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響水縣委組織部
2024年08月05日16: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江蘇省響水縣以“圍繞產業抓黨建,抓好黨建興產業”為主線,謀劃實施“一產業一黨委”模式,堅持以鏈式思維發展產業強農,持續用力培育出西蘭花特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西蘭花已成為百姓心中的“致富花”“幸福花”,產業鏈黨委“黨建紅”引領“西蘭花綠”工作也成為響水新的靚麗名片。
一、背景與成因
響水堅持把發展西蘭花產業作為興村助農的富民項目,連續種植西蘭花已有十幾年歷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效應,但是,由於受土壤鹽漬化比較嚴重、標准化生產水平不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等因素制約,導致西蘭花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產業大而不強、鏈條不夠粗壯,政產學研、上下左右連接不強,融合不深,沒有形成獨具特色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從根本上脫離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困境,為此,響水創新實踐黨建“鏈動力”工程,注重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著力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不斷加強資源統籌、強化服務保障,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有效推動黨建工作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深度融合,探索形成“黨建鏈”賦能“產業鏈”,打造“共富鏈”的鄉村振興“響水模式”。
二、做法與經過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也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響水縣抓住黨建引領產業振興這個重要引擎,強化鏈式思維,深入實施黨建“鏈動力”工程,以“黨建鏈”引領西蘭花產業鏈一體運轉,加速強鏈補鏈延鏈,切實將黨的組織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和企業競爭優勢。
(一)組織建鏈,筑牢產業發展“強堡壘”
沿著產業鏈條織密建強組織鏈,是抓好產業鏈黨建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探索構建適應產業鏈發展的黨組織設置和功能,著力構建黨委統籌協調、支部具體實施、黨員示范帶動的產業鏈黨建工作鏈條。一是放大黨委統籌作用。圍繞共同建設、共辦活動、共商事務、共育人才、共創制度、共興文化、共享成果、共促發展的“八共”目標,構建產業鏈黨委,把有同樣願景、同樣利益、同樣需求的18個基層黨組織連接在一起,由產業鏈牽頭部門黨組織引領、責任單位和行業協會管理、“鏈主”企業“頭雁”帶動、鏈上企業協同推動,成員單位平等享有權利、履行義務。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要求,著眼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同軸運轉,統籌推進產業鏈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協調服務等工作,強化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確保事有人做,責有人擔,切實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西蘭花產業發展優勢。二是發揮支部引擎作用。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根據產業鏈上下游邏輯設立育苗、種植、加工、銷售全流程支部,把支部“齒輪”嵌入產業發展全環節。結合實際,細化產業鏈黨組織功能,支部聚焦引領具體環節發展,吸引各環節技術人才。推動組織建設與產業鏈條同步延伸、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同步深化、組織活動與企業經營同步開展。三是突出黨員先鋒作用。推動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組建“黨員+先鋒服務隊”積極參與志願服務。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示范田”,引領群眾投身發展。加大黨員培養力度,重點發展生產一線班組長、業務骨干和優秀農民工,同時注重行業領軍人才等關鍵崗位負責人的發展,優化黨員結構。強化流動黨員管理,對長期從事產業活動的黨員納入鏈上企業管理,對中短期或季節性從事產業活動的黨員實行雙重管理,確保黨員組織生活不脫節,教育不斷檔。
(二)夯基強鏈,推動產業融合“一體化”
