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理
2024年07月11日08:0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決定7月15日至18日召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戰略性、指導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深刻論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重大原則,闡明了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主攻方向和工作方法等重大問題,引領新時代改革實現了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取得了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的成就,為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從歷史的維度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十年內亂結束后,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我們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我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我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從現實的維度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同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黨的十八大結束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考察工作時明確指出,“現在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發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動員令。我們黨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不斷推動改革開放向廣度和深度進軍。新時代改革實現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動力和制度保障。
從未來的維度看,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並將“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作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一項重大原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要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關鍵一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從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看,前半程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的主要歷史任務已經完成,后半程關於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的主要歷史任務正在進行。新時代改革開放由此具有了更加鮮明突出的時代內涵和特點,這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這是改革進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觀要求,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體現了我們黨對改革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標志著我國改革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時代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有了管總的目標,集中回答了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麼、要取得什麼樣的整體結果的重大問題。新時代的改革由此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改革,它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要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6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錨定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這是我們能夠創造一系列偉大成就、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長期保持並不斷增強這些優勢,是我們在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努力方向。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引領,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並舉、先立后破,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確保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要行穩致遠,必須始終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黨的十八大結束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到改革開放前沿廣東宣示繼續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同時,明確指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國改革開放能夠取得巨大成功,關鍵就在於始終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改革怎麼改、改什麼,要有政治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在推進改革時,怎麼改、改什麼,必須有我們的政治原則和底線,要有政治定力,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
毫不動搖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新時代的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解決的問題十分繁重,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涉及范圍之廣、出台方案之多、觸及利益之深、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凝聚改革共識難度加大,這對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証。要統一全黨全國人民思想、堅定改革信心,推動改革涉險灘、闖難關、啃硬骨頭,要統籌協調、蹄疾步穩推進各項改革,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確保黨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改革中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期盼為念,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聚焦民生領域的短板,聚焦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聚焦人民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環境等方面的難題,堅持人民群眾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努力使改革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意願、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
在改革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也是改革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們黨推進改革開放這場偉大革命的最大底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更加自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在改革中要堅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注重從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准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要統籌謀劃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離不開正確的思想方法作指導。早在十八大之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並集中論述了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的辯証統一關系。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改革開放之初強調摸著石頭過河,這是因為改革開放作為全新的事業,需要採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取得了經驗,形成了共識再推開,積小勝為大勝。我國改革開放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是先試驗、后總結、再推廣不斷積累的過程,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局部到整體不斷深化向前推進。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符合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過程,符合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証法。新時代強調加強頂層設計,是因為隨著改革不斷推進,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協調性。但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不是對立的而是辯証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5月23日召開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講求方式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推進改革中,要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堅持辯証法的問題,提出要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全局和局部、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改革發展穩定等重大關系。包括要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強調這次全會提出的許多改革舉措涉及現行法律規定,凡屬重大改革要於法有據,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進行,以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要堅持系統觀念,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既包括經濟體制又包括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體制,既涉及生產力又涉及生產關系,既涉及經濟基礎又涉及上層建筑,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改革的關聯性和互動性明顯增強。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須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耦合性,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堅持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增強整體效能,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從我國改革開放伊始,改革與開放就相伴而生、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對外開放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盤子,專設第七章“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具體部署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強調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6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強調,要堅持以開放促創新。
在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我們致力於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不會因為是外資企業就將其擠出中國市場。我們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帶來深刻復雜變化的形勢,必須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圍繞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對標高標准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為全球互聯互通貢獻力量,為國際經濟合作搭建平台,為世界經濟增長增添動力。要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原主任)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