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浙江嘉善縣:深化“城鎮圈”黨建助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

中共嘉善縣委組織部

2024年07月24日14: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2019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正式揭牌,上海、江蘇、浙江吹響了共建一體化示范區的號角,同時,在被列入示范區的青浦、吳江、嘉善三個區縣(以下簡稱“三地”)中選擇金澤、朱家角、黎裡、西塘、姚庄五個鎮(以下簡稱“五鎮”)作為先行啟動區。2020年7月,三地共同發布黨建聯建“1+2”制度文件,五鎮建立“城鎮圈”黨建聯建機制,形成黨建事務共商、工作共推、活動共辦、難題共破、責任共擔的運行模式,正式開啟跨域黨建聯建工作,切實增強了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有力助推了示范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長三角一體化內涵是基於上海、江蘇和浙江等地的比較優勢,通過合作和統一,在不改變現行的行政隸屬關系基礎上,打破行政邊界,促成區域內生產要素充分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從而提升區域整體經濟效率、增強外部競爭力,並最終實現一體化的過程和狀態。“城鎮圈”黨建是推動跨區域黨建聯建的一種有效形式,經過5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一系列典型黨建創新實踐經驗。

二、做法與經過

“城鎮圈”是上海市在新一輪城市總規中提出的概念。以地理空間角度來講,“城鎮圈”泛指城鎮較為密集的區域,是各城鎮的組團模式,輻射范圍包括城區、街道、鄉鎮和農村﹔以圈層文化角度來講,“城鎮圈”是對於特定片區內相關城鎮的概括。五鎮處在同一“城鎮圈”內,具有相似的經濟條件、生活形態、文化底蘊等,在長期互聯互通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交流圈,這是推進“城鎮圈”黨建的一項重要基礎。

1.把黨建聯建的“制度”轉化為合作交流的“力度”。用黨建聯建架起溝通橋梁,不斷凝聚一體發展的思想共識,推動交流合作越來越緊密。“輪值制”提供組織保障。五鎮建立黨建聯建機制,推行“輪值主席”,即:由各鎮黨委輪流牽頭,推進年度黨建聯建各項任務,以黨建助推區域協同建設、產業協同發展、服務一體貫通等。如,2024年度輪值主席為嘉善縣姚庄鎮黨委,由其牽頭召開年度示范區“城鎮圈”黨建工作會議,梳理當年度工作重點,會同其他四鎮系統總結並發布《示范區先行啟動區黨建創新實踐經驗清單》,推動實踐成果固化為制度成果的同時,為下一階段推進“城鎮圈”黨建明確方向。“互培制”拓寬干部視野。五鎮建立干部共育機制,創新“青藍工程”幫帶培養、“四百”隊伍建設、流動黨員聯合管理等5項機制,常態化互派毗鄰村“雙委員”,開展“書記走親論壇”等,以“能政善政”培訓、“創新實踐”分享、“進企訪村”調研、“賽場賽馬”攻堅等形式,促進五鎮機關、村社、企業等黨員干部互培互促,已累計互派機關干部13人、“雙委員”56人,聯合舉辦培訓班9次。“聯席制”加強日常協作。建立例會制度,五鎮定期召開“城鎮圈”黨建共建會議,通過經驗分享、問題討論、項目協調、資源對接等形式加強溝通,推動區域協同共建,深度融合、凝聚合力,實現互利共贏。毗鄰村之間按需召開黨建聯建會議,及時“會診”解決毗鄰區域環境衛生整治、矛盾糾紛調解等問題。