產業鏈黨委堅持“一盤棋”思維,發揮組織優勢,統籌規劃,使農戶、企業由各自為政向抱團發展轉變,實現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一是持續擴大產業規模。積極引導動員種植戶採取“小田並大田”和科學輪作倒茬新模式,將現有的零星種植戶進行重新整合,變成規模化種植的新型主體,增加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公司的數量,擴大種植面積2萬畝,吸引更多的“新農人”投身西蘭花產業,增強產業發展后勁。二是不斷提升產業質量。產業鏈黨委堅持“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從長三角地區農科院、高校等科研院所借力借智,成立了全國首家西蘭花產業研究院以及江蘇省農科院(響水)博士服務工作站。每年至少舉辦兩次標准化生產培訓班,邀請一線專家,採用“理論知識+實際解答+座談討論”的教學模式,累計培訓3000余人次。借助培訓、會議、微信群等形式向鏈上參與者推送國內外最前沿的新品種、新技術,鏈上企業、黨員種植戶帶頭種植推廣,為廣大種植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技術支撐,強化標准化技術的推廣和落地應用,全面實施主體承諾達標合格,促進產量品質雙提升。三是致力放大品牌影響。堅持產業與黨建品牌聯建,授權符合質量要求的生產主體使用“響水西蘭花”地理標志,並受產業鏈黨委監督。對冠標銷售的,依據銷量給予相應獎補。利用“響水西蘭花”獲得全國西蘭花行業首張“碳標簽”和達到歐盟標准的優勢,加大宣傳,拓展對外貿易,提升國際市場影響力。通過舉行西蘭花節、大獎賽、產業發展論壇,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網絡媒體矩陣宣發產業最新信息動態,提升公眾關注度。同時擦亮黨建品牌,彰顯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和組織力,服務協調好各個環節,擴大黨組織的認知度、知名度、美譽度,形成可借鑒的產業鏈黨建模式。
(三)服務補鏈,集聚產業保障“全要素”
針對產業資源整合不夠、要素保障不充分等問題,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優勢,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打造全要素、一站式服務平台。一是拉長縱向服務鏈條。整合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人力資源、金融單位等部門職能資源,同時引進人大、政協、群團組織等多方參與,打造服務大平台,化“各管一塊”為“搭伙補台”。建立產業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形成“種植戶與企業點單、產業鏈黨委派單、職能部門配送”的閉環服務。二是加強龍頭企業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是融合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的重要推動者,帶動產業鏈發展的“鏈主”作用無可替代。產業鏈黨委聚焦龍頭項目,全員招商,制定產業鏈圖譜、繪制招商地圖,不定期拜訪重點目標企業。選派有責任心、工作能力強的黨建指導員專門指導已有的響水萬銀等龍頭企業的黨建工作,推動6家重點企業與6個村黨建聯建,支持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與企業組建聯盟,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應對市場變化,實現共謀發展,攜手並進,輻射帶動更多農民、企業參與產業發展。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牽頭向上爭取政策、資金傾斜,聚力建設產業發展所需的各項基礎設施,補齊短板。建設南河鎮二十公裡西蘭花海和兩側4萬畝標准化農田及水、路、涵、電配套設施,全縣總投資超過3.8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西蘭花連片核心種植區。根據需求清單,統籌鎮村增購無人機、移栽機等設備,建設速凍庫、保鮮庫並低於市場價服務種植戶和企業,實現錯峰銷售,有效增加企業和種植戶效益,提升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應用“農業大數據平台”建立“響水西蘭花一張圖”,通過平台對田間地頭進行全過程監管,已實現從育苗、定植、施肥到植保收獲全程機械化,模式入選農業農村部推廣典型案例。
(四)黨建延鏈,激活產業升級“新引擎”
堅持把產業鏈黨建延伸到產業發展深處,實現組織建設與產業鏈條同步延伸,做大增量市場,拉長產業鏈條,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是精准對接資源。打通政產學研金“任督二脈”,通過定期聯席會議和不定期企業家、種植戶座談會、技術人才交流會等活動精准收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痛點、難點,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推動政產學研金與上下游、大中小企業開展聯動合作,舉辦政策嫁接會、銀企對接會、科技成果轉化會等,為企業發展布局搭台,助力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二是拉長產業兩端。響水西蘭花規模化種植初期,曾出現外地購苗運輸時間長錯失最佳定植時間導致種植戶損失慘重,收獲后大量廢棄莖葉堆積在田間地頭腐爛發臭等問題,究其原因,是產業鏈條相對較短,加工層次不夠、布局不合理導致。產業鏈黨委瞄准發展痛點,招引西蘭花育苗和精深加工企業來落戶發展,不斷豐富產品加工品類,提升農產品加工產能,還帶動了下游制冰、泡沫箱、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三是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產方面,西蘭花主產區南河鎮採用“兩花一豆”套種模式,大豆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農民純收入顯著提升。南河鎮因此獲評“大豆特色產業小鎮”,該模式還被列入全國六個“綠色技術引領輪作增效”范例之一,正逐步推廣至全國。二產方面,菜根響、脆片、醬和凝脂糖果等休閑食品口感佳、生態環保,市場前景廣闊,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此外,依托西蘭花品牌資源,打造綠色生態旅游線路,結合節慶活動吸引游客,促進了農業、旅游等產業的融合發展,2023年接待游客近40萬人次。全縣逐漸形成了以西蘭花為主導,其他產業協同發展的綜合產業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三、成效與反響
