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大渡口區委組織部
2024年08月15日14: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重慶市大渡口區地處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西南部,受限於我區農村經濟具有城郊型的顯著特點,農村經濟佔比相對較小,耕地資源較為稀缺珍貴,在發展資源、發展條件、發展稟賦上比較匱乏。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發展基礎較為薄弱。永久基本農田分布零散、犬牙交錯,土地整合難度大、利用粗放低效,產業集中度較低,農民增收乏力。二是基層治理存在短板。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存在欠賬,交通出行、醫療衛生等需求較大,資金、項目、人才等資源不夠富集,尚未建立起多元共治的治理體系。三是人力資源較為匱乏。村“兩委”帶富能力還不夠強,本土人才培養回引力度不夠大。對此,重慶市大渡口區圍繞全區農業農村發展實際,堅持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具體行動,創新實施“黨建引領·七聯共建”,充分發揮聯建各方優勢,不斷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走出黨建引領強村富民新路。
二、主要做法
(一)打破組織壁壘,創新“七聯共建”組織形態
以村黨組織為主體,打破行業、領域、單位壁壘,通過黨建組團、聯建共建的方式,每個村由1個機關黨組織、1個社區黨組織、1個優秀企業、1所學校、1家醫院、1名區級黨員領導干部和1名賢達人士等7類主體進行聯系幫扶,推動提升村黨組織“雙帶”能力。一是分級研判定范圍。各鎮根據村“兩委”班子運行情況調研和重點村分類管理情況,初步篩選出幫聯村名單,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委按照“先試點后推廣”首批確定13個涉農重點村作為聯建對象,佔比48.1%。二是優勢互補結對子。堅持“不搞簡單的行政命令”攤派聯建任務,將13個村分為集體經濟發展滯后、鄉村善治乏力、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等,按照“雙向選擇、優勢互補”原則,結合實際匹配幫聯黨組織,確保幫得了、帶得動、出實效。三是協議組團抓共建。在不改變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前提下,村黨組織通過與7類主體簽訂共建協議的方式,實現聯建共建契約化、機制化、具體化。
(二)堅持問題導向,健全“七聯共建”目標體系
針對農村要素資源短缺、公共服務不足、本土人才缺失等難題,以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鄉聯動共建共治機制為重點,建立“七聯共建”目標體系,為“強村富民”提供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一是建強筑牢基層組織。堅持黨建引領,通過組織共建、黨員共管、品牌共創等方式,在主題教育期間,整頓一批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創建不少於5個農村基層示范黨組織。二是提升基層治理能級。深化農村基層網格化服務,推廣實施“積分管理鄉村善治”“院落微治理”,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創建5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個市級鄉村治理示范村。三是推動集體經濟發展。探索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通過組織搭橋、項目牽引,確保2023年底前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100%、20萬元以上達到50%。
(三)注重分類施策,抓實“七聯共建”工作任務
根據機關、社區、企業、學校、醫院等領域黨組織的優勢和特點,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抓好聯村共建任務落實。一是差異化明確任務。機關黨組織重點開展組織共建、政策宣傳、人才支持,社區黨組織重點協助策劃基層治理特色項目,企業黨組織幫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學校黨組織重點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技能培訓,醫院黨組織常態開展義診巡診、健康咨詢,黨員領導干部重點推動政策、資源、人才等向幫聯村傾斜,賢達人士主要從鄉村建設、鄉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契約化落實任務。針對7類共建主體重點任務,組織聯建單位與幫聯村採取“友好協商”的方式,條目化列出共建事項,簽訂“黨建引領·七聯共建”協議書,約束各方主體按協議推動落實具體項目,確保聯建工作具體化、可實施、能落地。三是清單化管控任務。按照“項目管理、清單推進”的思路,建立聯系對接台賬和工作進度台賬“雙清單”,每季度更新1次,倒逼壓實聯建單位責任,常態開展結對聯系。各聯建單位結合主題教育接訪下訪、民生實事、民生服務團等,全面下沉幫聯村召開黨員群眾見面會,按照協議要求開展聯建活動,牽頭或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本土人才培訓、農產品產銷對接集中配送等。
