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寧蒗縣委組織部
2024年07月15日15: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案例背景
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寧蒗縣)有11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83.2%,作為從多種社會形態“一步跨千年”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地區,社會發展背景特殊,基層治理在環境、主體等方面與其他地區對比更顯其復雜性,縣域有3個易地搬遷安置點小區,人員構成復雜。近年來,寧蒗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現代化路徑。
二、主要成效和做法
(一)健全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召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制定《寧蒗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強化統籌協調、整合網格管理,構建“縣委一鄉鎮(街道)黨(工)委一村(社區)黨總支一村(居)民小組黨支部一黨小組一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將各部門在村(社區)內設置的基層黨建、政法綜治、護林防火、抗震救災、防汛減災、民生保障、衛生健康、市場監管、信息採集、人居環境、移風易俗等各類城鄉網格整合為“黨建引領一張網”,實現體系合一、資源合一、功能合一,配齊配強網格內人員力量,推動網格高效運行,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二)打造人民調解工作平台。為抓好少數民族人民調解工作,實現矛盾糾紛有效調解化解,促進民族團結發展,寧蒗縣針對新形勢下民族工作新特點,打造多個調解平台,助力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創新打造“摩薩調解室”“讓和調解”“祖母房調解”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治理平台,對轄區案件提前介入,用各民族同胞都能接受的調解方式處理糾紛、化解矛盾。打造以“維權、援助、和諧”為宗旨的婚姻糾紛調解“金牌”平台——索瑪花調解室,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在全縣89個村(社區)開展“一村一輔警到村挂職”工作,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提升治理成效。
(三)推動毗鄰區域共治共享。一是針對毗鄰區域基礎設施薄弱、山水等自然資源管護不到位、土地水源爭端等現實存在問題,經毗鄰區域雙方黨委協商,成立聯合黨支部,以“毗鄰黨建”為引領,廣泛發動群眾,共同協商解決護林防火、矛盾糾紛、人居環境等基層痛點、難點,實現“共護一片山、共守一道卡、共治一條河、共管一條路”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建立召集人提議、定期例會、專題會議等制度,對重難點事宜,由屬地黨委書記擔任召集人提出“議題”,召開專題會議共同研究決定,日常事務通過召開定期例會研究推進,對每天巡山、巡河、巡路、卡點值守等建立2人1組的輪班機制,對問題摸排、信息報送、專人專報等建立暢通的點對點機制,對工作開展、成效檢驗、問題督辦形成層層壓實機制,推動形成事務共商、工作共推、活動共辦、難題共破、責任共擔的常態化工作運行機制。二是由“單打獨斗”向“抱團共興”轉變,充分發揮毗鄰地區先進村優勢產業的輻射功能,盤活兩地資產資源,抱團促進村集體創收、群眾增收。在“街子天”,毗鄰村村民到農貿市場趕集,兩地居民互通往來交流,毗鄰村蘋果基地產業發展帶動兩村村民就近就業務工增收,毗鄰河湖得到共同治理呵護。
(五)著力暢通訴求表達渠道。為充分發揮“黨建一張網”的管理服務功能,強化基層治理,淨化社會和政治生態,在“黨建一張網”中開展“遇事找組織”行動。著力增強為民服務能力,強化黨群服務中心為民服務功能,優化辦事流程,全面推進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進一步讓群眾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等能夠及時、按程序、按層級等將訴求在合理化、正常化、程序化的情形下得到最快速度有人管、有人聽、有人辦,採取“線下+線上”的方式搭建反映訴求平台。建立問、找、分、擔、督、評六大機制,確保反映訴求有暢通的渠道、訴求辦理有嚴格的機制、辦理質量有明確的保障。
(五)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將基層黨建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用黨的政策教育群眾,用黨的基層組織凝聚群眾。著力打造“紅石榴”工作站,由村兩委成員、“兩代表一委員”“五老”人員和企業負責人等組成“紅石榴”監事會和“紅小組”,積極主動討論研究解決村內中心工作、重大事項、矛盾糾紛以及村民關注的民生事項,變群眾“進來辦事”為干部“上門服務”,推動基層治理和民族團結共促共融。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打造100個創建示范點,形成幸福家園、小涼山學校等11個創建典型,建設寧蒗縣博物館、民族中學等4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基地,推進經驗做法的復制、推廣和借鑒。
三、探討與啟示
(一)推進民族地區基層治理現代化,完善治理體系是前提。基層治理體系是基層治理的制度框架,基層事務復雜多變且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有科學的治理體系,統籌發揮作用。現代化的基層治理體系需要打造“一核多元”的治理主體。“一核”是指黨的核心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凝聚不同治理主體、合理配置各種治理資源的功能﹔“多元”意指黨委、政府、社會、市場和公眾等主體均參與到基層治理實踐中。
(二)推進民族地區基層治理現代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是關鍵。要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聚焦群眾關心的就業、醫療、教育等急難愁盼問題,隻有群眾的每件“小事”解決好了,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度才會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也才能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的效能也方能凸顯出來。
(三)推進民族地區基層治理現代化,激活自治能力是基礎。提升自我管理與服務是實現民族地區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關鍵,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多民族聚居,各自的生活習俗、語言文化等各有不同,但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約定俗成的自我管理辦法,隻有充分激發自治原生動力,激發群眾參與的熱情,才能讓基層治理“事半功倍”。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