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市新吳區江溪街道黨工委 南京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
2024年08月29日09: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江溪街道是江蘇省無錫市七個城區中體量最大、人口最多的街道,地處三個區的交界地帶,面積25.37平方公裡,常住人口30余萬人,下轄安置房社區、混合型社區、商品房社區、國際型社區、產業社區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居住社區30余個,轄區內活躍經營主體達3.8萬個,黨組織271個,黨員6500余名,經濟規模大、人口密度高、社會事務復雜,基層治理面廣量大,非常具有典型性。江溪街道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和省市組織部長會議部署要求,結合自身發展特點,通過“四輪”驅動,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的新路徑。
二、做法
(一)突出組織驅動,夯實社區治理根基
1.機制建設強化“抓管帶”。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黨員中心戶(樓棟長)”四級組織架構,全覆蓋推動“把支部建進小區”,落實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抓管帶”機制。探索“基層吹哨、部門報到” “小區吹哨、下沉單位應哨”治理機制,推動聯合執法進小區,做到一次進門、多項查驗。用好“三聯三強基”機制,加強區街聯動,保障結對單位力量下沉小區、定人定崗聯系小區、幫扶項目落地小區。持續推進在職黨員“三報到三服務”,推行“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服務模式,帶動熱心黨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000余場次,呈現出“工作在單位、服務在基層、奉獻雙崗位”的生動畫面。
2.組織建設強化“雙循環”。探索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雙循環”模式,構建社區“大黨委”外循環及社區自治內循環鏈條,依托社區“大黨委”統一管理轄區小區、商圈、樓宇、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織密小區黨支部“一張網”,全覆蓋推進街道86個小區黨支部設立,深挖“紅色主理人”“樓棟紅管家”,突出培育黨員中心戶、樓棟長、能人3支隊伍,吸納用好黨員中退休干部、律師、醫生、教師等資源,有力激活“煥新管家團”“紅袖標服務隊”等260余支小區治理隊伍。完善覆蓋小區“1名共治紅色管家、1支黨員服務隊伍、1個特色黨建項目、1座民情收集驛站”的“四個一”布局。
3.陣地建設強化“零距離”。完善黨群服務陣地體系,全覆蓋設立街道級1個、社區級32個黨群服務中心。構建紅驛服務圈,梳理整合街道場地資源,設置“紅色先鋒、紅色共享、紅色睦鄰”三類紅色驛站100余個,圍繞便民服務、文化傳播等需求,實現服務零距離。緊扣新就業群體領域需求特點,布點建設33個“小蜜蜂驛站”、1個“暖途驛站”等一批前沿陣地載體,成立全市首家市級“快遞員紅色研學堂”,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們提供更舒心、更便捷的休憩學習陣地。
4.隊伍建設強化“專特精”。深化基層干部“三化”管理,培養一批專業性強、服務精細化、特殊時刻敢於站出來的黨員干部隊伍。舉辦社區“兩委”班子輪訓、書記大講堂、“商·治理策”書記論壇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升營等,緊跟熱點工作定向磨礪專業精度。推行“青藍結對工程”,選拔桑梅、胡雯書記等5位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社區黨組織帶頭人擔任傳幫帶“導師”,以點帶面促進基層隊伍梯隊化建設。
(二)突出資源驅動,提升社區治理質效
1.黨建聯盟撬動區域資源。組建以長江路沿線各類單位59位書記為核心的長江路書記聯盟,集智形成《社區治理指導手冊》《社工向陽成長手冊》等治理“寶典”,聯動破解跨區域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環境整治等難點任務。建強“1公裡黨建聯盟圈”等區域化黨建聯建平台,鏈接推動公益性、服務性社會組織進小區,制度化設立“溪·鄰裡”固定服務日。擴容街道區域化共治基金,推出一批示范引領新項目,切實提升小區專業服務品質。
2.群團聯盟聯動各類群體。以長江路沿線為主體,在長江路黨建服務聯盟的基礎上先后成立長江路婦聯聯盟、長江路團建服務聯盟、長江路工會服務聯盟。積極整合沿線資源,搭建對接平台,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婦聯、團委、工會工作和黨的思想建設、文明創建、志願服務等有機整合。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切實幫助群眾通過法律、協商等合法渠道解決問題,在化解社會矛盾時發揮疏解調蓄作用。
3.物業聯盟凝聚群眾力量。實施“紅色物業打造為民服務快車道”項目,推行“1+3+N”物業服務協調共治體系,提升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物業公司交叉任職“兩個雙向進入”比率,實現居民小區有小區黨支部、有“紅色物業”黨支部、有小區黨建品牌“三個有目標”。積極倡導發揮物業社區治理“前哨”作用,放大“紅色物業”示范效應,探索推廣重大事項物業公司、業委會黨組織前置討論研究機制,發動115個“紅色物業”服務點位提供全天候“叫單式”服務。
