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密市委組織部
2024年08月15日10: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動因
山東省高密市地處山東半島東部,膠萊平原腹地,東與青島市接壤,位於膠東經濟圈核心位置,版圖面積1523平方公裡,轄7個鎮、3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866個村、44個城市社區,人口89.5萬。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城市治理的不斷深化,網格化治理在維護社區穩定、處理應急情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網格設置劃分不規范。多部門按不同標准單獨建立網格,工作區域彼此包含、重復、交叉,存在網格設置不合理、不規范等問題,各方面信息沒有實現互聯共享,增加了社會治理成本,降低了社會治理效能。二是網格工作力量不強。網格雖“小”,但承載的工作和服務內容卻很多,這就不僅需要足夠數量的治理力量參與網格工作,還對網格治理隊伍的專業素質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三是制度機制不健全。網格化信息傳遞、問題處置機制還不夠完善,存在分流、轉辦、落實“梗阻”現象,網格工作效率不高,齊抓共管工作合力仍有待加強。對此,高密市持續探索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機制舉措,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行“幸福社·德鄰裡”建設,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把“網”織密、把“根”扎深,構建“黨建統領、條抓塊統、強網賦能、多元共治”的網格治理工作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黨建引領,實行“一網統管”
堅持把抓緊抓實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創新推動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先手棋”,發揮街道、社區、小區黨組織領導作用,實現對城市社區網格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一是合理劃分網格。將城市社區網格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按照全域覆蓋、規模適度、邊界清晰、因地制宜、便於服務的原則,以居民小組、住宅小區為單元,按照300—500戶左右規模標准,將44個城市社區劃分為467個網格,實行統一編碼和管理。將全市黨建、綜治、公安、民政、住建等17個重點領域及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組織的相關職能統一整合,全力推進全要素全科網格建設。二是加強網格組織覆蓋。推行支部建在網格(小區)上,制定網格小區黨支部建設管理標准,強化黨組織對網格工作的領導,按照“一網格(小區)一支部”的標准,組建網格(小區)黨支部473個,劃分樓棟黨小組1634個,推選5326名黨員中心戶擔任樓棟長、單元長,構建起“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四級組織體系,每個網格黨支部撥付2000元工作經費,保障支部工作運轉,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進樓入戶。三是整合行政服務。制定網格事項清單,把黨的建設、文明創建、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綜合治理、政務服務、社會救助等工作納入網格事項,提供清晰的“流程圖”“導覽圖”,建立黨組織對網格事項統一指揮、推進落實的工作機制,由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推動各職能部門入網服務,實現“上面千條線、基層一張網”。
(二)強化規范管理,充實工作力量
健全完善網格治理服務團隊選聘招錄、教育管理、薪酬保障、考核激勵、選拔使用等工作機制,加強網格人才隊伍建設。一是配強網格治理力量。全面配強“一長+一員+N名兼職”網格員隊伍,將3960多名社區工作者、業委會成員、物業員工和熱心居民納入網格服務隊伍,擔任網格長和專兼職網格員。實施在職黨員“回家工程”,推動8900余名機關黨員干部到居住社區報到,引導離退休黨員、老干部、退役軍人等常態化進格、組團式服務,擔任“兼職網格員”,形成“以專為主、專兼結合”的工作隊伍。二是提升隊伍素質。健全網格員培訓體系,加強各類業務培訓,提升綜合工作技能,打造“全要素”網格員隊伍,推動網格治理精細化、網格服務專業化。推行“全科社工”工作模式,堅持全覆蓋培訓,由市、街道每年分級對社區工作者進行一次全員輪訓,對新考聘的社區專職工作者開展入職培訓。加強崗位實訓,把專業社會組織引進社區,要求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等網格治理隊伍每年參與1個以上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全面提升應對復雜局面的履職能力。三是嚴格隊伍管理。堅持“定崗網格”制度,規范網格長、網格聯絡員、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等4支隊伍工作職責,建立完善社區自查、社區之間互查和街道檢查等不同層次的網格化監督機制,明確日溝通、周例會、月考核、季度交流機制,完善以工作落實力和群眾滿意度為主要標准的考核評價體系,圍繞網格員出勤、走訪、信息報送、事件處置等指標,加強考核獎懲,用差異化報酬激發網格員隊伍積極性主動性。
(三)強化機制創新,構建服務閉環
把網格化服務管理作為聯系服務群眾、加強精細治理、做強做實基層的重要舉措,深化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推動“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一是健全協商議事機制。推行以“居民提事、網格聽事、社區議事、民主定事、協同辦事、群眾評事”為主要內容的“六事”工作法,通過入戶走訪、設置“微心願牆”“說事點”“聽事角”及召開“我的小區我做主”居民協商議事會、“板凳會”等多種方式,引導居民群眾主動反映生活訴求、矛盾問題和意見建議,將居民反映問題納入街道督辦和行業監管,解決“最后一公裡”治理服務難題。二是健全呼叫響應機制。依托社會治理服務信息平台,橫向聯通全市33個市直單位信息平台,對辦理事項按層級由市、街道、社區三級平台調配轉辦,創新“集—分—研—化—評”五步工作法,從信息收集、分類管理、會商研究等五個方面進行規范。今年以來,已化解矛盾糾紛2900余個,摸排消除各類風險隱患3100余起。三是健全便民服務機制。堅持把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在社區推行黨組織領辦“樂享鄰裡”集市、在小區推行“德鄰有約”活動,整合民政、司法、衛健和鎮街、社區人員力量,履行家庭困境救助、家庭教育宣傳、婚姻家庭輔導等八項職能,開展“暖心慰問”“暖心課堂”“暖心咨詢”“暖心代辦”四暖服務,讓群眾感受到貼心的溫暖和服務。今年以來,實施家庭救助613次,開展家庭婚姻宣教257次,受理在線咨詢2352人次,轉辦就診178人,調解矛盾糾紛1026件。
(四)強化投入保障,優化服務水平
