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連江縣委組織部
2024年07月03日09: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透堡鎮地處福建省連江縣東北部、羅源灣西岸,是國家級生態鄉鎮、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省級綠色鄉鎮及省定革命老區鄉鎮,共有基層黨組織22個,黨員671名。近年來,透堡鎮深耕本土紅色資源,創新“紅色沁潤”機制,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堅持用紅色教育滋養人心,進一步立牢立好“紅色透堡”特色品牌,探索走出了一條紅色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一、背景
多年來,透堡鎮通過盤活紅色資源,建設集展示、教育、體驗於一體的沉浸式紅色教育陣地,努力讓紅色故事經久不息,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一)紅色文化是推動鄉村發展的獨特優勢。透堡鎮素有“紅色透堡”之稱,是連江紅色文化的“搖籃”,閩東革命的發源地。土地革命時期,透堡農民暴動打響了閩東土地革命第一槍,建立了連羅蘇維埃縣政府,在多年的斗爭后,鎮域內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遺址、文化等紅色資源,深厚的紅色底蘊是透堡對外的一張“響亮名片”。
(二)紅色文化是強化人才培育的鮮明底色。紅色精神的育人作用不僅能讓青年一代自覺擔負起鄉村振興的使命,不斷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更能讓青年一代看到紅色文化生生不息的動力和紅色鄉村的發展潛力,吸引更多青年留鄉、返鄉、來鄉,進而為鄉村振興聚人氣、增底氣。
(三)紅色文化是涵養鄉風文明的精神引領。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其中蘊含的寶貴精神可為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引領,激發村民群眾的愛國意識和使命擔當,為新時代鄉村建設提供榜樣依據,進一步培育良好鄉風、淳朴民風。
二、主要做法
(一)理清家譜,以紅色資源打造宣教陣地。一是挖掘紅色文化。堅持保護優先的工作思路,全面打撈鎮域紅色革命印記,加大修繕紅色遺址,持續完善陣地建設,先后投入7000多萬元,聘請設計專家規劃布館,重新修繕提升“二三”革命紀念園、鄧子恢工作舊址、楊母故居、林孝吉故居、棋盤堂、土地革命紀念亭等10余處革命遺址,修建紅色豐碑紀念園、王明星公園、楊而菖公園,最大程度還原舊址原貌,著力打造紅色學習點。二是豐富紅色載體。牢牢把握“用好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的功能定位,大力實施紅色文化“進校園、進民居、進宗祠、進遺址、進茶山”五進工程,根據載體特色打造不同的紅色宣教平台。如,在透堡中學、透堡中心小學內修建透堡歷史文化牆、紅色革命史展廳、鄭思肖愛國館等愛國題材宣教陣地,渲染愛國愛鄉氛圍﹔開辟林氏宗祠、楊氏宗祠紅色展廳和龍頭劉氏宗祠等紅色家風家訓示范點,引導在外鄉親致富思源,心系家鄉﹔在棋盤堂廟宇(原辛亥革命連江烈士出發地)前廳布展辛亥革命史,弘揚連江籍“黃花崗十烈士”舍家為國、舍身救國的偉大精神等。三是規劃研學路線。通過研究本地紅色資源史料的方式,找到零散紅色教育點位之間的聯系,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布局,持續完善功能設施,以連江縣紅色文化傳習館為中心,多個教學點位為支撐,著力打造“一館十基地”教育基地平台,構建了主題鮮明、層次遞進、立體多元的紅色教育矩陣,使紅色透堡成為省市知名紅色學習教育路線。近五年來吸引中央部委、省市縣部門4000多批次、24萬多人次黨團員前來參觀。
(二)講好故事,以紅色教育推動鑄魂育人。一是宣講內容“時代化”。以透堡紅色歷史的重點事件節點、重要歷史人物、革命文化內涵等為主要內容,走訪老干部、老戰士、老黨員,深入挖掘收集本村紅色革命資料和相關歷史文物,組織鄉賢、退休老干部等群體成立故事收集組,多角度、多渠道開展紅色故事線索收集,組織編纂《紅透堡》《走進透堡》《透堡故事》等系列鄉土文化叢書,協助拍攝、展播《依娘》《不能忘卻的紀念》等專題紀錄片,創新打造“紅色觀影”“紅色匯演”“紅色課堂”等系列精品,結合當下時代背景加以闡釋宣講。如,在電影《長津湖》熱播期間,我鎮通過故事收集組提供線索溯源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第9兵團20軍“前世今生”。二是紅色課程“精品化”。堅持將紅色文化引入課堂,在中小學日常教育課中開設“紅色文化進校園”系列鄉土課程,創新開展“重走先輩路、傳承先輩魂”“班班有紅聲”等意識形態教育活動,讓45000多名中小學生深刻感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創新黨性教育方式,放大“睦和議事處”“五老共建堂”2個特色睦鄰黨課教學點以及8個黨群服務中心作用,針對基層黨員推出方言黨課,開展各類分眾化、互動式宣講活動,讓紅色故事口口相傳中“活”起來。近五年來,鎮村兩級黨校共辦班150余期,輪訓黨員5600余人次。同時結合星級黨校創建、黨員電教片觀摩評比等工作,有效推進紅色教育藝術化、數字化,擴大其感染力和影響力,持續擦亮透堡紅色教育品牌。三是隊伍建設“規范化”。注重紅色講解員、講師隊伍培育,組建“紅透堡 正青春”講解隊、“紅色巾幗講解員”、“小小講解員”隊伍,成立“紅色宣講團”“老年攀講員”,邀請本地老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退休干部、教師等加入,形成系統化講解體系,實現“老中青幼”紅色講解全覆蓋。並組織講解隊伍在“七一”、國慶以及烈士公祭日等重大節日為參觀人員義務講解,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推動全社會形成“知史愛黨”的良好氛圍。
