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重慶市巴南區界石鎮梨花社區:“四以四為”工作法構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格局

中共重慶市巴南區界石鎮委員會

2024年08月12日17: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重慶市巴南區界石鎮梨花社區一直以“幸福梨花·和諧社區”為工作目標,堅持把居民關注點作為問題導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精心謀劃把社區建設成為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一、背景與起因

梨花社區成立於2016年3月,為重慶市巴南區界石鎮下轄社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位於界石鎮石桂大道416號5棟1—3樓,轄區面積0.24平方公裡,管轄包含公租房和安置房,四個居民小區共計24棟樓7867戶,常住人口7439戶15905人。

梨花社區人口特點是公租房以全國各地外來務工家庭為主,安置房以本鎮征地農轉非居民為主,包含“老中青”三代,人口組成結構復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老齡化嚴重。高樓住宅普遍存在鄰裡互動匱乏、居民認同感歸屬感低、居民流動性大等現象,存在居民共治共建意識薄弱、信息維護難度高、居民向心力不足等治理難題。

梨花社區積極將精神文化融入居民生活,通過織密組織體系、資源下沉陣地前移、居民廣泛參與等途徑多渠道促進社區治理高質量發展。

二、做法與經過

(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織網扎根筑牢根基,開創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是優化網格組織。為進一步讓網格管理活起來、實起來,居民體驗感獲得感更加突出,真正疏通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米”。社區把黨小組建在網格上,一個網格一個黨小組,讓基層工作深入末梢。形成縱向“社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架構,橫向以社區黨支部為引領,物業公司、社會組織環繞的組織矩陣,織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網絡。社區組建網格黨小組、設置網格黨小組長19個。配齊配強“1+3+N”網格團隊,以300戶1000人左右的規模,將社區24棟樓劃分為19個網格、80個微網格,設置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網格指導員62人,把社區民警、物業、外賣小哥等80余人納入網格治理體系社會力量,持續推動網格成為黨建工作和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二是精細網格服務。網格服務實施精細化管理,發揮網格員“信息員”“宣傳員”“調解員”“巡邏員”“清潔員”等“五員”作用,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糾紛、處置突發事件,把社會治理落實到網格、樓棟、人頭,建立“信息收集—上報—處置—反饋”閉環機制,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以實招實策解決實際問題,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切實提高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質效。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資源服務平台下沉,不斷提升基層直接服務群眾能力和水平

秉承“群眾在哪裡,黨群服務就推進到哪裡”“哪裡有需求,黨群服務陣地就建到哪裡”的宗旨,增強黨建、治理、服務三大功能,打造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陣地。一是統籌力量協同發力。依托黨建聯盟、功能型黨委、黨員“雙報到”等工作機制,結合聯盟單位工作性質和群眾需求,線上進圈入群線下平台並舉將“群眾點單,社區下單,聯盟接單”實現無縫對接,形成一支黨建聯盟牽頭,聯盟單位積極參與的黨員志願服務隊。如,在轄區聯合2個物業公司增設休閑座椅、維護健身設施﹔修建休閑涼亭、提升小區品質﹔聯合區級對接部門機關事務中心開展困難群體走訪慰問、環境清掃等志願活動﹔整改高層消防管網無水,規范臨時攤區秩序、管理摩托車亂停放等重難點……作為社區推進基層治理的重要一環,黨建聯盟工作機制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是擴寬服務半徑。社區在公租房三四五組團、安置房巴桂苑小區各增設黨群服務點1個,配齊工作人員,網格員和社區專職干部互為AB角輪流值班,服務點設置“讀報點”、“便民箱”等惠民設施,切實為群眾提供“養老資格認証”“政策基礎解答”等快捷服務。在黨群服務點開展工作能夠近距離接觸群眾,收集更多民意。如,社區工作人員在樵坪人家公租房四組團小區黨群服務點開展服務工作時,聽到居民群眾說:“小區內綠化環境優美,游樂設施、休閑座椅配套齊全,一切都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小區內沒有一個休閑涼亭,缺一個晴天雨天都可以遮蔽的場所。”社區工作人員將群眾心聲記錄下來,並立即反饋給社區黨支部。梨花社區黨支部將此事納入了“群眾需求清單”,並深入小區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傾聽群眾訴求,同時對小區院壩進行多次走訪和實地測量。最終,干群共同決定,根據小區實際地形和原有框架,在原有基礎上搭建琉璃瓦頂棚,修建休閑涼亭。經過一系列施工改造,一個集文化活動、日常休閑、政策宣傳於一體的涼亭搭建在四組團小區圓滿完工,為小區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閑納涼和增進鄰裡感情的好去處。黨群服務站點的充分使用,進一步收集到社情民意,建立起需求清單,形成了傾聽群眾願、筑牢服務網、暢敘社區話、辦理民生事的前沿陣地。

