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岸區南坪鎮黨委
2024年07月05日17: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建設社區治理共同體是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基礎。老舊社區因其設施老化、服務弱化、安全風險多、矛盾糾紛多而成為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的難點和痛點。近年來重慶市南岸區南坪鎮興隆社區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充分運用“三事分流”工作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等各方力量“五社聯動”,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緊緊依靠群眾和聚合各方面力量,努力營造“共文化”,大膽探索,守正創新,將昔日遠近聞名的老大難社區變成了今天美麗和諧的新興隆,走出了一條“黨領群治、五力齊聚”的城市老舊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的新路子。
一、背景起因
成立於1998年的興隆社區,佔地約1平方公裡,下轄15個小區,2萬余居民組成了約9000戶家庭。其中,南坪鎮原新農合作社“農轉非”小區——興隆苑小區,384戶,20余年間,安置拆遷安置遺留問題與其他問題交織,讓該小區變成“城市特區”。社區發展面臨三大困境。
一是歷史遺留問題復雜難解,“不敢碰”。多年以前的拆遷安置遺留下諸多問題,如小區面積誤差、房屋質量、土地使用、房屋賠償、搬遷獎勵、公共收益、勞動力安置等。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往往存在原始記錄不清、政策變化交叉、訴求群體團結、訴求逐漸放大等普遍現象,無跡可循、無據可依。經過20年的發酵演變已成為連環式的矛盾高爆點,非常棘手。
二是各類安全隱患極其嚴重,“不好碰”。由於無物業、無大修,環境臟亂、設施老舊,私拉亂接水電氣,無節制使用燃氣、電力設施長期超負荷運行,在沼氣池上生產經營,亂堆、亂停隨處可見,違章搭建更是多達7000余平方米,交通、消防、建筑隱患日益加劇。
三是黨群干群關系非常緊張,“不讓碰”。這些問題引發了居民對基層黨委政府及干部的強烈不滿和抵觸行為,以“興隆14家”為代表的違章搭建經營戶拒不配合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小區全體居民近二十年拒繳水電氣費,累計拖欠水電氣費4000多萬。南岸區供電局曾多次通過片區停電催收電費,一旦停電居民們就聚集起來圍堵交通主干道。
二、主要做法
自2018年開始,興隆社區在南坪鎮黨委政府領導下,直面老舊散亂問題,開展了兩個階段的社區治理工作。第一階段,利用“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的契機,破“沉疴”、化“舊怨”、解“新難”、紓“民困”,充分贏得居民信任和支持。第二階段,在硬件改善之后,黨建統領,聚焦“信托理念”、“經營社區”理念,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體做法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直面問題化解矛盾,聚合黨建統攬領導力。跳出“化解矛盾”本身,盯准居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渴求,以“宜居宜業都市鎮 幸福文明新南坪”為新願景,以“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為契機,積極爭取相關財政資金,結合居民需求訴求和實際情況,統籌謀劃實施“優美舒適生活環境、便捷安全交通出行”的綜合改造計劃。鎮黨政主要領導在小區設立臨時辦公室,靠前指揮,隨時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親自安排、督促、落實,及時解決訴求。深挖細排,反復推敲,形成一套完善的處置方案,不回避、不推諉,一一回應,逐條化解。在小區定期召開群眾意見會、工作推進例會,暢通群眾訴求反饋和處置渠道,以“群眾問題不過夜”原則,切實解決新問題,避免新矛盾。
(二)依靠群眾動員群眾,聚合群眾自治向心力。面對綜合改造初期居民的不配合,隻考慮眼前便利和蠅頭小利,鎮黨委統籌積極探索將“支部建在小區”的組織新模式,凝聚小區退休黨員、在職黨員、居民代表、志願者、社會組織成員等,組建了11支“1+5”群眾工作隊伍,責任包干,將384戶居民分解到各支隊伍中,定時定人定責定任務,“擺攤設點”“走家串戶”開展群眾工作。“1”即領導帶隊,“5”則包含退休干部、熱心群眾、律師、社工志願者、科室骨干,集熟人社會、政策掌控、法律底線為一體,政策牌、法律牌、感情牌同出,發揮“溝通”效能,最終爭取到全體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培育以興隆社區6位熱心大媽為核心的“興隆嬢嬢”小區群眾自治組織,創新“聯合共管”,即由社區、權屬單位、民警、物業和居民共同組成聯合共管小組,同時建立鎮、社區與居民群眾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典型帶動、示范引領的“雙評”治理模式,為綜合整治后的小區自治管理服務注入力量。
