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寧市西鄉塘區委組織部
2024年08月27日16: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衡陽街道南鐵北四區社區成立於2001年,管轄面積約1.5平方公裡,管轄區域包括中國南寧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南寧機務段、南寧宏泰中醫醫院等20多個單位和以鐵路職工家庭為主的老舊居民小區31個,現有常住居民1.8萬余人,是漢、壯、苗等8個民族聚居的混合型老舊社區。社區黨委下轄25個居民小區黨支部,管理黨員907名,其中60歲以上的老黨員佔80.26%。在社區治理中,黨員難集中、教育難覆蓋、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等“四難”問題在南鐵北四區社區尤為典型。
針對這些現狀,南鐵北四區社區黨委按照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相關要求,深化“老鐵微家”品牌創建,推行微陣地、微聲音、微服務、微活動“四微”工作模式,將黨組織深植於社區網格之中,把黨的組織建設、黨員服務等覆蓋到基層治理的最基本單元,黨群關系進一步緊密,社區治理難題群策群力破解,治理效能不斷提升,社區老舊小區多、老年人口多、社會化黨員多、活動場所少的“三多一少”被動局面逐步轉變為黨群活動多、溝通交流多、便民服務多、鄰裡矛盾少的“三多一少”積極形勢,社區成為了廣大黨員群眾的幸福家園。
二、主要做法
(一)織網共享微陣地,建強紅色堡壘
積極構建“黨建+網格化”梯次融合治理新格局,鞏固放大“老鐵微家”的品牌優勢。一是夯實黨建引領基礎。成立“微家家委會”,由社區黨委書記擔任“大家長”,從影響力強、群眾基礎好的黨支部書記、黨小組組長和黨員中民主推選3—5名家委成員。家委會定期共商社區重大事務,示范帶動鄰裡黨員踐諾履責,全天候提供有困難找黨員服務,廣泛凝聚起“黨旗紅”引領“治理優”的思想共識。二是建強社區黨建網格。依托城區四級紅色網格,延伸打造“社區—小區—樓棟”聯動體系,按“1+N”模式建強“老鐵微家”(“1”即黨群服務中心“微家”服務站,“N”即14個社區網格按需創建N個“微家”)。“微家”選設在服務熱情高、責任心強的黨員家中或者小區庭院、大樹腳等公共場所,“家”門常開,黨員就近就便參加活動,匯聚“微力量”為社區治理提供“硬核支撐”。三是開拓網絡黨建陣地。以黨支部為單位,組建黨員學習交流群25個,將有條件參加“雲”端集中學習的黨員連在線上,確保思想引領“不掉線”。各黨支部委員按月輪值,在微信交流群實時發布黨的創新理論和大政方針政策、支部黨建信息等最新資料鏈接或資料包,及時推送“學習強國”“八桂先鋒”“南寧黨建”等平台的精品黨課,適時組織形式多樣的線上專題學習交流活動,構建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的居“家”充電環境。
(二)傳遞黨群微聲音,凝聚奮進力量
黨員干部進網入格,全方位暢通黨群交流渠道,以民聲入耳助推民生落地。一是“老鐵”宣講傳黨情。深挖轄區鐵路老黨員“富礦”,發掘一批有情懷、有才華、理論水平高的老黨員,組建“老鐵”宣講隊。80余張“老面孔”以新身份在社區開展“三宣講”(即講活黨課小故事、講清惠民新政策、講述身邊好榜樣),循序漸進傳遞出黨的“好聲音”,引導社區鄰裡知黨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二是“月月議事”強自治。賦予10個社區便民亭黨群議事功能,共享社區黨群活動室,打造“月月議事”平台。網格員、黨支部、業委會或自管會、居民群眾等代表每月討論居民關心的公共資金使用、社會治安、環境衛生等問題,專人公示工作進展,確保廣大居民的知情權。社區黨委定期匯總每月“議案”,推廣示范性治理舉措,如推廣街區式住宅小區居民亂搭亂建廚房圈養雞鴨、老舊小區化糞池堵塞治理等,提升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民主站點心連心。認真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依托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和基層立法聯絡點,以開展“混合編組、多級聯動、履職為民”主題活動為總抓手,黨代表、人大代表定時微笑接訪,定期走向千家萬戶,從民生專題調研、民情懇談會、意見征集會等活動中廣泛收集民聲,積極向上反映民意,爭取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著力打通上連黨心、下連民心的“最后一米”。匯智聚力推動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截至目前,無物業小區居民對引進物業管理的態度由拒轉迎,支持率由60%提升至98%。
