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浙江紹興市上虞區:深入開展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行動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

中共紹興市上虞區委組織部

2024年07月22日16: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3年以來,紹興市上虞區深入開展黨建引領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三方協同共治行動,全面推行“激活組織微細胞、建強小區微陣地、搭建議事微平台、辦好民生微實事、開展協同微評價”的“五微共治”標准化工作體系,著力破解城市基層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積極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相關做法獲得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被中央媒體報道,全省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推進會在我區南豐社區、城市之星小區考察參觀。

一、背景起因

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城市已經成為承載人口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載體。2023年末,全區共有小區299個,上虞城鎮化率已經接近70%,城市人口、社會群體、社會組織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當前,由於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加上管理主體多、職責不夠清晰,物業管理領域矛盾糾紛易發多發,已成為基層治理的一大焦點。據統計,2023年上虞區關於投訴物業、業委會方面的信訪件數量就達2901件,職能部門受理結案涉及物業管理服務的矛盾糾紛達719件。為此,圍繞“誰來管理、管什麼、怎麼管”等體制機制問題,明確區、街、社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特別是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委會、物業、業委會三方協調共治機制就顯得尤為必要。

二、主要做法

(一)織密組織體系“一張網”,著力增強城市基層治理黨建統領力

針對三方協同誰來統的問題,強化“區—街道—社區—小區(網格)”四級聯動組織體系的韌勁和黏性,一體貫通三方協同共治領導架構。一是優化領導機構。成立由區委副書記挂帥、區委組織部、區建設局等11個成員單位組成的領導小組,梳理年度20項重點任務清單和20項重要指標清單,建立健全定期會商、例會交流、集中解難、跟蹤考核等常態運行機制,每周壓茬推進具體工作,切實加強對面上工作的統籌指導。今年以來已專題召開協商會6次。二是強化街社統籌。深化“上統下分、強街優社”改革,建立街道黨工委月度聯席會商、社區物業管理服務工作專項述職考評、業主委員會重大事項向社區請示報告等制度,全面推行“一小區一包聯社區干部”制度,切實強化街社黨組織對小區治理工作的領導。三是建強小區主心骨。抓實黨支部“五個有”規范化建設,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提高小區黨支部話語權。樹立“像抓村委會一樣抓業委會”的導向,突出抓好小區業委會集中換屆,加強對業委會成員“三優先”“十不能”任職條件把關,推行簽訂一份履職承諾書、進行一次組織談話、進行一次任前表態發言、開展一次任前第一課等“四個一”做法,提升業委會履職水平。目前全區小區業委會組建率達到87%,其中業委會主任、委員中黨員的比例分別達到66.7%、51.2%。

(二)建優運行管理“一條鏈”,著力增強城市基層治理協同內生力

針對內部運行不夠順暢的問題,健全完善三方協同共治制度機制,形成矛盾問題收集、協商、處置的閉環管理鏈條。一是健全協商議事機制。制定三方協商議事的規范指引,明確社區包聯干部牽頭,小區黨支部、物業、服務企業等8類組織負責人以及其他相關對象參加的“1+8+X”議事主體,推行議題提出、內容審定、協商研究、執行落實等“8步規范”,今年以來全區累計開展三方協商議事125場,協商解決電梯加裝、停車棚改造、分類垃圾房設置等事項363個。二是健全物業監管機制。建立全省首個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微治理之家”,聘任智庫專家,推動物業服務管理中心、物業管理協會等機構進駐,提供物業糾紛受理、調解、處置等一站式服務。率先出台物業管理服務等級標准,全面推行物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創新設立小區資金監管統一賬戶,依托“虞城紅領物業”平台實現小區資金發起、審批、支付的全流程智慧監管,做到小區資金使用去向一目了然。三是健全矛盾調處機制。梳理違法建設類、違規裝修類、消防安全類等小區十大高頻事項,分類明確事項具體內容、聯動處置措施以及牽頭部門、配合部門、屬地單位等三方責任,變“單打獨斗”為“聯動執法”。整合部門資源力量,常態化開展“入住第一課進小區”“公共服務日進小區”“巡回法庭進小區”“解難協調會進小區”等“四進小區”活動,真正實現“有事當地了”。今年以來全區累計開展“四進小區”活動21次、小區聯動檢查521次、聯合執法23場,就地化解矛盾糾紛150余起。

