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新吳區委)組織部
2024年08月01日17: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案例背景
小區作為社區治理的基本單元,是落實社區黨組織工作的“最后一厘米”,也是檢驗黨組織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其居民聚集、需求多元、事務繁多等特征,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帶來了全新的難點和問題。從領導體制來看,大部分城市小區都沒有設立獨立的黨組織,而社區黨組織面臨居民人數多、小區數量多、承擔事務多,工作人員少、可用經費少、服務資源少的“三多三少”難題,社區治理力量難以有效覆蓋所轄小區。從治理實際來看,小區的治理主體一般由物業公司、業委會等多元主體組成,不同治理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矛盾沖突普遍存在,單純依靠業委會很難對物業進行有力監管。當前,業主委員會存在成立難、運作難、換屆難、監督難等“四難”問題,新吳區目前283個小區中,僅有29個小區成立了業委會或物管會,佔比44%。此外,缺少黨的領導,業委會成員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參差,業主委員會大多也未形成有效完善的對內自查和對外監督機制,無作為、亂作為現象時有發生。以上難點問題,迫切需要重心下移、大抓支部,以小區為單位組建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匯集小區內各方資源,開展統籌協調和綜合服務。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現有社區115個,平均佔地0.5平方公裡,其中面積最大的社區佔地4.6平方公裡,最多管轄7個小區,常住人口從幾千至上萬人不等。為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務群眾,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新吳區委)全域推行“把支部建進小區”,制定“五必清十必有”工作法,以“強組織、理脈絡、優服務”為抓手,全面激活小區“紅色細胞”,推動組織在小區建立、資源在小區集聚、作用在小區發揮、問題在小區化解,實現黨建引領基層善治成果普惠延伸,不斷增進廣大群眾民生福祉,為“強富美高”新吳區建設提供堅實組織保障。
二、經驗做法
(一)織密組織網絡,夯實小區治理根基。一是推動組織全覆蓋,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黨員中心戶(樓棟長)”四級聯動工作機制,全覆蓋推動黨支部建在小區(村巷)、建在樓棟,分層分類指導商品房、公寓房、安置房和村巷型4類小區,組建小區功能型黨支部177個、建制型黨支部106個,實現小區黨支部全覆蓋。二是延伸小區治理鏈,依托小區樓棟設立黨小組658個,持續推廣黨員聯戶“1+10+N”制度,深化“五站式”黨員中心戶建設,最大化實現“黨員在身邊”。組建“一長兩隊”小區治理隊伍,即樓棟長、志願服務隊、先鋒突擊隊,綜合考量政治過硬、面向一線等4項條件,擇優遴選小區樓棟長2488名,組建黨員服務隊、黨員突擊隊658支,推動小區黨建網與治理網、服務網互融互通。三是拓展骨干培育鏈,制定“‘新星’善治骨干培養計劃”,將小區黨支部書記、黨員樓棟長、黨員中心戶等治理力量納入全區“新星”善治骨干庫,實行“分段式、進階式、參與式、重轉化”培養,綜合運用理論學習、案例分析、主題研討、成果路演等方式環節,加強基層治理骨干隊伍建設,動態保持每個小區至少10名“善治骨干”。
