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黨建研究與黨員教育中心 中共保定市委組織部
2024年07月08日10: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河北省保定市聚焦“在鄉村振興戰略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樣板”目標,全域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以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為重點,圍繞盤活土地資源,加快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集體增收入、群眾得實惠,全面賦能鄉村振興。
一、背景起因
保定是農業大市,有耕地773萬畝,可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但土地要素不活,村集體經濟薄弱。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能將黨組織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合作社經濟優勢、群眾能動性有機結合,對於盤活土地資源、提升黨支部引領帶動效能、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意義重大。
一是有利於推動高標准農田建設。2023年保定獲評全省唯一“整區域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國家試點,2025年全市68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將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隻有將土地集中起來,才能與高標准農田改造項目高質量對接。發展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可以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有序引導農戶流轉土地,實現成方連片,加速高標准農田改造進程。
二是有利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集體有了穩定收入,鄉村振興才能有根本保障。通過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把村集體土地資源、閑置資產、上級扶持資金等要素集中盤活、引導入社,通過股份分紅壯大集體經濟,是兼顧公平效益、當前長遠的穩定模式,對於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三是有利於實現農民穩定增收。發展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一方面可以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有效降低農業生產經營成本,提升土地產出效益,使農民通過保底收益、股金分紅、受雇打工等增加多種形式土地收益﹔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有條件的農民通過外出務工等方式取得額外收益。通過“降成本、增收益”,進一步豐富老百姓“錢袋子”。
四是有利於實現糧食穩產增收。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不會改變土地性質,能夠確保把集中起來的土地用於種植糧食作物。同時,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確立了穩定的土地托管關系,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有利於推進農資統一購買、技術統一應用、收種統一組織,有利於大型農機具、新品種、新技術推廣使用,為全市“噸良田”“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奠定重要基礎。
五是有利於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嚴重,農村“空殼化”、集體意識“淡化”、黨組織功能“弱化”問題日益突出。由黨支部發起成立土地合作社,以黨支部名義組織群眾入社,把分散的、單干的農戶組織起來,以聯合的力量、集體的形式參與到市場中來,既保障了合作社“姓公不姓私”和集體、群眾利益最大化,又解決了以往黨建與群眾生產結合不緊、載體不多、“兩張皮”等問題,對於進一步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二、做法和成效
鑒於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對於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的撬動引領意義,保定堅持市委推動、支部發動、試點帶動,在全市積極鋪開。一是政策先行。研究制定《關於2023年度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實施意見》等“1+4”文件,從組織架構、規范運營、金融保障等方面作出體系式安排,為合作社健康發展配齊了“政策包”。同時,建立“五步三聯六統一”組建管理模式和“一引二調三保障”群眾工作法,有力推進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規范健康發展。二是人才支撐。聚焦鄉村振興招才引智,公開招聘涉農高校大學生306人,從家庭農場等5類人員中選拔2254人,選派科技特派員945人,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深度對接,初步建設了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三是示范推進。堅持以點帶面,綜合研判鄉情村情,全市確定定興縣、高碑店市2個全域推進縣、15個試點鄉鎮,先后組織100名鄉村書記到四川學習考察,依托河北農大舉辦村書記培訓班7期、外出調研學習3期,不斷提升鄉村兩級書記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四是分類指導。以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為基礎,帶動創建閑置農宅、特色種養殖等合作社,科學構建農戶、集體和經營主體三方利益聯結機制,初步建立了合作社+現代農業企業、合作社+經營大戶、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合作社自主經營等模式。
總的看,通過系統謀劃、試點帶動,全市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有力地促進了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兩個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一是集體經濟收入有了源頭活水。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農戶土地經營權流轉入社,建立集體、農戶和經營主體利益聯結關系,為集體、農戶雙增收提供了平台(從全市試點村看,村集體每畝收入在100—200元左右,群眾每畝收益提高了200—300元,流轉500畝土地,集體經營性收入可增加5—10萬元左右)。二是農業現代化經營有了豐富實踐。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揮組織優勢,整合碎片化土地,推動“小田變大田”,是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重要途徑。尤其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具有黨建引領、股權清晰、架構科學、運營穩健、收益合理的特點,參照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創新了新型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順平縣東下叔村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流轉本村土地2100畝,托管服務1.9萬畝,建立了4.3萬噸的倉儲設施,提供大田作物全鏈社會化服務,初步建立了農業現代化經營體系)。三是農村黨建有了載體抓手。以土地為紐帶,把農民組織起來,發揮黨支部在生產經營中的引領作用,使黨支部工作有了新抓手,與群眾聯系更緊密,既開創了農村黨建工作新局面,又提高了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人翁意識(曲陽縣南杏樹村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余畝,村集體增收10余萬元,通過整修道路、改善村居環境、回應群眾民聲、化解矛盾隱患,該村成為了無信訪示范村)。
三、啟示思考
堅持“支部領辦、試點先行、穩妥推進、規范運行”的原則,進一步優化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工作。
一是提升群眾認識水平和干部能力素質。發動群眾越徹底,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生命力就越強。組織鄉村基層黨員干部登門入戶,針對性做好群眾思想引導工作,講清楚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的目的意義、組織架構,尤其要算清楚經濟賬、對比賬,切實提升群眾對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的認識和信心。用好江蘇南通、浙江長興、四川蒙頂山學院等高端培訓資源,對鄉村黨組織書記開展常態化專題培訓,幫助鄉村兩級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能力。
二是拓展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發展空間。積極推廣“一引二調三保障”工作法,著重解決“插花地”“細碎化”等問題。引導各地科學設立“流轉區”“自種區”,規范土地置換工作流程,推動更多土地成方連片,為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開辟更大空間。逐步引導種植大戶把土地流轉至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以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名義與農戶簽訂入社協議、建立利益聯結,再由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簽訂委托協議,由合作社委托種植大戶經營,變種植大戶為職業經理人。充分發揮鄉鎮統籌作用,探索成立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聯合黨組織、鄉鎮聯合總社、合作社協會等模式,變“一村一社、單打獨斗”為“多社聯合、抱團取暖”,形成規模對接經營主體,提升市場議價權和對市場主體吸引力。
三是強化黨支部領辦土地合作社人才支撐。一方面,引進用好農業職業經理人。按照“高校選、社會育、業內評、市場聘、清單管”原則,加大農業職業經理人引培力度,力爭2025年為全市5160個行政村每村至少培育1名農業職業經理人。完善農業職業經理人初、中、高級“三級貫通”的評定、管理、考核制度,鼓勵農業職業經理人與所服務的農業企業及村集體簽訂協議,以市場化的方式,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另一方面,積極引培更多興村人才。加強與四川蒙頂山合作社發展培訓學院聯系,積極引入專業資源,指導合作社依法設立、規范運行。面向全國涉農高校、科研院所遴選農業專家團隊,搭建“保農科創”專家團隊平台,常態化開展農業種植技術推廣。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