(三)擰成多元治理“一股繩”,著力增強城市基層治理要素保障力

針對要素資源聚合不夠的問題,突出強化賦能供給,注重發揮多方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提升治理質效。一是抓共建聚力。做實社區“大黨委”制,鼓勵引導共建單位負責人擔任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建立健全議事決策、清單銷號、固定活動、考評激勵等四項機制,發動1.1萬名報到黨員認領基層治理、“一老一小”、文化服務、安全保障等民生項目2.7萬余個。成立社會組織專項發展基金,實施“和美牆心連心”“新居民子女照護”等微公益創投項目,提升社會組織城市基層治理參與度。二是抓服務供給。牽頭協調25處2.7萬平方米國有閑置房產充實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推動224個小區黨群服務驛站提檔升級,因地制宜建設鄰裡食堂、24小時雲藥房、康養小屋等功能空間,累計開展各類便民惠民服務活動1.3萬場次,讓居民群眾享受到家門口的服務。三是抓減負增效。依托“浙裡興村治社”應用,通過應用流轉網格內無法解決的事項,由社區黨組織協同街道、部門進行化解,累計流轉辦理民情事項5200多件,辦結率96.7%。梳理明確221項社區履行基本職責事項和134項協助黨委政府工作事項,嚴格執行社區功能場所准入制度,切實減輕社區工作負擔。

三、實際成效

(一)形成了齊抓共管工作格局。通過建立區—街道—社區—小區(網格)四級聯動、一體貫通的三方協同共治體系,細化明確了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工作部門單位常態職責清單,改變了條塊分割的分工和縱向權責關系,構建起了區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組織部、建設局具體負責,社工、政法、民政、綜合執法等部門協同參與、屬地鎮街直接主抓的工作格局。

(二)理順了三方協同運行機制。出台《社區包聯干部管理辦法》《優秀業委會“以獎代補”政策》《物業信用等級評價辦法》《“四進小區”常態化工作指引》《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協商議事的規范指引》等制度18項,將三方協同共治實踐成果轉化為可操作、可執行的工作制度,形成了較為系統規范的運行體系。

(三)破解了業委會物業管理難題。通過落實三方協商議事、業委會規范化建設、物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小區公共收益全流程智慧監管、業委會以獎代補等措施,有力提升小區業委會履職水平和物業服務管理整體質量,今年以來全區物業糾紛同比下降35.7%,群眾投訴物業信訪件數量同比下降17.4%,物業費收繳率上升約16.8%。

四、探討啟示

(一)抓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必須以理順工作體系為關鍵,明確“誰來干”的問題

小區治理牽扯面廣,涉及的管理部門較多,在治理過程中往往存在主體不清、責任不明、協調不暢等情況,如何理順小區治理的工作體系,聚合小區治理力量是三方協同共治工作的關鍵。上虞區成立了由區委副書記挂帥、區委組織部、區建設局等11個成員單位組成的領導小組,明確了各單位的工作職責,並通過定期會商、例會交流、集中解難、跟蹤考核等機制,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合力,有效推進具體工作任務。

(二)抓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必須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導向,明確“干什麼”的問題

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是以滿足群眾需求、呼應群眾訴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隻有真正摸清群眾對於小區治理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三方協同共治才能有的放矢﹔三方協同工作的目標任務隻有得到群眾的認可,工作推進過程中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上虞區在推進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工作中,堅持任務目標來自群眾、工作推進群眾參與、完成結果群眾監督,較好推動20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有效規范了業委會、物業履職,提升了業主對於小區事業的參與感提升。

(三)抓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必須以長效機制為保障,明確“怎麼干”的問題

推進黨建引領三方協同共治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工作,需要一套完整、系統、實用的制度作為支撐。上虞區制定出台業委會選舉、物業信用等級評定、三方協商議事、小區高頻事項處置等18項制度文件,將工作推進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固定成可操作、可執行的長效機制,確保了業委會集中換屆、小區公共收益智慧監管、物業管理等工作不斷做扎實做深入。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