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州市倉山區委組織部
2024年07月31日16: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倉山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黨建的方式瞄准影響城市基層治理的難點、堵點,從抓組織建設、隊伍服務、資源要素、發展項目等方面入手,推動黨委、政府各項工作與基層治理多元嵌入並深度融合,實現基層治理升質提速,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背景情況
倉山區是福州市的典型城區,總面積147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18.5萬,是福州市人口最多的城區,具有福州城市化進程中具有獨特代表性的城鄉結合形態。為了破解城市化進程中基層治理難題,倉山區把黨的建設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起來,在全市率先探索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圍繞基層精細化治理需求劃分852個小區(自然村)網格並配套建立834個網格黨組織,建設“六大員”隊伍,實現在基層一線有人的地方就有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同年,創新推進“小區黨組織提質工程”,示范打造19個示范小區,覆蓋商品房小區、安置房小區、新老城區小區,進一步推動基層小區組織提質、陣地提標、隊伍提能、服務提效。2023年,創新開展“黨建引領護河愛水專項行動”,打造13個由基層黨組織發動黨群共同參與美好家園建設的13個示范點,城市基層治理逐漸形成具有倉山特色的路徑化模式。2024年,深入推進“建強堡壘”專項行動,落地落實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舉措,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走出不一樣的新路徑。
二、實踐經驗
1.圍繞治理需求抓網格建設,實現抓網格與抓治理的有效融合
堅持一手抓科學建網。在村(居)大格局不變的基礎上,劃分852個小區(自然村)網格,全覆蓋組建了834個網格黨組織,把黨組織嵌入治理微單元。推行“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模式,依托網格建立微信聯絡群,建立網格“六大員”隊伍(即社區干部、公安民警、醫務人員、網格員、樓棟長、物業人員),實施“頭雁”工程,明確網格黨組織書記12條職責,分別在農村(小組)、社區(小區)開展“鄉村守護”、“近鄰守護”等行動,讓有技能、有時間、有公心、有資源的黨員群眾能夠有渠道參與“家門口”的治理,優化治理力量“供給側”。堅持一手抓科學用網。堅持“一線受理、接訴即辦”,組建鎮(街)綜合網格指揮體系,統籌網格內力量調度、處置化解、預警報告等,實行職能清單公示化,將黨建、應急、城管、政法等職能一鍵納入﹔行政村、社區、村民小組、小區業委會成立“哨崗”,針對具體事項“吹哨”,由相關部門深入網格開展應急處突,解決職責邊界不清、“應哨”效率不高等問題,實現“一個口子”統領、“一插到底”調度。推動網格成為基層治理的基礎單元、活躍單元。
2.聚焦群眾滿意抓服務提升,實現優服務與優治理的有效融合
一方面,優化黨群服務。在農村,於2020年起開展村級組織示范點規范化提升工程,推行村級事務標准化清單,梳理村級黨群服務中心40項經常性服務事項並納入村干部績效考核,推動服務群眾、民主建設和村干部管理在黨建的引領下實現有機統一﹔在社區,探索實行黨組織領導下的社會化服務機制,由黨組織結合群眾生活需求,合理評估社區服務市場,堅持黨建優先、公益為先、效益為本,引導300多家社會組織入駐社區、小區開展健康養生、幼兒教育等服務,社區成為服務、治理、發展的共同體。另一方面,強化黨群參與。升級全區村級事務標准化清單,從管人、管事、管權方面著手,以流程圖形式晾晒村居干部日常運用權力事項,堅持“民情意見箱”常態使用,為群眾監督暢通渠道﹔探索推行基層黨組織主導的基層重大事務“提議、動議、商議、公議、評議”民主“五議”工作法,在黨組織領導下,把議事權、參與權、知情權落實到全體居民,使鄰裡矛盾、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安全健康、城建設施等問題第一時間由群眾共商,不斷提升居民參與社區協商共議的熱情和積極性。
3.緊盯治理效能抓要素保障,實現強保障與強治理的有效融合
