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貴州貴陽市:“小切口”撬動“大變化”——開展“港灣”行動破解城市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中共貴陽市委組織部

2024年08月01日09: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貴陽市以南明區花果園區域為試點開展“港灣”行動,通過強化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著力破解城市超大型社區治理難題。

一、背景動因

花果園區域位於貴陽市南明區西北側,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總建筑面積1830萬平方米,是集住宅、商業、藝術文化、商務辦公、旅游、智能生活服務為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區域轄街道4個、社區34個,入駐經營主體7.5萬余家,現有常住人口38萬、流動人口16.5萬,日均人流量“上百萬”,作為全省乃至全國城市超大型開放式社區的典型代表,“超大樓盤、超高樓層、超多人口”為社區治理帶來了諸多難題,安全隱患多、矛盾糾紛多、服務需求多等問題逐步顯現,僅靠區域內街道和社區資源力量難以滿足服務需要、治理需求。為此,貴陽市主動適應新形勢下社區治理和發展的新變化新任務新要求,創新開展“港灣”行動,明確3個方面9條措施,積極探索超大型社區基層治理新模式,全力把花果園區域打造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二、主要做法

(一)“一盤棋”統籌,構建協同配合、領導有力的體制機制。突出市級“把方向、建機制、定標准、抓改革、解難題”的牽頭抓總作用,形成“上下聯動一體抓、條塊結合雙落實”工作格局。一是組建工作機構“排兵布陣”。由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牽頭,成立花果園區域“港灣”行動市級指導組,市委組織部部長、市委政法委書記任“雙組長”,下設“基層黨建”“社會治理”“身心健康”“民生服務”4個工作組,分別由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衛生健康局、市民政局牽頭,同時將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等15家職能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合力攻堅。二是強化頂層設計“謀篇布局”。制定《花果園區域“港灣”行動市級指導機制》,暢通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溝通聯系渠道,精准對接基層實際需求,圍繞關注身心健康、完善處置體系、筑牢管控網底、服務就業創業、強化組織保障等5個方面,細化21項重點任務,逐項明確牽頭工作組、主體責任單位、配合責任單位以及區級責任單位,根據不同時期基層治理重點任務反映出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調整、動態增補。三是健全制度機制“落子發力”。建立工作調度機制,推動各職能部門常態化開展調研摸底,逐步完善花果園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場所基礎數據台賬,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調度工作推進情況,研究分析困難問題,協商解決辦法,制定具體措施,項目化、清單化推動落實。

(二)“一條鏈”推動,筑牢執行高效、堅強有力的戰斗堡壘。推動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把基層治理資源要素聚合起來、各方力量動員起來,唱好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群英會”。一是建強“頭雁隊伍”。堅持高進、培強、嚴管、優出,強化34個社區黨組織書記跟蹤管理,及時調整、優化、補選,按照“市級提級、縣級分類、街道兜底”的原則,每年開展全覆蓋培訓,通過“名支書幫帶”、“擂台比武”等方式,持續提升黨組織書記政治素質和履職能力。制定社區黨組織書記任務清單和履職要點,明確1名街道黨工委委員結對聯系1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加強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二是壯大“骨干力量”。推動市、區兩級黨員發展名額向花果園區域傾斜,強化黨員隊伍教育、監督和管理,引導黨員在基層治理中當先鋒、作表率,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統籌用好“內選”“外引”等方式,注重從復退軍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大學畢業生等群體中選拔社區“兩委”成員,不斷充實基層治理骨干力量。推動社區黨組織加強與轄區熱心群眾、志願者服務隊伍的溝通交流,定期開展聯系走訪,廣泛凝聚基層治理力量。三是打造“服務中心”。聚焦為民便民安民,充分整合基層治理、黨群服務、政務公共服務等資源,規范設置4個街道、34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完善運行管理制度,合理調配人員,優化辦事流程,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拓展錯時服務、上門服務等模式,讓群眾就近就便享受優質高效服務。積極引入公益性、服務性社會組織,打造“亞太中心黨群服務站”、“南明青年創客空間”等服務站點,更好地滿足區域群眾多元化服務需求。四是落實“制度機制”。督促社區“兩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等制度,完善居務監督委員會履職清單,加大對社區各項重大事項的監督管理。全面落實黨建聯席會、居民議事會、樓棟共治會3項議事制度,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推動居民群眾由“服務對象”變“治理力量”。五是創新“治理路子”。以市級“城市大腦”建設和迭代升級為契機,建設集“AI視覺分析、物聯網管理、數據清洗及交換、數據中台、綜合網格管理”等為一體的花果園綜合指揮調度平台,同步推動“智慧消防、智慧電梯、油煙監測、噪聲監管、社區安防”五個業務應用系統建設,安裝高空拋物、手機征碼、全時空監控等前端感知設備14500余套,以大數據支撐社區治理提檔升級,賦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一體化”融合,健全平急銜接、應對有力的共治體系。按照“平時聯系服務、急時合力應對”的原則,加強各領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全區域推進,推動基層治理由“單打獨斗”向“多元共治”轉變。一是兼職委員聚合力。按照“1+N”、“3+N”的方式,選聘11名與轄區治理密切相關的駐地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中的黨員負責人,擔任4個街道黨工委兼職委員,選聘51名轄區黨員民警、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中的黨員負責人,擔任34個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同步細化參與議事決策、轄區治理、民生服務3項職責,推動區域單位、行業及領域黨組織主動融入轄區中心工作。二是民情助理添動力。聚焦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把選派專項民情助理作為“為馬賦能”的重要抓手,從市縣兩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黨員干部,下沉到轄區各項工作排名靠后的社區黨組織,擔任專項民情助理,認真落實“四清四幫兩提升”十條履職要點,幫助社區黨組織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三是結對共建提效力。圍繞組織聯建、實事聯辦、難題聯解3項共建內容,推動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社工部、市公安局等8家市直單位機關黨委及171個下屬機關基層黨組織,分別與花果園區域4個街道黨工委、34個社區黨組織開展結對幫扶,協助街道社區黨組織增強統籌協調能力。

