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海安市委組織部
2024年08月02日17: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海安是江蘇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市),既具有流出黨員管理的典型性,又具有流入黨員管理的代表性。多年來,海安市通過“抓牢引線放‘風箏’、跟蹤關愛牽‘風箏’、激勵引導賽‘風箏’”讓流出黨員像“風箏”一樣“高飛不斷線”﹔通過打造磁吸載體、增強磁吸力量、放大磁吸效應,讓流入黨員像“磁鐵”一樣“吸附在一起”,持續叫響“風箏+磁鐵”流動黨員管理品牌。
一、背景動因
隨著社會改革發展程度不斷深入,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黨員流動頻率、流動范圍、流動人數逐年遞增,流動黨員已成為當前黨員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教育管理好這一群體,使之能夠及時參加黨的組織生活,自覺接受教育、管理和監督,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是基層黨員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是中央有要求。黨中央高度重視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為我們做好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是現實有需要。根據統計分析,目前我市流動黨員總量達到3282名,約佔黨員總數6%。前期研究發現,對於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普遍存在流動黨員不願受管理,流出地黨組織管不到,流入地黨組織不想管、管不了的難題,造成了管理服務工作的“空缺”地帶,使部分流動黨員成了名副其實的“口袋黨員”“隱形黨員”。如何破解“兩不管、兩頭鬆”的問題,切實把這些黨員更好組織起來、凝聚起來、作用發揮起來,為我們加強服務管理工作提出了現實要求。
三是海安有經驗。自2013年起,海安市持續加強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堅持“流出”“流入”聯手抓、“線上”“線下”聯合學、“搭台”“登台”聯動做,按照“易於集中、方便靈活、多重有效”原則,相繼成立駐北京、上海、南京等3個流動黨員聯合黨委,30多個駐外聯合黨支部。搭建流動黨員“雲”平台、打造“雲教育”研習所,推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從“有形”向“有效”提升。2019年海安市被確定為農村流動黨員管理試點地區之一。
二、主要做法
一方面,聚焦流出黨員,引入對風箏的放、牽、賽等原理,實施“風箏”工作法,讓流出黨員像“風箏”一樣“高飛不斷線”。
夯實管理制度,抓牢引線放“風箏”。著眼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身份難亮明、管理難歸口等問題,優化組織設置,健全管理制度,延伸工作觸角。一是搭建“鐵打的營盤”。按照“易於集中、方便靈活、多重有效”原則,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流出黨員相對集中地成立流動黨員聯合黨委3個,流出人數較多的128個村(居)單設黨支部、劃分黨小組,確保黨員流動到哪裡、黨組織就覆蓋到哪裡。二是架設“溝通的橋梁”。落實流出地與流入地“雙向共管”機制,在流動黨員較為集中且流出地相對一致的區域建立區鎮(街道)“雙邊”聯席會議制度,簽訂雙向共管協議,組織開展黨建共建活動69次,著力解決“一頭熱一頭冷”現象。三是暢通“聯絡的專線”。建立村(社區)黨員干部挂鉤聯系流動黨員制度,實行“一人一聯、一季一訪、一節一問”,用好黨員“雙色”預警機制,對符合參加組織生活不積極、交納黨費不及時等10類情節的流動黨員及時提醒,切實把制度要求落實到每一名黨員。
