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句容市委組織部
2024年07月03日14: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江蘇省句容市聚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共同富裕目標,以深化推廣“戴庄經驗”、推進黨建引領“共富項目”建設為牽引,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實現“抓好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群眾”。
一、實施背景
句容是茅山革命老區、傳統農業大市,境內“五山一水四分田”,共有11個鎮(街道)、162個行政村(涉農社區),農村黨建基礎扎實、農業發展特色明顯,多年實踐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村社協作、科技支撐、生態循環”的鄉村振興先行示范之路。其中根植於丘陵山區鄉村、形成於黨員群眾艱苦奮斗的“戴庄經驗”在全省推廣,獲得中央級媒體長期關注。
站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征程新起點上,通過深入農村一線蹲點調研,與310余名鎮村干部、老黨員、致富能手、新農人創業代表等座談交流、深度訪談,我們發現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仍然存在“三個不適應”問題:一是村黨組織領富帶富能力不足,不能有效適應領導農村各類經濟組織、服務農村創新創業主體、擴大農民增收渠道的要求﹔二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效益不高,不能有效適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各類資源要素、拓展新型生產經營模式的要求﹔三是鄉村產業發展活力不強,不能有效適應現代農業多元主體參與、多種業態發展和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的要求。
二、主要做法
以加強黨建引領為出發點、以強化項目帶動為著力點、以促進強村富民為落腳點,市鎮村三級聯動,通過培育興村共富“合伙人”、打造興村共富“產業鏈”、厚植興村共富“新沃土”,推動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更好轉化為振興優勢、共富優勢。
(一)聚焦“誰來辦項目”,強化黨建引領,積極培育興村共富“合伙人”
一是突出“紅色堡壘”引領,推動鎮村黨組織“興社辦企”。深化推廣“村社合一”發展模式,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質量提升行動,按照清理整頓一批、規范提升一批、聯合發展一批、示范打造一批“四個一批”的思路,整頓規范38家制度不健全、運行不規范的村級合作社,推動47家生產效益不高、經營質態不優的村級合作社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勞務合作社、合作聯社等轉型升級,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由立社、建社“1.0階段”向強社、興社“2.0”階段發展。主動適應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求,探索推進黨組織領辦強村公司,持續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綜合盈利能力。全市累計成立村黨組織合作社162家、合作聯社24家、強村公司21家,創成國家級示范社17家、省級示范社18家。
二是突出“紅色先鋒”示范,引導黨員能人“創新創業”。實施鄉村振興“農創先鋒”培育行動,突出招才引智和本土培養相結合,推動每村培育一批“農創先鋒”、每名“農創先鋒”至少創辦1個“共富項目”。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市委書記每年牽頭舉辦“鄉賢懇談會”,示范帶動鎮村廣泛建立鄉賢信息庫、構建聯系服務網絡,吸引在外流動黨員、大學畢業生、優秀企業家等返鄉入鄉創辦項目。實施“新農人”培育“新禾計劃”,舉辦“新農人”創業大賽和發展論壇,加大從“新農人”中發展黨員和從黨員中培養“新農人”工作力度,先后涌現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華夢麗、全國勞模紀榮喜、省優秀共產黨員張奎峰等一批創新創業的“亞夫二代”。
三是突出“紅色紐帶”鏈接,促進工商資本“上山下鄉”。部署實施“百企興村”行動,依托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的黨建聯建機制,組織75家本地優質企業與村黨組織結對共建,通過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3張清單”精准對接,引導企業資本投資綠色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等重點項目。持續加大農業龍頭企業招引力度,以“黨建聯合體”促進“產業化聯合體”建設,今年以來,先后開工建設市級重大農業項目14個。深入推進國有企業幫促行動,重點支持11個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布局發展一批市場風險小、經營收益穩的“共富項目”。鼓勵企業廣泛建設“共富工坊”“共富車間”,定向吸納剩余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帶動農民收入水平提檔升級。
四是突出“紅色平台”孵化,鼓勵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立足句容市內和周邊豐富的“農”字頭高校院所資源,創新開展農業“科技紅坊”建設,引導和鼓勵高校院所將農業科研機構、科技示范基地等布局到句容,送人才入坊、送項目進坊、送技術到坊。支持“科技紅坊”與村級示范合作社、強村公司開展“產學研用”合作,重點落地轉化一批有一定技術成熟度、市場前景廣闊的“共富項目”。先后與南京農業大學、江蘇大學、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省農科院、鎮江市農科院等多家高校院所簽訂“黨建共建”協議,建成句容農業研究院、丁庄葡萄產業研究院、草莓科技示范基地等“科技紅坊”30家,落地“博士項目”“碩士項目”23個,涉及良種繁育、苗木花卉、中藥材等多個領域。
(二)聚焦“辦什麼項目”,強化路徑指引,積極打造興村共富“產業鏈”
一是聚力“三品”,提升產業質態。堅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立足句容生態、文化、區位優勢,規劃布局“品牌農產品、品牌鄉村游、品牌研學游”三大產業,打造具有優勢競爭力的鄉村產業“新賽道”。以推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為重點,做深做實“優質糧油、應時鮮果、苗木草坪、優質茶葉”等4類“土特產”文章,先后孵化出“戴庄大米”“白兔草莓”“茅山長青茶葉”等長三角生態農業的6張“金名片”。以打造都市休閑農業為重點,運用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特色田園鄉村等建設成果,積極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情體驗等新產業,先后塑造了“葡萄音樂節”“跑遍句容馬拉鬆”等一系列文旅IP。以深挖茅山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為重點,緊抓全國紅色美麗村庄建設契機,打造“紅色+研學”“紅色+培訓”紅色經濟,“鐵軍東進戰地,茅山紅色傳承”入選省級紅色旅游融合發展項目。
二是聚力“三化”,創新經營模式。堅持片區化理念,順應農村產業區域化發展需求,採取“強帶弱、大帶小、片區帶全域”的方式,引導村與村從“單打獨斗”向“協同發展”升級。堅持市場化導向,按照“產權關系清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原則,支持和鼓勵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強村公司採取物業經營、資產參股、居間服務等方式,大力發展物業經濟、股份經濟、服務經濟、飛地經濟。堅持專業化方向,鼓勵村黨組織探索決策權與經營權分離的集體經濟運營管理機制,支持有條件的村組織實行職業經理人聘用制,不斷提升集體經濟專業化運營水平。
