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人,要做一粒好種子”——記中共浙江浦江縣委宣傳部原部長徐利民

2024年06月19日08:33    來源:新華網

徐利民(中)參加“文化進校園”活動(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徐利民(中)參加“文化進校園”活動(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人,要做一粒好種子。”中共浙江金華市浦江縣委宣傳部原部長徐利民生前經常用種子作譬,勉勵自己和他人要心懷種子的信念,扎根基層,干好事業。

徐利民常年工作在基層一線,時刻不忘群眾疾苦,大力推進文化傳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2022年9月20日,他因病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52歲。

徐利民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農戶家中走訪(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總要給這片土地留下點東西”

回憶起徐利民,人們都說,他人如其名,處處為民辦實事。徐利民常說:“總要給這片土地留下點東西。”

2006年夏天,浦江縣虞宅鄉鄉長徐利民一有空,就和農辦主任張海平戴上笠帽,手持柴刀,翻山越嶺,給深清源水庫踏勘壩址。兩人餓了啃干糧,渴了喝山泉。

深清源水庫是一座小二型水庫,能解決十多個自然村、上萬名村民的飲水問題,也是徐利民力主修建的。而當時,各村都希望上級撥款支持各村各建山塘。

“徐鄉長說,‘山塘蓄水量有限,黨員干部要善於為群眾謀長遠利益’。”張海平回憶道。2022年夏天,虞宅鄉遭遇大旱,深清源水庫確保了當地百姓飲水無憂。

2020年6月,在徐利民擔任浦江縣委宣傳部部長期間,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籌辦輿情平台“民情暖哨”。縣委網信辦主任傅杰楨說:“我們原定的名稱叫‘民情哨’,徐利民部長說,群眾的訴求不能冷冰冰地處理,要加一個‘暖’字。”

從違章停車、垃圾堆放到井蓋破損、村庄拆遷,不同類型的群眾訴求匯聚到“民情暖哨”平台,又迅速分流到職能部門。群眾上網反映,部門上網回復,對於辦理結果,當事人還可以打星評價。

那段時間,徐利民發現市容問題,都會通過平台匿名反映。傅杰楨說:“事后他和我們說,有幾件事是他反映的,平台為民辦事的效果還不錯。”

2021年6月25日,徐利民(左一)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基層慰問老黨員。新華社發

“延續文化根脈,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回憶起徐利民,人們都說,他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弘揚上山文化嘔心瀝血。他常說:“延續文化根脈,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上山文化得名於浦江上山遺址,是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最久遠的新石器文化。2019年5月,徐利民就任浦江縣委宣傳部部長。當時,上山文化的研究工作進入“平淡期”,徐利民在筆記本上寫下“前方路漫漫,關鍵要啟航”。他認真自學,很快成了上山文化的“半個專家”。

在徐利民的推動下,浦江縣就宣傳上山文化做了一系列工作:邀請學者參加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研討會,推動組建上山文化遺址聯盟,建設上山遺址展示館……

“我們要為國家、為民族弘揚上山文化。”這是徐利民常說的一句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感嘆,“我遇到過的基層領導干部裡,像徐利民這樣對文物考古工作如此重視和傾情的人,屈指可數。”

今年5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全國13家單位的專家緊密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論文,揭秘“10萬年水稻演化史”,進一步確認中國是世界水稻起源地。

“他對我們的支持非常大。”提到徐利民的名字,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呂厚遠的聲音有點哽咽,2021年10月,他請徐利民協調採集一批用於科研的水稻樣本,徐利民很快就組織人手辦妥了。“現在想起來,當時他身體已不太好,但是仍在為上山文化的研究工作盡心盡力。”呂厚遠說。

浦江縣上山遺址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國萍至今仍記得,徐利民打給她的最后一通電話。他在病床上仍在布置著宣傳上山文化的工作,嗓音低沉沙啞。

她更記得,2021年7月的一天,徐利民帶隊從上山遺址出發,一路跑到相鄰的義烏,跑到那條以陳望道命名的望道大道——

他振臂高呼:“萬年上山,百年望道,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2019年10月22日,徐利民(前中)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上山考古遺址公園工作。新華社發

“人總要為什麼而燃燒”

回憶起徐利民,人們說,他干事有激情、有章法,無論在哪裡都能帶領一支隊伍往前沖。他常說:“人總要為什麼而燃燒。”

2007年3月,徐利民接任虞宅鄉黨委書記,針對鄉干部身在農村不知農,到農家“進不去、坐不下、談不攏”的弊病,建議推行“一卡五單”駐村工作法,讓村民找得到干部,叫得應干部。

在浦江縣委組織部任副部長期間,針對中層干部中的“中梗阻”現象,他和同事們推出了跨部門交流、跨鄉鎮交流等一系列措施,調動了中層干部的工作活力。

2019年5月,徐利民就任浦江縣委宣傳部長。在新的崗位上,他時刻想著如何做好基層宣傳工作。

當時,浦江縣理論宣講力量薄弱。為此,徐利民提出“以賽選人、以訓育人”,在全縣發掘宣講好苗子。2020年和2021年,浦江縣青年宣講員先后在金華市和浙江省的青年理論宣講大賽中獲得佳績。2022年,浦江縣委宣傳部又獲得了浙江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

2021年底,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開幕式結束后,徐利民專門帶著大家去了某大型IT企業參觀。進了展廳,縣融媒體中心總編輯洪建堅才明白了他的用意:“他來帶我們看未來數字生活場景,是為了更好地研究媒體融合工作。”

在徐利民的辦公桌上,一本《之江新語》裡留下了一頁頁的折痕,字裡行間常有他劃下的學習重點。心無百姓莫為“官”、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給了他扎實進取的無窮動力。

人,為什麼而燃燒?徐利民用52歲的人生,完成了一份無悔的答卷。

(新華社杭州6月18日電 記者馮源)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