2.把黨建聯建的“深度”轉化為推動發展的“速度”。用黨建聯建推動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加速各種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搭建產業“朋友圈”。堅持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五鎮聚焦通信電子、半導體、汽車、食品等特色產業搭建合作平台,梳理鏈上企業信息並推動黨建聯建、資源共享、技術共研、人才共育、合作共贏。共同推進水鄉客廳、西岑科創中心、蘇州南站科創新城、祥符蕩科創中心等重點項目、重要平台。以嘉善縣為例,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嘉善復旦研究院、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創新平台已挂牌運行,其中浙大智慧綠洲已經集聚未來食品、未來健康等6大未來實驗室,引進碩博士540名,科產聯動項目42個,讓黨建成為助推企業發展、行業發展、產業發展的紅色動力。構建鄉村“生態圈”。加強溝通協作、互學互鑒,三地五鎮用好上海“鄉村振興示范村”、江蘇“特色田園鄉村”、浙江“千萬工程”等模式經驗,優化配置資源要素,集成推進鄉村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聯動建成總長114公裡的首條跨省域的吳根越角黨建引領美麗鄉村風景線,集古鎮旅游、水鄉風光、鄉村創客、農耕體驗等於一體,將產業、文化、田園等有機串聯,推動沿線風貌協調、產業互促,推動省際毗鄰區協同發展的“盆景”連接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亮麗“風景線”。聚焦現代“新農人”培育,整合組織力學院等資源,依托農村創業創新大賽等載體,以聯學聯訓加速培養遴選一批高層次、創新型農業農村技術人才、科研骨干和創業創新帶頭人,蓄勢賦能鄉村建設發展。共建古鎮“文化圈”。通過“文化走親”等形式,五鎮加強群團組織、社會組織、民間組織等文化交流,推動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鄉賢文化、文化遺產等有機融合。創新推進景區黨建聯建,由西塘鎮牽頭制定景區“黨建八有”建設標准,召開長三角古鎮一體化發展大會,五鎮差異化推進“一鎮一品”,打造長三角鄉村主題旅游精品,以跨地域文旅商貿業帶動全業態聯動發展,讓江南水鄉古鎮群成為長三角最具吸引力的文旅標識。今年上半年,西塘古鎮景區接待游客577萬人次,同比增長4.49%。

3.把黨建聯建的“熱度”轉化為為民服務的“溫度”。用黨建聯建補足一體化發展中的民生“短板”,謀實民生之利、解決民生之憂。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五鎮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每年制定協同推進黨建項目清單,共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聯合推進政務服務一體化建設,鎮、村兩級便民服務中心“一鍵升級”,創設“跨省通辦”綜合受理服務機制,政務事項實現異地通辦。開通跨省公交線路,滿足三地五鎮居民旅游觀光、通勤探親和購物就醫等出行需求。西塘鎮成立長三角零工市場,姚庄鎮打造長三角“YAO相幫”共富工坊,匯聚先行啟動區企業訂單資源,構建“15分鐘靈活就業圈”。加速推動優質資源互通。依托黨建聯建,五鎮持續加強教育、衛生等民生領域合作,並實質性推動成果轉化。如,西塘鎮啟用長三角首個5G“智慧健康屋”,引進上海世外教育集團,周邊居民足不出戶就能看上海三甲醫院的專家門診,在“家門口”就能上名校。五鎮實施流動黨員聯合管理,推行流動黨員暖“xin”積分機制,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和作用發揮提供新途徑。共同打造示范區黨群服務陣地,基層黨組織開展活動可拓展到青浦區的陳雲紀念館、吳江區的海棠花紅初心基地、嘉善縣的祥符驛站等98個紅色陣地。大力推動基層治理聯動。堅持深化黨建統領網格智治,五鎮共享治理經驗,共同探索跨省域治理、跨市域(城市群)治理等基層治理體制機制與實現路徑,著力解決治理難點堵點。三地五鎮執法部門聯合成立黨員執法先鋒隊,建設城市管理一站式服務中心,常態化召開執法協作座談會,重點解決渣土跨區域偷倒違法行為等執法難點。建立水源地共治聯保機制,建成村級跨界聯合河長制工作站,定期開展交界區域聯合治水、黨員巡河護水行動,太浦河水源地連續3年獲評省優級水源地,《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水源地的“守護人”》被列入浙江省河湖長制工作典型案例。去年6月,五鎮共同簽署“五‘馨’基層治理共同體”五大行動,進一步協同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三、成效與反響

近年來,五鎮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創新推進“城鎮圈”黨建,努力破除行政壁壘,創機制、搭平台、育人才、強服務,聯建案例登上主流媒體。

1.凝聚黨建聯建合力。三地五鎮強化一體發展的思想共識,形成了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打破區劃界限和行政壁壘為指向,以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為路徑,以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的“城鎮圈”黨建工作模式。近5年,累計開展各類聯建活動近百場次,相互承接干部、人才、黨員等培訓超210批、8300人次。今年7月,五鎮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城鎮圈”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整體效能提升、生態綠色聯防聯控、黨建助力高質量發展攻堅提效等“十項行動”,為下一階段深化“城鎮圈”黨建明確方向。

2.釋放創新發展動能。三地五鎮加速一體發展的進程,凝心聚力為長三角區域創新共同體、產業發展共同體、區域發展共同體提供示范區實踐樣本。示范區自揭牌以來,堅持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雙輪驅動,經過5年建設,累計形成136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5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持續推進145個亮點項目建設,“一廳三片”重點區域已啟動實質性開發﹔示范區開發者聯盟已集聚64家高能級主體,為示范區建設賦能。2019年至2023年,青吳嘉三地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9%,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06%,上市公司數量從44家增至7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1560家增至3319家。

