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貴州德江縣:“沿江黨建聯盟”深化烏江流域黨建聯建

中共德江縣委組織部

2024年07月02日10: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烏江,是長江主要的支流之一,流經貴州境內長849公裡,其中流經銅仁264公裡。烏江流域自然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生態條件優越,在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2020年,中共貴州省交通運輸廳黨委與中共銅仁市委立足發展實際,聯合打造“千裡烏江黨旗紅·碧水藍天煉丹心”黨建聯建品牌,縱深推動烏江流域大保護。烏江流域基層黨建聯建共創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德江縣以組織共建、隊伍共育、文明共創、產業共興、烏江共護“五共”為抓手,以“一盾一星四化”為載體,在省市聯建2個鄉鎮4個村的基礎上,將聯建框架橫向延伸至6個鄉鎮30個村(社區),奮力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治理效能。

二、做法及成效

一是深化組織共建,構建上下聯動、橫向貫通的黨建體系。

一是強化組織聯建。成立“沿江黨建聯盟”,將沿江6個鄉鎮、16家縣直單位納入成員單位,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為聯建共創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推行黨委輪值負責制,由6個鄉鎮黨委書記依次擔任“輪值書記”,每兩個月召開1次輪值工作例會,調度推進階段目標及重點任務。健全生態環保綠盾黨支部、基層治理紅星黨支部、農業現代化黨支部、旅游產業化黨支部、數字經濟化黨支部、紅村品牌化黨支部“一盾一星四化”組織體系,將楓香溪鎮楓溪社區紅色美麗村庄納入聯建框架,研究制定6個黨支部鞏固提升方案,充分發揮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不斷擴大“沿江黨建聯盟”的廣度和深度。二是強化多元發力。以村(社區)黨支部為主體,探索“培育點、連好線、拓展面”和“片區同建、部村聯建、企村共建”工作路徑,細化《聯盟黨建示范點聯建帶建名單》,通過“村級點單·部企接單”雙向認領模式,24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兩新組織與16個村(社區)形成“1+N”結對幫帶,有效整合優勢資源推動區域融合發展。2023年以來,省市縣聯建黨支部到結對村黨支部開展調研102次、技術培訓86場次2480人次,村級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不斷提升。三是強化指導調度。印發《德江縣創建“黔中砥柱·德江先鋒”黨建品牌推動全縣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和《關於深化拓展“沿江黨建聯盟”創建成果的實施方案》,細化任務清單,全面壓實工作責任。對標省市工作任務,定期指導調度,推動聯建共創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凝聚形成鉚足干勁、狠抓落實的強大合力。

二是深化隊伍共育,鍛造政治過硬、能力突出的先鋒隊伍。

一是開展“互學互派”。印發《關於選派“沿江黨建聯盟”聯建帶建村黨建指導員的通知》,從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結對聯建單位選派16名黨建指導員,通過列席會議、召開黨建座談會、開展業務培訓等方式,下沉一線幫助村級黨組織提升工作質量。沿江鄉鎮結合發展需要,選派38名優秀黨員干部到省市縣有關單位和聯建部門跟班學習、挂崗鍛煉,進一步提升能力素質。二是實施“兩項行動”。發揮紅村品牌化黨支部牽頭作用,依托楓香溪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和桶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縱深推進黨員干部能力提升行動,開設6個紅色課堂(先鋒講堂)、6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實訓基地,組建宣講隊伍開展黨員教育培訓72場1756人次,儲備村級優秀后備力量60人。加強與縣中等職業學校的交流合作,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深入推進村干部學歷提升行動,383名沿江村(社區)干部學歷實現全面提升。三是推進“實戰練兵”。採取“實地觀摩+擂台展示”的形式,按季度輪流組織開展“擂台比武”活動,健全培養激勵機制,沿江12名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入選“縣級優秀村支部書記庫”,形成比學趕超生動局面和濃厚氛圍。聚焦致富帶頭人、農業科技人才、“土專家”等人才隊伍建設,深化互動交流、駐地指導和結對幫扶,累計培育各類農村實用人才156人。出台新媒體人才基地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方案,申創市級新媒體人才基地1個,培育新媒體團隊6個、新媒體人才60余人。

三是深化文明共創,營造共建共享、向上向美的發展氛圍。

一是共譜文明新風。依托基層治理紅星黨支部,聯合發布文明共創倡議書,一體推進沿江村(社區)鄉風文明建設。強化黨建帶群建,在30個沿江村(社區)規范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衛生整治、矛盾調處等各類志願服務隊145支,累計開展服務活動920余場次。深入推進“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美麗家園”等建設項目,積極謀劃康養、研學為一體的集成發展新路子,沿江鄉鎮、村(社區)建設成效更加凸顯。桶井鄉被評為“全國文明鄉鎮”,穩坪鎮、潮砥鎮被評為“全省文明鄉鎮”,長堡鎮被命名“貴州省園林城鎮”。二是創新基層治理。深化“黨群同心五治同建和諧家”實踐機制,推廣應用農民建房管理中村規民約自律自治改革試點經驗做法和院壩協商制度,全面推進“一村一輔警”改革創新,沿江村(社區)“一村一輔警”覆蓋率達100%。利用新媒體平台,線上建立駐村干部、村干部與群眾溝通交流機制,及時回應群眾訴求,促進黨務、村務公開,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2022年,德江縣新媒體賦能鄉村振興做法,以及《眾人拾柴火焰高》等9個短視頻作品先后獲得肯定。三是選樹先進典型。多形式開展“印象烏江·大美德江”系列活動和“烏江名師”“教育光榮之家”等先進典型評比,積極營造爭典型、創示范的良好氛圍,累計選樹各類先進典型448戶、577人。線上線下結合,廣泛宣傳文明家庭、抗疫先鋒等先進典型事跡,開設新媒體道德講堂,引發群眾共鳴,形成行動自覺,持續傳播社會正能量。

