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09: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近年來,中國通號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扛牢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積極探索構建“1+2+3+N”工作體系,即:圍繞“一個理念”強引領、突出“兩個覆蓋”夯基石、聚焦“三個部位”抓融入、構建“N”個黨建品牌,有力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同頻共振,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本文為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對中國通號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樓齊良的專訪。
記者: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中國通號作為中央企業,是如何圍繞“一個理念”強引領的?
樓齊良:中國通號黨委緊緊圍繞“融入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狠抓思想文化融合,黨建引領作用更加突出。
激活融合思想“引領力”。一是政治建設“定向導航”。始終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第一政治要件和頭等大事,持續完善制度機制,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政治標准和政治要求貫穿黨的建設全過程,融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部署全流程,加強工作指導和專項督促檢查,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二是理論武裝“強根固魂”。堅持思想建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周密制定主題教育“1+1+7”頂層方案體系,印發關於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的實施方案,總結深化“四結合一並重”整改機制,以“深化改革促發展十大實踐課題”助推中國通號打造世界一流。分層分類開展教育培訓,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大學習大普及大落實,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為抓黨建促融合助發展奠定堅實思想基礎。
涵養融合文化“聚力池”。一是堅持正面宣傳引導。積極抓好主題宣傳、形勢宣傳、政策宣傳、成就宣傳和典型宣傳,組織“兩優一先”“最美通號人”評選表彰,開展“國企開放日”“大國頂梁柱”“黨建品牌案例評選”主題活動,大力宣傳央企楷模、脫貧攻堅和抗擊疫情先進典型,積極宣傳企業在戰新市場開拓、科技創新、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示企業良好品牌形象。二是建設特色企業文化。系統梳理企業文化元素,把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業標准規則和中國通號企業文化有機融合,制定《企業文化管理辦法》《企業文化手冊》,打造科技通號、數字通號、安全通號、活力通號、價值通號,轉化為員工的行為自覺和精神動力。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開展演講比賽、趣味運動會等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提高企業凝聚力向心力。
記者: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中國通號黨委突出“兩個覆蓋”夯基石,具體是怎樣體現的?
樓齊良:中國通號黨委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兩個覆蓋”從有形向有效轉變。
實現組織有效覆蓋。一是強化組織體系建設。堅持“四同步、四對接”,在企業深化改革過程中建立完善黨的組織,靈活設置聯合黨支部、流動黨員黨支部、臨時黨支部,推動各級黨組織到期換屆,構建起從總部到基層、從國內到境外的嚴密組織體系,確保企業發展到哪裡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裡。分三階段深化實施基層黨建提質增效“七抓工程”,舉辦中國通號“七抓”實操班,聚焦黨建重難點問題解決梳理形成15個典型案例,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專項整治,有力實現“空白班組”動態清零。二是黨建工作標准化。總結提煉“三五七”黨建工作法,印發《中國通號基層黨支部標准化手冊》《中國通號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中國通號產業鏈創新鏈黨建賦能專項行動“1+N”工作指引》,策劃開展黨建引領實踐課題研究形成41項黨建標准化流程,自主建成中國通號智慧黨建工作平台。截至2023年底,中國通號共有476個黨組織,其中黨委42個,黨總支24個,黨支部410個,黨員8256人。
實現工作有效覆蓋。一是建強工作隊伍。按照管理規模和黨員人數,加強黨組織班子建設,持續優化班子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專業結構,強化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綜合考評,用制度和機制保障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用活“雙培養”機制,通過專題輔導、情景模擬、實踐教育、經驗交流等方式,分層分級開展黨務干部、支部書記、支委班子定期輪訓和集中培訓,有效解決基層黨務人員“不適應、不會干”的問題。二是落實基礎保障。嚴格落實兩個“1%”要求,中國通號全系統實體子分公司均設立黨建工作機構,全面落實黨務干部和經營管理人員同職級同待遇,確保黨建工作有人干事、有錢辦事。強化基層黨建陣地建設,有效指導基層支部扎實抓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和發展黨員工作。
記者:做好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要將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創新優勢和發展優勢。中國通號黨委聚焦“三個部位”抓融入,是如何實現的?
