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州市金壇區委組織部
2024年07月18日15: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非公企業起步早、發展快、數量多,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金壇企業發展迅速,早在1998年就已經形成了機械、化工、建材、服裝四大支柱產業。近年來,金壇區重大項目不斷突破、微笑經濟持續創新、城市能級飛速提升,與非公企業數量、規模快速增長相比,黨建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夠到位的地方,如企業家對黨建工作不重視、非公企業黨員凝聚力不強、黨建活動和生產經營結合不緊密等。為切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金壇區堅持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聚力打造“金鏈賦能·聚力共融”產業鏈黨建品牌,以黨建共同體凝聚動力電池產業鏈合作、創新、發展“最大公約數”,帶動動力電池產業加速崛起為千億級地標產業。目前金壇區已成為國內光伏產業鏈最為完整的縣區之一、中國動力電池產業主要聚集區之一,在2023年常州高質量邁入“萬億之城”之際,金壇動力電池產業集群為常州產能佔全國三分之一貢獻了“半壁江山”。
二、主要做法
(一)實施黨建引領“筑基工程”
將黨建工作延伸到企業落地發展全過程,實現產業與黨建同生共長。堅持組織引領。分鏈分層優化黨的組織設置,以點帶鏈、以鏈促面,實現鏈上重點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我們圍繞全區動力電池產業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黨委,建立以區工信局牽頭組織,蜂巢能源、海目星等鏈主企業、骨干企業主動作為,河海大學、東海証券等單位積極參與的組織體系。以規模以上企業為重點,常態開展黨建工作專項排查,嚴格落實黨內基本制度,針對暫不具備單獨組建條件的,通過招聘黨員員工、選派黨建指導員、調劑發展黨員指標、聯合組建黨組織等途徑有效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基本實現用工100人以上的重點企業單獨建立黨組織。聚焦隊伍建設。抓實抓好黨員、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三支隊伍,發展壯大全區產業鏈黨建骨干力量。發揮“頭雁效應”,積極推動黨員帶頭創先爭優,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等,開展“賽馬打擂”、“揭榜挂帥”等活動50余次。聚焦“關鍵少數”,推選“鏈長”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產業鏈黨委書記、鏈上企業黨組織書記擔任產業鏈黨委“輪值書記”。堅持“以訓促干”,對鏈上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開展集中培訓,著力把企業黨組織書記培養成黨建工作的“熟練工”、企業管理的“掌舵者”、產業發展的“領航人”。此外,在產業園區內選聘專職產業鏈黨建工作者,選派機關、園區優秀年輕黨員干部到企業黨組織挂職,明確“鏈長”單位產業鏈工作專人負責制,組建區級機關單位“紅帆”專家服務隊,開展“組團式”黨建指導和助企服務20余場。創新陣地共享。在建設方面,分鏈打造“紅領學院”、“光採會客廳”等一批產業鏈黨建綜合服務中心,為鏈上企業開展活動、交流洽談提供載體和平台。在內容方面,推行“一家舉辦、多家共享”的黨建“眾籌”模式,定期推出月度活動預告,常態化開展“最受歡迎”活動票選,突出需求導向,提供“點餐式”陣地服務。在宣傳方面,打造陣地特色宣講團,邀請領導干部、專家學者、企業家等進陣地講黨課,面向鏈上企業開放共享,形成“月月有主題、全年不斷檔”的常態培訓機制。在保障方面,推出黨建陣地“黨務服務、政務服務、市場服務”三張清單,集成黨群共建、項目合作、政策推介、人才招引等功能,向鏈上企業開放共享,依托鏈上企業黨建陣地建設一批產業鏈黨建綜合服務分中心,面向企業職工提供紅色教育、政策咨詢、關心關愛等多項服務。
(二)實施服務優化“賦能工程”
堅持以做優服務為重點,有效解決企業需求和困難,全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集成服務“優環境”。我區聚焦產業發展和“鏈企”需求,推出產業鏈黨建服務“虹企工程”,形成黨建品牌孵化、上市項目服務、審批事項辦理等服務集成,切實讓鏈上企業“零跑腿”,為項目“亮綠燈”。建立“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服務機制,構建“三張清單”資源聚合機制,梳理形成企業需求清單、部門資源清單、行動項目清單,形成企業點單、產業鏈黨委派單、部門接單、反饋評單的閉環管理。建立鏈上企業發展“揭榜答題”制度,定期召開全區產業鏈黨建“揭榜答題”對接會,圍繞項目招引、營商服務、規劃建設、安全護航和法治保障等方面,開展鏈上企業上門式服務,有力推動資源整合、服務落地。強化保障“解難題”。開通“紅色旗幟”直通車,採取“黨課百企行”、“紅領講壇”等形式,定期在企業開展“紅色聯動”黨性實踐活動,打造高質量發展“紅色引擎”。開通“政務服務”直通車,依托市場准入、投資建設、民生服務3支“金牌管家”行動隊,深入企業提供“上門服務”、“延時服務”、“預約服務”等特色服務。開通“產業協作”直通車,組織上下游企業加強產銷對接,引導同類企業細化生產工藝、細分產品品種,避免同質競爭,實現錯位發展。開通“產研融合”直通車,組織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赴企參觀、指導、洽談,助力企業與高校合作共建高水平產學研基地,實現產業鏈提檔升級。開通“金融惠企”直通車,整合各類金融資源,推動鏈上企業金融協作,積極組織銀企對接,努力緩解鏈上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政策護航“促發展”。出台產業鏈服務政策集成包和產業鏈“黨建惠鏈”政策清單,圍繞金融服務、生產經營、用人保障、政治激勵等方面積極落實助企惠企政策,確保政策早落實、早兌現。制定產業鏈“首席政策官”制度,分鏈開展“政策服務惠企行”,為鏈上企業精准匹配、定期推送各類產業、科技、財稅等利好政策。為了更好征集惠企政策服務需求,我區定期面向鏈上企業開展惠企政策落實調查問卷,做好政策服務需求的收集整理,加強政策落實效果跟蹤回訪,增強鏈上企業政策享受實效。