圍繞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提升網格治理服務精准化水平,加強陣地、經費、待遇保障,為加強城市精細化治理提供重要支撐。一是建強為民服務陣地。開展黨群服務陣地“迭代升級”行動,在網格(小區)設立397個黨群服務驛站,建設131處“德鄰議事亭”“德鄰廣場”等便民服務場所,實現黨群服務“零距離”。推行網格黨組織牽頭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採取“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的“菜單式服務”,開展連心入戶走訪、愛心幫辦等活動320余次,有效凝聚多方主體力量,協同發力激發城市基層治理效能。二是搭建智慧治理平台。完善基層治理主題數據庫,建設覆蓋44個城市社區的智慧社區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和便民服務信息網絡,錄入城區27.3萬余條居民信息,橫向聯通全市33個市直單位信息平台,使數據一次採集、多方使用。加強社區數據資源統籌,健全鎮(街、區)與部門政務信息系統數據資源共享交換機制,為1189名專職網格員配備“智慧鳳城”移動終端,街道、社區全部安裝點對點視頻指揮系統,各級中心與網格員雙向實時視頻通話、指揮調度等,實現市、街道、社區、網格四級數據融通。三是強化待遇支持保障。按照每個城市社區每年不低於20萬元的標准,落實城市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支持社區將工作和服務經費向網格傾斜,保障網格黨組織開展活動、提供服務。全面保障落實社區工作者“3崗18級”薪酬待遇,加大在網格工作骨干中培養發展黨員、培養選拔社區專職工作者和“兩委”干部力度,建立“專職網格員一社區專職工作者一社區‘兩委’成員一社區黨組織書記”遞進培養鏈條,有效激發網格工作力量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三、取得成效
(一)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以縱橫交錯、全面覆蓋的網格為支點,把城市基層黨建這個大系統與各領域黨建子系統有機串聯起來,促進了黨的領導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名黨員,把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落實到具體人具體事具體活動上,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堡壘”聚合功能,進一步突顯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資源優勢,確保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使基層黨組織成為群眾的主心骨。
(二)織密了基層治理的“針腳”。通過把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到網格,健全了“街道—社區—網格—樓棟”黨組織體系,實現各類資源在網格聚集,形成了“分級管理、層層履責,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縱橫交錯、全面覆蓋”的網格治理新模式,筑牢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根基。
(三)凝聚了多方共治的合力。以黨建網格的規范化運行為支撐,有效調動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企業單位、居民群眾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由“單兵作戰”向“協同善治”轉變,實現組織資源、組織優勢、組織力量最大化,形成共抓基層黨建、共同聯系服務群眾、共抓社區治理的良好格局。
(四)密切了黨群干群的關系。堅持“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統籌市直部門、街道社區、在職黨員和社會單位等各方面力量,挨家挨戶上門、入戶走訪居民群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暢通群眾意願表達渠道,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進了戶、到了人,把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既轉變了干部作風,又密切聯系了群眾,形成“黨建組團、整合資源,黨員組團、為民解難”的良好局面。
(五)提升了精細治理的水平。以網格服務管理經常化、精細化為追求,創新社會動員機制,發揮網格員的信息員、管理員、調解員作用,做到第一時間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糾紛、處置突發事件,把社會治理落實到社區、網格、樓棟、人頭,有效解決城市基層組織點多面廣、人員思想復雜,管理職責不清、不到位等問題,社區各類組織議事有機制、干事有舞台、溝通有橋梁、互助有渠道,形成黨組織領導下高效、扁平的城市社區治理格局。
四、經驗啟示
(一)堅持黨組織的統領地位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根本保障。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就必須著力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隻有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借助黨的組織力量,才能彰顯作用、整合資源、強壯隊伍,切實把黨組織的意圖有效轉變成各類組織參與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舉措、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使黨的領導在基層治理中站在高處、挺在前面、貫穿其中、提供支撐,保証基層治理有魂、有序、有力、有效。
(二)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網格治理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組織基礎。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就是要以黨的組織體系為中軸,在體制內外高效聯動、黨群密切合作的動態過程中強化治理網絡的建構,實現對轄區范圍內社會治理主體的整合,把黨的組織和工作無空白、無遺漏地推進到城市基層各類組織、各類人群中去,把分散的城市各類組織、各種資源、各方力量“再組織”,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實服務、做活治理。
(三)多元協同治理是基層社會治理提升水平的有效路徑。黨建引領的網格治理以黨組織為核心,將基於體制內的縱向治理、市場和社會的分散治理統一起來,形成了有多元主體參與的協同治理格局,體制內外的社會單位、群團組織、群眾組織,都在網格治理中開展活動,打破了組織界限、行政隸屬壁壘,破除了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的各自為政障礙,社區治理工作資源實現由分散向集約的轉變。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