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山西陽泉市郊區:“135工作法”系統治理鄉村頑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中共陽泉市郊區委員會組織部

2024年07月23日15: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陽泉市郊區探索出了“135工作法”,即圍繞“黨建引領”這一核心構建區域協同治理體系,立足區情實際打造組織、城鄉、發展三大治理板塊,強化村級建設激活農村五大內生動力,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繪就了“黨建引領、區域聯動、組織共建、合作共贏”的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斑斕畫卷”。

一、背景

陽泉市郊區地處晉東地區,環繞陽泉市城區、礦區,北靠盂縣、南接平定、西鄰壽陽,是一個城郊型、工礦型、資源型農業縣區,全區總面積474.8026平方公裡,戶籍人口15.0567萬人,現有基層黨組織578個,黨員10083名。2019年12月,郊區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六部委確定為首批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區之一﹔2022年9月,省委農辦等7部門共同批復,確定郊區為全省11個鄉村治理試點縣之一。試點初期,郊區面臨的鄉村治理難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一)農村干部老齡化,新鮮血液不充足

“咱家的小(男孩)都在大城市打工,好幾年沒回來嘞!”村中老婦人的話,生動展示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涌入城市,在為城市化做貢獻的同時也“掏空”了鄉村的“心”,農村“空心化”日趨嚴重。部分村甚至出現了“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斷層情況,2020年我區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為51.45歲,其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比僅為48.43%﹔村“兩委”主干平均年齡為52歲,其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比僅為43.09%。

(二)村黨組織軟弱化,政治功能不突出

基層黨組織作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受農村“空心化”、集體經濟疲軟等客觀因素影響,部分村黨組織出現了班子不團結、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兩張皮”的情況,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弱化。具體表現為,部分村支部以黨員大會代替支委會會議、支村“兩委”並會召開的現象,部分村黨組織存在“三重一大”事項不表決、相關會議記錄不完整的情況,個別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走過場,以上情況都嚴重打擊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亟待加強。

(三)合並村融合阻梗化,組織生活不規范

2020年至2021年,全區系統推進“合並村”工作,行政村數量從155個銳減到85個,合並后“合並村”佔全區行政村總數的38.82%。合並后,合並村和被合並村之間長期存在“表合裡不合”的現象,導致部分村黨組織組織生活不正常。

(四)鄉村治理表淺化,集體經濟不壯大

產業振興才能強村富民。試點初期,我區在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工作中仍存在思路不寬、力度不夠、辦法不多的情況,尤其是在清理化解村集體經濟債務上找不到突破口,加之全區7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長期依靠資源開採、場地租賃、土地轉讓等方式,路徑依賴嚴重,轉型發展困難,經營性收入佔比偏低,自我“造血”功能嚴重不足,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導致部分村集體收不抵支,農民增收不明顯,進而導致村民對村黨組織失去了信心,村民對村集體的向心力減弱。

二、做法

山西陽泉郊區“135工作法”,以區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為組織核心,以區委組織部為管理樞紐,以區農業農村局為工作載體,以6個鄉鎮黨委和7個工作專班為中間環節,以85個行政村為工作陣地。該方面在工作實踐中實現了堅持黨建引領、解決頑瘴痼疾、強化基層組織、鍛造過硬隊伍、壯大集體經濟、優化人居環境六大目標,於2023年順利通過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六部委的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區驗收,同年郊區在2022年度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次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

(一)圍繞“黨建引領”核心,構建區域協同治理體系

牢固樹立“全區一盤棋”思想,成立鄉村治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出台《關於深化“黨建引領、三治融合”治理新體系試點的實施意見》《關於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等文件,提出“三級書記一起抓、干部包聯全覆蓋、網格細分無死角”總要求,要求縣級干部每人需包聯3—4個村,科級干部每人需包聯1—2個村,實現縣科級干部包村全覆蓋。通過抽調全區業務骨干,柔性引才邀請外部專家,組建成立7個工作專班(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工作專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專班、美麗生態鄉村建設專班、鄉村產業發展專班、壯大集體經濟工作專班、鄉村規劃專班、城鄉融合發展專班),推動工作落實落細。在農村建立網格黨組織163個,組建起一支由136名黨員擔任專職網格員的鄉村治理隊伍,形成“區委書記—縣級干部—科級干部—村黨組織—網格黨組織”的五級工作架構,建立起黨政主導、區級推動、部門協同、農民參與、群眾支持的鄉村治理區域協同治理體系。

