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3日08:0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今年五一假期,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萬隆鎮鳳棲小院與重慶市合川區燕窩鎮紅豆小院成功“出圈”,川渝兩地游客紛紛前來打卡,沿線垂釣基地、水果採摘園、“燕小二”茶餐廳生意火爆。“我們充分發揮萬隆鎮、燕窩鎮毗鄰區位優勢,有效盤活鄉村資源,攜手開通‘燕窩紅豆小院—萬隆大雅柑基地—鳳棲小院’精品旅游路線,五一期間,迎接游客20余萬人,帶動村集體增收70余萬元。”萬隆鎮黨委書記譚罡說。
廣安市作為川東門戶,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雙核雙圈”空間格局中的“戰略前沿”,下轄4個區縣毗鄰重慶,22個鄉鎮88個村與重慶山水相連。近些年來,廣安市積極探索渝廣協同發展新路徑,聯合重慶市渝北區、長壽區、合川區、墊江縣共同出台《實施“睦鄰共興”行動助推渝廣毗鄰地區村集體經濟協同發展的九條措施》,通過組織共建、產業共興、資源共享等方式,奏響渝廣毗鄰地區聯合聯動、互融互促、共富共強的“協奏曲”。
構建協作“紅色矩陣”
近日,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保家村迎來了幾位“常客”,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秦家村黨支部書記張來均等人前來洽談擴大“高山土豬”合作養殖事宜。
“在鄰水,這種‘串門’場景已經成為常態,我們和重慶市渝北區、長壽區、墊江縣開展毗鄰村黨建聯建,大家有事商量著來,產業聯合著干。”鄰水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雙圈”建設中做好“融”字文章,黨建引領是關鍵,廣安市通過黨建聯建把力量組織起來、資源統籌起來,合零為整興產業,齊心協力謀發展。
渝廣簽訂“服務雙城經濟圈·共建黨建先鋒區”合作協議,在毗鄰地區推動黨建聯建,構建起睦鄰協作的“紅色矩陣”。市級層面,定期舉辦毗鄰地區黨建先鋒區聯席會議,毗鄰區縣共聚廣安商政策、話發展,累計簽訂人才、黨員教育等方面合作協議23個﹔縣級層面,成立毗鄰地區片區聯合黨委16個,分別明確1名縣級領導兼任片區黨組織書記,每季度召開聯席會議,統籌推進兩地協同發展事宜﹔鄉村層面,兩地162個村開展黨建聯建,深化農村黨建、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推動村村聯動、抱團發展。
“我們充分發揮毗鄰村黨組織政治引領、組織動員、協調推動作用,逐步形成以村黨組織為引領,村集體經濟組織為支撐,專業合作社、強村公司、家庭農場等共同參與的‘1+1+N’協作聯合體,探索毗鄰地區城鄉融合發展新模式。”廣安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向勇介紹。
共建產業合作項目
走進廣安市武勝縣街子鎮九石坎村,千畝“大雅柑”園盡收眼底。“2022年,我們借助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同隔壁重慶市合川區沙魚鎮雙堡村合作發展,種植晚熟柑橘1200畝,套種時令蔬菜200余畝,帶動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宋堯海說。
九石坎村“晚熟柑橘”是武勝縣和合川區產業聯合發展的一個側影。“近些年來,我們積極對接補位重慶果蔬產業布局,充分整合政策資源、統籌各類資金,通過合作經營的方式發展水果、優質水稻、大棚蔬菜種植,共同打造合武嘉陵江流域特色農業示范帶。”武勝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吳海洋介紹。
為推動毗鄰村組團經營、協同發展,渝廣兩地以黨建聯建為抓手,共建產業合作項目,打造毗鄰地區鄉村產業示范帶。出台推進鄉村片區高質量組團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毗鄰鄉村簽訂產業合作協議37個,落實合作項目112個,抱團增強片區產業競爭力。設立渝廣毗鄰地區產業項目儲備庫,共同包裝儲備鄉村旅游、特色種養等產業項目76個。實施集體經濟“消薄扶強”計劃,聚焦財稅、土地、金融、項目等方面推出24條針對性政策,實行政企讓步、減費讓利,推動毗鄰地區2023年村均增收7.4萬元、同比增長23.3%。
廣安市還創新推出“產業村長”制度,從毗鄰區縣農業農村、水務、文旅等部門選派57名精干力量與重點毗鄰村結對,支持產業發展,幫助協調項目資金700余萬元、解決生產技術難題170余個,有效激發村集體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聯解區域發展難題
近日,走進層巒疊翠的華蓥山,一條條公路宛如黑色絲帶盤在山腰,汽車緩緩行駛,生動述說著覺庵村和康佳村的巨大變化。
覺庵村和康佳村位於華蓥山深處,風景秀美、資源豐沛,但以往道路不暢,村民出行不便,制約了發展。“自從和毗鄰的重慶市合川區三匯鎮合作后,對村裡的道路進行了擴寬和黑化,還開通了跨省公交‘川渝21路’,華蓥山寶鼎、瑪琉岩瀑布等成了遠近聞名的打卡地,村集體每年增收20余萬元。”華蓥市溪口鎮黨委書記王小兵說。
廣安市和重慶毗鄰區縣不斷深化各領域合作,推動基礎設施、鄉村治理等方面共建共享,為兩地集體經濟協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建立渝廣毗鄰地區基礎設施共商共建共享機制,打通毗鄰鎮村“斷頭路”“寬窄路”17條,累計開通渝廣跨省公交3條,整修、暢通灌溉水渠10.4公裡。建立毗鄰地區市場、信息共享機制,共享毗鄰鎮村電商直播基地、農貿市場等平台32個,聯合舉辦產業對接會、推介會11場。出台協同治理實施方案,實行環境共護、平安共創、監管共抓,開展環保聯合巡察100余次,調解兩地矛盾糾紛300余個,監測整改集體“三資”問題63個,為毗鄰村集體經濟協同發展“保駕護航”。(本報通訊員 胡佳文 耿廣東)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