一性”收入為“疊加式”增收,有效拓寬了村集體和農戶增收渠道。

三是抓住關鍵要素,積蓄產業發展動能。通過中央、自治區項目資金,鼓勵嘎查村黨組織成立農機合作社,通過統一購買農機,發展壯大社會化服務,進一步拓寬嘎查村集體經濟來源,引導農牧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構建嘎查村后備干部培育體系,吸引67名外出經商人員、大學畢業生等優秀人才回村任職,公開招錄132名大學生到村服務,對124名嘎查村干部和后備人員進行了學歷再教育,累計評選“領頭雁”78名,自治區“頭雁”59名,培育科技示范戶1026戶、種養殖大戶1576戶、高素質農牧民1739人。推行“黨建+信用”,爭取4735萬元上級資金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設立鄉村產業發展貼息資金5000萬元,撬動金融資本流向產業項目,共向產業化聯合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等投放“產業振興貸”等信貸產品82筆,放款額度達1.93億元,用“真金白銀”為產業振興注入新動力。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群眾增收致富有了新路子。與前些年一家一戶種田或流轉土地由種糧大戶耕種相比,實施“黨建引領統種共富”土地合作經營模式后,實現了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解放勞動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以白泥井鎮侯家營子村官牛犋南社為例,自2019年村黨支部組織成立合作社,對全社3000多畝耕地進行集體化經營后,官牛犋南社的人均土地分紅逐年增加,由2019年11300元增加到2023年18500元。此外,解放出來的勞動力通過從事養殖、參與土地合作經營管理、外出打工、發展庭院經濟等方式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增加家庭總收入。

二是土地利用效率有了新提升。實施“黨建引領統種共富”土地合作經營模式,推倒地界、水渠、畦壟,使“小田變大田”,擴展出8%到15%的土地,分給新增人口,讓“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的每一個村民都有了同樣多的土地、同等的分紅額度,使得人口與土地、收益實現均等化。同時,實施“黨建引領統種共富”模式也有利於機械作業、科學種田,實現了“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灌排配套、道路暢通、林網防護”,更有利於耕地保護、生態環境改善以及綠色糧食品牌的打造。在此基礎上,引進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打造高標准農田,畝均節水80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率顯著提高,讓農田變成“穩產田”“高產田”“增收田”,讓“沉睡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

三是基層社會治理有了新方法。通過組建合作社、社管會,實施“黨建引領統種共富”土地合作經營模式后,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號召力有了顯著提升,群眾基礎得到有效夯實,分散的農戶被有效組織集中起來,由點及線、由線成面,成為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實現了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濃厚氛圍,群眾自治水平得到有效激發,土地劃分、用水用電等各類矛盾糾紛從源頭得到解決,形成了經濟發展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良性互動,群眾精神生活有了質的躍升,有空閑有精力參加村裡組織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過上了宜居宜業的鄉村生活。

四是農村環境整治有了新面貌。美麗宜居的鄉村環境不僅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更是推進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的有力支撐。實施“黨建引領統種共富”土地合作經營模式后,我旗聚力村庄清潔,提升鄉村顏值,按照網格化區域、動態化覆蓋、精細化管理、目標化考核的總體思路,扎實推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通過推行“政府投資建設+鎮村社三級運維+農戶付費+黑灰水分離+三格化糞池處理+還田利用+集中處理”一體化模式,實現了農村牧區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農牧民思想有了質的提升,由“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四、經驗啟示

一是黨的領導是根本。基層黨組織通過組織實施高標准農田、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項目,進行政策宣傳、組織協調、矛盾處理、市場對接,為“黨建引領統種共富”模式推行打下基礎。黨員干部結合“走基層、聽民意、解民憂、話發展、促振興”等各類活動,搭建黨員服務群眾平台、發揮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優勢,想辦法解決難點、堵點和痛點問題,化解改革試驗的阻力,贏得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可。在基層黨建與農業發展互融共生中,促進“黨建引領統種共富”模式遍地開花。

二是宣傳引導是重點。各級黨組織採取“線上+線下”宣傳途徑,通過微信群、入戶走訪、鄉村大喇叭、現場觀摩等方式,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宣傳“黨建引領統種共富”模式的好經驗好做法,心貼心、面對面幫助農戶算明白合作經營的成本賬、收益賬。實踐証明,隻要把道理給群眾講明白,隻要有示范帶動、典型引路,廣大群眾都能堅定走上新時代農業合作化道路。

三是群眾參與是基礎。要把“黨建引領統種共富”的好事辦好,首先要做到尊重農民的意願,充分理解他們長期對土地的依存所產生的疑慮,不搞一刀切,宜統則統,宜緩則緩。黨員干部要以改革為民的情懷,把保障農戶權益放在優先位置,走村入戶共商農事,傾聽民聲,回應訴求,解決好他們的后顧之憂。在推動“黨建引領統種共富”中,讓村民實實在在享受到經營方式變革帶來的紅利回報,確立群眾主體地位,讓群眾吃下定心丸,從根本上調動參與的積極性。

四是共富共治是目標。“黨建引領統種共富”模式引導多元主體參與,進一步打開視野,最大限度激活要素,聚合力量,突出了共同富裕的價值取向。兩年多來,已建成一批樣板示范點,實現了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和當地農民共同增收獲益。先行先試形成的階段性成果,不僅僅是連片良田種植效益的大幅提升,更是現代農業新業態的不斷生長,其延展出的生態觀光農業、鄉村治理亮點,不斷刷新鄉村“顏值”,提升鄉村氣質,形成經濟發展與基層治理的良性互動,打造共富共治幸福圖景。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