(三)能幫就幫微服務,促進文明和諧
凝聚黨群力量,弘揚“能幫就幫”的南寧精神,推深做實“民呼我應”。一是多元化便民解憂。打造社區零工就業服務站,將城區零工市場“鏈”到居民“家門口”,一站式辦理 “辦不成事”“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領不到薪”等便民勞務服務。依托“邕新驛站”,開展“黨旗領航·暖新聚新”關愛服務活動,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黨員關系轉接、休憩應急等暖心服務。整合轄區居民互助、商家服務等低償資源,制作365便民服務聯系卡,設立便民服務熱線,為居民提供“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街”服務。二是常態化志願服務。引導在職黨員和熱心居民群眾積極注冊“桂志願雲”,根據個人能力特長和服務意向,就近就便響應和參與轄區志願服務活動。堅持黨建引領多方共建,社區黨委牽頭組建“老鐵”服務隊,將在職黨員、“兩企三新”群體、“社校聯盟”在校學生等各方力量按組織屬性和功能優勢,分別編為便民服務、自治服務等6支隊伍,每月在各小區樓棟有序開展走訪慰問、清潔家園等志願服務活動,補齊社區服務短板,實現網格服務全覆蓋、社區治理增效能。三是精准化助老扶弱。聚焦老年人口多的特殊社情,用好“五社三站”“邕騎先鋒”等紅色力量,引導獨居老人到日間照料中心就餐,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免費送餐上門,用“一碗熱乎飯”傳遞“銀發關懷”﹔對重點關注老人實行一天一見面、一天一聯系活動,為空巢、失能老人提供居家診療、助浴助潔等“敲門”服務,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以“微心願”為名,對社區2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4名孤殘兒童、242名殘疾人開展“圓夢行動”,由網格員日常收集心願並梳理分類,能辦的馬上辦好,暫不能辦的通過定期公告的方式,聯系轄區單位、凝聚社會力量點亮心願。
(四)交流交融微活動,共享幸福家園
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黨群交流交融活動,聚力構筑人心歸聚、精神相依的幸福家園。一是敘家風、尋榜樣。打造家風會客室,公開征集“我的家規家訓”,廣泛開展家風故事會、家訓書畫展、尋找“樓宇好人”、評選“十佳和諧家庭”等活動,對社區優秀家風文化“講”“展”“學”,挖掘身邊黨員群眾的閃光言行和感人事跡,營造愛國愛家、崇德向善的社區氛圍。二是舞會友、歌傳情。豐富活動載體,利用小區廣場、小區涼亭、轄區單位活動場地等打造5個百姓舞台,鼓勵和支持文藝愛好者們自編自導自演各類文藝活動,讓居民在家門口樂享文化服務,增進鄰裡情誼。積極挖掘黨群文藝骨干,組建“春雨”“康乃馨”等精品文化藝術團體,將德、孝、廉、信、禮等社區精神融入文藝表演中,創作出《向黨宣誓》等打動人心的歌舞藝術作品。三是節同慶、雅共賞。精心謀劃“七一”主題黨日活動,社區黨委聯動轄區共建單位,在南寧鐵路機務段和諧型火車前百人齊唱,歌頌祖國﹔組織近500名黨員同志齊聚南寧鐵路文化宮劇場,共享“永遠跟黨走·建功新時代”文化視聽盛宴,見証34名老黨員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社區黨委聯合8個黨建聯盟單位輪值“我們的節日”“民族文化進社區”系列活動,大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舉辦“兩節一會”(藝術節、鄰裡節、運動會)、百家宴等社區文化活動,積極弘揚新進鄰裡文化。
三、主要成效
(一)黨建與空間互嵌,組織覆蓋更有形有效
遵循“社區—小區—樓棟”治理單元延伸軌跡和網格治理服務需求,將社區黨委的“紅色引擎”力量化整為零,分解成群眾家門口的25個“微家”,有效激活了社區的閑置空間、低效空間、潛在空間,破解了老舊小區集中性場地資源不足的難題。隨著“微家”陣地數量不斷增長、“紅色網格”不斷織密,黨員集中難、教育難覆蓋等問題迎刃而解,越來越多黨員就近回“家”,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號召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真正實現了黨員群眾工作生活到哪裡,黨組織就延伸到哪裡、建強到哪裡。