(三)堅持以陣地建設為載體,塑造 “黨建+文化”,打造精神文明家園

通過“黨建+文化”形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層黨建中,以高質量文化服務沁潤群眾心田,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一是創建鄰裡“微空間”。社區黨支部始終將解決居民需求當作增進社區睦鄰和諧的關鍵舉措,時刻關注居民訴求,先后打造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群連心亭、鄰裡議事廣場等6個陣地,把日常需要協調解決的“大事”、涉及民生福祉的“實事”、無力解決的“難事”放在各類鄰裡“微空間”陣地中共商共議。通過整合多動能社區文化服務中心,以面向社會服務廣大居民群眾為宗旨,不斷滿足轄區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堅持為群眾提供和諧美好的“微空間”。以黨建為引領向轄區居民提供高品質文化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文化盛宴。二是構建文化“集聚地”。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區通過平台陣地,組建了由居民群眾構成的“百靈鳥合唱團”“梨花年宵隊”“老年太極隊”“界石跑團”“愛乒才會贏”等7支文藝隊伍,各類隊伍不僅在社區傳統節日文藝匯演上展現自我,又自發外出商演實現個人與集體價值,豐富了居民業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區居民幸福感。

(四)堅持以活動為切入點,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有效提升居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小區居民主要來自全國各地,在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也存在差異,青壯年多在周邊企業務工,家裡以“老幼婦”為主,居民缺乏歸屬感。梨花社區以黨建帶群建為抓手,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把群眾需求作為著眼點,積極開展分層分眾多元化文化服務,提升居民參與積極性。一是用力托起“童心夢”。依托桂花小學、樵坪人家幼兒園、巴桂苑幼兒園等3所公立學校,引領青少年開展愛國教育、緬懷先烈、非遺進校園活動,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運用社區關愛之家,進小區開展重點兒童“一對一”心理輔導﹔圍繞青少年需求清單,運用社區科普活動室,開展探索科學世界,提升審美情趣、增強動手能力等綜合活動,充分滿足青少年多元化與個性化發展需求。二是激發青年“源動力”。以技能培訓為抓手,深耕轄區居民創業就業工作,積極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助力廣大群眾掌握一技之長,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樹立正確就業觀。積極搭建企業和社區的供求對接平台,開展現場招聘會,將最新的招聘信息送到社區“家門口”,持續深化為企、為民服務的力度和溫度。三是重點關注“夕陽紅”。結合社區品牌“黨建引領·七彩梨花”志願服務,構建“社區黨支部+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志願者”工作模式,建立由專職干部、網格員、共建單位、商戶、志願者、在職黨員等組成7支志願服務隊伍,在重要節日開展走訪關愛慰問、關愛幫扶活動,及時掌握獨居、空巢老人身體心理生活情況,上門幫助高齡老年人辦理“養老資格認証”,組織開展慢性疾病義診活動,給予多角度、常態化、有溫度關心關愛。聯合專業人士開展群眾喜聞樂見文化活動,開展愛心理發、反詐知識宣講、健康知識講座等服務,增強老年人健康生活意識,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三、成效與反響

(一)治理效能更加凸顯。依托網格劃分,細化基層治理“顆粒度”,初步實現網格化管理,推動治理單元從“大社區”到“小網格”,建立“信息收集—上報—處置—反饋”閉環機制,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以實招實策解決實際問題,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切實提高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質效。結合每日線下網格巡查走訪,線上進圈入群,收集問題線索456條,運用“基層智治平台”排查上報網格內關於環境整治、安全生產、社會穩定等工作開展情況,在全面走訪的基礎上,形成能夠直觀反映社情民意的“民情圖”,以科學化治理機制為公租房和安置房保穩定謀民生提供有力支撐。

(二)多方聯動更加有效。管轄區域涉及安置房和公租房,規模大、人口集中、結構多元,涉及矛盾面廣,僅靠社區專職干部和網格員的治理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破解小區居民訴求多樣、協商共治較難等問題,需發揮黨支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領導作用,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各個單位、各類資源力量向小區聚集,推動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形成治理資源的疊加效應,社區從“單打獨斗”變為社會參與的“協同作戰”,服務力量向網格集聚,服務陣地向網格延伸,提升了小區統籌調度能力和服務群眾水平,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近年來,多方聯動,解決民生實事96件。

(三)群眾共同體意識更加顯著。通過“黨建+文化”形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層黨建中,以高質量文化服務沁潤群眾心田,帶動居民參與社區“自治共同體”,激發居民積極性、參與性、創造性,明白“大社區”治理也是“小家庭”事情,主動參與社區各項重大事務,發揮參與權,發表話語權,激發“主人翁”意識,攜手共建小區美好家園,將基層協商融入社區治理,助推社區治理高質量發展。

(四)組織凝聚力更加緊密。廣泛聽取收集小區群眾的意見建議,引導群眾參與小區各類重大事項決策商定和各項群眾性活動,幫助小區群眾辦好事、解難事,小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明顯提升。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