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亞市天涯區委組織部
2024年07月17日13: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抱前村轄區面積約18平方公裡,距三亞市鳳凰國際機場約14公裡。現有村民492戶,2366人,其中黨員75人。曾獲得“國家森林鄉村”“海南省三星級美麗鄉村”“三亞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和“三亞市優秀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一、背景
抱前村位於三亞市西部,是一個以黎族為主要人口的少數民族聚居地,2014年曾被列為“十三五”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20戶,569人,村民以傳統的種植檳榔、冬季瓜菜等為主要收入來源,生活水平不高。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靠土地租賃,發展后勁不足,產業結構單一。
在區委、區政府的幫助指導下,抱前村堅持黨建引領,深度挖掘鄉村豐富資源,積極培育良好鄉風文明,以創新思維推進三產融合,積極探索“村集體+公司+農戶”新模式,通過發展初心蓮池生態園項目為紐帶推動村企合作、農旅融合,帶動村民增收有著明顯的效果,2023年抱前村人均收入約18000余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100萬余元,與2016年的3萬元相比有明顯增長,逐步形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新圖景。
二、主要做法
(一)嚴抓黨建工作,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
1.打造一支過硬的農村干部人才隊伍。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鄉村振興將步履維艱﹔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會蹄疾步穩。為筑牢根基,抱前村從大學生、致富能人、退伍軍人等優秀人才群體中選出19名優秀村干部、村小組長和工作人員。7名“兩委”班子成員中有3人被認定為致富能手,后備干部成員7名,平均年齡31歲,均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著力打造一支過硬的村干部隊伍。大力推進黨支部工作規范化,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積極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紀學習教育等,進一步樹牢黨員踐行初心使命的理想信念,夯實“兩委”班子在農村的執政根基。
2.“黨建+網格化”,打造基層治理微平台。抱前村按照“黨建引領、任務相當、便於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在全村劃分7個黨建網格,充分利用網格化管理,及時解決村民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切實抓好“抓黨建惠民生”工程,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難在格中解”。如為村民清理水溝河道,解決村民用水灌溉農田問題。協調政府部門幫助道路硬化、擋土牆、攔水壩、灌溉渠道等問題13處,解決了5個小組共286戶村民灌溉難的問題。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一系列措施,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建立鄉賢人才庫,開展宣講培訓工作。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抱前村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布局,積極摸排返鄉就業大學生,建立18名由返鄉大學生、退役軍人等組成鄉賢人才庫,為鄉村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今年抱前村旅游驛站也聘請2名熟悉村情的返鄉大學生參與管理,為游客提供休息補給和信息咨詢等貼心服務,助力鄉村旅游發展。同時抱前村聯合有關部門常態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法律政策宣講和觀看電視夜校等活動,不斷提升村民技能水平和道德修養。
(二)找准產業定位,探索農旅融合的致富路
1.科學規劃,為鄉村發展騰出空間。2019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抱前村村庄規劃引入北京、上海專業規劃團隊,結合村情實際,充分聽取村民意見,編制科學系統的《三亞市天涯區抱前村村庄規劃(2019—2035)》,這份規劃在保障村民居住用地及公共服務需求的基礎上,使抱前村土地利用率提高35%,整合出約100畝產業發展空間。抱前村結合市“三塊地”改革試點工作,約7.7畝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成功拍出了618萬元。現已建成高峰裡民宿,共有46間客房,民宿酒店建成也進一步提升抱前村鄉村旅游服務功能,這也是三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首次破冰,被多家媒體爭相報道。