(二)立足區情實際,聯合開拓三大治理板塊

一是組織板塊堅持黨建引領合力推進,構建鄉村治理綜合平台。立足村黨組織弱化、村干部老化等實際情況,“一村一策”強化組織建設。組織創優樹典型。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工作專班按照“班子隊伍建設、黨員教育管理、嚴肅組織生活”等9項指標,百分制對85個基層黨支部進行常態化星級化評定,評選出20個五星級村級黨組織,全方位各領域示范引領正向激勵。星級管理強隊伍。出台《村干部管理辦法二十條》,啟動“頭雁精培”工程,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星級化管理,持續引導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干在先、走在前,團結帶領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真正擦亮了共產黨員的金字招牌。“一村一策”解難題。嚴格落實每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由1名縣級領導班子成員聯村、1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1名第一書記駐村、1個縣以上機關單位結對的“四個一”幫扶制度,針對近三年22個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一村一策”制定整頓方案,做到了靶向施治、因村施策、對照整改,變軟弱渙散村為基層治理示范點。

二是城鄉板塊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推進,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引擎。立足城郊型縣區的區情實際,提前化解防范城市化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因地制宜明規劃。鄉村規劃專班常態化指導項目規劃,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線、生態保護紅線和鄉村歷史文化保護線,建立健全“農房設計+鄉村風貌管控”制度體系,指導農村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改造和傳統村落保護,加強農村宅基地審批和管理規范化水平,讓黨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在基層落地生根。城鄉融合便民生。城鄉融合發展專班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鎮化建設,將建成區近郊的24個行政村劃定為城郊融合區域,推動通自來水、通電、清潔取暖、垃圾污水治理、衛生廁所等服務向農村延伸,實現了全區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車、通生產生活用電、清潔取暖全覆蓋,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得實惠、感黨恩、跟黨走。黨群服務到田間。啟動紅色賦能“1+6+N”黨群服務規范化項目,制定黨群服務中心《建筑外觀規范》《制度清單》《服務清單》,統一按照“1+6+N”(1是村黨群服務中心,6是夜校大講堂、黨群議事廳、綜治中心、便民服務站所、文明實踐站所、日間照料中心,N是其他功能室)的要求打造村黨群服務中心,為廣大村民提供教育娛樂的共享空間。

三是發展板塊堅持產業為基綠色推進,打造和美鄉村人居環境。立足紅色資源豐富、特色農產業富足的特點,助力集體經濟轉型發展。集體經濟增收入。鄉村產業發展專班和壯大集體經濟工作專班以晉陽府醋業、桃林潤錦等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為牽引,打造富硒農產品品牌,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讓黨建智慧發掘產業力量。“金山銀山”同規劃。美麗生態鄉村建設專班開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正視以往環境整治中零散施工、反復施工的問題,聯合多部門共同規劃,通過項目集成、資源統籌、服務綜合,確保“路修一次、房蓋一次、管鋪一次”,在“點綠成金”的道路上久久為功。和美鄉村興文教。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專班啟動紅色領航工程,以“熱在基層、樂在鄉村”為主題,舉辦“大地歡歌 四季村晚”聯排活動和“蘋果採摘節”、“冰雪節”等文旅活動,讓紅色文化助力鄉村發展。

(三)強化村級建設,激活農村五大內生動力

一是以組織為核心強政治,激活村黨組織內生動力。創新工作機制。將“議事先由支部提議,重大事項和事關群眾事項必須經黨員大會討論”、各類組織向黨支部匯報工作寫入村黨組織權力清單,將“民主集中制”落實到基層議事決策的方方面面。創新組織架構。推行“聯村黨委”工作模式,共組建18個聯村黨委和各類黨建聯盟,《探索聯村黨委“共融”模式 蓄積基層治理“硬核”動能》經驗在全省交流學習,以組織創新激活鄉村動能。創新教育培養。2023年,培訓村黨組織書記425人次,實現了村黨組織書記培訓100%全覆蓋,依托121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進行互聯網傳播,實現農村黨員遠程培訓黨員3961人次,鍛造了一支鄉村治理“鐵軍”。

