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黑龍江樺南縣梨樹鄉民主村:創新“融合治理”模式 以高質量黨建繪就鄉村治理新“楓”景

中共樺南縣梨樹鄉委員會

2024年08月01日10: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梨樹鄉民主村位於黑龍江省樺南縣城西4公裡,常住人口216戶、538人,黨員33名,2023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67萬元。近年來,梨樹鄉民主村聚焦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創新“融合治理”模式,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治理優勢,切實解決鄉村治理進程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問題,著力探索符合時代特征、滿足人民期盼、體現民主特色的社會治理新路子。

一、案例背景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黨的二十大對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作出了重要部署。如何整合調動多部門黨建資源和治理力量,進一步探索創新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工作,更好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樺南縣梨樹鄉民主村形成組織“融領”、網格“融心”、品牌“融匯”、治理“融通”“融合治理”模式,形成鄉村治理合力,黨員與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明顯增強,為更好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提供堅強組織保証。

二、做法成效

(一)聚力組織“融領”,凝聚鄉村治理“強合力”

一是強化村級隊伍引領力。深化“四培養工程”,從返鄉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鄉土人才等群體中選拔培養后備干部15名、致富帶頭人10名。深化“雙向培養”,創新“1+1+N”模式,每個綜合網格由1名村“兩委”干部擔任網格長,配備1名專職網格員,並推動黨員志願者和熱心村民等“進”網格,增強網格力量。同時注重將網格員隊伍建設與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相結合,將優秀網格員作為村干部后備力量,激發網格員內生動力。民主村近年來已吸納4名網格員到村級后備干部隊伍中。二是提升組織建設向心力。以夯實組織建設為抓手,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充分利用“三會一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五聚五有”行動,創新“三個聚焦”主題黨日活動模式,組織黨員、網格員等鄉村治理隊伍開展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等教育活動。依托網格開展“立足崗位作貢獻”、困難群眾關愛幫扶等主題黨日活動30余次。以黨建引領治理創新為工作總基調,建立了“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鏈條,推動黨建網格與治理網格在組織架構和區域布局上無縫對接、全面融合,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治理優勢。三是推動黨員干部亮身份。扎實開展黨員“亮身份、作表率、樹形象”行動,在村干部、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民兵等群體中,挑選出政治素質好、群眾威信高、作用發揮佳的6戶示范黨員,每戶聯系1至2名黨員,每名黨員服務20至30名周邊群眾,重點幫扶農村留守老人、行動不便群眾等特殊群體,帶動群眾議事論事,收集民情民意,帶動村民積極參與到民生服務、集體經濟、防汛減災、環境整治、矛盾化解等鄉村治理中,推動形成“一戶帶一片、多片帶整體”的服務工作格局。

(二)聚力網格“融心”,提升鄉村治理“滿意度”

一是繪制“一張清單”,構建整體工作“新格局”。深入推進村級任務清單建設,全面梳理鄉村屬地事項,由村書記牽頭,召開村“兩委”,研究構建134項村級工作任務清單,通過“一碼通”小程序進行公開公示,由村黨組織書記帶頭,整合網格資源力量,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崗到人,在網格中解決群眾困難、採集一手信息、排查安全隱患,實現下沉網格服務群眾零距離。二是實施“一套機制”,提升為民服務“響應力”。實行“村呼鄉應、民呼我為、網格員領辦、上下聯動”工作機制,設立“民呼我為”窗口和村級服務熱線,通過“線上集、網格巡、入戶訪、座談征、輿情尋、上級派”等六種方式,全面實施村級代辦舉措,累計為群眾辦結各類事項30余件,化解各類矛盾10余起,加快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協同、一體貫通、閉環運行”新體系,實現下沉網格服務群眾零距離,一站式窗口村民辦事不跑空。三是做實“一面網格”,打造社會治理綜合體。堅持鄉村治理與群眾基礎相銜接,持續推進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全村劃分網格4個,充分發揮黨員網格員先鋒模范作用,9名黨員網格員示范帶頭,創新開展“夜話說事”活動,通過“聽群眾說事、幫群眾理事、評群眾好事、向群眾晒事、為群眾謀事”5個事項,面對面聽取收集村民在教育、就業、住房、醫療等各領域的“土方法、金點子”4條,為困難群眾提供大病救助等全流程的代辦服務10余項,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20余件,真正讓老百姓自己“說事、議事、辦事、主事”,推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

(三)聚力品牌“融匯”,扮靚鄉村治理“高顏值”