(四)“一攬子”保障,完善配置有效、支撐有力的要素供給。強化四級聯動、明晰權責邊界、整合資源要素,著力構建權責一致、分工合理、運行高效的保障體系。一是理順權責讓基層“放開手腳”管事。主動順應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和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建設需要,聚焦區域內管理界限不清、半徑過大、布局交叉等問題,析置小車河街道,增設蘭花都街道及3個社區。完善“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制度,優化街道“屬地管理”清單,推動形成“條條圍著塊塊轉、機關圍著基層轉、上級圍著下級轉”的良好格局。二是深化減負讓基層“輕裝上陣”謀事。建立健全街道社區履職清單,厘清基層“應盡之責”和“應減之負”,推動市、區、街道三級嚴格落實“減文件、減會議、減考核、減報表、減APP和微信工作群、減督查檢查、減抽調人員”等“十減”要求,為基層騰出更多時間、更多精力謀工作、抓服務。三是充實力量讓基層“心無旁騖”干事。深入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健全完善跟蹤管理機制,招聘535名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優秀青年人才進入社區工作者隊伍,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51名社區工作者獲職業資格等級提升,隊伍力量、專業化程度和履職能力持續增強。

三、工作成效

(一)黨建聯建更加規范有序。通過縱向推進“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黨委)+樓棟黨支部+單元(網格)黨小組”四級體系,橫向統籌黨建資源聚在鏈上、志願服務深入社區、組織覆蓋延到樓宇,按照“抓兩頭帶中間”思路,扎實開展基層黨組織“排隊抓尾、雙整雙創”工作,“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建帶群建的效果進一步凸顯。比如,五裡沖街道、花果園街道通過制定“需求、資源、項目、評價”4張清單,吸納57家單位和企業組建的“五裡同心”、“小花商圈”等6個區域聯結型、治理發展型、領域關聯型黨建聯盟,以“黨建聯建”的方式匯聚各方資源力量,幫助轄區企業商戶、居民群眾解決訴求200余項、問題1200余個。

(二)社區治理更加精細有為。在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智慧化應用平台等“數據底盤”的加持下,通過對區域網格巡查、居民上報、感知設備預警等事件,分網格區域、分類、分級、分撥流轉,實現重點人群精准管控、“群租房”精准識別、違法犯罪精准排查等,區域精細化、層次化管理進一步加強,群眾安全感逐年上升。比如,以區域內雙塔社區、中園社區等12個社區為試點開展的“智慧社區”建設,匯聚整合了指揮調度、智慧消防、智慧城管、智慧門禁等應用平台,將城市服務體系與管理體系融為一體,建成以來已實現十余類37200余起事件的閉環管理,社區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三)為民服務更加便捷有效。通過深入推進“15分鐘服務圈”建設,對區域內4個街道、34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升級改造,延伸打造社區托幼、老年食堂、社區運動館等特色服務陣地,改擴建10所學校、新增學位2160個,配套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增就業崗位4200個,有效化解轄區群眾上學難、就醫難、就業難等問題,實現便民服務功能由“量”的增長向“質”的轉變。比如,蘭花都街道花園社區通過盤活閑置物業打造的“陽光花園社區食堂”,營業10個月來總接待量已達13.5萬余人次,不僅滿足了轄區內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就餐需求,也讓附近的年輕上班族和中小學生享受到溫馨、便利、便宜的就餐服務。

四、經驗探討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必須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城市基層黨建涉及區域、單位、行業等方方面面,必須從更高層面建立統一領導、協調各方、有序推進的領導機制,把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貫通起來、聯動起來,形成一貫到底、強勁有力的“動力主軸”,定期研究重大政策、部署重大工作、督辦重大任務,不斷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內涵式發展、系統性增效。

(二)夯實基層基礎是關鍵,必須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堅持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推動社區黨組織履行好黨章賦予的各項職責,教育、管理、監督好黨員,組織、宣傳、凝聚、服務好群眾,不斷增強自身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三)堅持以民為本是重點,必須把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重要檢驗標准。基層治理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教業文衛體、老幼食住行”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常態化深入一線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做到發現問題“從群眾中來”,解決問題“到群眾中去”,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實現共治共享是目標,必須推動各行業各領域互聯互動、互幫互促。城市超大型社區治理必須堅持開放融合的工作理念,破除觀念束縛、條塊壁壘、機制障礙,持續深化區域化黨建格局,把街道社區和單位、行業及領域擰成一股繩,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實事共辦、難題共解,形成互聯互通互融、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動局面。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