(四)強化閉環管控,完善“七聯共建”運行機制
注重體系化、機制化推動聯村共建工作,健全運行機制,確保取得實效。一是閉環落實機制。按照“方案制定—明確任務—推進落實—現場調度—情況報告”工作閉環,組織聯建單位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堅決杜絕形式主義、空轉虛化。二是定期調度機制。結對聯系的領導干部和單位每季度調度分析聯建村工作推進情況﹔各村每半年召開1次工作調度會,研究解決困難問題﹔區委農村工作每年開展1次現場會,通過現場觀摩、解剖麻雀,提升工作實效。三是總結評估機制。每年對工作情況進行復盤分析,組織牽頭單位培育挖掘最佳實踐案例,通過座談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運行情況評估,優化拓展聯建領域、工作載體和目標體系,推動聯村共建工作迭代升級、見行見效。
三、工作成效
(一)有效豐富了農村組織聯建共建新形態。以村黨組織為紐帶,通過契約化共建協議、清單化任務事項、機制化運行管理,把互不隸屬的各類組織連接整合起來,建立起利益連接更緊密、組織形式更嚴密、參與范圍更廣泛的聯村共建新形態,實現了組織功能、組織優勢、組織力量最大化。比如,區紀委監委機關黨總支與南海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聯合組織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宣傳宣講,牽頭督導區人力社保局機關、區交通局、區婦幼保健院等聯建單位落實責任,組織修繕鄉情陳列館、鄉村道路硬化改造、建立污水處理站等,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優勢。區征地服務中心與征地任務較重的沙坨村共同組建黨員攻堅小組,開展征地政策宣傳解讀、信訪接訪等,有力推動征地工作。
(二)有效形成了基層治理多元共促新局面。通過黨建聯建,各幫聯組織之間實行共商共議、共同參與,有力發揮機關、社區、企業、學校、醫院等領域黨組織優勢,根據幫聯村情況策劃實施政策宣傳、人才支持、社會實踐、技能培訓義診巡診等,讓多元主體制度化地參與到鄉村建設和發展中,形成了黨組織領導下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比如,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與紅勝村積極開展共建,通過座談會、院壩會、主任接待日等方式,常態收集辦理村民“急難愁盼”,籌措資金協調解決出入便道無照明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石盤村聯合茄子溪中學共建金鰲田園研學基地,培養學生愛勞動、會勞動的素養,受到家長好評。
(三)有效探索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實踐。以增強村“兩委”帶富能力為重點,通過村企對接,協助聯建村制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從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產業培育等方面給予“造血式”幫扶,切實在助推產業發展、激發消費活力、推動穩崗就業、參與鄉村建設等方面作用。區級部門、學校、社會企業利用優勢資源,通過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設,金鰲山的“荒山黃坡”蝶變AAAA級景區,引進億元投資在廢舊礦山建成投用“蒲公英酷玩營地”。目前,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100%,50萬元以上的村達55%。
四、探索啟示
(一)建強組織是推動“強村富民”的根本保障。健全農村基層黨的組織體系,加強村黨組織班子成員建設,突出發揮黨員作用,才能更好地把上級要求有力地貫徹落實到基層一線,凝聚推動發展的共識,帶動村民廣泛參與、共同致富。
(二)黨建聯建是推動“強村富民”的重要手段。農村資源相對匱乏,單單依靠自身很難迅速發展壯大,需要上級黨組織健全制度機制,以村黨組織為主體,打破組織界限、行政隸屬壁壘,有效將各類組織的資金、信息、人才、陣地等資源統抓統管起來,通過政治引領、政治引領、機制引領、能力引領,調動一切資源要素向農村富集,才能更有力地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三)依靠群眾是推動“強村富民”的內生動力。推動農村發展、村民增收必須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我們通過組織引領、聯村共建,帶動村民轉變觀念、凝聚共識、增強信心,廣泛參與進來,更好地推動了土地流轉、投資入股,真正在推動農村項目建設中讓村民嘗到甜頭。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