(二)強化機制創新,優化小區運行體系。一是突出小區黨支部核心引領作用,出台“五必清十必有”小區黨建工作法,確保小區黨支部掌握黨員名冊、居民骨干、聯建資源等5類“必清底冊”,形成有組織、有隊伍、有保障、有機制4類10項“必有清單”。明確黨支部教育管理小區黨員、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職責,賦予小區黨支部引領帶動業主委員會充分履職、物業公司優化服務職能,制定主導業委會換屆等5類小區黨支部重點引領事項。二是實施紅色物業、業委會建設“三年行動”,全面提升黨建引領“紅色物業”服務水平,加強業主委員會黨組織建設,開展“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工作示范小區”評選,實現新成立物業項目、業委會高比例“兩個覆蓋”。全面推行小區黨支部與物業公司、業委會“三向培養、交叉任職”治理模式,探索推進小區黨支部書記與業委會主任“一肩挑”,推動資源共享、責任共擔、人才共用、問題共解,成功培育國信世家璞園等3個“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工作省級示范點”。三是建立小區治理協商共治機制,暢通民情聯系渠道,充分利用小區黨群服務驛站、廣場綠地、長廊涼亭等公眾場所,搭建民情懇談會、鄰裡議事會等評議協商平台,每月召開協商議事活動,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建立小區共建聯席會議機制,召集“三聯三強基”等挂鉤聯系單位、業委會成員、物業服務企業、社會組織負責人、居民代表等,每季度召開共建聯席會議,研究解決社區治理的重要事項,促進條塊融合,全方位提升治理質效。
(三)拓展資源鏈接,夯實小區要素保障。一是聚焦資源保障,定期梳理轄區內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高等院校、轄區企業等資源,通過“三聯三強基”下沉、開放陣地共享、黨建活動聯辦等方式,積極引導政校企社各級資源參與小區治理,聚焦文化潤心、安全宣傳等12類小區黨建重點任務,因地制宜提供專業化服務。截至目前,共計串聯小區黨支部聯建單位資源684個、帶動6673名在職黨員下沉服務,累計吸納3萬余名黨員群眾充實小區治理資源保障。二是聚焦陣地保障,全面梳理整合現有公共設施、活動陣地等場地資源,因地制宜設置“紅色先鋒、紅色共享、紅色睦鄰”三類小區黨群服務驛站283個,做到“一小區一驛站”。結合各小區特色,推出黨建指導、幫辦代辦、“睦鄰”議事等特色功能,陣地內同步配備“書記接待”公示牌、滿意度評價二維碼、高頻事項幫代辦服務清單等,形成全域覆蓋、開放融合、集約高效的“小區黨群服務圈”。三是聚焦資金保障,用好用足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資金,通過黨費劃撥、財政扶持、專項補助等方式,提供必要的小區黨建專項經費,並制定相應使用補助標准。設立小區治理民生項目經費,通過居民事、居民議、居民評方式,實施一批“活起來的小區”微創意項目,確保小區治理有力有為。對非體制內的小區黨支部書記、委員、樓棟長等,結合實際給予一定的工作補助,保障小區黨支部運轉順暢。
(四)推動力量下沉,助推小區民生提標。一是推動服務下沉,創新設立三個“固定日”:“固定走訪日”組織小區黨支部班子成員深入樓棟開展固定走訪,聽取民生意見。“愛鄰服務日”緊扣居民需求,聯合開展法治宣傳、理發修剪、衣物縫補等便民服務。“書記接待日”通過來訪接待、集中座談等形式,“收集—梳理—研討—落實—反饋”閉環處置居民訴求。二是推動執法下沉,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優化城管、住建、公安、生態環境、市場監管、消防等單位以及街道、社區工作力量,推進“聯合執法進小區”,做到一次進門、多項查驗。探索在小區黨群服務驛站中設置“聯合執法進小區”工作站點31個,對小區及居民違規亂搭亂建、車輛亂停亂放、垃圾未分類收集、高空拋物、違規飼養寵物、噪音擾民、商戶無証經營等行為,及時響應、主動介入、快速處置。三是推動哨聲下沉,對群眾反饋的矛盾問題和意見建議,根據復雜程度分層分級解決。針對不能在小區解決的問題,根據問題性質和管理權限向上級“吹哨”,相關職能部門主動承接、限時辦理並反饋。同時,向小區黨支部下放“吹哨”“評價”兩個權限,針對相關職能部門“吹哨報到”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實現“一哨一評價”“雙評雙挂鉤”,評價結果與年度考核直接挂鉤,職能部門累計“應哨”117次,辦結率達100%。
三、成效反響
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堅持全域推進“把支部建進小區”,在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治理方式上持續創新,有效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相關工作獲新華日報頭版、江蘇先鋒等媒體報道,“五必清十必有”工作法被省委組織部刊載推廣。