務實服務舉措,跟蹤關愛牽“風箏”。樹牢教育“跟得上”、關愛“看得見”的鮮明導向,將流出黨員更好地組織起來、凝聚起來。一是線上線下抓教育。在南京、上海等地打造“鼓韻堂”“棲息棧”等實體陣地,赴外開展集中送學活動112次,讓流動黨員就近就便接受黨性教育。線上創設“雲教育”研習所,開通“黨課開講啦”“鄉音e課堂”專欄,實現交流學習“零距離”、雙向溝通“零障礙”。二是用心用情優服務。每年春節期間,集中開展“三知三解”集中服務聯系月活動,通過“面對面”聊、“心貼心”問,及時掌握流出黨員思想動態、工作狀態和生活常態。三是真心真意送溫暖。建立健全關愛機制,落實流動黨員家庭成員重病必訪、家中發生變故必訪、家屬生活困難必訪“三必訪”制度,近年來發放黨內關愛資金6.8萬元。連續10年為在外過年流動黨員錄制專屬祝福短視頻,郵寄“紅色家書”2000余份。
抓實作用發揮,激勵引導賽“風箏”。發揮流出黨員人脈廣、消息靈等優勢,引導他們異地亮身份、他鄉顯擔當、家鄉做貢獻。一是幫助老鄉“比擔當”。3家流動黨員聯合黨委與15家外地企業簽訂“援職穩崗友好協議”,幫助提供就業崗位、對接創業項目。協同異地海安商會等社團組織,開展直播帶貨、短視頻制作等新興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就業匹配度。二是建設他鄉“比作為”。立足建筑企業流動黨員成建制流出實際,落實建筑企業黨組織主體責任,指導達欣公司等民營企業在生產一線設立黨員先鋒崗、勞模創新工作室78個,開展“我承諾、我服務”“腳手架上黨旗揚”等主題活動,在抓生產、強技術上 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三是回報家鄉“比奉獻”。抓住春節、國慶節等流動黨員返鄉節點,召開“我為家鄉獻一策”“話鄉音·敘鄉情·興鄉業”等座談會100余場,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聚焦流入黨員,引入“磁吸效應”哲理,實施“磁鐵”工作法,切實把流入黨員緊緊凝聚在黨旗下。
聚焦“找得准”,打造磁吸載體。持續發揮黨組織磁吸作用,讓每一名流入黨員納入有效管理。一是組織找黨員。健全流動黨員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管理體系,建立流動黨員動態管理信息庫,通過一企一檔、一村一表、一鎮一冊,做到黨員數量清、流入去向清、當前狀況清。結合流入黨員從業特點、居住地點和本人意願,及時合理將其納入本地黨組織,切實增強組織歸屬感。二是黨員找組織。在重點交通場所、大型建筑工地設立30個報到點位,開發海安智慧黨建平台,打造“紅雁e站”微信小程序,推動流入黨員“指尖”亮身份,“碼上”爭報到。在常安紡織科技園、星湖001商圈等黨員整建制流入區域以及“美團”“順豐快遞”等流入黨員相對集中的新興行業,成立流入黨員聯合黨支部,實現“區域+行業”全覆蓋。三是黨員找黨員。依托黨建網格和治理網格,定期開展流動人口拉網排查,明確網格功能性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落實“周收集、月匯總、季更新”信息採集制度,通過微信群查找、在小區張貼倡議書、上門走訪等形式,及時發現“隱形黨員”“口袋黨員”。
聚焦“管得好”,增強磁吸力量。抓好流入黨員組織生活、教育培訓、關愛幫扶等關鍵磁吸環節,不斷提升流入黨員管理服務磁吸效果。一是服務得好。打造14個“紅雁驛站”流動黨員之家,設置“暖流”服務窗口,“一站式”提供報到登記、組織關系轉接、就業介紹等服務。同鹽城東台、揚州寶應、南京句容等流出地黨組織簽署流動黨員“共管共育”協議,讓“異鄉客”成為“自家人”。二是教育得好。引導流入黨員就近就便參與轄區基層黨組織線下活動,共享全市“幸福海訓”現場教學矩陣、“板凳講習所”等教育資源,面向流入黨員群體開展理論宣講、現場觀摩、交流研學活動50余場,推動轄區黨員與流入黨員共同交流、共話發展、共促成長。三是關愛得好。明確村(社區)黨總支書記與人地生疏流入黨員結成對子,每季度征集“微心願”,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開展關愛流入黨員“暖流聚力”行動,每年在中秋、春節前夕組織“支部家訪”,讓流入黨員“安家”又“安心”。
聚焦“用得上”,放大磁吸效應。將“流入黨員”視為“流動資源”,推動在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是實事共辦。每年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立足崗位作貢獻”等活動,撥付流入黨員實事項目專項基金,依托“雙報到 通通在”載體,鼓勵引導流入黨員結合自身職業優勢、技能特長“在線領單”,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幫扶孤寡老人、化解矛盾糾紛等活動。二是社區共治。選聘20名外賣小哥擔任網格支部兼職委員、兼職網格員,落實“網格議事”機制,每月邀請流入黨員參加黨員大會、村社兩委班子聯席會等協商議事會議,引導流入黨員成為基層治理共治共享的新力量。三是發展共促。發揮流入黨員“橋梁紐帶”作用,選聘36名流入黨員擔任海安“產品銷售顧問”,每年參加優質農產品推介會視頻直播,幫助銷售“海安大米”“天晟雞蛋”等本地特色農產品,助推經濟發展。
