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濟寧市兗州區酒仙橋街道工作委員會
2024年07月08日14: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酒仙橋街道付家樓村立足生態資源優勢,通過全面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以“租賃流轉+改造利用”的方式,建設“宜樂宜居、宜文宜游、宜業宜富”付樓共享村庄項目,全面開啟黨建引領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的新格局,打造“抬頭看藍天,低頭見綠田,留得住鄉愁,富得了口袋”的鄉村振興兗州樣板。
一、背景
付家樓村位於酒仙橋街道北3公裡處,共有199戶、794人,其中常年在外95戶、426人。該村位於城郊地帶,交通便利、風景秀麗﹔但長期以來,由於集體“三資”利用不足,村民流失較多,是典型的經濟落后、資源匱乏、產業單一的“落后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萬元,靠“自給自足”式的發展已無法適應鄉村振興發展需要。針對部分村民全家外出務工,造成大量宅基地和農房閑置的現狀,付家樓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盤活利用,因地制宜探索“合作社+企業+農戶+合伙人”共享村庄經營模式,盤活閑置宅基地42套,有效改善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
二、主要做法
(一)多方位“盤底”,理清閑置資源稟賦
綜合運用入戶走訪、查閱資料、召開座談等手段,全面掌握宅基地上的“人、地、房”信息,全面摸清家底。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付家樓村組織“兩委”成員、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組成摸排工作小組,針對全村閑置宅基地、邊角地房屋和閑置建筑物等開展地毯式摸排,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地﹔在入戶摸排的基礎上,實行現場必到、信息必問、照片必拍“三必”制度,對閑置宅基地所處位置、佔地面積、房屋狀態、產權歸屬等基本信息做好登記造冊﹔按照“一戶一檔成冊”的工作標准,對現場走訪摸排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分類整理閑置宅基地、閑置住宅和閑置建筑物台賬,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為下一步全面盤活村內閑置資產奠定良好基礎。通過調查摸底,全村共有農村宅基地210處,其中閑置宅基地和閑置房屋42處,閑置率達20%。
(二)多模式盤活,實現閑置資源長期收益
農村閑置宅基地利用的根本在於產業依托,隻有把鄉村產業發展好,才能實現閑置資產資源長期收益。在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的前提下,付家樓村黨支部採取多種模式鼓勵引導農戶騰出閑置宅基地,為打造付家樓村“共享村庄”項目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一是創設“合作社+企業”模式。發展既要挖“潛力”,更要借“外力”。付家樓村黨支部領辦成立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作為企業與村民合作之間的“橋梁”,負責將村內42戶有意願開發的閑置宅基地整體打包給企業,由合作社統一租賃流轉使用,為企業提供可開發的閑置土地資源﹔合作社與第三方運營公司聯合成立戀鄉別院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實行企業化專業管理運營,對42間閑置宅基地進行統一規劃、設計改造,將鄉村旅游發展“藍圖”落實落地。
二是創設“小院合伙人”模式。對42間閑置宅基地的運營管理,戀鄉別院公司率先打造輕食閑舍、圍爐煮茶等5間樣板間,其余37間面向社會發布“小院合伙人”招募令,主要招募研學教育、休閑康養、文化創意、藝術創作、特色餐飲等八大類型人才,採取盈利獎勵、虧損淘汰機制,收取佣金收益,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產業鏈,實現閑置房變“黃金屋”。截至目前,“共享合伙人”計劃已有8家合伙人簽約,2個創業公司入駐,落地業態10余個,帶動直接就業120余人。
三是創設農戶自營模式。支持農戶特別是在村閑置勞動力、在外人才返鄉盤活自有或閑置住宅,發展農家樂、“鄰家小院”等項目。今年以來,創新“鄰家小院”項目,精選20戶庭院環境好、能接待游客的農戶,在保持農村鄉土原生性的前提下,對自家農房的牆體立面、居住設施進行微改造、精提升,由農戶提供吃農家飯、住農戶家、玩大棚採摘等農村生活體驗項目,滿足游客吃住游“一條龍”多元消費需求。目前,除統一對外租賃的42間“戀鄉別院”外,已有20余戶村民加入“鄰家小院”項目,戶均年收入達到4萬元。
四是創設村集體共建模式。村集體通過租用的方式,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邊角地房屋4處,規劃建設公共廁所、村史館等配套服務設施。為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盤活1處閑置宅基地規劃建設付樓村史館,面向村民征集收藏耕鋤、犁、耙等近現代農具和縫紉機、茶壺、碗、八仙桌等傳統生活用具100余件,用一件件老物件向人們展示著以往的生產生活軌跡,講好家鄉故事,再現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幫助群眾了解家鄉歷史,切實做到保護鄉史根脈。