(三)創新物業發展產業,聚合市場資源變革力。一是積極探索“紅色物業聯盟”建設,即以鎮集體企業南坪實業總公司出資成立的新守正物業公司為基點,兜底小區物業管理﹔在社區黨委主導下,小區黨支部與物業公司黨組織結對共建,思想政治堅定、業務素質優秀的物管黨員“交叉任職”小區黨支部副書記,錘煉黨性﹔搭建“紅色物業議事廳”,建立社區、物業公司、業委會三方議事協調機制,在黨建平台上溝通協調糾紛、及時化解矛盾,實現了問題有去處、糾紛能解決、矛盾不上交。二是秉持“信托理念”,重構物管服務模式。2022年7月,在社區黨委指導下,舊改完成后的興隆苑小區召開業主大會,決定將原來的“包干酬金制”轉為“信托制”。探索將信托理念引入物業服務領域,將傳統的物業服務購買關系轉變成信義托付關系,建立共有基金,重構財產權屬關系,物業、停車、廣告等公共收益,屬全體業主共有﹔邀請業主按照質價相符和量入為出的原則,協商確定物業標准,編制收支預算,充分保障業主自主權。三是建立首個老舊小區“大修基金”,助力物業服務管理與市場接軌。依托新守正物業服務,規范小區停車管理、便民設施等公共區域的管理,增加公區收益,盤活小區“造血功能”,設立小區“大修基金”科目,為后續小區服務管理提供保障,支持小區可持續發展﹔明確社區、小區黨組織為小區監察人,通過陽光透明的制度機制實現業主權益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四是堅持“共富文化”理念,發展社區產業。引入和發展便民超市、家政、維修等居民生活性服務業,帶動社區小微企業良性發展,構建以餐飲業為主的小區產業鏈和生產生活“微生態”,引導居民就業和再就業,促進共同富裕。
(四)聯動引入社會力量,聚合社會關愛提升力。鏈接南坪鎮綠蔭社工中心等資源,按照黨建+小區“微治理”的思路,構建“五社四享”工作模式,促進興隆社區整治后的長效管理與自我服務機制建立,讓小區有“面子”也有“裡子”。通過探索建立社區—社工—社會組織—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培育發展居民小組和為老志願服務兩支隊伍有效解決社區治理“人”的問題,鏈接人大代表、慈善會、愛心車主等社區資源及社會資源解決“錢”的問題,根據居民需求聚焦需求、資源、服務、回饋等四項清單,開展專業化社工服務,有效暢通社區治理“微循環”。以“志享”社會組織培育行動、“和享”居民素養提升行動、“美享”小區環境保護行動、“樂享”居家養老服務行動拓寬社區服務的范圍,通過講述以環境整治“馬路牙子”“圍欄杆子”“洗手盆子”“歇涼亭子”“排污管子”等為原型改編的“五子登科”故事,開展“興隆印象”、每周“暖心湯”和每日“暖心餐”為常態化志願服務等活動,豐富小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居民與居民、居民與社區之間的溝通,緩解小區矛盾,加強小區居民主人翁意識,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建設新型智慧社區,聚合科技賦能支撐力。一方面,引入智能信息化手段,建立賦能基層治理的“居民心理大數據系統”“特殊人群檔案及跟蹤系統”等,將線上信息化工具與線下日常治理工作相結合,發揮事半功倍的成效。另一方面,堅持“經營社區”理念,用智能化信息化傳播手段,順應當下趨勢,助推小區可持續發展。一是設計建設興隆苑“百味巷”,以更富當下審美共性的方式營造市井煙火氣,在老“興隆14家”餐飲的基礎上,引入新商戶構建新的“興隆14家”,打造網紅餐飲街,構建新型產業生態鏈﹔二是構建興隆苑小區主題IP,設計漫畫式的小區人物形象及故事情節,通過統一的VI、多樣的渠道,形成“興隆苑之星”“老年之星”“優秀商家”“人人都是網紅明星”等宣傳主題,擴大興隆苑的影響力﹔三是在區級、市級、國家級等不同層面,宣傳推廣興隆苑小區綜合整治成效,方式包括印刷品、公眾號、視頻、新聞媒體及論壇等,增強社區居民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三、取得的成效
興隆社區在南坪鎮黨委政府領導下,認真謀劃部署、建立工作專班、積極對接協調、整合多方力量,平復積怨化解糾紛,美化生活引領共富,獲得了群眾的信任和贊譽,實現了興隆社區由亂到治、由治及興。
(一)實現了5個“硬骨頭”任務完成率100%。384戶居民簽約率100%﹔違章建筑存量和新增拆除率100%﹔ 14戶餐飲商戶整治率100%﹔ 16處水電氣私拉亂接整治率100%﹔ 21戶食品加工小作坊關停率100%,杜絕了城市亂象,維系了市容秩序,避免了矛盾糾紛,更實現了鎮黨委政府對違法行為“零買單”。
