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廣東韶關市仁化縣:創新推行“1+1+3”工作法破基層難題促鄉村振興

中共仁化縣委組織部

2024年06月06日14: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關於加強基層黨建、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以創建全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示范縣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縣為抓手,統籌推進強基礎、固根本、保穩定、促發展,探索推行以“擦亮‘一線雙聯’‘民情夜訪’黨建品牌、建立一套激勵機制、制定三張工作清單促進鄉村振興”為主要內容的“1+1+3”工作法,不斷激活基層“神經末梢”,有效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的強大動能。

一、背景動因

仁化縣位於粵湘贛三省交界處,總面積2223平方公裡,轄11個鎮(街道),125個村(社區),111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4.16萬人。全縣共有基層黨組織584個,其中基層黨委31個,黨總支41個,黨支部512個。全縣共有黨員12286人,農村黨員4737人,佔黨員總數的38.56%。全縣共建立村民小組黨支部和黨小組共452個,其中設立黨總支的25個行政村,下設101個村民小組黨支部,設立黨支部的84個行政村,下設351個村民小組黨小組。

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的堅強戰斗堡壘,有著引領農村基層治理、切實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職責。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農村發展進入深度轉型期,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日漸凸顯,基層治理也隨之出現諸多困擾因素。在該縣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中,在村組一級治理“末梢”困境較為明顯,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村組黨組織作用發揮有待加強。隨著農村人口大量外流,部分農村內部的“空心化”日益嚴重,導致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不足、力量薄弱﹔ 同時,部分村組干部理論儲備、工作能力等方面不足,與日益繁重復雜的基層工作局面不相適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黨組織作用的發揮。二是村組監管機制不健全,落實不夠到位。如部分村民小組在組賬村監鎮管、資產交易監管、印章管理和使用備案等制度執行中落實不到位,導致村小組資產出現流失的風險,甚者會引發不穩定因素。三是村組干部干事推動力不足。現階段村組干部待遇普遍不高,且激勵措施偏少,難以調動村組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容易出現滯后、效率低下等問題,基層工作推動力不足。四是治理要素呈分散性,村組一級存在資源失衡。農村基層治理要素如民主參與、秩序穩定、文化驅動等有限資源較鬆散,且要素間缺乏有效的統籌和協同機制,治理功效輸出受限制﹔部分村民小組資源資產較集中,出現“組強村弱”現象,易出現資產流失風險。因此,建強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通過不斷工作機制,以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整合型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快提升農村基層治理水平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二、主要做法

為破解上述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基層治理,該縣結合仁化實際,創新推出“1+1+3”工作法。

(一)持續擦亮“一線雙聯”“民情夜訪”黨建工作品牌,破解基層“能力”不足難題。仁化縣以“一線雙聯”“民情夜訪”黨建品牌持續激活村組一級“神經末梢”,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一是提升村民小組“兩個覆蓋”工作質量。全面推動以單建或聯建的形式設立黨支部,不斷健全和規范村民小組黨組織設置。充分發揮“一線雙聯”“民情夜訪”工作機制作用,縣鎮村干部每周三深入基層尤其是村小組一級,進村入戶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列席黨小組會議,指導推動“組賬村監鎮管”、財務公開等村民小組規范化管理制度落地落實,因地制宜推進村民小組黨群服務室建設,推動黨群服務室實體化、功能化,不斷促進村民小組黨組織作用發揮,推動村民小組“兩個覆蓋”提質增效。二是提升村民小組長履職能力。仁化縣共有1119名村民小組長,其中50歲以上724人、佔比64.7%,初中學歷944人、佔比84%。針對村小組長隊伍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對上級政策的理解、運用能力不足等問題,依托“一線雙聯”“民情夜訪”工作機制,縣鎮村干部到組入戶指導,與村小組長和村民座談交心,列席參加村黨小組工作會議,以實際的工作指導及宣傳引導確保市委“一清單兩圖兩表”等上級工作部署在基層強落實、有成效、得民心。通過“四議兩公開”等形式,梳理可利用資源資產的家底,因地制宜發展高附加值產業,確保村級資源資產利用最大化。

(二)建立一套激勵機制,破解基層“動力”不足難題。仁化縣樹立鮮明的實績導向,創新建立一套激勵機制,激發縣鎮村組干部在高質量發展一線擔當作為。一在縣鎮干部層面,每年統籌100名年度考核優秀指標,獎勵在縣域鎮域經濟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干部。二在村級干部層面,每年開展“十佳”農村黨組織書記評選,給予一次性獎勵和固定補助,並每年投入100萬元作為村干部績效獎勵。三在村民小組長層面,以“正面激勵”“量化積分”“比學趕超”的形式,建立村民小組長積分制,與鄉村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文明鄉風塑造等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有機結合,制定29項量化指標,既設置好“賽道”又亮明“警戒線”。在原有的村民小組長保障政策的基礎上,按照縣級安排200萬元、各鎮(街)安排10萬-20萬元的標准,設置村民小組長積分獎勵金,將在積分評選中長期保持優秀的村民小組長納入村干部儲備人選,並作為其推優入黨的重要依據。通過實施一套激勵機制,全縣縣鎮村組四級干部形成了比學趕超、賽龍奪錦的良好氛圍。

