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萊西市委組織部
2024年06月26日09: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山東省萊西市把深化拓展“萊西經驗”,走共同富裕道路作為一號工程,圍繞“鄉村公共資源+強村共富公司”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主題,持續優化農村基層組織體系,探索推行“黨建+組織共融、資源共享、鄉村共富”三位一體發展模式,以組織振興統領鄉村全面振興,蹚出了黨建引領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一、背景動因
近年來,作為“萊西經驗”的發源地,萊西市從深刻變動的農村經濟結構、組織結構、社會結構出發,強化組織的力量,用好市場的手段。因地制宜組建強村共富公司,盤活整合鄉村閑置資源資產,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實現村黨組織、村集體、村民“抱團發展”。成功破解農村土地經營分散、生產要素難集中、資產資源難統籌等問題,共富根基更加牢固、體系更加完善,不斷賦予“萊西經驗”時代新內涵。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黨建+組織共融”,開展村庄建制調整,建強村級班子隊伍,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筑牢鄉村振興“底子”。
一是優化村庄建制,織密基層組織體系。“以黨支部為核心,搞好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是“萊西經驗”的最大貢獻。萊西市打破就農村抓農村、就村庄抓村庄的慣性思維,在全省率先推動全域村庄建制調整,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統領作用,861個行政村優化調整為111個新村,解決了村庄規模小、數量多、布局散、資源難統籌等問題。打破村庄、行業壁壘,因地制宜設置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專業型黨支部、自然村黨支部699個,精准確定黨員中心戶4200個,每名黨員中心戶聯系30至50戶群眾,構建“鎮黨委—新村黨委—自然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鏈條,推動黨組織觸角向鄉村治理、產業發展、社會服務等一線延伸,夯實鄉村振興組織基礎。
二是實施專業化管理,育強基層班子隊伍。實施鄉村振興“頭雁領航”工程,從致富帶頭人、青年尖兵營、回鄉大學生等各類人才中,選拔優秀黨員干部充實到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推行新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100%。出台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辦法,從現任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40名政治過硬、業績突出的村黨組織書記,由市級提級管理,強化實踐培育,嚴格專項考核,落實專項激勵,打造鄉村振興骨干力量。推行村黨組織帶頭人常態化履職評估,聚焦組織功能、信訪維穩、人居環境、增收致富4項標准,制定村黨組織書記考核細則,每月考核排名、全市公開、獎優罰劣,倒逼村黨組織帶頭人履職擔當、真抓實干。
三是規范新村運行,筑牢基層戰斗堡壘。出台加強新村黨委建設的意見,把加強黨的領導有關要求寫入村民自治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強化新村黨委對各類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統一領導。推行新村黨委與黨群服務中心一體化運行,鎮派黨群服務中心主任任新村指導員,新村黨委書記兼任黨群服務中心副主任,建立一體化運行聯席會議、財務制度、服務標准,合力推進鄉村振興。開展新村黨委運行評估,落實村級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新村黨員議事代表、“五議一審兩公開”等制度落地,提高村級議事決策的質量和效率,新村黨委成為鄉村振興橋頭堡。
(二)聚焦“黨建+資源共享”,開展農村“三資”清理整治,堅持全域清收、長效管護,推動村庄“抱團發展”,激活鄉村振興“因子”。
一是厘清公共資源,確保顆粒歸倉。針對農村資源亂、散、小,資源管理低效、公平正義缺失等問題,開展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聚焦鄉村公共資源長期閑置或低效利用、非法侵佔公共資源、環境整治不到位、問題合同不規范或不履行等突出問題,開展全域化摸排清收。市鎮村三級聯動召開30余次動員培訓會,公開舉報電話。組織鎮村干部成立89個“三資”清查專班,採取查閱檔案、實地丈量、入戶走訪等方式,一家一戶盤點、一房一地復核,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據准。結合摸排情況,倒排50個后進薄弱村,市級領導干部包聯攻堅,聯動公安、司法等部門快訴快辦30余起遺留案件。村干部和黨員帶頭,累計清查回收閑置低效用地7600多畝,清繳陳欠1.3億元,村均增加集體資產5.5萬元。
二是推進資產融合,實現抱團發展。以黨組織融合推動村庄融合發展,在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充分尊重民意、保護群眾利益的前提下,試點推行新村集體資產融合。市委書記牽頭抓總,整合組織、農業農村等10個部門力量,逐村“過堂會商”、一村一策確定融合方式,嚴格按照集中培訓、資產評估、制定方案、評估驗收等6個關鍵步驟,在青島市率先全部完成資產融合。創新推行直接合並、折股量化和存量挂賬3種融合方式,守住集體和村民利益,釋放鄉村發展活力。
三是強化領導監管,用活村級資產。村庄建制調整后,在111個新村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把加強黨的領導寫入合作社章程,新村黨組織書記全面兼任集體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制定集體資產統一管理、集體決策、監管審計制度,創新實施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明確資產處置等重大事項必須經新村黨組織研究,確保集體資產在黨的領導下管好用好。推行新村會計職業化改革,新村經管員村聘鎮管、鎮聘村用,確保資產管理規范有序。在全省率先啟用村級電子印章、電子票據,率先推行銀農直聯平台,以“數字化”手段實現村級財務管理規范、高效。成立市鎮兩級城鄉產權綜合交易中心,公共資源全部進入平台交易,統一管理、統一對接市場,最高溢價率達200%。
(三)聚焦“黨建+鄉村共富”,強化組織的力量、用好市場的手段,因地制宜組建強村共富公司,提升基層黨組織強村富民水平,拓寬鄉村振興“路子”。
