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07:5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本報棗陽訊 (通訊員 黃鑫)“以往我們開展活動,都是把群眾召集到黨群服務中心,由於村民居住比較分散、閑暇時間難統一等因素,大家參與不方便,積極性也不高,現在我們把資源服務平台下沉到灣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參加活動、享受服務,既方便了群眾,也拉近了我們與群眾的距離。”近日,談到資源服務平台下沉帶來灣組治理效果的轉變,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舂陵村黨組織書記陳順國笑著說。
近些年來,聚焦鄉村區域面積較大,群眾居住多以灣組為單元,組織體系、公共服務等向灣組延伸不夠的現狀,棗陽市堅持黨建引領,組織發動黨員群眾共建共享集組織覆蓋、力量匯聚、服務優化、文明創建、產業惠民於一體的和美灣組,提升基層治理區域化、網格化、精細化水平,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組織覆蓋在灣組。灣組是農村群眾集聚的微單元,棗陽市根據“地域相鄰、產業趨同、群眾自願、規模適度”原則,按照10—30戶的規模大小,將全市521個村所轄的3700余個村民小組進一步細劃分為1.1萬余個自然灣組,每個自然灣組對應一名“紅管家”,建立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委會—村民小組—紅管家—群眾”的四級鄉村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移、服務下沉。同步組建黨員“紅管家”牽頭、群眾參與的灣組議事會、興趣小組、產業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5200余個,將每一戶、每一人都納入至少一個組織,搭建群眾參與平台,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
力量匯聚在灣組。創新開展“紅管家”行動,從綜合素質高、群眾公認、有意願有能力為群眾服務的黨員、“兩代表一委員”、村級后備力量、入黨積極分子、群眾協會組織負責人等人員中,推選1.1萬余名“紅管家”,把鄉村各方面積極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凝聚起來,當好政策理論宣講員、村情民意收集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環境衛生監督員、公共設施管護員、產業發展領航員、民生事項代辦員、移風易俗倡導員,常態化引領、組織、帶動群眾積極參與灣組建設管理,促進鄉村善治可持續發展。
服務優化在灣組。堅持以基層需要、群眾需求為導向,依托村民閑置房屋、“紅管家”門庭院落等,因地制宜建設灣組“紅色驛站”“村民之家”等服務微陣地170余個,設置事項代辦、政策宣傳、議事協商等基本功能,構建起“一中心多站點”的黨群服務中心功能體系。組織村級法律顧問、村醫、輔警等定期到灣組開展法律知識宣講、反電詐宣傳、巡回問診等活動,主動下沉一線服務群眾。
文明創建在灣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常態化開展好鄰居、好婆婆、好媳婦、好兒女、好夫妻、最美庭院、最美紅管家、最美家庭、年度星級示范戶、年度星級黨員戶“五好三美二星”評選活動,對獲得榮譽稱號的黨員群眾,給予積分獎勵,發放榮譽錦旗。全市累計選樹1500余名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營造出人人向善、家庭和睦、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產業惠民在灣組。積極發展各類經濟組織,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壯大集體經濟,健全完善村集體經濟與群眾利益聯結機制,讓群眾共享鄉村產業發展成果。積極引導群眾加入集體領辦的股份經濟合作組織、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入股分紅、就地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增加收入,讓群眾享受發展紅利。充分發揮灣組產業協會作用,鼓勵支持村民抓住產業發展契機,因地制宜發展農家樂、民宿、傳統作坊等家庭經營主體,拓寬收入渠道,在家門口增收致富。目前,全市累計成立各類合作社1886家、家庭農場2332家,成為牽引助推村集體增實力、農民增收益、產業增效益的強勁引擎。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