四是深化產業共興,豐富文旅融合、各具特色的鄉村業態。

一是著力培育特色產業示范帶。立足沿江特色產業,發揮省市縣聯建黨支部和農業現代化黨支部優勢,聯合開展招商引資、項目實施、技術培訓等工作,打造形成長堡至潮砥臍橙產業示范帶、穩坪至共和花椒產業示范帶、長堡至桶井菊花產業示范帶,連片發展臍橙2.2萬畝、花椒6.6萬畝、油茶1.35萬畝、金絲皇菊2000畝。印發《德江縣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升計劃實施方案》,推動鄉鎮(街道)成立集體經濟聯營公司,盤活沿江各村(社區)沉澱資金1600余萬元,逐步形成村村都有可持續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新格局。二是著力培育文旅融合示范帶。圍繞“烏江秘境·歡樂德江”品牌定位,充分發揮旅游產業化黨支部示范引領作用,把烏江生態秘境和沿岸傳統文化轉化為旅游資源優勢,打造紅色文化、傳統村落、農事體驗等文旅融合示范帶,推出潮砥“黔中砥柱”—烏江秘境—煥河傳統村落—鐵坑儺文化陳列館—“新灘夢嶼”等“一日游”“周末游”鄉村旅游線路,連線打造網紅打卡點12個,累計吸引游客打卡200萬人次,帶動開設農家樂、特產營銷店等增收320余萬元。積極向上對接爭取,完善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桶井新灘東、西客運碼頭,共和港建成投運,有力促進烏江航運復蘇和文旅融合發展。三是著力培育數字賦能示范帶。依托市級新媒體運營人才基地和數字經濟化黨支部,構建“黨建+新媒體”新模式,以共和煥河“網紅村”為支點,輻射桶井新灘夢嶼、楓溪紅色美麗村庄等網紅打卡點,引進民宿及旅游文化等市場主體,吸引項目落戶和資金下沉,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充分利用短視頻制作團隊和技術優勢,通過“短視頻+產品”“網絡直播+產品”等形式,讓沿江鄉鎮臍橙、金絲皇菊、麻糖水等農特產品雲端出道,走出大山、銷往全國,通過“直播帶貨”累計銷售額達2500余萬元,有效助推沿江特色產業跨越式發展。

五是深化烏江共護,形成一方鳴笛、多方響應的治理機制。

一是搭建治理智慧平台。積極探索“智慧+”新模式,在沿江村(社區)關鍵路口、渡口、碼頭、地質安全隱患點和產業基地等安裝視頻監控系統157台,在長堡鎮聯席會議陣地建立集沿江智慧聯動、天翼雲廣播、場景AI監控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指揮服務平台,實現禁漁禁捕、污染治理、水上安全、隱患排查等“一網統管”,做到事前有預警、事中有管控、事后能溯源,全面促進烏江流域基層治理現代化和數字鄉村建設。二是建立包保聯系機制。落實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鄉走村、縣直部門定點聯系鄉鎮、縣委組織部班子成員分片聯系鄉鎮、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干部經常入戶機制,壓實工作責任、協調解決問題。2023年以來,縣鄉村三級黨員干部在沿江鄉鎮、村(社區)調研走訪430余人次,協調解決問題及困難87個。嚴格執行河長制和林長制,推行縣級領導聯系服務重大項目攻堅工作機制,爭取資金2.99億元,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有力促進烏江流域生態修復和石漠化治理。三是定期開展聯合行動。建立“一方鳴笛、五方響應、通力合作”快速響應機制,每季度聯合開展1次禁漁禁捕、環境衛生及排污執法,形成流域事務共同參與、共同商議、共同管理的治理模式。完善沿江污水處理廠環保設施,宣傳動員群眾不斷提升環保意識。目前,已累計開展聯合巡查執法115次、檢查船舶82艘,開展流域治理活動110次。健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機制,推動建立烏江流域中游生態文明建設法治教育基地,挂牌成立德江法院環境保護法庭,累計判決補植復綠樹苗4.78萬株、增殖放流魚苗28.9萬尾,其做法入選最高人民法院《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三、交流探討

組織引領是核心。要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組織體系,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基層黨組織必須不斷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立足發展實際,積極作為。

主動發力是關鍵。要注重雙向奔赴,聯建單位要主動關心,結合優勢傾力、發力。被聯建單位要主動對接、主動匯報、主動爭取,千方百計爭取支持。

統籌整合是重點。要敢於打破鄉鎮行政建制壁壘,積極搭建溝通交流、學習合作的平台,整合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形成強大合力,推動協同發展。

數字賦能是引擎。要善於搶新媒體先機,組織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參與到工作中,發揮其獨特優勢,宣傳、推介發展變化,賦能烏江大保護。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