一是推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一體化。全面推進村庄“五化”工程建設,村“兩委”班子持續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硬化道路5公裡、邊溝11公裡,修建主街稻作文化牆3400米,安裝路燈105盞,栽種綠籬6800米,新建2625平方米的康養中心,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康復醫療、餐飲膳食等服務,並積極申請鄉村振興項目,增加硬化路面、邊溝等,村民的幸福指數實現跨越式攀升。二是推動農村環境管護常態化。推行“黨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模式,以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每周開展“村庄清潔”行動,將黨建工作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提升“戰斗力”﹔通過微信群、黨員大會、“村村通”喇叭等宣傳途徑,發動各網格黨員、村民群眾、志願者等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一盤棋”工作格局。成立村人居環境巡檢小組,分區劃片常態化巡查路段河段,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主動監督和制止不文明行為,確保不留整治死角和隱患。今年以來,緊盯房前屋后、田間地頭、街邊溝渠,全方位、無死角、全領域整治,共清理五堆10余堆,溝渠清掏約2公裡,廢棄農膜及農藥化肥包裝物10余噸,集中整治發動群眾200余人,村容村貌明顯改善。三是推動美麗鄉村創建品牌化。圍繞“美麗稻香”品牌建設,依托美麗宜居鄉村“五帶引領”示范工程,著力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堅持將“村庄變景點、資源變資產、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貫穿全過程,建成稻作研學基地1個,設置文化展示、產品體驗、電子商務“三大”功能區,通過邀請干部鄉賢、動員群眾參與、聘請專家團隊等方式,開展“體驗稻耕勞動 感受民俗文化”“歡歡喜喜過大年”等文體活動6期,“村播帶貨”活動18場,吸引村域外游玩參加人員達2000余人次,帶動生態農特產品銷售1000余單,打通大米“線上”銷售新路徑,賦予了鄉村治理新內涵,擦亮了鄉村治理新名片。

(四)聚力治理“融通”,夯實鄉村治理“基本盤”

一是提升自治水平,在動員村民參與村屯治理上增強“內生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健全“一約四會”自治組織,依托村規民約,開展科技培訓、知識宣傳活動30次,每月確定一個評選主題,有步驟有計劃開展“民主村好青年”“法治宣傳能手”等評選活動,激發了農民守正創新、自我發展、廣泛參與的主體意識。同時充分發揮民主村社會治理工作站陣地作用,開展一站式矛盾調處工作將鄰裡糾紛、村民陋習等村民身邊“小事”擺上來,讓村民自主評議,不斷推動民主治村。成立“民安隊”自治組織,負責節假日、重點時段、夜晚治安巡邏和防控,巡邏隊目前吸納村民志願者35人,累計巡邏超過560余天,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二是注重德治引領,在促進村民樹立道德風尚上增強“軟實力”。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以小陣地展示大作為,圍繞“講樹治助樂慶”六種活動形式,創新推行“主題黨日+文明實踐”,開展文明創建、道德引導、普法宣傳等活動50余場,將黨建+延伸至鄉村治理各個角落。通過一月一主題一實踐模式,弘揚文明鄉風,評選“美麗庭院”“文明家庭”20戶、“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等31人,積極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切實提高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准、文明素養。三是突出智治賦能,在完善陣地建設上增強“創新力”。積極探索“三個一”治理模式,搭建村級“平安鄉村”綜治監控平台,建設村級指揮中心,充分利用數字鄉村駕駛艙,通過線上服務端,獲取村域外要素資源,營建政策咨詢、農技服務、醫保服務、村域特色等“線上+線下”鄉村場景,實現基層治理“一圖全知、一鍵可控”,讓“智慧”治理精准高效。

三、經驗啟示

一是黨建引領是夯實鄉村治理的堅實基礎。通過深入推進網格黨建工作,健全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抓管帶”機制,推動黨的組織根系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領域貫通,把黨的組織“觸手”拓展到群眾中去,做到群眾有事站得出、幫得上、辦得了,用行動搭建好黨群連心橋、系好同心結,以聯系服務群眾的“緊密度”,來涵養根系的“狀實度”,穩穩托住鄉村治理基本面。

二是發動群眾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關鍵一招。充分尊重群眾主體地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大力弘揚鄰裡守望互幫互助傳統美德,把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活力源泉,做實“夜話說事”、黨群服務中心等載體,發揮廣大黨員、居民、志願者等主體作用,就一定能夠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水平。

三是群眾滿意是檢驗工作成效的唯一標尺。通過對服務陣地進行賦能提升,對基礎設施進行修改完善,加強鄉村治理隊伍建設,搭建為民服務數字化平台,使陣地覆蓋面更廣、服務更加全面規范,治理力量更加充沛,確保群眾活動有場所,訴求有解決,滿足了群眾需求,給廣大居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要堅持常態化機制,努力將服務場所打造成“有信仰、有溫度、聚人氣、暖民心”的便民服務圈,實現“為黨聚民心、為民服好務、村民一家親”。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