(三)強化三個保障,確保盤活利用成效
一是強化配套保障。把盤活閑置宅基地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建設高標准農田375畝,維修水泥道路2.3公裡,建設“四好農村路”柏油路面2.5萬平方米,改造綠化5000余平方米,提升整村亮化1萬余米,美化牆面1500平方米,繪制長800余米“國潮文化一條街”彩繪牆,高標准打造國畫大師傅星伯藝術文化交流中心,成立山東省首家村級“非遺曲藝小劇場”,打造獨具付樓特色的鄉愁記憶。美麗鄉村帶動了富民經濟,通過盤活閑置宅基地建設的網紅打卡地、研學基地、農家樂等,每天游客絡繹不絕,年吸引游客量達20萬人。
二是強化金融保障。組織街道金融機構召開支持盤活閑置宅基地推進會議,對有貸款需求的“小院合伙人”,提供“一對一”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精准投放,有效撬動金融支農杠杆,助力閑置宅基地盤活。截至目前,累計為4位“小院合伙人”提供上門服務,3人初步達成貸款意向。
三是強化服務保障。街道設置黨員先鋒崗“綜合受理窗口”,對“小院合伙人”、自營農戶等群體,由工作人員提供營業執照、稅務登記及衛生、消防安全許可等証件的全程“幫代辦”服務,開辟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指導經營主體准備材料,對消防安全進行實地檢查,在材料和設施齊全的情況下,由工作人員代為辦理,並把辦理好的送証直接“送上門”,實現審批辦証“零跑腿”。
三、實際成效
如今的付家樓村面貌煥然一新,通過積極發揮組織優勢,不斷強基礎、聚合力、興產業、優治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利益各方唱“獨角戲”變為黨群共建“大合唱”。付家樓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市級文明村(社區)、市級優秀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一是閑置農房變特色“小院”。通過對整村的閑置宅基地進行重塑打造、規劃開發、多元經營,以“綠”為媒,以“文”塑“旅”,原來沉睡的42間閑置房屋變成了一個個項目、一處處綠地、一道道風景,實現了“閑置”資源變“增值”資產,宜居宜游宜業空間場景得以搭建完成,真正實現鄉村即景區、生活即旅游。
二是“單打獨斗”變“四方共贏”。通過盤活閑置宅基地建設“共享村庄”項目,戀鄉別院公司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200萬元,“小院合伙人”投資即盈利,村集體和村民參與年底分紅,村集體年收入增加40余萬元﹔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宅基地租賃、為游客提供服務、銷售商品等形式,能夠獲得流轉、租賃、年底分紅和就業創業等四筆收入,被返聘的村民參與村庄保潔、服務管理等工作,還可獲得工資性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約1萬元,真正實現村庄發展與村民致富“雙贏”。
三是“荒蕪村落”變“活力村庄”。在改造之前,村內的閑置宅基地多為殘垣斷壁,雜草叢生,破舊荒涼,通過對閑置宅基地房屋進行統一設計改造,形成了獨具鄉土氣息的民居風貌。同時,通過建設網紅打卡牆、綠地、停車場、休閑廣場等,進一步改善了人居環境,構建了盤活閑置宅基地與美麗鄉村建設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良性機制。
四、探討和啟示
共享共贏、幸福宜居的付家樓村是濟寧市兗州區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徑的一個縮影。抓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持續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現鏈上資源高效配置、鏈上村庄互利共贏,不斷推動黨建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黨建資源同富民資源融合,助推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一)“黨建+班子”,夯實組織基礎。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橋頭堡”,是服務“三農”的“主陣地”,更是造福群眾的“指揮部”。酒仙橋街道黨工委搶抓村“兩委”換屆契機,嚴格執行選任標准,突出把好政治關、廉潔關,優先選任致富帶富能力和服務能力強、善於做群眾工作、群眾口碑好的優秀人才進入村(社區)“兩委”隊伍。
(二)“黨建+產業”,探索發展路徑。黨建強則產業興,產業興則人心聚,酒仙橋街道黨工委始終堅持將黨建與產業相融合、治理與改革互促進,圍繞農文旅融合發展思路,實施“一村一策”,積極推進付家樓村共享村庄、河頭村特色採摘園、粉店村蔬菜大棚等特色優勢產業,聚焦項目實施要素保障,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全力推動項目落地落實。
(三)“黨建+人才”,激活發展活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積極培優“頭雁隊伍”,堅持從優秀青年農民、致富帶頭人、畢業大學生中培養鄉村振興本土人才,儲備“后備人才”37名,並擇優補充到村級班子﹔用情聚攏“鄉土人才”,吸引“能人”回鄉、企業家入鄉、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大學畢業生到鄉等23人,破題鄉村振興人才短板。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