(三)制定“三張”工作清單,破解基層“職責”不清難題。基層工作點多面廣,為解決部分基層干部存在的工作方向不明、職責不清等難題,仁化縣結合實際制定“三張工作清單”。一是制定黨小組工作清單,結合農村工作實際,圍繞黨在農村工作的任務,賦予黨小組宣傳貫徹黨的政策、密切聯系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加強對村民小組監督等11項工作職責要求,讓黨小組明白干什麼、怎麼干、如何干好﹔每周由縣委組織部統一發出“一線雙聯”工作清單,明確縣鎮干部每周到村組開展工作的具體事項,讓縣鎮干部帶著政策、帶著工作任務聯村聯戶。二是制定黨員群眾積分清單,以創建全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示范縣為契機,實行基層治理“積分制”,通過積分超市兌換獎勵,充分調動群眾主動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在全縣黨員中開展黨員管理“積分制”,黨員可通過小程序自行申報參與網格工作情況獲得相應的積分,作為評星定級、評優選先、職級晉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據,以激勵廣大黨員在高質量發展中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三是制定網格聯系清單,以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設置網格,編織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田字型”基層治理網絡,“三橫”分別代表鎮、村、組三級網格員,並將“兩代表一委員”、農村黨員、社工、志願者等群體納入網格員管理,全面建強網格隊伍,“三縱”分別代表“一線雙聯”“網格管理”“基層治理積分制”三項工作機制,嚴密貫通的基層治理網格體系有效推動風險防控、基層治理等各項任務在基層落地落實。通過各網格開展群眾性活動、宣傳惠農政策、關心特殊群體,充分發揮網格哨點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一)突出黨建引領,進一步夯實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是直接聯系廣大農民的“最靠前一公裡”,通過有形覆蓋與無形覆蓋相結合方式,探索多樣式的“支部聯建”模式,推動基層黨組織對農民群眾、新型合作社、各類集體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全覆蓋,深入推進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持續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有力筑牢黨在農村的堅強戰斗堡壘。進一步彰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功能,利用“一線雙聯”“民情夜訪”黨建機制,充分發揚黨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不斷深入群眾、密切干群關系、贏得民意基礎,通過實施基層治理積分制,持續建立健全黨的領導、群眾參與、社會協同的社會治理體系,依托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充分發揮農民參與治理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轉化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不竭動力。2023年全縣各級領導干部共開展“一線雙聯”“民情夜訪”活動4194次,成功推動村民小組黨的組織覆蓋率、工作覆蓋率均達100%,為基層群眾解決問題1175個。

(二)突出高效規范,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建設。以制度創新激發農村基層黨組織執行力,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保障。充分落實“一線雙聯”“民情夜訪”機制,健全為人民執政與依靠人民執政的制度,填補了以往一次性幫扶、短暫性幫扶的短板問題,實行挂點定期幫扶指導,推動深入基層一線調查研究,切實解決群眾多樣化需求,有效銜接“上層”與“基層”的聯系。制定落實三張工作清單,通過明確任務職責、優化資源配置、推行網格管理等方式,健全清單化項目化村級治理制度,有效克服農村基層黨建與鄉村治理相互脫節、管理條塊分割等弊端,有效形成權責明確、運行高效的工作體系以及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聯系服務網絡,進一步持續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基層治理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能力和水平。仁化縣群眾安全感和常態化掃黑除惡工作滿意度2022—2023年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城口鎮恩村2023年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三)突出領航效應,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隊伍建設。農村黨員干部隊伍作為基層社會中的“關鍵少數”,應充分發揮其參與農村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領頭雁”功能。面向縣鎮村組四級干部制定實施一套激勵制度,突出實績導向,注入競爭活力,有效解決部分村黨組織書記等靠要、庸懶散、進取意識不強、擔當精神不足等問題。通過制定經濟獎懲、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等形式,提振了基層各級黨員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達到互相學習、加壓鼓勁、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良好氛圍。同時,進一步強化了基層各級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提升了帶領群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能力,有效充實基層黨組織隊伍力量,為打造一支高素質農村“頭雁”隊伍奠定良好基礎。全縣黨員干部上下聯動,持續激活村組一級干部帶動作用,廣泛凝聚群眾共識一同推進“綠美廣東”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共種植樹苗18萬余株,黨群合力打造3832個“四小園”,共建178個“鄉賢林”“人才林”“巾幗林”等主題林。

四、經驗啟示

(一)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要注重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

黨建引領農村基層治理必須以黨的領導核心和黨組織的政治核心為第一要義,若不能堅持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主心骨”作用,黨建引領就會缺乏“引領力”和“驅動力”。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實踐中,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基層治理工作有機銜接、良性互動,解決好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組織架構問題,不斷推動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使黨的建設從空間上統領到農村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暢通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落地落實,為推動基層治理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要注重強化農村骨干隊伍的示范帶動

不斷激發村組干部工作活力,建強農村骨干隊伍,才能進一步激活農村發展強大牽引力。在日常推動鄉村發展的工作中暢通村組干部履職盡責通道,將權力責任具體化、明細化,激發廣大黨員的主體意識,積極樹立先進獲獎勵、優秀得表揚的鮮明導向,多舉措建立干部正向激勵機制,進一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解決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讓各級基層干部都能在職責范圍內真正發揮“領航”功能。

(三)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要注重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實現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推動鄉村振興,既需要基層黨組織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有序推進。創新完善黨建引領下農村基層各治理主體共同參與機制是實現黨建引領農村基層治理常態化的基本手段,需充分發揮村組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提高農民群眾參與治理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健全項目化清單化制度化村級治理制度,建立健全以匯聚治理資源為核心的多平台治理體系,為農村社會多方治理主體參與基層治理提供制度規范,優化內外治理環境,加快形成多元主體合作共治的格局。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