(二)實現了歷史積存矛盾清零。堅持問題導向,妥善解決了所有歷史遺留問題和群眾反映的新問題。完成水電氣“一戶一表”改造並順利實現轉換,2021年2月1日,實現水電氣 “自主繳費”。同時,憑借“一個政策宣傳到底、一個標准執行到底、一把尺子丈量到底”的工作原則,社區在上述“任務拉滿”和“問題清零”的過程中,未出現一例聚眾鬧事及非訪事件。
(三)實現居民從“不”到“信”再到“服”的轉變。“情”字開路,堅持用“真情真心”換“魚水情深”。本著“把好事做好、實事做實、善事做夠”的工作理念,堅持“先策劃、后謀劃、再建設”的工作思路,堅持“一個政策宣傳到底、一個標准執行到底、一把尺子丈量到底”的工作原則,把居民的“積怨不滿”變成了“滿懷期待”,讓“無話可談”蛻變為“暢所欲言”,從“搖頭否定”轉變成“信服佩服”。
(四)實現了由舊改單項治理到系統性綜合治理的轉變。興隆社區的舊改成功激發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所謂“興偉業建家園五治共進,繪新篇織錦夢功德兼隆”。社區向著“政治引領、自治強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撐”的五治融合方向快速發展,社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面貌全面改善。
(五)探索出“共文化”治理新模式。興隆社區在探索中總結出“社區治理的基礎是共建,關鍵在共治,最終目標是共享。社區治理的法寶是共情,活力在共生,最終呈現為共榮”,並提煉為“共文化”治理模式。“共建”側重多主體合作機制的構建,“共治”側重居民自組織機制的探索,“共享”側重公共區域的重建,“共情”側重情感治理和社區文化建設,“共生”:側重新形態社區環境改造,“共榮”側重長效發展和可持續能力。在黨的二十大共同富裕道路上,將城市中農轉非小區“貧困居民”帶上致富的快車。
四、經驗啟示
興隆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居民主體、市場參與、社會協同、科技賦能的原則,綜合運用多種治理手段,既化解了積存20余年的基層矛盾,又促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取得了顯著成果,為城市老舊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鑒。
(一)黨建引領是核心
社區治理共同體需要實現多方共建,其中基層黨組織是領導核心。必須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擴大覆蓋面、延伸最末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協調各方、整合資源、戰斗堡壘作用,建立高效運轉的組織管理服務體系,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在推進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中的領導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發動群眾是關鍵
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需要多方共治,群眾是根本主體,強化群眾自治是關鍵。要堅持政策指導自上而下和群眾意願自下而上相結合,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積極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把人民群眾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變“要我做”為“一起做”,讓群眾去做群眾的工作,用群眾的辦法解決群眾的問題。
(三)健全制度是保障
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需要制度保障。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必須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確保有完善的制度,並嚴格按照規定決策執行程序。提出議題、擬訂方案、民主決議、公示結果、監督執行這五個環節要安排嚴密、環環相扣,形成有機統一的完整制度體系,既確保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又宣傳基層組織的工作思路,以實現集中民智民意,提高社區依法自治、民主管理的能力。
(四)切實惠民是根本
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需要多方共享,其最根本的目標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堅持人民至上,時刻不忘黨的初心和使命,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改善民生,始終把保障和改善好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