(二)黨建與民生互嵌,家事共治更群策群力
“匯民聲”陣地有效下沉,民需民盼得到了充分傾聽和回應,黨員、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熱情持續高漲。35名在職黨員先后進網入格,示范引領358名離退休黨員發揮余熱,輻射帶動社區多名黨員、群眾主動進行365便民服務登記,志願隊伍壯大到近500人。走訪服務居民群眾1368人次,提供文明勸導、清潔家園、防詐宣講等志願服務80余場,積極參與社區16個無物業小區的環境改善行動近200次。社區面貌煥然一新,黨員“身份流入”優勢被如數轉化成推動社區發展的“作用流入”優勢。
(三)黨建與服務互嵌,社區發展更同心同向
緊貼社區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社區黨委聚力完善了黨群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智慧長者食堂等鄰裡便民服務設施,“一老一小”盡享關心關愛,全齡友好的10分鐘便民服務圈日臻擴大,便民資源出門即及、居家可享。在黨員帶動下,各族鄰裡通過以一名黨員帶動一家、一家帶動一樓一棟等方式,在“家門口”實現了以文明促交流、以互助促交融,共居共學、共事共樂良好局面得以形成,以社區為“家”的理念深入人心。整個社區這個“大家”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凝聚起建設美好家園的磅礡力量。
四、經驗探討
(一)老舊社區治理拓新必須堅持黨建引領
老舊社區因為公共投入不足、管理資源匱乏、人口流動較大等因素,治理面臨諸多困難,一定程度上制約社區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堅持黨建引領,能確保社區治理的方向與國家政策的導向相一致,從而在黨的領導下集聚各方力量優先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解決居民最迫切、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上,避免治理過程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在深化“老鐵微家”的實踐中,堅持黨建引領,是實現組織功能化整為零卻始終形散神不散的根本所在,是黨建共建聯建在探尋社區治理新方向中始終攥指成拳、精准聚力、持續用力的根本所在。
(二)老舊社區服務出新必須聚焦民生福祉
越是人流密集的老舊社區,“民呼我為”的聲音就會越大,社區服務提質升級的難度系數也就越高。要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建立健全訴求搜集、分類梳理、會商快辦等機制,開展黨群聯席會、民情懇談會、居民議事會共治“三會”,請居民既“出題”又“出智”,確保“為民服務”發力准。要拓寬黨群服務中心“為民”功能場景,以“黨建+”為紐帶,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參與社區治理,及時解決居民的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持續擴大便民服務圈,在“民呼我為快辦”中不斷提升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指數。
(三)老舊社區活力煥新必須織牢精神紐帶
老舊社區見証著無數人的奮斗和汗水,也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和情感,唯有不斷增強“家”這一獨特精神標識,廣泛凝聚起居民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奮進共識,才能讓老舊社區永葆生機活力。要以“紅色服務+五個家園”建設為抓手,加強“紅色鄰裡”建設,廣泛開展紅色文化融合民俗活動,促進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培育積極的鄰裡文化,穩穩托舉起“大家一起向未來”的家園建設願景,推動社區氛圍從養老變享老、從安居變樂居。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