(三)突出協同驅動,挖掘社區治理動力
1.強化社會組織協同式治理。夯實社會組織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覆蓋”,無錫市社會組織黨建指導中心落地江溪街道,建成黨建引領下輻射區、街、社區三級社會組織培育發展體系和樞紐平台。以項目為抓手,通過社區居民促參引導、居民骨干挖掘培育、組織團隊增能增力、小微互助項目實踐、社區組織備案注冊等,推廣“能人帶團”的組織發展路徑,形成“社區CEO”等社區居民自治特色品牌。街道113個社會組織培育居民骨干1100余名,鏈接各類資金達1200萬,服務居民15萬余人次。
2.引導新就業群體參與式治理。成立無錫首家快遞員“紅色研學堂”,開展“雙優”計劃、“三送”活動,建立紅色研學線路3條、“小蜜蜂驛站”33個,開展“15分鐘服務圈”“新志願”等12項關心關愛服務,助力新就業群體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最佳拍檔”。打造快遞、外賣專項領域“黨員先鋒崗”22個,組建3支“紅騎士”志願服務隊,服務轄區居民,參與結對幫扶,開展代辦服務、上門取件、郵件速遞,打造新就業群體“+社區治理”“+志願服務”新模式。
(四)突出智力驅動,拓寬社區治理外延
推進校地合作,借助專家學者給予智力支持。2019年,江溪街道與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啟動合作,採用“三個依托”+“三個建立”的“3+3”模式,在課題研究、理論宣教、人才交流、學術研討、智力支持等五個方面展開合作。2023年,南京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無錫研究中心落戶新吳區江溪街道,發布“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四大專項課題,相關專家學者為社區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指導設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智庫,有力推動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三、成效
通過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的一系列創新實踐,江溪街道努力探索出了一條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新路徑,近年來完成十大類60余項民生實事項目。推進老舊小區全面更新,完成改造面積123.4萬平方米,造福居民9079戶﹔新建改建11個公園游園“串珠成線”,提升改造29條道路,新改建停車場15處,新增機動車泊車位約5500個,“吹哨報道”機制閉環解決“疑難雜症”事項12起,通過協商民主程序解決停車位改造、加裝電梯等民生問題305個,打造“社區食堂”2家,完成7個社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41台,居家適老化改造1908戶,累計培育社區參與式治理項目168個,開展活動5000余場,黨群關系更加融洽,居民群眾的歸屬感、認同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一)創新基層黨建,織密組織網絡
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打頭管總,筑牢基層黨建根基,以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支撐和引領基層社區治理體系。通過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的“抓管帶”工作機制、探索推進支部進小區、逐步深化“區域化”黨建聯建等方式,織密轄區范圍內“縱橫交錯”的組織網絡,切實推動黨建網與治理網“雙網融合”,實現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同頻共振、同步推進。
(二)聚力協同聯動,引領多元共治
通過市級發動、區級統籌、街道協調、社區調度,整合城管、綜治、公安、安監等部門,攜手學校、銀行、醫療衛生機構等單位,聯合企業、商鋪、物業、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社區居民、志願者等主體,開展跨區域、跨行業、跨單位的黨群活動,使治理力量從“散落到聚合”推進,有效推動問題解決、促進協同發展、開創城市社區治理新局面。
(三)堅持服務為本,提升服務品質
創新社區治理,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價值導向,不斷搭建完善服務陣地建設、引導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基層黨員參與服務,真正實現將多元化服務落實在群眾家門口,把黨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切實增強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區治理的服務質效。
(四)精進隊伍建設,強化力量支撐
通過開展優秀干部培養選拔、基層干部下沉服務、孵化結對幫扶、支部書記項目評選、全能社工競技比拼等多項活動,把選優配強作為基礎、把能力提升作為關鍵、把激勵擔當作為重點,為城市基層社區治理注入源頭活水、為“群雁”齊飛注入鮮活動力。
