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江蘇南京市秦淮區紅花街道:四聯四治 共治共享探索黨建引領街巷一體化治理新路徑

南京市秦淮區紅花街道黨工委

2024年08月02日17: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紅花街道黨工委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南部新城建設實際,以“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為核心,以“融入融合、共治共享”為主題,以“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為目標,探索黨建引領街巷治理新路徑,選取業態分布廣、治理難度較高的蘇家橋商圈為重點,推行“四聯四治”工作法,通過加強統籌協調、凝聚工作合力,創新治理模式、增強治理質效,不斷推動基層治理從“行政末梢”向“治理樞紐”轉變。

一、背景

紅花街道黨工委一直把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擺在重要位置,將街巷治理作為當前改革的著力點,主要基於四個方面的考慮:

(一)從宏觀上看,中央及省市區委有要求。紅花街道作為江蘇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也是省推進基層三整合改革工作先進單位,有責任、有義務在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中繼續走在前、作示范。

(二)從微觀上看,南部新城建設有需求。南部新城位於南京市主城區東南部,是南京市委十五屆五次全會確定的展示南京城市現代化形象的標志性窗口之一,是國土空間規劃確立的與新街口、河西新城三足鼎立的主城中心,也是全市提出的與新街口、河西CBD、江北核心區共同發展的四大商圈之一。蘇家橋商圈是南部新城率先建成的一個街區,涵蓋2個商業綜合體、4條特色街巷及200余家沿街商戶,未來3年還將規劃建設14條特色街巷。同時,紅花街道作為南部新城核心地區,未來將建設成為新的“長三角中央活力區、都市圈總部集聚區、現代化主城新中心”增長極。街道黨工委將蘇家橋商圈作為街巷治理共同體改革試點,不僅可以為未來南部新城社會治理先行探路,同時也可以為街道其他區域治理立范。

(三)從主觀上看,紅花工作有追求。自2019年秦淮區推行“兩賦兩強”集成改革以來,街道主動承接8大類273項行政處罰權限,銳意推行綜合執法改革,創新實施“三進三全”行動,通過綜合執法進工地、進小區、進商戶,將治理向末梢延伸,取得顯著成效,得到省市區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實施黨建引領下的一體化共治街巷,既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拓展延伸,也是推動街巷治理的全新探索,通過匯聚區域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綜合執法等職能部門以及駐區單位和志願者服務隊伍力量,探索新應用場景下跨部門跨領域綜合監管新路徑,打造成一個具有“最美市容環境、最優營商服務、最佳消費體驗”“有活力、有情懷、有溫度”的城市街區。

(四)從客觀上看,區域居民群眾有訴求。蘇家橋商圈沿街商戶具有業態分布廣、流動性大、組織度低等特點,管理中涉及監管部門多、業務政策雜、工作協調難度大,往往是模糊地帶不想管,難事煩事不敢管,涉及商戶經營、消費糾紛等街巷突出問題,時常引發各類矛盾糾紛。推進街巷一體化治理,不僅可以有效化解區域矛盾、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滿足區域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追求,也在根本上體現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治理理念。

二、做法

街道黨工委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推出“四聯四治”工作法,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巷治理共同體。

(一)組織“聯”建,黨建領“治”

充分發揮區域化黨建優勢,將黨的建設延伸到街巷治理的神經末梢、貫徹於工作全過程。一是街道工委抓統籌。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成立街巷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領導小組採取周例會、月調度會、季度點評會的模式,按照改革的時間節點穩步推進,重難點事項組織專題研討。不斷推動街巷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革新,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街巷基層治理的效能優勢。二是黨建聯盟搭平台。在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的基礎上,組建街巷治理黨建聯盟,將城市管理部、發展服務部、綜合行政執法局、紅悅社區、紅花法庭、交警三大隊、大校場派出所、南部新城城市物業公司、安城集團城潔環衛公司、保利物業、高地物業等各級各類單位納入聯盟成員,搭建街巷治理共商共治的平台。三是服務驛站聚合力。成立蘇家橋商圈黨群服務驛站,聘請專職管家作為服務驛站站長,配備2名服務專員,為蘇家橋商圈內的企業、商戶和居民,提供政策解讀、物業訴求、証照辦理、宣傳培訓、志願活動等一站式服務。服務驛站下設愛心商戶站點和流動服務驛站,探索“哪裡有群眾需要,哪裡就有服務驛站”的上門式精細化治理。

(二)隊伍“聯”合,執法促“治”

當前,街道運用綜合執法改革成果,施行“一次上門、全科體檢、全面服務”新模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一是建設一支綜合執法隊伍。通過整合城市管理、市場監管、安全消防、公安交警等不同領域的執法力量,組建起一支街巷場景下的綜合執法隊伍,變“九龍治水”為“一龍管水”,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最大程度減少對商戶經營的干擾,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二是制定一張全科檢查清單。梳理街巷場景下涉及市容市貌、市場監管和安全生產等不同執法領域的檢查事項、查驗標准和法律依據,編制出一張全科執法檢查清單,涉及各類檢查事項41項,實現清單化、標准化檢查,提升“一次上門、全面體檢”的全科執法檢查效能。三是發放一張全科整改提示單。收集匯總問題事項,為商戶發放一張全科整改提示單,一次性告知商戶問題隱患、整改要求和完成期限,實現一張清單全部改。秉承包容審慎監管的執法理念,以教育整改為主,執法處罰為輔,實施初次、輕微違法事項免予處罰,得到商戶的一致好評。

