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廣西防城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社區架起“連心橋”

2024年08月28日07:54    來源:光明日報

“有鄭叔帶頭,小區管理非常好!”記者近日探訪廣西防城港市龍港五礦小區,居民無不豎起拇指為“好黨員鄭叔”點贊。

鄭叔名叫鄭德林,黑龍江人,退休后成了防城港市“新市民”,是龍港五礦小區黨支部委員和“免費管家”,打掃衛生、安全整治、支部活動……他總是走在最前面。

龍港五礦小區原本是兩個小區:龍港小區、五礦小區。兩個小區共用一條進出通道,中間隔著一堵牆——這堵牆,堵住了兩個小區居民的感情交流,成了一堵“隔閡牆”,居民不時為垃圾堆放、車輛停放和進出等候等問題爭吵。

為改變這樣的緊張局面,防城港市在這類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三無”小區,動員黨員走在小區治理前列,推倒了龍港小區和五礦小區中間的“隔閡牆”,並成立了聯合黨支部,打通小區治理“任督二脈”,讓兩個小區居民聯手又連心,“兩家人”變成了“一家人”。

“龍港小區和五礦小區地處防城港市老城區的核心,均為企業生活區。房改后,這裡逐漸變成了‘三無’小區,小區居民生活和社區治理深受影響。”防城港市仙人灣社區黨總支書記石麗波介紹,這片老城區有46個“三無”小區,多數曾是單位職工生活區。

房改后,這些小區的業主換了一茬又一茬,破舊的管線等公共設施修了一次又一次。部分小區也曾聘請物業公司管理,最后均因種種原因不歡而散。小區管理嚴重滯后,居民生活多有不便。相關部門為了治理這些“三無”小區,也曾投入不少人力財力,但效果不佳。

為徹底改變這些“三無”小區面貌,還居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社區黨組織引領各小區成立黨支部,並成立小區住戶聯合會,遴選責任心強、口碑好的業主擔任主任或會員,帶動小區居民自治。

“小區管理進步快,全靠黨支部這個車頭帶。”防城港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為了發揮黨支部的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各小區黨支部開展“亮黨員身份”活動,方便居民有困難時找到黨員和黨組織,解決‘急難愁盼’,實現小問題、小矛盾不出小區。

在黨員亮身份后,小區黨員掀起“服務小區干起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先鋒形象樹起來”工作熱潮,比擔當、比作為,在小區自治中帶頭管、埋頭干。

鄭德林雖是后來的“新市民”,但在小區自治管理中,總是先人一步、先干一步。“隻要不下雨,他都會早早起床,清掃小區衛生。居民扔掉的大件垃圾,他會及時用自家三輪車拉到指定堆放點。”石麗波說,“小區公共照明燈不亮,他總是主動及時維修,從不嫌臟叫累,從不要一分錢好處。”

黨員無私奉獻,帶動了小區居民。黨員走在前頭,小區居民緊跟在后頭,主動拿起掃把清掃小區衛生,自覺規范停車。他們還主動排班管理小區,在業主群中公示值班表……“我先上”“搭把手”“幫一下”在小區蔚然成風。

“三無”小區楊超小區曾經是出了名的“老大難”,小區主電源線多次因過載起火,多輛電動車因充電不規范被燒毀,樓道、過道、下水道堵塞司空見慣。

與其他小區組合成立黨支部后,在黨員“管在前頭、干在前頭”影響下,楊超小區住戶聯合會主任林康明等黨員主動作為,解決了衛生清掃、停車、管線改造、外牆防漏、綠化亮化等歷史問題,小區秩序井然。

黨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居民主動配合,一個個“三無”小區變得干淨整潔、規范有序、鄰裡和睦,小區居民自治成效立竿見影。

(本報記者 周仕興 王瑾雯 本報通訊員 黃文倩 李映武)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