(五)持續創新推優,解鎖治理路徑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區治理,打好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組合拳”,不斷嘗試新做法、探索新路徑。堅持多元參與,探索“參與式治理”新實踐,強化社區共同體意識﹔樹立問題導向,圍繞轄區最突出、最薄弱環節打造特色品牌項目,解決社區治理過程中的具體問題﹔聚焦智慧治理,構建智能化、信息化的創新治理平台,科學有效推動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
四、探討
(一)強化組織建設是社區治理的首要任務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社區治理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唯有將基層黨組織打造成基層社會的堅強堡壘,才能充分發揮其領導核心作用,才能引領各方主體、協調各方資源充分參與基層治理。為此,要打造一個好班子,多策並舉選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注重基層黨員干部的能力提升﹔要建成一支強隊伍,加強對普通黨員教育管理,針對不同類型黨員實施分類管理,使黨員真正知身份、明要求、履責任﹔要提供一方優陣地,加強基層黨群服務陣地規范化建設,讓黨群服務陣地真正成為基層黨組織團結群眾、聯系群眾的重要載體,真正成為黨員和群眾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溫暖家園﹔要尋求一種新路徑,緊跟時代步伐,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創新基層黨組織工作機制,探索黨的領導與服務群眾的新路徑。
(二)統籌多方力量是社區治理的關鍵舉措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離不開黨組織的統籌整合,目的就是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有效實現治理主體互通、治理資源共享、治理場域覆蓋和治理效能擴展。一方面應注重治理主體整合,實現“‘人’盡其才”。通過建立“大黨委”“黨建聯盟”等形式加強黨組織自身整合、推動組織內部合作,同時要將政府部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企業、群眾等多方主體整合進社區治理過程之中,充分發揮不同類型主體的治理角色優勢。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治理資源整合,實現“‘物’盡其用”。將不同治理主體的治理資源進行整合,注重優化現有資源、盤活閑置資源、挖掘潛在資源,重點探索信息化時代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網絡治理資源為社區治理賦能。在實踐中,要注重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靈活調配,推動治理資源的高效跨區域流動。
(三)堅持人民主體是社區治理的價值本位
社區治理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不動搖,堅守治理為了人民,治理依靠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價值本位。要關切群眾需求,做到治理為了人民。社區治理不單是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實,更是自下而上的需求回應,必須密切關注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建立有效的需求收集渠道,對需求進行精准研判、妥善回應﹔要吸納群眾參與治理,做到治理依靠人民。吸納群眾參與社區治理能夠直接充實社區治理的主體力量,顯著降低治理成本,將社區治理觸角真正延伸到基層社會每個角落,實現治理面的全覆蓋。群眾參與治理也能迅速發現並及時解決治理過程中的一些潛在問題,優化治理效率﹔要做到治理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一方面能夠推動群眾切身感知到政府工作的實際成效,增強群眾對干部及黨和政府的政治信任,另一方面也能夠使他們保持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針對一些群眾不易感知到的治理成果,尤其要做好宣傳工作。
(四)遵循問題導向是社區治理的基本原則
社區治理歸根到底是要解決基層社會存在的各類問題,創造一個幸福和諧的社會,遵循問題導向是社區治理的一項基本原則。在基層社區治理實踐中,基層干部必須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而不能簡單機械地執行上級下達的行政任務。基層干部首先要能夠准確理解把握上級下達的行政任務背后的要義,將行政任務執行與基層社區治理改善結合起來。同時,基層干部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群眾的角度審視治理實踐,及時掌握群眾的急、難、愁、盼並予以妥善回應。當然,上級部門也要切實為基層減負,優化任務分配機制與考核機制,為實現“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社區治理實踐創造相應的環境。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