2.以“花”為媒,打造初心蓮池特色產業。抱前村“初心蓮池”生態園是基於抱前村原有香水蓮花池進行重新升級打造,以“承黎鄉文化,創特色農旅,為天涯出彩”為目標,依托36畝香水蓮花池,把周邊500畝左右的農舍、林地建設成一個以蓮花為主題,生態田園為基礎,融傳統文化、黎族元素的多功能型蓮花生態園,聚鄉村住宿餐飲、親子戶外娛樂、農林科普教育、田園採摘體驗等功能。結合抱前村黎族元素的黎錦牆,田園觀景棧道、戲水溪谷來吸引游客來旅游觀光。同時還帶動抱前村商業街、旅游驛站、特色農業種植發展,通過多方借力借勢打造農旅融合新路徑,讓鄉村旅游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實現增收、實現致富。
3.多元化探索產業發展,提升集體經濟收入。抱前村黨總支部在深挖“賞花經濟”產業鏈條的基礎上,多元化探索產業發展路徑,提升集體經濟收入建設美麗鄉村。一是抱前村地形開闊平坦、飼草豐富、水源充足的自然條件,村集體投入資金大力發展集體黃牛養殖產業,集中交給致富能手麥勝明養殖,為村集體帶來1.7萬元收益。二是大力開發光伏產業。在干溝一的養羊大棚頂搭建了近70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板,為村集體帶來11萬元收入。三是利用三敗老水庫與神州天怡公司採取保底分紅的方式合作經營,2023年靠合作養魚帶來村集體經濟收入2.2萬元。四是利用鄉村振興產業扶持資金投資南島肉鴿、抱龍機械化桔柑返田、台樓火龍果項目等項目,2023年僅此三項投資增加集體收入20多萬元。
(三)強化環境整治,推動群眾參與鄉風建設
1.推動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通過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開展抱前村的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建有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站1座,集中人工濕地8座,農戶生活污水基本得到了有效治理。建設機耕路硬化180米、搭建四擋土牆16米、修建便利村民灌溉攔水壩11處、建設230平方米旅游驛站1棟。村庄還借勢美麗鄉村建設需求,推動“一路一牆一廣場”的美麗蛻變,將一棟老舊危樓改造為群眾歡歌熱舞的錦繡廣場,將一面土牆改造為彰顯文化自信的黎紋景牆,將一條機耕土路改造為繁花似錦的旅游大路。這些基礎設施的落地,讓村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村容村貌不斷得到改善和提升。
2.推廣運用鄉村治理積分制。為倡導文明村風,抱前村黨總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在全市范圍內第一個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借助“天涯區智慧鄉村”數字化管理平台,落實鄉風文明“七個倡導”(即倡導男女平等、勤勞致富、文明飲酒、拒絕私彩、厲行節約、孝老愛幼、衛生整潔),激發更多村民積極參與基層治理,設立積分兌換超市,村民可以用積分在積分超市兌換生活用品給予相應的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通過運用積分制管理的方法,增強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從“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有力推動了抱前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真正讓“互聯網+”賦能鄉村振興,營造文明鄉風。
3.建立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長效機制。抱前村黨總支部緊扣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主線,採取“黨員帶頭、村民參與”舉措,利用主題黨日活動的形式組織黨員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志願服務活動,定期組織村民對自家小院衛生死角清理。建立評比獎懲機制,每月通過衛生文明戶評比方式,提高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建立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后,每天道路有人掃,垃圾有車拉,村民院落裡散養的雞、鴨、鵝不見了,轉而實行統一的圈舍養殖,昔日遍地家禽糞便的狀況不復存在,庭院處處顯得干淨整潔。房前屋后種了許多花和樹,真正實現了天藍、地綠、水清、村美,呈現出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
三、實踐成效
(一)發展特色產業助推村集體經濟穩步提升
抱前村作為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不斷完善和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吸引企業前來投資合作,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增收致富。同時,抱前村結合村情實際,發展特色農旅產業。通過“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和全域發展特色產業地綜合整治為契機,多元化探索產業發展,探索深挖“賞花經濟”產業鏈,續推共享農庄、(牛、魚)養殖、光伏發電、民宿等多種產業協調發展,讓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6年的3萬余元突破至百萬余元。