三、工作成效
提升政治引領力,讓思想的根基筑得更牢。針對流動黨員人員難集中、活動難開展、學習難深入等問題,通過返鄉共學、區域聯學、雲端送學等方式,推動黨員教育無盲區、全覆蓋、見實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期間,赴南京、上海等地集中送學18場次,打造“思·享·家”服務驛站11個,開展線上專題講座5場,引導流動黨員深學細悟新思想,不斷夯實流動黨員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
提升組織凝聚力,讓散落的力量聚得更緊。為破解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真空”地帶,消除經驗“盲區”,不斷健全完善“流出地源頭管、流入地配合管、駐外黨委集中管”的三方黨組織密切配合、有機銜接的共管機制,推動黨員聯管、實現服務聯抓、密切黨群聯系。通過建強組織凝聚黨員、發動黨員尋找黨員、引導黨員融入組織,全面摸清113名流動黨員流入地、工作單位等基本信息,確保黨員數量清、流入來源清、當前狀況清。落實“應轉盡轉”“應接盡接”要求,配合968名流出黨員,122名流入黨員做好關系轉接﹔對流動時間較短,無固定地點的,及時納入聯合黨組織教育管理,確保流動不流失。
提升黨員先鋒力,讓流動的旗幟擦得更亮。針對流動黨員作用未發揮,發揮不充分等問題,及時轉變服務理念,根據流入黨員分布情況,設立黨員服務驛站,幫助解決身邊的“關鍵小事”,引導流入黨員積極投身志願服務、基層治理、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工作,推動流入變融入。利用春節流動黨員返鄉契機,連續5年開展流動黨員“三知三解”集中服務聯系月活動,幫助流出黨員及其家庭代理代辦各類事務4269件,為流動黨員紓解鄉愁、化解疑慮、破解難題。引導流動黨員圍繞家鄉項目需求、技術需求、人才需求,累計收集高端人才招引信息176條,招引計算機高精度零部件制造、電動自行車配件等創業項目40多個。組建19支流動黨員先鋒“智囊團”,組織流動黨員領辦民生實事651件,讓“返鄉歸雁”競相成為“致富頭雁”。
四、經驗啟示
“風箏+磁鐵”工作法來自基層、源自實踐,真正把流動黨員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凝聚在黨組織周圍,讓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這一困局不困、難題不難,十分具有啟迪和借鑒意義。
組織有力方能推動管理有效。流動黨員長期在外,往往缺少對黨組織的歸屬感。隻有首先實現黨的組織的有效覆蓋,做到“黨員流向哪裡、集中在哪裡,黨組織就設置在哪裡、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裡”,讓流動黨員在哪裡都能找到“家”,才能確保“有秩序地流”“有歸屬地流”,才能實現“風箏高飛,執線在手”。
思想破冰方能推動難題破解。流動黨員存在很強的流動性、分散性,傳統黨員教育方式受時間、地域、場所等因素影響,存在一定局限性。隻有緊跟形勢、緊貼實際、緊扣需求,既繼承傳統,扎實推進線下教育,又開拓創新,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才能更好滿足流動黨員多樣化學習需求,才能真正推動流動黨員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服務落細方能推動成效落地。流動黨員是干事創業、推動發展的“流動資源”,破解流動黨員作用發揮之困的關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充分激發其內生動力。隻有主動服務、靠前服務、精准服務,讓流動黨員時時處處感受到家的溫暖、組織的關懷,才能更好地引導其幫助老鄉、建設他鄉、回報家鄉。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