1、特色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通過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切實把響水“中國西蘭花之鄉”的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地理優勢轉化為發展攻勢、市場勝勢,先后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江蘇省十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江蘇省特色農產品優勢產區,獲得全國西蘭花產業、全省農產品行業第一張碳標簽評價証書。
2、農村居民腰包愈發“鼓起來”。隨著產業更加強大,吸納了大量當地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加經濟收入,做到家務勞務兩不誤。南河鎮作為響水西蘭花種植核心區,全鎮西蘭花種植面積約3.86萬畝,西蘭花產業從業人員達到8142人,其中年收入過百萬元的種植大戶超過52人。經測算,2023年核心基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 3.2萬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同時,西蘭花產業的發展也吸引了一大批外省市人員務工,河北、湖北、四川、東北等地務工人員不少全家出動。據統計,2023年全縣從事西蘭花產業務工人員達到3.2萬人,勞務總收入超3億元,西蘭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花”。
3、村級集體經濟打贏“翻身仗”。在西蘭花產業的輻射帶動下,全縣超過三分之二的村(社區)村集體經濟與西蘭花“搭上鏈”,其中29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低於30萬元/年的經濟薄弱村黨組織通過土地規模流轉、集體資金入股分紅、開展西蘭花全產業鏈綜合配套服務等多種形式,2023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30萬元以上,最高的雙港鎮新舍村超過70萬元。
4、黨組織凝聚力釋放“強磁場”。產業勃興帶動民富,隊伍壯碩促進心齊﹔強核聚攏群力,盛業吸引眾心。產業鏈黨委的高效運作,成為聯結企業內外、貫穿強弱村社的橋梁,經常性溝通、常態化合作,深化了黨群紐帶,鞏固了群眾根基,構筑起引領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遇難題尋組織,漸成鄉企共識,民眾心聲共鳴黨恩,步履緊跟黨旗。在產業鏈黨委引領之下,村級黨組織的引領力與動員力潛移默化中躍升,在諸如“小田並大田”改革、鄉村環境美化等要務推行之際,村民響應更為迅捷,擁護力度倍增,矛盾化解既迅速又成效斐然,印証了黨建引領下的社會治理新氣象。
四、經驗與啟示
牢牢把握促進產業發展這一根本任務,充分認識產業鏈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用心用情用力把戰斗堡壘建在“鏈”上、把服務保障抓在“鏈”上、把發展效能聚在“鏈”上,全面彰顯“鏈組”效應。
1、產業鏈黨建“行穩致遠”在於強化政治引領。要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把黨建引領貫徹到產業鏈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通過抓實黨建工作來激發活力、凝聚合力、增強動力,加強組織建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為產業鏈發展匯聚先鋒力量。隻有落實政治責任、強化政治擔當,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謀劃和推進產業鏈黨建,才能確保產業鏈發展的正確方向,凝聚起黨的建設與產業發展融合共進的強大動力。
2、產業鏈黨建“取勝之道”在於積極探索創新。應當敢於創新,勇於探索和實踐,不斷優化服務方式和內容,更好地滿足產業鏈發展和黨員群眾的需求。不斷探索“互聯網+”黨建模式,結合產業鏈特點和企業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黨員教育培訓、文化交流等活動,提升黨員素質。以更好更豐富地服務和組織生活提升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黨組織,為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3、產業鏈黨建“蓬勃生機”在於推動融合發展。要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以鏈為媒,夯實產業鏈、激活創新鏈、拓展資金鏈、補強人才鏈,積極回應群眾對於“富民強村”的期盼,推動“鏈上一家親”,在統籌資金、資產、資源上下足功夫,促成企企聯手、村企結對、村村抱團發展,推動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