(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打造和美鄉村新圖景
抱前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強化鄉風文明建設的同時,著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結合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點工作,推進民居立面改造、公共區域亮化彩化等,不斷完善和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同時,通過積分制管理推動村民參與鄉風建設,持續開展“美麗庭院”“衛生家庭”評選等活動,激勵先進,示范帶動。村民的衛生習慣和公共衛生意識都有提升,曾經雜物堆積的庭院,變得井然有序﹔曾經雜草叢生的道路兩旁,如今樹木挺拔,花兒迎風招展,抱前村面貌煥然一新。
(三)產業興旺增加就業崗位讓村民“錢袋子”更鼓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抱前村作為三亞市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近年來不斷完善和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吸引有情懷、有能力、有實力的企業前來投資合作。通過產業發展,抱前村逐步實現農戶“土地租金+務工薪酬+分紅”等多元化收入目標。據統計,初心蓮池項目已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安排有8名村民長期負責經營管理,有30多名村民參與項目施工。抱前村開展多元化產業發展以來累計吸收村民就近務工254人(含脫貧戶),土地租賃覆蓋全村183戶農戶,人均收入水平由2021年起至今增長上千元。
四、探討分析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抱前村作為三亞市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近年來不斷完善和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增收致富,取得一些成效,有幾點經驗可以借鑒。
(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抱前村村庄定位為三產融合的和美鄉村,形象定位為“三亞后花園,悠然見抱前”,依托抱前村山、水、田、林等優質自然資源,統籌整合土地、房屋、景觀、文化等鄉村資源,延長產業鏈,大力發展全域旅游,與華兆(海南)農旅發展有限公司深入合作,深度挖掘和開拓本土文化,做好“旅游+”文章,不僅著力打造了初心蓮池旅游景點,依托抱前鄉土風情,深入挖掘“抱抱”文化,打造田園觀景棧道、抱抱農庄、悅蓮餐廳、“野挺有趣兒”露營地、高峰裡民宿酒店等配套項目,提高項目的“附加值”,將各種旅游元素聚集在一起,提供多元互動和體驗的服務,使得鄉村產業變得更加繁榮。
(二)借助鄉村振興戰略優勢,銳意創新促進發展
抱前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優勢,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政策支持,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穩步開展各類試點工作,形成了“以試點帶區域、以規劃促發展”的發展脈絡。如在試點政經分離時,抱前村與國資企業共同成立鄉村振興平台公司,共同推進項目落地實施,實現社會資本與集體資本聯合持股、村集體經濟抱團發展,探索出“政府-企業-村民”共建共享共富新模式。又如在專業團隊的幫助下,抱前村結合本村實際,編制科學系統的村庄規劃藍圖,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用地保障,率先在全市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既解決入駐企業產業用地問題,又解決村集體經濟缺乏啟動資金的問題。再如抱前村率先在全市開展積分制管理,逐步培育鄉風文明,建設和美鄉村。未來抱前村還將繼續探索生態減排固碳生態農業示范園區項目,建設減排固碳技術模式應用試點,打造農業農村低碳零廢示范區,為海南熱帶特色農業生產助力“碳達峰”與“碳中和”提供抱前模式。
(三)嚴抓黨建工作,夯實戰斗堡壘
抱前村堅持黨建引領,通過人才隊伍培養、運用數字化平台、健全網格化管理等手段,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一是嚴抓“兩委”班子政治建設,同時從大學生、退役軍人、致富能手等優秀人才中選出村小組長、工作人員和后備干部,不斷建強農村干部人才隊伍,為鄉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撐。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麥勝榮曾獲得海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等稱號。二是合理運用數字化平台,以積分制管理為抓手,充分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加快補齊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營造鄉風文明等方面的短板,提升村民自治水平。三是充分利用網格化管理,切實抓好“抓黨建惠民生”工程,及時解決村民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