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江蘇無錫市惠山區堰橋街道:探索“一核雙圈三位四化”工作法 構建小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矩陣

無錫市惠山區堰橋街道黨工委 無錫市委黨校

2024年08月01日17: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堰橋街道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東北部,下轄社區共19個,有小區的社區有17個,佔89.5%,涵蓋58個小區(其中1個未完全交付),其中商品房小區34個,佔58.6%,安置房小區16個,佔27.6%,老新村小區8個,佔13.8%﹔其中51個小區有物業,佔87.9%。目前,街道小區黨組織的覆蓋率為100%,其中有3個小區完全符合小區黨支部單建要求,建有實體黨支部,佔5%。結合摸排結果,綜合考慮小區人員體量、區域位置和黨員數量等因素,計劃通過聯建的形式組建小區功能型黨支部42個,實現全覆蓋,街道轄區內所有物業公司的信息已經採集完成,並在街道“紅韻堰橋”小程序的紅色物業板塊公示,之后將結合小區黨支部框架進行整合呈現。從現實來看,堰橋街道整體存在小區治理起點低、難度大,居民弱參與、治理力量和資源分散、多方治理難成合力等現實困境,迫切需要創新工作模式,推動黨組織在城市小區的組織和工作覆蓋,以小區黨建引領構建小區治理新格局。

近年來,堰橋街道在“百個支部進小區、百個小區建支部”工作行動的基礎上,聚焦小區這一基層治理基礎單元,突出分類施策、系統謀劃,以林陸巷社區鳳翔馨城小區和劉倉社區堰新苑四期小區為試點,創新探索“一核雙圈三位四化”工作法,堅持黨建引領,建強小區黨支部這個核心,構建共商共議圈、聯動聯調圈,以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位一體,筑牢“紅色堡壘”,建立一體化陣地﹔強化“紅色鏈條”,實現精准化治理﹔激活“紅色細胞”,提供專業化服務﹔培育“紅色基因”,打造特色化品牌,打造以小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矩陣。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組織聯建,發揮“一個核心”引領作用

堰橋街道堅持把居民小區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主要工作對象和核心抓手,堅持推動“百個支部進小區、百個小區建支部”,聚焦組織聯建,建強小區黨支部一個核心,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有效解決小區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低的問題。

一是推動“百個小區建支部”,搭建以小區為底座的組織架構。突出分類施策,在有條件的居民小區單獨建立功能型黨支部,覆蓋范圍不超過所在小區邊界,對現有“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進行有機補充。同時綜合考慮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駐區單位、綜合執法部門、社會組織、基層黨建指導站、派駐指導員等多方力量,為小區黨支部選優配強班子。

二是推動“百個支部進小區”,組建以小區為中心的黨建聯盟。街道統籌區域內黨建資源,按照“廣覆蓋、沉一線,抓關鍵、促全面”思路,突出分類指導,聚焦拆遷安置、商品房、老新村3個主要類型小區,根據其區域特征、人群結構、發展特質等現實情況及需求,結合挂鉤單位職能職責,有針對性地開展聯建共建。以林陸巷社區鳳翔馨城小區為例,小區按照“業務相關、活動方便、互促共贏”的原則,以“紅色聯姻”的方式做大黨建“朋友圈”,聯合月新毛紡、眾聯橡塑、街道城管部門、地鐵車間黨支部、惠山二院臨床支部等“123”組團共建單位建立黨建聯盟,相互取長補短,建強支部堡壘。

三是以“書記項目”帶動黨建核心力量發揮。小區黨支部立足小區地理環境、資源優勢、居民來源、群眾需求等實際情況選擇特色定向服務主題。通過“書記項目”進一步促進小區黨支部隊伍能力提升。2023年,堰橋街道申報黨工委書記項目1個,“紅韻e家 服務萬家”項目在黨員先鋒作用發揮和提升基層治理實效上效果顯著,獲媒體宣傳推廣,社區層面申報書記項目19個,涵蓋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兩個方面,大力提升街道為民服務實質,林陸巷社區“鄰聚力”、劉倉社區“五心領航”書記項目獲得較高關注。

