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江蘇南京市秦淮區:深化推進“雙做雙增”社區治理集成改革 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秦淮實踐

中共南京市秦淮區委組織部

2024年08月02日17: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小切口、可操作、重實效”的原則,深化推進“做優社區、做實網格,增加服務資源、增強治理能力”社區治理集成改革,不斷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一、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強調“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社區作為城市運行體系的“底盤”,是黨和政府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目前,從基層工作實際來看,社區治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社區治理角色定位存在偏差,行政負擔過重,服務能力偏弱﹔社區治理資源不足,人力、財力、物力等配套支持與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缺口﹔社區治理整合調動多方力量上還有所不足,轄區企事業單位、各類社會組織等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發揮。

秦淮區行政區域總面積49.11平方公裡,是南京市區域面積最小的中心城區,具有人口密度高、老舊小區多、流動人口多的特點,現有人口103.2萬,基層黨組織2092個,黨員5.7萬名。近年來,秦淮區充分結合基層工作實際,聚焦社區治理痛點堵點問題,深化推進“雙做雙增”社區治理集成改革,將基層治理重心下移、權力下放、資源下沉真正落到社區,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秦淮實踐。

二、基本做法

(一)做優社區,構建基層治理運行體系

發揮社區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著力解決社區職責偏差、負擔過重、質效不高等問題,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效能。一是織密紅色組織體系。堅持社區黨組織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健全完善“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員樓棟長”組織架構。實現網格黨組織建設全覆蓋,在全區1003個綜合網格中設立網格黨支部745個、網格黨小組1147個,推廣黨員樓棟長聯戶機制,推動實現黨委抓牢支部、支部嚴管黨員、黨員帶動群眾的工作格局。二是建強社區“頭雁”隊伍。建立社區書記后備人才庫,實行社區黨組織書記區級備案管理。舉辦“社區書記講壇”,立足基層工作實際,不斷深化“示范+實操”,將課堂搬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居民小區院落、物業管理現場等社區工作一線,邀請全省“百名示范、千名領先”社區書記就社區工作法進行“傳幫帶”,推動經驗共享、問題共解、發展共促。開展社區星級評定和社區黨組織書記績效評估,對全區105個社區“一把尺子量到底”開展考核評估,每年評選表揚一批“五星社區”、優秀社區書記。扎實開展優秀社區正職定向招錄公務員、選聘事業編工作,打通職業上升渠道。三是推動明責減負增效。落實社區工作准入機制,對18項原本由社區承接的工作進行回收和糾偏,取消9個政務軟件在社區硬性使用要求,讓社區有更多精力聚焦主責主業、服務居民群眾。嚴格落實“兩本台賬”、“三張清單”工作要求,持續深化“牌子亂象”清理規范成效,防范和糾治基層黨建領域“新形象工程”,讓基層輕裝上陣。優化“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明確社工薪酬結構和增長機制,有力提升社區工作吸引力和穩定性。將社區明責減負增效工作納入區黨的建設成效評價考核評估內容,建立社區對街道、街道對部門的反向評價機制,切實推動社區減負增效落地見效。

(二)做實網格,打造基層治理堅強堡壘

堅持和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努力把網格打造成採集信息、發現風險的第一感知觸角,化解矛盾、消除隱患的第一前沿陣地,便民利民、解決問題的第一服務窗口。一是做精做實“最小單元”。深入推進“精網微格”工程,細化社會治理單元,劃分微網格3520個,充分整合樓棟長、物業管理員、“五老”人員、居民志願者等力量參與治理工作。探索推進“網格大支部”建設,嵌入行政資源、執法力量,逐步推進“網格+”融合運行機制,實現數據一網報送、事件一網處置,確保群眾“小微問題”現場處理、不出網格。二是培育挖掘“紅色棟力”。注重挖掘居民積極分子、小區業委會主任、物業項目經理等社區治理能人,選優配強樓棟長隊伍,提供通信套餐,強化工作保障。開展黨員骨干示范培訓,評選“最美樓棟長”,定期推送學習資源包,引導樓棟長圍繞小區管理、背街小巷整治、文明城市創建等開展志願服務3234次,解決問題2113個,有效激發網格治理活力。三是打造治理“智慧大腦”。組建區級城市數字治理中心,打造區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指揮調度系統,打通區、街、社區、網格四級事件流轉渠道,構建“網格巡查發現問題、區街平台處理問題、綜合執法解決問題、考核機制跟蹤問題”的網格事項流轉模式,實現問題主動發現和快速處置。

