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都勻市文峰街道龍潭社區委員會
2024年08月09日16: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文峰街道龍潭社區因擁有都勻八景之一的“龍潭春漲”而得名,地處都勻市城區東南部,總面積0.87平方公裡,服務人口3974余戶,1.05萬余人,成立社區黨委1個,黨委下設6個黨支部,黨員260人。轄區內有市住建局、市衛健局、市人社局等駐區單位10余家。
一、背景成因
龍潭社區為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社區,居住著漢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瑤族等2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數佔人口總數的42.6%,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城市社區。近年來,因城鎮化建設回遷安置項目升級改造,轄區回遷安置小區、商住小區等數量較多,居民多元化、文化差異化、鄰裡陌生化、矛盾多重化等問題比較突出。為有效破解城市基層治理中黨組織凝聚力不足、服務不到位、群眾參與度不高等問題,通過建好服務陣地、打造服務隊伍、構建服務體系,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和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層治理能力和為民服務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定標准優功能 建好“功能融合”的服務陣地。堅持資產聯動、陣地集成,按照1個服務大廳,2個黨群活動、議事協商區,N個群眾活動室為標准,打造3000平方米陣地標杆。龍潭社區堅持區域共建、多元共治、資源共享、融合共管的原則,聚焦群眾需求,向上引入日間照料中心、文化館分館等項目落地,向外引進培訓學校、閱讀中心等實體企業進駐,開辦老年學校、青年夜校、親子書屋,邀請專家學者做客社區,舉辦“點亮小桔燈”公益講座、讀書分享、書畫交流等活動,以文化增值作為主要產品,反哺社區的各項建設,通過文化、文藝、圖書等公共服務,為轄區居民提供多元優質的文化服務,從而達到文化融合的目的。依托公檢法司等部門下沉社區,建立調解室、警務室、宣教室、檢察官聯絡室、矯正室等功能室,通過“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互聯網+司法警務”等工作體系,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多方融合打造集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便民於一體的黨群服務陣地,切實把黨群服務陣地建設成為聯系服務群眾的有力支撐,讓黨員群眾看得見、願意來、用得好。
(二)抓保障提素質 打造“親民有為”的服務隊伍。深化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落實持証職業津貼,鼓勵社區工作者充電賦能,將其錘煉成為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暖百家心的“鐵腳板”。嚴格落實基層明責減負增效,控制村(社區)參會頻次,全面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問題,合理統籌村級觀摩檢查活動,讓干部騰出時間、精力,更好地服務群眾。開設社工站,針對群眾需求引入社會力量,組建專業化、個性化、精細化的服務隊伍,為轄區特殊群體提供專業陪伴服務。採取“業務培訓一批、挂職鍛煉一批、委托培養一批、學歷提升一批、典型選樹一批”的方式,對社區工作者進行全員輪訓,將龍潭社區作為跨縣跟崗培育基地,依托“雙向跟崗”“異地任職”選優配強社區工作者,下沉街道干部到社區擔任黨組織書記,選派2名街道優秀年輕干部任社區主任助理,優化隊伍結構。從市級職能部門、轄區企業、物業公司中聘任行業能人4名為社區黨委兼職委員,切實以人才振興為社區服務提供高水平保障。
(三)聚合力強治理 構建“睦鄰善治”的服務體系。摸清“五類黨員”底數,形成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的“雙找”氛圍。結合“三亮一創”黨員報到制度,實行“雙報到”積分考評機制,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公職人員主動報到服務。依托文峰街道“風信子”志願服務體系,建設志願積分超市,根據居民的職業特點、年齡特點、性格特點等,組建“星火”“貼心小棉襖”“和事佬”等12支特色志願服務隊伍,因地制宜地開展上門代辦、治安巡邏、生活照料、健康體檢、政策宣傳、環境整治、四點半學校等常態化、多元化的志願服務活動,凝聚“他”力量,實現服務精准、精細、精密全覆蓋。推行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健全社區黨建聯席會、社區共駐共建聯席會等會議機制,通過“家門口服務日”收集問題訴求,利用黨建聯席會進行分類分責處理,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吹哨”聯動部門“報到”,多管齊下、雙向叫響、雙向評估,實現問題閉環管理,促進基層治理良性循環﹔探索推進“周末議事會”“民情懇談會”等議事形式,“兩代表一委員”主持議事協商,網格員、聯戶長參與協調,實現問題在家門口解決,讓社區服務更有溫度。
三、取得成效
龍潭社區通過搭建“六個平台”,匯聚多元力量,有效回應社區居民的“六化”需求,提質打造成為品質宜居的“六有”社區,在加強現代社區治理的探索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社區先后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全省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全省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
(一)服務陣地進一步完善。通過向上引入日間照料中心、文化館等項目落地,向外引進培訓學校、書店等實體企業進駐,開辦老年學校、青年夜校、親子書屋,依托部門下沉社區,建立調解室、警務室、宣教室、檢察官、聯絡室、矯正室等功能室,進一步完善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建設,打造3000平方米陣地標杆。
(二)服務功能進一步豐富。黨群服務陣地建設為社區活動、居民交流創設了有力支撐,通過舉辦“點亮小桔燈”公益講座、讀書分享會、書畫交流、非遺教學等活動,打造集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便民於一體的黨群服務陣地,讓黨員群眾看得見、願意來、用得好。
(三)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實行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黨員、公職人員“雙報到”積分考評機制,推動在職黨員、公職人員主動報到服務。建設志願積分銀行,激勵居民主動參與基層治理。推行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吹哨”聯動部門“報到”,“兩代表一委員”主持議事協商,網格員、聯戶長參與協調,實現問題在家門口解決,讓社區服務更有溫度。
四、經驗啟示
(一)堅持黨建引領是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根本。黨的領導是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障,要堅持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切實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二)找准群眾需求是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前提。群眾需求是開展基層治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建強服務陣地、完善服務功能,才能有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用好各方資源是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支撐。強化各方力量整合、陣地融合、功能集合,使基層服務從“碎片化”轉變為“一體化”,構建共享、集約式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效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