3.筑牢基層治理底座。三地五鎮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毗鄰地區構筑基層治理共同體,有力破解“跨界”治理難題。聯合執法方面,建立區域聯合執法體系,實現信息共享,有效提升執法監管一體化水平﹔完善協同處理重大矛盾糾紛處置聯動機制,實現矛盾聯調聯動和長效協作﹔簽訂《鎮級“省界河湖”一體共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系列協議,推動實現跨界河湖統一治理、統一管養。毗鄰村共治方面,常態化互派毗鄰村“雙委員”,合力推進環境整治、違章拆除、河道治理等工作。三地五鎮通過提高制度協同,充分凝聚共治合力,逐步形成了一批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成果和工作方法。

4.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三地五鎮堅持人民至上理念,積極推進政務、交通、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一網通辦”已開通跨省通辦服務應用173項,全程網辦超700萬件,服務范圍拓展至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市”。構建同城化綜合客運體系,五鎮8條跨省公交線路,累計發送18.34萬班次,乘客人數達到252萬人次,帶動“三省一市”開通省際毗鄰公交108條,惠及半數以上毗鄰縣級節點。滬浙名校合作共建附屬學校12所,三地中等職業教育實現統一招生、統一教育標准和學籍管理。加速共享優質醫療資源,實現醫保跨省結算、檢查結果互認互通、遠程醫療咨詢服務等,門診異地就醫、購藥等便捷度逐年提高。

四、探討與經驗

“城鎮圈”黨建是抓長三角一體化黨建工作的一種新思路、新方法,三地五鎮通過黨建聯建整合資源、補齊短板,讓各方充分釋放創新發展活力、促進干部人才交流互動、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提升民生服務效能,各領域黨建工作實現共建共贏。

1.組織聯建,變“單打獨斗”為“握指成拳”。三地五鎮推進“城鎮圈”黨建,聚焦組織聯建,圍繞“突出政治功能、建強戰斗堡壘”,共同抓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一盤棋”思想,建立輪值主席、定期工作例會、專題協商會議等機制,形成了事務共商、工作共推等常態化工作運行“五共”機制。區縣、鎮街、村社等各級黨組織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積極開展理論聯學,分享交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做法和經驗﹔聯合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促進黨員干部交流互動,進一步統一各方思想,為后續黨建聯建工作搭建橋梁。同時,立足各自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的特色工作,聯合舉辦“書記論壇”“領雁擂台”等活動,交流展示黨建工作經驗,強化毗鄰協作,實現互促提升。

2.資源聯享,變“枝葉分散”為“協同發展”。三地五鎮推進“城鎮圈”黨建,緊扣資源聯享,圍繞“優勢互補、開放共贏”,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在更多領域協同發展。支持引導已挂牌和即將組建的國家實驗室在長三角區域內互設基地,集聚優勢科研單位、團隊。深化創新人才跨區域互認機制,提升人才共育成效。共建科技創新共同體,累計超三千家企業申領通用科技創新券。暢通干部互派互挂機制,經常性互派干部開展挂職鍛煉、跟班實訓。連續多年互派毗鄰村“雙委員”,將黨建“神經元”接入彼此系統,促進聯建村相互融合,進一步加強毗鄰村黨組織協作處理毗鄰事務的效率、能級和水平。依托三個組織力學院,整合黨建陣地、實訓基地等資源,形成覆蓋近百個點位的“15鐘黨群陣地地圖”,聯合舉辦各類培訓班,最大限度提升師資和陣地有效利用率。

3.工作聯動,變“一家獨奏”為“多方合唱”。三地五鎮推進“城鎮圈”黨建,圍繞“重大任務、重點項目”,廣泛動員黨組織和黨員攻堅克難,凝聚起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聯建各方黨組織攜手,全力助推重點項目攻堅、科技創新賦能、生態環境美化、交通先行提質、公共服務共享,不斷凸顯黨建聯建的“乘數效應”。加強相互協作、整體聯動,推動治安聯防、水體聯治、環境聯保、服務聯網等,並不斷優化提升工作水平,保障長三角地區群眾共享發展紅利。聯合制定為民辦實事清單,共同開展志願服務,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互學特色工作,集思廣益加以深化推廣,及時提煉成黨建創新實踐經驗清單,推動形成理論、實踐、制度成果,為長三角及其他地區提供更多借鑒參考。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