(三)需求“聯”動,服務善“治”

通過全鏈條、一體化服務,及時高效響應區域商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一是建立全街巷商戶檔案。為街巷所有商戶建檔立冊,實現“一商戶一檔案”,檔案內錄入商戶基本信息、証照情況和特殊事項,每月進行動態更新,同步收集商戶需求,整理出重點需求清單,共性問題集中會商解決,為精細化治理和服務提供數據支撐。二是繪制全鏈條服務導圖。將商戶的服務需求細分為証照辦理、物業管理、法律咨詢、宣傳服務等11種類型,對照全鏈條服務導圖,對接不同的業務部門,實現治理資源的精准對接,初步形成一套標准化的需求辦理流程,真正做到“你有所需,我有所應”。三是構建全生命服務周期。根據商戶經營中各個階段特點,梳理細分開業籌備、正式營業、停業退場等各階段的一體化服務清單,提供全過程指導幫辦。同時,針對商戶經營中的個性化需求,提供一商一冊的個性化解決方案,實現商戶點單、驛站領單、部門接單的全周期服務。

(四)資源“聯”享,多元共“治”

以綜合治理辦公室為樞紐,構建街巷多元共治新格局。一是打造政府主導的治理樞紐。成立紅花街道南部新城片區綜合治理辦公室,整合轄區內各類治理資源,進行優化配置,解決商戶最集中、最迫切、最難辦的需求,做到小事不出街巷、大事不出商圈、難事不出街道,將一體化共治街巷打造成基層治理樞紐。二是建立商戶自治的聯盟體系。成立蘇家橋商圈商戶自治聯盟,制定自治聯盟章程,簽訂商戶自治公約。每月組織商戶議事會,圍繞誠信經營、環境衛生、自我管理和商圈治理等四類問題進行協商解決。每月通報商戶自查結果,商定商戶信用評級結果,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激發商戶全面、自覺參與街巷治理的熱情。三是營造群眾參與的治理氛圍。鼓勵黨員商戶亮身份、熱心商戶亮行動、全體商戶亮承諾,組織黨員商戶、熱心商家、消費者和各類志願者等群體共同參與街巷治理。將志願者外部督促與商戶內部監督相結合,最終實現商家經營需求、群眾生活需求和社會治理需求“三滿意”。

三、成效

四聯聚合力,四治促融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南部新城片區街巷一體化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黨建引領共建、多方參與共治、轄區居民共享的街巷治理共同體初步形成。

一是在資源整合上,構建了同軸共轉、相向而行的多元共治“聯環”。街道工委著力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注重頂層設計,突出組織建設,廣泛宣傳發動,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商戶、居民等多元主體有機凝聚在一起,使其在街巷治理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多部門參與、多層次聯動、全方位推進的區域治理局面,黨建引領共建、多方參與共治、轄區居民共享的街巷治理共同體初步形成。

二是在矛盾調處上,打造了“前期快速感知—中期及時化解—末期及時反饋”的工作“閉環”。街道牢牢把握“矛盾問題處理”這一關鍵環節,推出了片區綜合治理辦公室,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制度流程,逐步成為區域治理樞紐,力求做到有問題有人發現,有糾紛有人調解,有需求有人受理,有難事有人調度,有大事有人協商,有結果有人反饋,形成工作閉環。自2023年辦公室成立至今,先后組織聯合檢查25次,協調解決問題525個,為商戶、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384次,化解矛盾22起,基本實現小事不出街巷、大事不出商圈、難事不出街道。

三是在自我發展上,實現了從短期管理向長效治理的良性“循環”。街道工委始終將制度建設作為基礎性工程,立足區域實際,著眼常態長效,通過“四聯四治”的實施,創新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我特色的、實用管用的常態長效工作機制,以前的難管地帶現在管理得井井有條,區域商戶經營秩序根本性好轉,在“門前三包”、食品安全等方面常態化開展自查自糾,有效減輕了綜合執法隊伍70%的重復走訪量。

四是在方法探索上,形成了一條適合未來新城發展的街巷治理工作新路徑。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形成了適合區域實際、具有區域特點的“四聯四治”工作法,並在街巷治理中不斷豐富完善,顯示良好成效,為未來南部新城建成后區域治理摸索了路徑、提供了樣板。

四、探討

通過前期黨建引領街巷一體化共治的實踐探索,街道黨工委深切感受到,街巷治理若要有所作為、有所突破,特別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街道工委始終將黨的領導融合到街巷治理之中,從頂層設計到日常工作推進,從組織建設到改革措施的創新落實,嵌入全鏈條、貫徹全過程,並形成了一整套組織指揮體系,從而凝聚形成強大的引領力和推動力,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街巷治理的效能優勢。

(二)必須堅持創新精神。街道處於基層一線,在社會治理創新上最有發言權。街道黨工委在推行街巷治理改革中,認真學習領會上級精神,借鑒上海、浙江等發達地區基層治理的成功經驗,緊緊立足自身實際,勇於探索、敢於挑戰,創造性開展工作,才能夠在基層治理中找到新路徑、取得新突破。

(三)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街巷治理的本質就是對區域社會矛盾問題實施有效管理,而矛盾問題的解決成效體現了治理水平的高低。街道黨工委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緊盯改革范圍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對症下藥,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邊干邊改,推進工作不斷走深走細。

(四)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實踐証明,“大水漫灌”式、“盆景式”改革是沒有生命力的。在基層治理改革的過程中,街道黨工委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用,出實招、求實效,避免“花拳繡腿”式的招數,從而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方案。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