(二)聚焦機制聯動,構建“雙圈共融”運行機制

一是構建共商共議圈。街道把民主協商機制運用到基層治理之中,在“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的基礎上,在居民小區內設置鄰裡議事廳,由小區黨支部引領,明確議事原則和議事規則,聚焦新市民融合、小區環境整治、公共設施配備、鄰裡糾紛化解等熱點問題,通過實施一隊伍、一會議、一走訪、一接待、一結對“五個一”工程,全面推行“鄰裡說事、鄰裡議事、鄰裡辦事、鄰裡評事、鄰裡晒事”的五事工作機制,為密切聯系群眾、掌握社情民意、解決民生問題搭建線上線下交流與服務平台,打通聯系群眾的“最后一米”。

二是構建聯動聯調圈。積極推進小區黨建與單位黨建互聯互動、與小區黨建融合融效,以街道“123組團共建共享”黨建模式為依托,充分發揮社區黨建優勢、機關事業單位業務指導優勢和企業的人才資源優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進步”的共建共享聯動模式。依托現有綜合執法、綜合治理和綜合服務一體化平台,探索建立小區黨支部吹哨、職能部門報道的聯動機制,由小區黨支部牽頭組織各方協商、決策小區公共事務后,統籌、監督各治理主體實施﹔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以及職能部門協同聯動,解決超出小區權責范圍的公共事項,及時受理群眾訴求,實現各類治理力量的對接聯動。通過升級“紅韻堰橋”智慧黨建平台,實施在職黨員“三報到三服務”、黨員積分管理兩項制度,將黨員教育管理、學習教育、志願活動、物業服務等10項內容有機融合,覆蓋黨員群眾2100余人,組建“鹿管家”“紅色先鋒”等8支志願服務隊伍,通過組織共建、項目共推、陣地共享、品牌共創等方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現基層治理的協同聯動。

(三)聚焦主體聯合,建立“三位一體”治理模式

堰橋街道聚焦主體聯合,建立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位一體”治理模式,將各類組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轉化為黨支部內部的溝通與合作,推行居民小區黨支部與物業公司黨支部、業委會一體化安排及交叉任職,形成治理合力。

一是以小區黨支部為治理核心。明確小區黨支部為小區治理的領導核心,領導、統籌、協調、推動一切組織和資源開展小區治理和服務。賦予小區黨支部議事、建議、人事、監督和評議等各項職能,建立黨支部職責、基本制度以及小區黨支部監督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履職的基本制度。小區黨支部堅持每月一訪、每周一會、一人一責、一事一議、一季一評“五個一”工作機制,提高小區黨支部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以黨建引領組織優勢推動各項資源下沉小區。

二是以“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為治理紐帶。街道堅持黨建工作和黨建活動主動融入到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之中,推動小區黨支部委員與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打造“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治理紐帶。街道全面推動“紅色物業”入小區工作,推動符合條件的物業公司及時建立黨組織,暫不具備組建條件的,通過選派黨建指導員、建立聯合黨支部等形式加強黨的工作覆蓋,目前已通過單建、聯建、組團共建的方式覆蓋街道轄區內30家物業公司,形成物業紅網。圍繞“辦好為民實事、補齊行業短板、拓展服務力量、完善長效機制”四個方面培育黨建引領物業服務示范點,做出特色、創出亮點,持續放大品牌效應,以點帶面提升物業服務整體水平。強化街道、社區、小區三級黨組織對業主委員會的指導,把關業主委員會委員人選,以“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為治理紐帶,提升服務水平。

(四)聚焦聯享聯創,打造“四化”治理新矩陣

在“一核雙圈三位”的基礎上,街道還聚焦聯享聯創,在陣地一體化、治理精准化、服務專業化、品牌特色化上持續發力,解決小區治理資源分散、服務供給主體單一、黨支部威信不高等問題,構建小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矩陣。

一是筑牢“紅色堡壘”,建立一體化陣地。為解決小區治理資源分散、陣地零散的問題,街道堅持資源整合、陣地共建,打造多功能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以林陸巷社區為例,目前社區服務中心使用面積1700平方米,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整合“馨”鄰共享空間、“馨”鄰友好空間、榜樣先鋒服務基地、中山博愛之家、“馨語新願”鄰裡議事廳、就業創業服務站、蜂巢書屋、紅韻便利店、“馨聲暢響”多功能講堂等多個陣地,聚力打造群眾身邊“有溫度的黨建、有質感的服務”。街道2023年獲評市級五星黨群服務中心1個,四星級黨群陣地2個、創新型黨支部4個。