二是以群眾為核心強自治,激活村民內生動力。引導村民參與治理。在制定村級小微權力清單、修訂完善“一約四會”(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制度的過程中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匯“點滴民意”為“村規民約”。尊重村民多元發聲。探索“村企懇談會”“婦女議事會”等議事模式,吸納黨員、村民代表、婦女執委等多元群體表達意見、廣泛參與,讓不同群體的聲音匯成“和諧交響樂”。邀請村民議事協商。探索區級“固庄論壇”、鄉鎮“民情議事懇談”、村級“村民議事”的三級議事協商體系,推動難事要事有效化解,確保“大家的事大家議”。

三是以服務為核心強德治,激活村黨群服務中心內生動力。陣地建設規范化。全區85個村黨群服務中心,全部規范建設了黨群議事廳、綜治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活動陣地,實現了村衛生室、文明實踐中心站、健身場地設施全覆蓋,區裡定期組織公共服務小隊到村開展“趕集式”服務,累計為群眾在村提供醫保、養老、醫療等各類服務650次,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志願服務專業化。鄉鎮全部成立社工站,培育孵化35個村級社會組織,“線上+線下”吸納村民志願者1358人,組建村民志願服務隊150余支。開展了“星級文明戶”“郊區好人”評比表彰活動,將優良黨風和淳朴民風有機統一。矛盾化解規范化。深化“一支隊伍管執法”工作,梳理執法清單,常態化開展綜合行政執法隊下鄉入戶工作,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辦“家務事”,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郊區落地生根。

四是以規范為核心強數治,激活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規范議事決策。全區推廣固庄村“三關六議兩公開”工作經驗,通過鄉鎮黨委嚴把法律、政策、民意“三關”,確保村級議事決策合法合規﹔支村兩委按照動議、提議、商議、審議、民議、決議“六議”決策,確保集體議事民主集中﹔堅持決議公開、實施過程公開“兩公開”,確保決策結果組織放心、群眾滿意。規范“三資”管理。建立區級農村資產管理中心和6個鄉鎮“三資”管理大廳,全區推廣舊街鄉南溝村“聽証+議標”村級招投標模式,讓工程招標更公開、更透明、更規范。規范村務公開。運用好網格化、數字化等現代化手段,實施“三務”公開陽光工程。將農村大事要事在村務公開欄和全區政務網同步公開,切實保障廣大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五是以紀律為核心強法治,激活村務監督委員會內生動力。規范小微權力。出台陽泉市郊區行政村《權力清單》《監督清單》《服務清單》和《村級權力運行流程圖》,形成“三清單一流程”的制度體系,明確30項“小微權力”、30項監督流程和17類村級服務事項,讓“基層小事”有規可依。明確監督職責。明確了紀檢委員、監察聯絡員、村務監督委員會、監事會四支隊伍的工作職責,織密基層監督網絡。開展群眾監督。發揮好村民議事會、婦女議事會等群眾組織的監督作用,真正實現“權力運行到哪裡,監督就跟進到哪裡”。全區農村“微腐敗”案件從2019年的32起降至2023年的5起,讓陽光真正照進了小微角落。

三、成效

(一)組織振興強核心,根治了村黨組織軟骨病

村黨組織作為全村工作的“主心骨”,關系著鄉村振興戰略能否取得最終的勝利。通過出台《關於在合並行政村工作中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從規范黨組織設置、加強班子建設、明確權限職責、強化教育管理、健全落實制度六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16條指導意見。

