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青海西寧市:探索推行社區分類管理 持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中共西寧市委組織部

2024年08月02日08: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青海省西寧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積極探索社區服務管理精細化、精准化、精益化新路徑,創新推行社區分類管理工作,努力構建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基層治理新要求、居民需求新變化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背景和動因

近年來,西寧市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關於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焦社區居住形態逐步分化、人口結構更趨多元、資源稟賦差異發展、管理模式創新多樣的現狀,著力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精准把握需求、配置資源、分類施策,強化黨建引領、深化居民自治、優化管理模式、細化共建舉措、實化服務載體,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著力夯實社區基層基礎,有效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精准化服務水平,為聚力打造高原城市高品質生活新標杆提供堅強保証。

二、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科學分。西寧市聚焦社區居住形態逐步分化、人口結構更趨多元、資源稟賦差異發展、管理模式創新多樣的現狀,著力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制定《關於推行社區分類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綜合考慮社區區域位置、人口體量、小區規模等方面,因地制宜將全市社區按照“A、B、C、D”四類進行科學劃分。對新建住宅小區,有相對成熟的物業服務體系,基礎設施配套較齊全的社區確定為A類﹔對位於老城區,轄區居住人口比較密集,房齡老、建筑舊,無完整物業服務,公共服務設施缺乏的社區確定為B類﹔對位於城市郊區,轄區基礎設施配套還不健全,常住人口結構較為復雜,租住流動人口較多的社區確定為C類﹔對位於鄉村,社區規模較小、服務人口較少、居住相對分散的社區確定為D類,確保社區劃分科學。

二是因類施策精准管。堅持將“精細化管理、精准化服務”理念融入四類社區治理全過程,針對四類社區不同的主要特征,積極研究180個社區的共性和不同種類的個性問題,推行共性和個性相結合的社區分類管理措施。全面推行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共同參與的“四方聯動”機制,實現需求在基層發現、隱患在基層排查、矛盾在基層化解的良性自治格局﹔深入推進街道(鄉鎮)、社區和駐區單位黨組織“契約化”共駐共建工作,著力打造區域一體、綜合集成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綜合體”﹔健全完善“平時管用、急時頂用”的平急轉換機制,建立專業型、走訪型、巡查型志願服務隊,用活用好下沉在職黨員,推動在職黨員為民服務工作常態長效,同時,全面推行微心願“四級分辦”工作,社區黨組織通過多種方式征集微心願,建立微心願台賬,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按照在職黨員盡力辦、基層組織有效辦、聯點單位精准辦、有訴必應馬上辦的“四級分辦”模式,主動晉位,積極高效認領辦理微心願,及時有效解決群眾利益訴求。對個性問題因類施策,結合四種類型制定12項具體措施,構建不同類型社區精准治理模式,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水平和精准化服務能力。

三是因事施治及時辦。為解決社區黨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西寧市結合社區分類情況,建立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差異化分配機制,由市縣兩級財政統籌落實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對基礎條件較好、部分設施有物業服務企業維護的A類社區以及基礎條件薄弱但社區規模較小的C類社區每年分配15萬元,對老舊樓院多、基礎設施維護成本較高的B類社區每年分配30萬元,對社區體量小、群眾訴求少、資金用途不多的D類社區每年分配10萬元,確保社區黨組織正常運轉、有錢辦事、高效服務。同時,健全完善以問題發現為先導的閉環工作機制,印發《村和社區黨組織在發現問題中扛牢責任發揮作用的十條措施(試行)》,組織全市廣大黨員經常性深入基層“解剖麻雀”,以點帶面分析梳理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主動發現上報問題的載體,持續深化“黨建引領有訴必應馬上辦”機制,集中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使群眾的訴求及時感知、快速響應、高效辦理,以“小切口”破解民生“大難題”。

三、取得的效果

(一)凝心聚力,分類謀劃,黨建工作抓得更“實”了。創新實施社區分類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不同區域、不同特點的社區治理模式結合地域實際不夠、工作一般粗”的問題,綜合考慮社區區域位置、人口體量、小區規模等具體情況和不同社區工作重心,著力補齊社區資源統籌不平衡、精細化治理能力不足的短板。如,A類社區扎實開展“紅色物業”創建活動,加大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組建力度,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對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有效提升物業服務質量。B類社區由街道(鄉鎮)和社區黨組織指導老舊小區(樓院)組建業委會,探索實行准物業自治管理,建立健全居民議事協商制度,著力激發居民主體意識,共同協商解決小區治理問題。C類社區由社區黨組織引導小區黨員、熱心居民組建治安巡邏志願服務隊,開展安全隱患排查、社會治安巡邏等服務工作,將基層治理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D類社區通過建立居民黨員中心戶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引導黨員中心戶開展民情收集、化解風險矛盾、帶頭移風易俗等工作,有效提升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二)優化機制,靶向施策,治理工作抓得更“准”了。緊扣需求導向,按照四類社區特征,在保持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從市級層面進行統籌調配服務群眾專項經費,解決了“一些老舊樓院多、治理問題多的社區‘不夠用’,一些居住人數少、服務訴求少的社區‘花不完’”的問題。如:城中區倉門街街道石坡街、前營街等社區因轄區“三無”樓院多,原來的經費幾乎全部用於“三無”樓院垃圾清掃、清運等工作。社區被確定為B類社區后,提高了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標准,使社區開展工作有了充足的經費保障。同時,社區黨組織定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聯誼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導鄰裡之間相互尊重包容、互幫互助,營造了民族團結、鄰裡和睦、和諧穩定的社區環境。如,D類的大通縣東峽鎮衙門庄社區在現有的老年協會、曲藝隊、文藝隊基礎上,培育了更多的健身協會、秧歌隊、廣場舞隊、志願者協會等社會組織,定期開展文化娛樂、鄰裡守望、和睦相助、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增強了社區居民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

(三)整合資源,同題共答,服務工作抓得更“優”了。按照四類社區的特點,有針對性、特色化、高品質地營造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生態、社區空間等,逐步形成“一社區一特色”。如,A類的城北區火車西站街道鹽庄社區黨委持續發揮“紅色物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建強“紅色隊伍”、搭建“紅色平台”,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再如,B類的城西區西關大街街道南氣象巷社區積極探索“社區黨委+網格+物業+志願者”模式,協商推進老舊樓院各項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居民參與社區工作和基層治理工作。同時,通過創新推行黨建引領“有訴必應馬上辦”工作機制,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目前,已受理群眾訴求19萬余件,民生訴求響應率97.7%、解決率97.4%、滿意率95.7%,全市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得分大幅提升。

四、啟示

(一)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推行城市社區分類管理,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鞏固黨在城市基層治理體制中的領導地位,通過推行深化“四方聯動”機制、黨建“契約化”共建、駐區單位常態化議事協調工作、“黨員入格 一網兜底”等工作,充分發揮城市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各領域各行業多元參與的積極性,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治理效能。

(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服務載體。推行城市社區分類管理,是加快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社區分類管理有助於把握每類社區在社區規模、人口結構規模、社區服務、治理主體等方面的特征,通過針對四類社區施行個性化措施,差異化分配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加大城市社區治理互聯互通,堅持服務供給與群眾訴求精准對接,實現精細治理、精准發展,助推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建立基層社會治理的長效機制。推行城市社區分類管理,加強系統化建設和長效機制建設,全面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互聯互動、條條和塊塊雙向用力,健全市、區、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的責任落實機制,把責任和壓力從“最先一公裡”傳導至“最后一公裡”,打破各類中梗阻,使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各項工作有效聯起來、動起來、活起來。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