二是強化“紅色鏈條”,實現精准化治理。街道堅持問題導向,精准聚焦小區物業管理、人居環境提升等基層重點難點問題,確定“精網慧治”項目18個,共計聯動黨員群眾3500余人,累計開展活動174次,緊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由黨員提供專項服務,解決問題103個,基本實現基層黨建全覆蓋、服務群眾零距離、社區治理精准化。

三是激活“紅色細胞”,提供專業化服務。街道通過小區黨支部有效匹配下沉到小區的各類黨政社群資源與居民需求,構建多元化服務體系,提供專業化社會服務。針對不同群體組建特色隊伍,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專兼職黨建指導員、青干聯盟成員在參與基層治理、提供公益服務、規范專業指導、激發干事熱情方面的作用,累計開展“環境勤整治,家園換新顏”“公益暖民心 服務‘零距離’”健康義診等活動96次﹔整合城管、物管、派出所、綜治、安監、環保等部門等單位以及街道、社區工作力量,緊密結合基層治理工作,牽頭推動專業資源注入小區﹔同時堅持“按需引進、對需服務”的原則,鼓勵並支持小區黨支部結合區域中發展成熟的社會組織,提供法律援助、居家養老、愛心助學、心理疏導、文化建設等專業服務﹔依托業主委員會等自治組織、義工組織提供各類公益和志願服務。

四是培育“紅色基因”,打造特色化品牌。街道探索建立“一社區一品牌”打造計劃,在“紅韻e家 服務萬家”書記項目成效的基礎上,指導各社區結合近3年打造的書記項目做法和成效提煉社區黨建品牌,形成街道基層治理黨建品牌群。目前已在林陸巷社區成功打造“三圈共融‘巷新力’打造‘鄰聚裡’”小區黨建治理品牌,在劉倉社區成功打造以“黨建+商圈環”為核心內容的“紅色商圈”黨建品牌。

三、取得成效

一是小區黨支部成了小區治理“主心骨”。堰橋街道通過推動“百個小區建支部”“百個支部進小區”,探索“支部建在小區上”的組織設置新模式,統籌凝聚起散布小區的網格、樓棟、業委會、企退人員等各類組織和治理力量,實現了小區黨建從形覆蓋向有效覆蓋的強化。“人民群眾在哪裡,黨組織就要在哪裡”,這種“一插到底”的做法,打通了基層黨組織聯系人民群眾的“最后一米”,為小區安上了自我管理、共同治理的“主心骨”。

二是“三位一體”凝聚了小區治理合力。業主、物業、業委會矛盾糾紛多發,是很多城市小區的“老大難”問題。堰橋街道通過建立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位一體”治理模式,推動小區黨支部委員與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為物業公司和業委會注入“黨組織”的元素,將各類組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轉化為黨支部內部的溝通與合作,將利益矛盾體轉化為利益共同體,找到群眾利益“最大公約數”,最大程度凝聚了小區治理合力。

三是小區黨建和居民自治達成了良性互動。 堰橋街道在以小區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基礎上,著力引導小區居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通過成立諸如“鄰裡議事廳”“板凳議事會”等協商議事機制,為業主委員會等自治主體賦能等方式,進一步完善小區自治機制,培育小區居委會的自治功能,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基層社會的活力,達成了基層黨建與基層自治的良性互動。

四、經驗探討

小區黨建將基層黨組織的力量全面下沉到小區,並對下沉力量和資源進行全面整合、系統調用,從全國范圍來看,尚在起步和探索過程中,堰橋街道“一核雙圈三位四化”工作法,為構建小區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新矩陣進行了有益探索,主要經驗如下:

一是必須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建引領城市治理根本在於加強黨對城市基層社會的全方位領導,保証黨的政治領導力落到社會基層,切實將黨員群眾緊緊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把堅強有力的戰斗堡壘扎根在小區這個最基層。

二是必須將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根本標准。黨建引領城市治理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始終關注及時回應居民群眾關切,聚焦居民群眾需求,整合運用好各類服務資源,用繡花功夫更好滿足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精准高效的優質服務覆蓋到小區。

三是必須打通基層治理難點堵點。黨建引領必須成為基層治理“主心骨”“潤滑劑”。作為組織的最前沿,小區黨支部必須堅持全域統籌、各方協同,打通小區治理這個層面的難點堵點,有效把小區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各項工作合成一盤棋,變“各自為戰”為“共同奮戰”,為基層治理凝聚多方合力。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