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關於在防汛救災搶險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通知》

2024年07月08日07: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北京7月7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關於在防汛救災搶險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通知》。全文如下:

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以來,一些地方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部分地區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特別是湖南岳陽市華容縣團洲鄉團北村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險情,防汛形勢嚴峻。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搶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現就在防汛救災搶險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值守、靠前指揮,堅決扛起防汛救災搶險的政治責任。各級領導干部要清醒認識當前防汛形勢的嚴峻性,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底線思維,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極端認真負責的擔當精神,毫不鬆懈做好防汛救災搶險各項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要嚴格值班值守,密切關注、科學研判本地區汛情發展變化,緊盯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全面排查、健全預案、強化預警,提前做好各種應急准備。要身先士卒、深入一線,到災情最嚴重、搶險最困難、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加強現場調度指揮,確保防汛救災搶險工作有力有序開展。湖南等受災地區領導干部要迅速組織力量開展搶險救援工作,加強巡堤查險,及時發現並第一時間處置險情,及時轉移並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防止次生災害。同時,要統籌抓好抗旱減災,嚴防旱澇急轉。

二、受災地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守土盡責、沖鋒在前,積極投身防汛救災搶險工作。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各方資源力量統籌起來,把黨員群眾發動起來,筑牢防汛救災搶險的堅強戰斗堡壘。要做好宣傳防范,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鄉村廣播、宣傳欄等媒介,第一時間完整准確地把災害預警、防范措施、應對情況等信息宣傳到每一戶、落實到每個人,提高群眾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能力。要加強預警排查,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優勢和網格化治理作用,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巡查摸排,重點加強對病險水庫、高位塘壩、山洪災害風險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城市易澇點、城鄉危舊房等重點部位的監測巡查,第一時間如實報送險情災情等信息,及時組織受威脅區域群眾轉移避險。要做好受災群眾安置救助工作,組織鄉鎮(街道)、村(社區)干部依托網格,逐戶排查受災情況,解救被困群眾,恢復生產生活,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有干淨飲水,有病能夠及時醫治。要健全落實黨員應急動員發揮作用機制,通過組建黨員突擊隊和志願服務隊、設置黨員先鋒崗和責任區等方式,組織村(社區)黨員帶領群眾合力救災搶險,積極動員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網約配送員、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中的黨員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就近就便參與防汛救災搶險。災情特別嚴重的地區,要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到村(社區)報到,推動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就地轉化為防汛救災搶險隊。要結合正在開展的黨紀學習教育,進一步擰緊紀律“發條”,以鐵的紀律、嚴的作風為防汛救災搶險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三、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在防汛救災搶險中擔當作為。要把防汛救災搶險作為試金石、磨刀石,推動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干部在防汛救災搶險一線奮勇爭先、挺膺擔當。要在防汛救災搶險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把在防汛救災搶險中的表現作為評價干部的重要依據。要指導基層黨組織發現和考驗入黨積極分子,對表現突出、符合條件的,及時發展入黨。要注重發現、總結和表彰防汛救災搶險中涌現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典型,廣泛宣傳他們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不畏艱險、迎難而上、頑強拼搏。要加強對防汛救災搶險一線黨員干部的關心關愛,會同有關方面對因公犧牲的黨員、干部家屬及時給予撫恤、慰問,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相關省區市要用好劃撥的中管黨費,並結合實際從本級管理黨費中落實配套資金,及時劃撥給基層,做到專款專用。

防汛指揮、應急管理、水利和公安、民政、交通運輸、衛生防疫、能源電力、通信等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聞“汛”而動、聽令而行,立足本職、擔當盡責,全力投入防汛救災搶險。加強協調配合、及時會商研判、有效調配資源,切實凝聚形成防汛救災搶險的強大合力。

非受災地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主動以多種形式幫助災區開展抗災救災、災后重建。

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防汛救災搶險中發揮作用情況,請及時報中央組織部。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08日 03 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