樓齊良:中國通號黨委圍繞“黨建強、發展強”目標,聚焦“三個部位”,強統領、強質量、強基礎,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頂部”對標強統領,做到治理上融入。一是加強黨的領導。始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全面落實“黨建進章程”“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持續健全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有效厘清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以推動企業深化改革為契機,建立起決策科學、權責明確、執行有力、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在國務院國資委2022年度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重點任務考核中獲評A級。二是完善頂層設計。集團公司黨委聚焦抓好高質量黨建鞏固提升開展專題研討,修訂完善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系統抓好年度黨建工作的謀劃部署、督促實施、考核評價,開展專項提升行動,推動形成黨委牽頭抓、職能部門具體抓、相關部門配合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配套制定相應實施方案,為全系統黨建工作謀篇布局、指明方向。
“中部”做優強質量,做到載體上融入。一是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緊緊圍繞加快布局軌道交通和低空經濟“新賽道”、加快構建“智控+N”產業體系研究部署黨建工作,廣泛開展“強活力、創佳績、促增長”“勇擔當、做貢獻、保增長”“建強黨建鏈賦能產業鏈創新鏈”等主題實踐活動,創建黨員示范崗、責任區、突擊隊、攻關團隊,推動產業鏈創新鏈黨建融合發展。二是推動黨組織黨員作用發揮。堅持把生產經營重大任務攻堅作為檢驗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重要戰場,成立黨員突擊隊300個、先鋒崗707個,動員8000余名黨員、2萬多名職工奮戰在科技攻關、改革發展、工程建設第一線,戰斗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抗洪搶險最前沿,讓黨旗高高飄揚在基層一線,先后走出黨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全國婦聯第十三屆常務委員柯曉賓,團的十八大代表牛菲菲,多個集體和個人獲中央企業“兩優一先”表彰。
“底部”抓實強基礎,做到機制上融入。一是在明責壓責上下功夫。制定黨建責任制實施辦法和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將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結果納入黨建責任制考核評價體系,以黨建工作報告制度、現場述職評議和黨建責任制考核為抓手壓實黨建責任,建立完善黨委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專職副書記直接責任、其他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的“四責協同”的責任運行機制,形成黨委牽頭抓、職能部門具體抓、相關部門配合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二是在考責問責上下功夫。動態優化考核指標體系,連續5年在全系統開展黨建責任制考核、述職評議考核,召開中國通號黨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暨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會,探索應用智慧黨建工作平台開展考核評價工作。強化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推動黨建考核與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綜合考評、經營業績考核銜接聯動,將考核結果同班子成員薪酬獎懲、干部任用挂鉤,及時通報反饋考核情況、推廣先進典型事例,倒逼責任層層落實、壓力層層傳導到位,推動黨建工作成為“硬約束”。
記者:中國通號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推進體系化、特色化、專業化黨建品牌建設,打造世界一流企業。中國通號黨委構建“N”個黨建品牌,有什麼經驗做法?
樓齊良:中國通號黨委堅持守正創新,孵化推廣了多個特色鮮明、務實管用、黨員認可、群眾滿意的黨建品牌案例。
創特色、出亮點,挖掘優勢“樹”品牌。一是找准品牌培育的有效“接口”。廣大基層黨組織緊緊圍繞年度生產經營任務指標中的關鍵部分、難啃部分,把黨建品牌創建作為“破題之匙”,結合黨組織的特點、生產經營實際,從解決具體問題入手,深入挖掘品牌主題,深化拓展品牌內涵。開展深化黨建品牌創建提升行動,系統總結提煉基層特色亮點和經驗做法,融入中心培育建樹黨建品牌。二是找准品牌嵌入的有效“出口”。把與職工群眾深度融通作為品牌嵌入和基層黨建創新的有效“出口”,組織開展創崗建區、勞動競賽、技能比武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確保黨建品牌創建的穩定性、持續性,形成一批機制完善、工作規范、模式新穎、成效明顯、具有推廣價值的黨建品牌。近年來,中國通號成功打造了“基石先鋒”、“四把尺”、“融·基”、“星火”等特色黨建品牌,形成示范引領效應。
聚合力、重推廣,多點發力“強”品牌。一是強化組織“合力”。堅持“一盤棋”推動,將黨建品牌創建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工作進行統籌謀劃,明確階段目標,有序推進黨建品牌孵化培育和動態管理。將黨建品牌創建情況納入黨建責任制考核評價內容,進一步強化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品牌創建的責任意識,切實將黨建品牌創建落到實處。二是加大推廣“聚力”。各創建單位在黨員活動室、宣傳欄、項目現場等場所展示黨建品牌名稱、標識、目標、內容和價值等方面內容,增強現場融入感。各級黨組織通過專題會議、“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宣傳推廣黨建品牌,增強現場體驗感。各企業依托官網、官微等媒介,廣泛推廣基層特色亮點、典型做法和成功經驗,同時做好結合文章,增強職工群眾的向心力和歸屬感。(宋晨、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