(一)進一步織密基層紅色網絡。將黨組織鏈條由社區延伸到小區,實現小區黨支部100%覆蓋,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生命力。縱向上構建起街道、社區、小區、黨員骨干四級聯動工作機制,橫向上聯動市區機關、轄區企業等小區黨支部聯建單位參與社區治理,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引領,壓實屬地管理責任,推動小區黨支部成為協調各方力量的橋梁和紐帶。
(二)進一步實現黨群心心相印。通過“一小區一驛站”建設,將服務群眾的平台延伸到群眾身邊,實現組織建到最基層、治理實現精細化、服務做到家門口,推動驛站成為黨員干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新支點”,進一步暢通黨群干群之間的聯系通道,讓黨員干部和群眾零距離“緊密聯系”,為小區黨建工作不斷賦能加碼。
(三)進一步打造和諧幸福社區。通過小區黨支部聯動業委會、物業公司、居民群眾等多元治理主體,打造了議事有機制、干事有舞台、溝通有橋梁、互助有渠道的平台,有效規范小區治理,小區居民的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無錫市新吳區梅村街道梅裡香舍小區物業費收繳率從2023年初的40%提升到2024年的97.3%,業主物業費繳納意願持續提升。
(四)進一步推動共建共治共享。依托小區黨建工作開展,推進與黨建共建單位的深度融合,多方資源力量的整合嵌入,不斷壯大黨建“朋友圈”,實現黨建網與治理網、服務網互融互通、高度嵌合。今年以來,圍繞惠民政策落地、小區環境提升等群眾關切問題搜集意見建議530余條,“反饋—整改—閉環”回應解決泰伯花苑一期停車位升級改造等161個難題。
四、經驗啟示
(一)抓牢黨建引領“核心”,全覆蓋筑牢基層堡壘。小區作為城市治理體系的末梢單元,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將黨組織深度嵌入小區,進一步細化規范組織設置,按照整體性原則設置小區黨支部,按照適度性原則設置黨員中心戶(樓棟長),逐級向下延伸至小區樓棟最小單元,確保組織體系全面覆蓋。聚焦基層治理中常見的責任模糊、推諉扯皮等情況,依托小區黨組織重塑小區治理架構,整合有效資源,形成小區黨組織引領、多元力量協同的治理格局,推動小區治理從“多元共治”發展為“一核多元”。
(二)依靠人民群眾“主體”,全方位強化情感聯結。基層治理關鍵在“人”,要始終秉持“自己人管理自己人,自己人服務自己人”的理念,在強隊伍、聚合力、明責任上持續用力,抓好小區黨支部書記、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黨員、黨員中心戶等骨干力量,推動協同共治,奏響基層治理“大合唱”。要不斷提升群眾參與合力,依托“樓道議事會”“固定走訪日”等載體定期收集居民意見訴求,結合“愛鄰服務日”、小區黨群服務驛站等載體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將小區真正打造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園。
(三)用好多元協同“妙計”,全鏈條夯實善治要素。基層治理離不開要素保障,要在資源整合中激活要素,變“治理末梢”為“治理靶心”。推動部門聯動服務,堅持組織共建、資源共享、責任共擔的原則,推動區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駐區單位黨組織與小區黨支部開展黨建聯建,有序引導公益性、服務性社會組織進入小區,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參與社區基金籌建,形成人才、資金、服務等資源合力。搭建融合式服務平台,以小區黨群服務驛站為核心,融合共建青年之家、志願服務站等點位,迭代升級“小蜜蜂驛站”等小微創意陣地,完善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真正做到匯集各方資源解決群眾的各項關鍵小事。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