一是探索組建強村共富公司,搭建共同富裕新載體。堅持“基因紅色、權屬集體、收益歸村”,市鎮村三級黨組織主導,成立117家國有(集體)控股的強村共富公司。在公司章程中明確規定,公司由新村黨委領導,法人代表、董事長由新村黨委書記、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擔任。公司定期向新村黨委專題匯報運行情況,確保公司事項始終由新村黨委把關。研究出台“鄉村公共資源+強村共富公司”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1+3”試點文件,建立長效化管護、一體化發展、平台化運營、精准化對接、多元化聯結、協同化服務“六化”機制,推動強村共富公司規范運行。
二是市鎮村三級聯動,建設共同富裕新高地。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推動、市場主導、企業運營”的發展思路,萊西市級成立3家強村共富公司,賦能11個鎮街,與103個村級強村共富公司聯營共建,構建起“3+11+N”集體主導的三級聯動共富體系。村級公司激活資源存量。通過強村自營、以強帶弱、村企合作等方式,圍繞盤活閑置資產資源,發展農業產業、承接物業管理等開展生產經營,新村覆蓋率95.5%。鎮級公司做優資源變量。發揮鎮級樞紐作用,聚攏各類涉農政策、資金,培育共富工坊、共富商圈等多樣化鄉村資源經營業態。市級公司做強資源增量。發揮國有公司內聯鎮村、外聯市場優勢,每家公司與3至4個鎮街聯營共建。通過注資參股、孵化帶動,整合6000余畝農村閑置土地,建成萬紫花卉等12個產業園,培育胡蘿卜、高葉酸玉米等3條產業鏈。截至目前,市鎮村三級強村共富公司累計增加村集體收入1.1億元。
三是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增韌共同富裕新鏈條。強村共富公司穿針引線,與國有企業、社會資本、專家智庫等合作,廣納人才、資金參與,合股聯營,多方共贏。通過“保底+分紅”等方式,引導村集體、村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勞動力、資金等要素,入股村村聯建、村企共建等項目,鞏固契約式、分紅式、股權式利益聯結,讓村集體和農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面向全國開放100個村庄場景,招募“鄉村振興紅色合伙人”434人、“最美鄉村設計師”1500余人。開展“企村直聯”行動,通過“一村多企、一企多村”等模式,為強村共富公司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支持,實現企業轉型需求與鄉村振興需要有機結合、多方共贏。
三、工作成效
(一)村庄建制調整,推動農村基層黨建由“區域封閉”向“開放融合”轉變,強化了鄉村振興組織保証。萊西市通過“村庄建制調整+規范運行”,實現了村庄規模由小到大、鄉村公共資源由散到統、農村生產經營由分到合、黨組織的組織力由弱到強,構建起了上下貫通、條塊融合的基層組織體系,充分實現新村黨委對各類組織、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進一步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
(二)集體資產融合,推動鄉村發展由“各自為戰”向“集群作戰”轉變,夯實了鄉村振興物質基礎。集體資產完全融合是村庄融合發展的關鍵和難點,通過“尊重群眾意願+依法依規”,因地制宜選擇集體資產融合方式,將各自然村資產合並歸屬於新村,原各自然村債權債務由新村承繼,資產由新村統一經營、統一管理,收益由新村統一支出、統一分配,推動村級資產“抱團融合”,充分釋放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三)強村共富公司,推動集體經濟由“保底型”向“發展型”轉變,優化了鄉村振興發展格局。通過“鄉村公共資源+強村共富公司”,讓被侵佔、閑置的公共資源重回村集體。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控股的強村共富公司,對接市場、整合盤活,開展資源經營、物業出租等業務,解決了農民辦不了、市場辦不好的問題。引導村集體和農民將土地經營權、勞動力、資金等入股,實現了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緊密結合,讓村集體和農民享受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四、經驗探討
從萊西市實踐來看,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落實落細,需要堅持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領導核心,發揮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建強村干部班子隊伍,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礡力量。
(一)黨建引領是核心。要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發揮統籌引領作用,不斷強化村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加強對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的領導。萊西市通過基層黨組織的優化調整,促進了鄉村資源集聚、產權清晰,合理設置了專業、治理等專業型黨支部,實現了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
(二)人才保障是關鍵。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無論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特色產業項目,都需要好的致富帶頭人。一方面,要搭建多方引才聚才平台,分層分級培育孵化后備人才,吸引優秀人才“回流”,把優秀鄉土人才引回來、留下來、用起來,充實村“兩委”干部后備力量,優化村干部年齡結構和學歷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村黨組織帶頭人培養力度,實行村黨組織書記選、育、管、用、督、獎全鏈條管理,健全權、責、利匹配機制,全面加強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推動專業化向新村黨委成員、自然村黨支部書記延伸,全面提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能力。
(三)村強民富是目標。“村級組織帶領群眾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是萊西會議為村級黨組織確定的中心任務。要把黨的領導始終貫穿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強化村黨組織、村集體和村民的利益聯結。以產業為紐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強村共富公司、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等平台,整合鄉村閑置資源資產,撬動國有企業、商協會、社會資本等助力賦能,拓展共富工坊、共富商圈、共富雲倉等多種形態,把產業鏈收益更多留在農村。
相關專題 |
· 第七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