三是聚力“三金”,深化利益聯結。結合“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積極引導村集體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之間,村集體和農戶之間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土地流轉租金、勞務服務薪金、股份分紅股金“三位一體”分配體系,持續提升村級集體經濟“造血”能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深化推廣領路幫富、領干幫富、領學幫帶“三領三幫”工作機制,按照“自主自願、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鼓勵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強化產業輻射,帶動更多農戶參與農業生產各環節,共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三)聚焦“如何保障項目”,強化政策集成,積極厚植興村共富“新沃土”
一是推動責任扛起來、力量聚起來。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把黨建引領“共富項目”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以市委書記基層黨建“書記項目”全力推進,縱向上建立市鎮村三級書記同抓鄉村振興的責任體系,橫向上形成組織、農業農村、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科技等部門單位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以黨建責任落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任務落地。突出抓好鎮村干部能力提升,大力開展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縱深推進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推動堡壘在一線筑牢、力量在一線匯集。
二是推動干部沉下去、資源沉下去。圍繞人才、金融、土地、市場等方面,建立“共富項目”全要素保障機制。組織開展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金融助理員“一書記三大員”選派工作,推動下派干部及后方單位“責任捆綁”,重點在項目招引、產銷合作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強各級各部門支農政策和惠農資金整合,加大對“共富項目”的傾斜力度。用足用好“蘇農貸”“興農貸”“惠農快貸”等信貸產品,推進“整村授信”行動,進一步推動金融資源下鄉、信貸服務惠農。強化土地支持,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優先保障“共富項目”發展用地需求,支持通過靈活多樣的供地方式保障“共富項目”用地。
三是推動監管嚴起來、護航實起來。強化“共富項目”立項、實施、監督全鏈條管理,分類建立立項標准程序,其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須嚴格按照村級“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鎮黨委會議集體研究通過的程序確定。建立項目推進“三個一”包聯機制,即明確1名鎮領導、1名定村干部、1名村“兩委”成員聯系1個“共富項目”,推行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紅色專員”服務制,幫助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完善風險防控。開展“四師助農”行動,推動律師、會計師、稅務師、資產評估師為“共富項目”提供公益咨詢和專業指導。嚴格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資產登記等事項,有效防止資產流失,嚴格控制債務風險。
三、工作成效
(一)集體強了,村黨組織有“為”有“位”。推進黨建引領“共富項目”建設,有效答好了“政治任務”和“經濟工作”兩張卷子,村黨組織通過領辦合作社、強村公司等農業經營主體,切實提升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效益,同時也夯實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物質基礎,讓村黨組織有錢、有能力抓引領、統資源、搭平台,促進了黨旗在強村富民一線高高飄揚。
(二)人氣旺了,青年人才回“流”入“鄉”。推進黨建引領“共富項目”建設,有效促進了“以產聚才”和“以才興產”兩個融合,搭建了產才融合的發展平台,為鄉村產業發展蓄足了人才“源頭活水”。今年以來,先后吸引300余名優秀青年人才返鄉入鄉投資創業,累計扶持131名本土“新農菁才”本地創業。
(三)資源活了,鄉村產業向“新”而“興”。推進黨建引領“共富項目”建設,有效做好了“立足農業農村”與“產業向新求進”的兩個結合,村黨組織在不破壞農業結構、農村風貌、農耕文化的前提下,通過盤活農村各類資源資產,吸引工商資本、科研院所投資農產品產加銷、農文旅融合、農業科技產學研等項目,有效激發了鄉村產業發展活力。
(四)腰包鼓了,共富道路走“深”走“實”。推進黨建引領“共富項目”建設,有效實現了“強村”與“富民”兩個共贏,通過深化利益聯結、強化幫扶帶動,把農民牢牢地嵌在產業鏈上,多渠道促進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累計解決就業3800余人,有效實現了“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農民切實嘗到了甜頭、生活更有奔頭。
四、思考啟示
(一)推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必須夯實黨建引領這個“堅實底盤”。組織強則力量聚,支部強則鄉村興。必須牢牢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大力培育黨組織領導下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將分散的農民徹底組織起來、各種生產要素有效黏合起來、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增強基層黨組織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政治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資源統籌力。
(二)推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必須激活鄉村人才這個“第一資源”。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必須培育更多“亞夫式”的發展引路人、產業帶頭人、政策明白人,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念好“人才經”、引來“金鳳凰”、培育“土專家”,讓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三)推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必須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是推進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業產業技術支撐、農業推廣服務和科技人才培養體系,推動農業向中高端升級、向特色挖潛、向新模式新業態拓展,為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四)推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必須堅持發展為民這個“根本遵循”。人民是黨執政的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工作著力點放在農戶尤其是低收入農戶增收上,把小農戶引入到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上來,讓廣大農民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發揮農民作用,激發農民活力,讓農民群眾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