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
2024年08月15日07:53 來源:經濟日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深刻闡述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舉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戰略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全面深入把握全會精神,需從“四個關鍵”的視角予以理解,即關鍵時期召開關鍵會議,通過解決關鍵問題,推動強國復興實現關鍵一躍。
處於一個關鍵時期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握歷史大勢,抓住歷史時機,主動擔當作為,展現出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一方面,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推進民族復興事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以深厚的歷史自信、高度的歷史自覺、強烈的歷史主動,團結帶領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另一方面,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同時也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新征程上,我們不僅面臨著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現實需要,還要應對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的外部環境。從國內來看,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還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困難。從國際上來看,部分國家不斷炮制“中國威脅論”“中國債務陷阱論”“中國產能過剩論”等虛假敘事,強行劃分陣營、破壞世界和平,在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等各個領域,採取抹黑、丑化、制裁、滲透等各種手段,意圖遏制中國發展。所以,在這樣一個事關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極為重要、意義非凡。
召開的一場關鍵會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深刻認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需要結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事業進程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准確把握時代特征和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且清晰界定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路徑,即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定了奮斗目標和發展路徑之后,能否尋找到實現目標、走通路徑的強大動力,以及這一動力充足與否,就變得尤為關鍵。歷史生動而有力地証明,每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時,都需要通過改革提供充沛發展動能以實現發展目標。
在這樣的歷史時刻,尤為需要改革提供動力。這種改革是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改革,這種動力是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中華民族能否實現偉大復興、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能否順利建成,在於能否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科學社會主義能否在21世紀高奏凱歌也在於能否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好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規律,將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以具有更加鮮明特征、更加有力舉措的改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抓住治國理政的關鍵環節,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因而,這場會議是一場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關鍵會議。
著力解決關鍵問題
改革攻堅必須要有正確方向和方法,抓住關鍵才能更好解決問題,奔著關鍵問題去才能把發展的活力和潛力激發出來、把潛在的矛盾和風險化解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包含了300多項改革舉措。總體來看,這些改革舉措主要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及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這些都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涉及的關鍵問題也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隻有把深層次、關鍵性、頑固性的問題解決好了,發展潛力才能真正激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長期向好的基本盤才能得到根本保障。整體來看,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入理解。
其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方向涉及根本、關系全局、決定長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証。越是關鍵時期,越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的能力,不斷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時刻保持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定力。隻有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劈波斬浪、行穩致遠。與此同時,改革必定會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的調整,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其二,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促使黨的領導在國家治理中發揮制度優勢作用並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才能保証社會活力得以充分釋放,讓中國式現代化走得更實、行得更穩。將黨的領導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這就需要我們自覺擺脫思維定式、打破條條框框、善於推陳出新,進一步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不斷開辟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新境界,最大限度激發社會生機活力。
其三,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進一步提高制度建設的實際成效,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錨定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復興號”巨輪的體量每增長一分,改革的“發動機”就要隨之優化、升級,就要堅持以制度創新激發前行新動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對的是更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推動強國復興實現關鍵一躍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思想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民心基礎不斷鞏固,走好改革開放這條“必由之路”的有利條件越來越多。與此同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面臨的情況更加復雜、形勢更加緊迫、任務更加艱巨。《決定》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決定》從改革目標、改革思路、改革領域、具體方向等不同層面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錨定了奮斗目標、制定了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實踐証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部署的重大改革舉措,歸根到底是要為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奠定基礎,同時也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關鍵一躍奠定基礎。必須牢牢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價值取向與方法路徑,扎實推進各項政策舉措落實落地,用五年的系統改革和奮斗實踐,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獲取強勁的前進動力,從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筑牢堅實基礎、匯聚磅礡力量。
(作者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