(三)增加服務資源,夯實基層治理支撐保障

針對基層治理不同領域不同主體,強化黨建引領,加強資源整合,凝聚各方力量,不斷推動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一是開展“同城共筑”行動。優化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以黨建聯建為抓手,推動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開展“雙向走訪、雙向服務”,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重點領域,認領實施共建項目170余個,凝聚各方資源力量參與疫情防控、文明創建、“紅色物業”等基層治理工作。創新“行動黨支部”“區域性黨支部”做法,匯聚社區民警、物業、保潔、“兩新”組織等各方力量,在基層治理一線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二是建好用好黨建陣地。開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五常兩聚”規范化提升行動,通過改擴建、置換、整合共享等方式,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推動門東、來鳳街、瑞金新村等一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提檔升級。積極推行集黨務、政務、公益、生活“四位一體”的全方位服務,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開放式、集約型、共享性的一站式“服務客廳”,不斷提升社區服務“軟實力”,培育2個市級“最暖黨群服務中心”,激勵各類基層陣地向標杆看齊、向“最暖”靠攏。三是匯聚激活“新新”力量。以“關愛有秦”服務項目為牽引,抓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在“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商圈建設“寧小蜂”廣場,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打造“寧小蜂驛站”秦淮矩陣,方便新就業群體就近享受停駐休憩、手機充電、餐食加熱、常用藥品等便捷服務。舉辦網約配送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組織開展“文旅研學游”“愛心暑托班”等新就業群體關心關愛、參與治理活動200余場。向青年黨、團員外賣配送員代表頒發食品安全監督員等“五大員”聘書,示范帶動更多力量參與基層治理。

(四)增強治理能力,健全基層治理有效手段

緊緊抓住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圍繞“難題有人領、事項協同辦、問題能解決”想法子、謀路子,著力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一是深化“紅色物業”建設。全覆蓋成立區、街兩級物業行業黨組織,累計建立243個業(管)委會、90個物業項目黨組織。以物業黨建聯席會等為平台,社區黨組織牽頭,定期召集業委會、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等協商議事,化解物業矛盾。探索推行老舊小區片區化、街區化管理,有序淘汰物業服務項目31個,涉及物業企業15家,倒逼物業服務質量提升。2022年以來,累計培育省、市、區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工作示范點22個。二是推動干部下沉一線。堅持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區委常委挂包街道,街道領導班子成員聯系社區,對重點事項、緊急問題實行提級管理,切實增強基層統籌協調能力。2013年開始,在轄區所有社區設立“民生工作站”,區級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全面結對,區管正職干部擔任民生工作站“社區第一書記”,每月下沉“組團服務”,每年至少領辦1-2個為民辦實事項目。三是切實回應群眾訴求。在全區105個社區設置“12345接訴即辦”現場受理點,把12345工單作為“送上門的民意”,主動前移關口,實現首接負責、指定負責、反饋負責,推動形成“先解決問題再說”全鏈條工作閉環。學習推廣“仙林經驗”,聚焦深化小區出新、物業提升、車棚改造、道路整治等城市安全韌性短板問題,排定攻堅項目,真正把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梳理出來,“將最難解決的事一件件辦好”。

三、工作成效

一是社區工作熱情得到有效激發。每年評定10個五星社區、20個四星社區,評選表揚20名優秀社區書記,績效總量在原有基礎上按照一定比例上浮。2022年以來,11名社區書記選聘納入事業編制管理,8名社區正職定向招錄為公務員,拓寬職業發展通道。執行“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之后,社工月工資平均上浮超過20%。通過提升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暢通上升渠道,多措並舉推動更多資源向基層傾斜,社區隊伍結構、整體素質、工作作風有了較為明顯的改進和提高,社區干部“腰杆硬起來、心神聚起來、動力漲起來”,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基層治理末梢得到明顯貫通。持續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讓群眾的訴求有回應、問題能解決、隱患早消除、風險防得住。全區“一網統管”指揮調度系統獲取市、區兩級共21個部門和12個街道121類近3.6億條數據,建設人口底庫,強化數據支撐,歸集戶室數據29萬余條、樓棟數據5826條、小區數據2141條,有效提升基層治理的精准度。建成區、街、社區、網格四級指揮調度體系,將全區2000多名機關干部、1374名網格員和912名城管隊員全部納入其中,實現網格事件流程的標准化監管和高效處置。

三是群眾急難愁盼得到妥善化解。用好“吹哨報到”機制,2022年以來,全區各單位累計發起“吹哨”602次,合力推進解決問題400余件。2023年以來,排定“學仙林、辦難事”攻堅提升項目32個,強化過程管控,有力有序推進,一批如環境整治、道路整修、燃氣安裝等“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過工作力量下沉社區、整合資源匯聚社區,真正解決了社區居民的煩心事、揪心事,切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四、探討

一是推進社區治理集成改革,必須堅持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在建強組織、破解難題、服務群眾等方面持續發力,以黨建引領聚合基層治理新動能。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效解決群眾“有話和誰說,有事找誰辦”的問題。社區治理不是“獨角戲”,要從單一主體“單打獨斗”,變為多元主體“百花齊放”。全力打造“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統籌協調作用,讓社區治理真正變成“大家的事”。

二是推進社區治理集成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基層治理水平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在集成改革過程中要牢固樹立民眾本位的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摸清實際情況、找准關鍵問題、提實解決對策,推進改革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人民群眾是最廣泛、最活躍的社會治理主體,也是社區治理集成改革的力量之源,要不斷拓寬基層各類群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共同體。

三是推進社區治理集成改革,必須把科技和網格有機結合。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持,善於運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治理能力。要注重技術治理手段的日常化使用,以數字化平台提升社區治理效能。同時也必須充分發揮網格化的組織優勢,把“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落實到位。打造以大數據智慧平台應用為內核的智慧服務,以網格化治理為載體的聯動共治體系,實現資源在網格內聯用、問題在網格內聯治、服務在網格內聯動,使以“鐵腳板”落地為導向的組織力量真正下沉到社區。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