(三)做實文章,以紅色精神引領文明風尚。一是凝聚紅色能量。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紅色文化為抓手,開創“紅透堡+紅文化”的特色文明鄉風建設模式。在充分利用“村村通”廣播、村民微信群、紅色宣教廣場、黨校等線上線下陣地的基礎上,帶領黨員群眾開展重溫入黨誓詞、緬懷革命先烈、重走紅軍長征路等活動,不斷提升黨員群眾的愛國主義意識,逐步搭建起以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中心的文明鄉風宣傳樞紐,為紅色精神助力“文明鄉風”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網”,注入鄉風建設“營養劑”。二是樹立榜樣標杆。堅持以文化人,以榜樣文化為源,通過“挖掘、展示、宣傳”舉措,大力打造榜樣文化,引導黨員干部以革命先輩為明鏡、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用身邊“小評選”撬動鄉村“大文明”。截至目前,透堡鎮陸續涌現了市級“最美家庭”1戶、“最美志願者”2名,縣級“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各1戶、“最美志願者”2名,評選表彰“美麗庭院”省級8戶、市級13戶,有效涵養全社會向上向善的良好風氣。三是強化志願服務。以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為著力點,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契機,加強“紅透堡 正青春”“巾幗蒲公英”“黨員志願者”“紅色宣講隊”等32支隊伍建設,開設以“傳承良好家風促風氣”等主題黨課430余場,20000人次黨員參加健康義診、移風易俗、扶學助困等志願服務活動。並充分發揮同心教育促進會黨支部和各村老人會紐帶作用,引導鄉賢企業積極投身於基礎建設、助學紓困、扶貧敬老等民生事業,鄉賢捐資助學、重教崇學、尊老敬老蔚然成風。
三、工作成效
(一)歷史文化得以傳承。自“紅色沁潤”實施以來,透堡鎮持續強化紅色資源保護與挖掘利用,組織黨史專家、學者、紅軍后代等對全鎮紅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研究,全面探尋文物遺址背后的故事。並以鎮域紅色文化為主線,結合透堡獨有的朱熹文化、鄭思肖文化、鄭鑒文化、戚繼光抗倭文化等開展民俗文化活動,將紅色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融會貫通,相繼打造棋盤堂“革命,從這裡出發”、塘裡村“中國夢,從這裡開始”等愛國主義示范點5個,受到省委統戰部領導認可,為保護文化遺產創造了良好環境和條件。
(二)紅色教育做出品牌。自“紅色沁潤”實施以來,透堡鎮堅持以紅色教育推動紅色信仰傳承,充分發揮黨校、中小學陣地作用,先后培育5批次40名“小小講解員”和10余名青老年講解員,從不同視角闡述透堡紅色故事。2023年,鎮黨校通過全市五星級初審,南街村教學點獲評縣首屆“十佳”村級教學點,電教片《依娘》獲評省委組織部開展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三等獎,鎮紅色基地入選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經驗做法在媒體平台刊登,“紅色透堡”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三)鄉風民風更為淳朴。自“紅色沁潤”實施以來,透堡鎮通過載體建設,積極引導紅色文化和新時代鄉村發展相適應,將紅色文化融入到群眾生活中,夯實了新農村精神文明發展的基礎。在多年努力下,鎮域內門前三包、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的宣傳牌隨處可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圖書室、健身室、培訓室、閱覽室等功能室陸續配齊,紅色文化、廉政文化、朱熹文化和中國夢逐步代替宗教信仰成為村民群眾的精神向導,掀起了“樂於奉獻、鄰裡互助、和諧友愛、孝老敬親”的文明新風尚,真正做到用紅色文化凝聚人心、振奮精神、促進和諧。
四、啟示探討
豐富的紅色資源是革命老區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透堡鎮努力融入連江縣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奮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堅強北翼格局的新征程上,“紅色沁潤”應運而生。
(一)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文化傳承價值。紅色資源作為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資源,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內涵,是愛國情懷與鄉土民情、道德情操以及優良傳統的高度凝結。為更好傳承弘揚紅色精神,我們採取分類施策、精准發力的策略,創新“領雁工作法”“磁吸工作法”“護苗工作法”,強化不同年齡群體的思想認同,推動老區人民在發展紅色產業的過程中追尋紅色記憶,重溫革命歷史,進一步加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自身道德修養,增強實現鄉村振興的責任感和參與度。
(二)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想教育價值。紅色資源具有社會教育功能,並以紅色文化浸潤鄉村基層治理,發揮著價值引領、道德建設和行為約束的作用。我們堅持打造“沉浸式+體驗式”學習氛圍模式,全面提升紅色教育基地內涵品質,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通俗易懂、易於接受的課程內容,在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春節游神、“清明祭英烈”、“荔枝文化節”等文化惠民工程的過程中推動老區人民切身感悟紅色文化精神,實現春風化雨、立心鑄魂的育人效果,為新發展階段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凝心聚力。
(三)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助推價值。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機統一,紅色遺址、遺跡的唯一性、不可復制性保証了透堡在紅色文旅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以“整體謀劃、重點保護”為基本思路,通過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利用,使透堡紅色文化資源與綠色生態資源、愛國主義教育、特色農產品等元素深度融合,形成“紅色+”的多元產業形態。並在此基礎上與當地網絡主播達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加大對鄉村文化和旅游的宣傳力度,達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目的。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