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雄安新區健全社區工作者選育管用機制

“四專四化”鍛造過硬社工隊伍

2024年08月08日07:5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專項渠道選優,推動配備規范化

專業素能提升,推動培育立體化

專職管聘考評,推動管理科學化

專注群眾需求,推動治理現代化

本報雄安訊 (通訊員 韓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近些年來,雄安新區聚焦“人”這個基層治理核心要素,對標黨中央要求,研究出台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健全社區工作者選育管用機制,創新人才培育模式,搭建干事創業平台,打造出“四專四化”的高素質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為黨建引領現代城市基層治理提供堅強保障。

專項渠道選優,推動配備規范化。堅持“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原則,每萬城鎮常住人口配備18名社區工作者,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筆試、面試,打破時空局限,提高招聘質量。為社區工作者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實行聘用制管理,勞動合同文本由新區統一制定,按照企業職工身份標准核定五險一金,組織加入基層工會保障其合法權益,免除社區工作者的后顧之憂。2021年以來,新建片區累計招聘社區工作者473人,平均年齡28.5歲,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學歷28人,持有社會工作專業証書人員佔比68%以上,一支年輕化專業化高素質的社工隊伍基本形成。

專業素能提升,推動培育立體化。創新人才培育模式,以忠誠鑄魂、以培訓強基、以督導賦能,全面加強社區工作隊伍能力素質建設。組建“15分鐘學習圈”“初心學堂”等理論學習微課堂,成立黨員社工“送學小分隊”,提振社區工作者愛崗敬業、擔當作為的精氣神。將社區工作者教育培訓納入基層干部培訓計劃,實現社區正職、副職每年至少到全國先進地區脫產培訓一次。引入中國社科院社會戰略研究院專家智庫,開展社區工作者培養及能力建設需求專題調研,編制雄安新區社區工作者培訓教材,並配套專家師資庫,提升培訓工作質效。引入社區工作督導服務,通過多種方式幫助社區工作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探索“專家+項目+社工+督導”伴讀培養方式,培養一批業務骨干。

專職管聘考評,推動管理科學化。印發《河北雄安新區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明確社區工作者員額配置、職業體系、薪酬體系等方面內容,配套社區工作者薪酬管理、績效考核等管理制度,結合雄安實際進行創新,如為吸納優秀回遷村干部進入社區工作者隊伍和社區“兩委”班子,將社區工作者選任、公開招聘的年齡上限放寬到45歲、40歲。加大激勵力度,將納入編制資格范圍由社區黨組織書記擴大至社區正副職等優秀社區骨干,對社區工作者年度考核優秀比例適當提高。暢通“社區工作者—社區副職—社區正職—鄉鎮領導班子(或事業編制)”職業發展通道,打破社區工作者職業晉升“天花板”。

專注群眾需求,推動治理現代化。引導廣大社區工作者聚焦“安居”“樂業”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認真下好基層治理“繡花”功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實行“一呼聯應”聯席會議機制,解決增設充電樁、房屋維修、噪音擾民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搭建“小院圓桌會”“小馬扎”議事會等自治載體,將居民參與治理的平台放在小區樓下,方便居民協商議事。建立“紅色享老”服務體系,以黨建聯建推動新建片區8家老年食堂高質量發展,對老年人實行梯次折扣,服務覆蓋2萬余名社區老人。打造“兒童友好城市”,依托新建片區優質教育資源和黨建聯建獨特優勢,常態化開展智識教育、藝術教育等特色課程及“非遺傳承人”技術培訓等系列特色活動。舉辦社區“鄰裡節”“生日會”等活動,提升回遷群眾歸屬感。大力推進黨建引領“四業”並舉,依托常態化大走訪摸排居民就業情況,將招聘會搬到社區、辦在群眾家門口,對未就業人員實行“點對點”信息推送和精准勞務培訓,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