一方面,聚焦基層需求下沉資源。深化“萬名干部下基層”行動,推動機關黨員“雙報到”,實行每周六“歸家服務日”制度,4700多名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到社區認領服務崗位、責任區,常態開展“護河愛水 清潔家園”等行動,豐富了基層治理參與度﹔以項目化的方式,開展“小區黨組織提質工程”,引導整合各類資金面向基層治理需求投入,集中提升一批道路硬化、纜線下地、小區綠化等基礎項目和公共活動區域建設等文體項目,提升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條件。另一方面,圍繞基層需求盤活資源。加強財政資源統籌。聚焦老舊小區改造等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推動城市建設資金面向基層治理薄弱區域傾斜。推動發展保障支撐。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基礎上,引導村集體把人居環境提升納入村集體建設投入,每年建立合理預算,更好讓村集體經濟收益轉化為群眾的美好生活。創新市場運營模式。由政府、社區、市場企業三方共同出資,建立多元資金投入發展社區治理的運營模式,通過“政府+市場”形式,將更多民生公共服務以市場化的模式投向基層,更廣泛提供惠民服務、更有效促進社區減負。
4.圍繞發展需求抓民生項目,實現促發展與促治理的有效融合
堅持以發展的理念抓基層治理,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搭平台、建載體,打通治理“血脈經絡”。一是市場化經營服務。創新國企化、市場化的經營理念,聚焦養老、托幼、醫療等重點領域,引入國有企業參與社區場所、服務管理經營,以多元的服務供給、項目孵化、產品輸出,豐富社區保障供給。全區103家長者食堂回應群眾助餐需求,14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常態提供規范、豐富的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效惠民。二是福利化共享發展。深化“三級黨組織領辦”模式,用活“區統籌、鎮落實、村受益”的商貿樓回購使用機制,利用村級回遷安置款發展商貿樓經濟模式,集體資產實現有效增值,101個村村財收入均超過50萬元,各村村民以“股民”的身份,享受村黨組織在教育、醫療、養老、基礎設施等方面投入產出的效益,村民既是“投資者”,也是“受益人”,產業發展和農村治理服務實現同頻共振。三是全民化治理參與。聚焦長者食堂、垃圾分類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基層民生項目建設考核,進一步突出結果導向,把群眾滿意度作為項目考核的重點,讓民生項目精准回應群眾需求。賦予村(社區)“雙報到”工作考核評價權,加強在職黨員服務紀實與居民反饋的實績考核,每半年對報到黨員服務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與黨員干部年度考核、評優評先相挂鉤,讓群眾真正成為項目、干部考核的“評卷人”。
三、經驗啟示
倉山區堅持黨建引領“四融合”,實現治理資源的有效融合與治理力量的集中統一,在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上呈現出顯著效果,黨在基層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總結倉山區實踐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重點是革新工作理念。抓黨建工作要堅持以服務中心工作、服務民生發展、服務治理提質為目的,要打破“就黨建抓黨建”的做法與思維定式,敢於創新。倉山區在推進城市基層治理方面,注重系統推進與整體效應,推動各項工作的融會貫通,進而更好地發揮黨的組織優勢,讓民生服務更加精細精心,項目建設更加精准聚焦,治理力量更加精壯精強,最大限度提升治理效能,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堅實基礎。
(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關鍵是回應群眾需求。倉山區抓基層治理堅持站穩人民立場,深入基層一線找問題、找根源、找方法,深化“民情意見箱”使用,讓群眾意見“落地有聲”,使群眾更多參與基層治理服務監督、考核,集中精力辦好發展所需、群眾所盼的實事要事,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核心是做好黨群調動。倉山區從科學探索建立網格,組建“六大員”隊伍,到深化“萬名干部下基層”行動,開展“護河愛水 清潔家園”等行動,形成了干部帶頭示范、群眾廣泛參與的常態自覺,實現治理力量向基層一線聚合。同時,探索“五議”機制等自治模式,創新推行村級事務標准化清單,強化群眾參與監督,逐步形成群眾來參與、問題早發現、整改晒出來、結果能公開的“一站式、全流程”閉環監督模式。監督面廣了,各項工作抓得更實了,群眾對轄區黨組織、地方政府、黨員干部的滿意度也更高了。
(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抓手是提升項目效用。在民生項目建設上,倉山區以“小區黨組織提質工程”、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為契機,推動城市建設資金面向基層治理薄弱區域傾斜,推動基層治理向“深耕善治”的精准轉型。注重發揮黨組織的資源整合功能,創新國企化民生項目運營模式,推動各類治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集約使用,讓項目建設與基層治理有機銜接、良性融合,實現基層治理更加精細化、精准化,從而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