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劍峰
2024年08月05日08:2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於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20個字”體現了黨的選人用人標准與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高度統一,進一步豐富了德才兼備的時代內涵,為選人用人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亮出了風向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措施,亟待大量銳意進取、敢闖敢試的改革“實干家”挺身而上,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實處、干出成效。這就要發揚改革精神,用改革的思維、改革的方法,清除與改革用人相悖的障礙,助力構建更加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選人用人機制。
把握“穩”與“進”的節奏。行穩方能致遠。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標為尺度,樹立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充分考慮干部培養、考察、使用等各項工作的系統性、關聯性、協同性,搞好預先研判和風險防控,把握好工作推進的時機、節奏、力度,保証方向穩、步子穩、方法穩。與此同時,必須抓重點促全局,在構建推動干部能上能下、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制度機制上積極進取,通過解決“能者上、庸者下”、防范糾治政績觀偏差、激勵敢為善為等問題的“進”,讓銳意改革的干部有上升空間、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有披荊斬棘的魄力。
踐行“破”與“立”的路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直面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要求選人用人機制更富有活力,更貼近改革一線“闖”“創”“干”的實際需求。與全面深化改革相適應的選人用人,要與各領域改革緊密結合,順勢而為、謀勢而動、乘勢而上,破除人崗固化、編制束縛、論資排輩等掣肘,為改革者“鬆綁減負”。要銜接改革需要,創新力量重構和干部管理機制,進一步改革干部管理方式,更多體現崗位管理、能力管理,探索完善優勝劣汰、績效與薪酬挂鉤等人事管理制度,從組織上激發干部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內在自覺。
堅持“量”與“質”的統一。選人用人,量上主要看人選數量、規模﹔質上主要看人選素質、結構。破解改革難題離不開團隊協作、部門聯動,需要贏得群眾支持。個體強不是真的強,結構優才能激發組織動能。選拔改革“實干家”,既要面向熟悉黨政綜合管理、善於駕馭全局的復合型領導干部,又要注重從綜合素質好、具有較高知識層次和專業素養的專家型人才中產生。在選配班子時,要統籌考慮班子成員特別是黨政正職的年齡、經歷、專長、性格、工作習慣等因素,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改革發展定位和職能特點,在更大范圍內統籌優化配置干部資源,進而形成相融互補式選配格局,增強整體功能,提升改革攻堅團隊戰斗力。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