(二)人才振興鍛隊伍,破解了農村干部人才荒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興則鄉村百業興,人才廢則鄉村事事緩。2021年村“兩委”換屆期間,全區多措並舉廣聚英才,把返鄉創業大學生、“農專家”、“土工匠”等挖掘出來,選出了新一屆群眾擁護、年富力強的“領頭羊”,新班子成員平均年齡43.68歲,與換屆前相比下降7.77歲﹔村“兩委”主干平均年齡44.35歲,與換屆前相比下降7.65歲。同時下派引進“技專家”“藝專家”,擴大“人才賦能”這一最大增量,先后選派24名機關事業單位干部、85名大學畢業生、26名選調生到村任職﹔組織3批283名駐村工作隊員“五天四夜”駐村幫扶﹔持續將發展黨員指標向農村一線傾斜,近三年新發展農村黨員127人,佔新發展黨員總數的28.1%。

(三)文化振興優服務,助力了鄉土文化煥生機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鄉村文化是鄉村社會賴以存在的精神力量,也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和寶貴財富。通過舉辦“大地歡歌 四季村晚”聯排活動,融合鄉土文化、鄉村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原汁原味地展現郊區農村鄉韻鄉風鄉情,立體式、全方位地反映新時代農民精神新風貌、農村生活新變化、鄉村振興新氣象,讓社火武架、迓鼓戲、蓮花落、跑旱船、秧歌等鄉土民俗煥發新生機。

(四)生態振興美環境,改善了人居環境臟亂差

鄉村振興的“最優解”在於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有機融合、協同發展。通過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做法,郊區“破立並舉”用好綠色“生態寶庫”,緊扣“生態環境”這一資源存量,先后打贏了水務一體化、農村改廁、河道清淤三場會戰,新鋪設3700米的供水管網,2023年完成改廁4200座,實現了農村水沖廁所全覆蓋和污水管網及污水處理設施再升級,將蔭營河、燕龕河等污渠臟河變成為鳥語花香的水上公園。

(五)產業振興謀富強,推動了村集體經濟強發展

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經濟支撐,也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更是維護農村基層穩定的重要基礎。通過組織注冊會計師對85個村進行經濟審計出具報告,切實掌握村集體經濟實際情況,有的放矢推進“清化收”工作,全區農村集體簽訂經濟合同清理完成進度86.2%,債權收回率41.5%,不良債務化解率79.2%,累計化解債務9758.47萬元,幫助42個村走出了歷史債務困境。通過連續開展集體經濟大比武,讓40個村組成了18個“聯村黨委”,實現村村之間、村企之間的經濟合作、資源互補、信息共享,釋放出“1+1>2”聚合效應。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黨組織的基層戰斗堡壘作用也持續凸顯、顯著增強。

四、探討

(一)破解鄉村頑瘴痼疾要發揮村黨組織居中協調作用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如果說鄉村治理工作面臨的是上上下下“千條線”,那麼村黨組織就是穿起“千條線”的“一根針”。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集體經濟疲軟這些鄉村治理頑疾的出現,本質上是治理不系統、配合不到位導致的。所以鄉村治理中的每一個小問題,放大看都不是“單打獨斗”可以徹底解決的,必須發揮好每一個村黨組織的集中協調作用,通過召開專題“三會一課”,邀請相關負責單位躬身入局、同題共答,打破部門界限,合力推進農村發展,真正讓黨管農村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治優勢。

(二)探索鄉村治理辦法要尊重基層人民首創精神

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也是我們黨百年奮斗積累的寶貴經驗,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價值觀。每個村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傳統和特點,所以鄉村治理辦法的探索要充分考慮本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想辦法,尊重村黨組織、村民的人民首創精神,為他們的經驗創新提供一個包容的環境,及時將發現的優秀特色做法升華總結,做好對本土基層黨組織優秀經驗做法的總結升級,避免盲目學方法帶來的“水土不服”。

(三)追求鄉村治理成效要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水平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風雨兼程、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所以鄉村治理的關鍵不在於治理,關鍵還是切實要提高廣大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學會從村民的吃喝拉撒小事著手,在點滴小事中不斷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水平,要把“修廁所”、“建農田”、“優服務”、“鋪水管”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放在首位,一件一件小事做,一點一滴服務好,隨著村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鄉村治理自然就有了成效,村集體的各項事業才能真正全面發展,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鄉村力量。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