(三)實施產業升級“聚力工程”
抓好產業鏈黨建,根本目的是推動產業鏈發展壯大、助力企業做大做強,真正做到黨建所能、發展所需。深化產業協作。理順鏈上企業大中小、上下游、產學研關系架構,繪制產業鏈圖譜,編制產業鏈企業目錄,建立產業信息常態化溝通機制,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作。舉辦鏈上“企業家沙龍”12期,圍繞經營管理、產業合作等方面,組織鏈上企業開展供需對接,引導鏈主企業把技術優勢、市場優勢向鏈上企業延伸,培植扶持本地配套企業發展。充分發揮“鏈主”骨干企業在上下游的輻射吸引作用,以商引商、靶向招商,以鏈上企業為主體成立產業鏈招商信息供給團隊,配合招引上下游配套企業和關聯企業,促進“延鏈”、“補鏈”,打造“鏈主”帶動、全鏈貫通的產業生態,加快形成產業集群。推進人才聯育。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協作單位、科技鎮長團等力量,組建產業鏈“聯合智庫”,通過智庫講壇、專場咨詢、座談交流等形式,為企業黨建、項目落地、人才引進、企業發展、產業鏈壯大升級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常態化摸排企業人才需求情況,梳理形成人才需求信息庫,動態管理、實時更新,組織企業赴高校、有關科研院所進行靶向對接,在產業鏈相關高校聘請一批引才專員、設立產業鏈引才工作站。針對產業鏈企業“季節式”、“訂單式”用工需求,開展“組團式”招工,設立產業鏈企業“就業驛站”,為來壇務工人員提供黨組織關系轉接、就業推薦、職業指導、創業培訓等“一站式”服務。加強技術攻關。圍繞產業攻堅項目,開展企業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三亮”活動,聚焦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組建黨員攻堅突擊隊、黨員先鋒班組、技術顧問團等開展結對研發。組織鏈上企業聯合申報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推動產業鏈企業、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等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研發創新中心,發揮整體合力,加快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吸納專業技術檢測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等主體共同組建產業鏈創新聯盟,參與產業鏈黨建聯席會議,共同研判產業發展方向,會商產業共性問題,圍繞黨建賦能產業聚合升級提出合理化建議。
三、主要成效
(一)“強磁場”的集聚效應進一步發揮。用好現有產業高地優勢,擦亮“實績名片”,做大“黨建朋友圈”,激發積極性與創造性,“我要入鏈”的共識逐步形成。金壇區全鏈144家10人以上企業全部建檔立卡,43項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數據入庫管理、動態更新。推動黨組織與企業“雙孵化”,帶動12家上下游企業成立黨組織,13個黨小組在產業鏈關鍵節點攻堅克難。
(二)“紅機制”的乘數效應進一步放大。聯席會議、項目清單等制度嚴格落實,政策契合度、產銷協同度和資源共享度持續提高,產業鏈各方擰成一股繩。動力電池產業鏈黨建“便企直通車”、“首席政策官”等創新服務舉措接續推出,累計促成鏈上企業訂單、研發等合作項目9個,組織鏈上企業聯合申報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3個。
(三)“新品牌”的示范效應進一步激活。動力電池產業“金鏈賦能·聚力共融”黨建品牌融入常州市產業鏈黨建大格局,成為市區其余產業鏈黨建新樣板。蜂巢黨建長廊、產業鏈黨建綜合服務中心、兩新組織“紅領學院”等成為市區級聯系點,“蜂斗者”、“星辰大海”等動力電池產業鏈黨建子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產業鏈黨建工作經驗多次被《江蘇組工信息》《黨的生活》錄用刊發。
四、經驗啟示
(一)產業鏈黨建要以“政治方向”領航“發展方向”。加強黨對非公企業的領導,發揮產業鏈黨委的統籌協調引領作用,推動黨組織有形覆蓋與有效覆蓋有機結合,推進黨的理論成果進企業、進車間,引導鏈企和黨員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依托產業鏈黨建,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構建鏈上相互信任、協作共贏的生態圈,形成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推動產業鏈黨建和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產業鏈黨建要將“黨建勢能”變為“發展動能”。始終堅持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把凝聚人心、服務發展作為產業鏈黨建工作的立足點、發力點,充分發揮黨建優勢,以產業鏈為載體,強化鏈長、鏈企和服務團作用發揮,及時收集產業需求,精准投放產業服務供給,聚力調動金融、科技、勞務等產業資源,最大限度緩解鏈上企業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中軟實力不足、硬實力欠缺等問題,切實把黨建的效能轉化為發展的動能。
(三)產業鏈黨建要把“平台優勢”化作“發展勝勢”。充分發揮產業鏈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整體聯動的體制機制優勢,搭建鏈上企業供需對接、產研合作、協同發展平台,建立產業信息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推進政企高效溝通、產業有效合作、科技協同創新,推動鏈上企業組織共建、事務共商、資源共享、人才共育、品牌共創,實現資源在鏈上共享、發展在鏈上聯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同頻共進、互促共贏。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