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寧夏吳忠:跨村聯建手牽手 抱團共富齊步走

2024年05月22日08:1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初夏的五月,到處郁郁蔥蔥。寧夏吳忠市青銅峽市葉盛鎮蔣灘村一排排白色的日光溫室大棚,在周邊綠植的映襯下,格外醒目。溫棚裡人頭攢動,採摘蓮霧、車厘子、無花果的游客絡繹不絕。“過去,我們這裡隻種西瓜,品種單一,村集體經濟一直難有起色。現在有了高標准設施溫棚,以前見都沒見過的稀罕水果現在在大棚裡季季有產品、月月能採摘。”蔣灘村黨支部副書記陶小波說。

這些變化,得益於吳忠市持續推行的黨建引領跨村聯建共富工程。近些年來,吳忠市通過打出組織聯建、產業聯興、共富聯抓“組合拳”,著力夯實抓黨建促鄉村全面振興基礎,讓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更強、鄉村產業集聚優勢不斷彰顯,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組織聯建強引領

2020年,當時還在銀川開餐廳的扈銀芳回到利通區高閘村擔任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憑著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和說干就干的潑辣性格,短短2年時間,就建起了設施農業產業園,與相鄰6個村資金進行整合,先后建設蔬菜配送中心、菌棒生產車間、菌菇冷庫等配套設施,推動設施農業發展到503畝,園區產值達到1600萬元,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共達210萬元。

針對產業協會引領不強、發展集體經濟缺思路缺能力等問題,吳忠市堅持通盤考慮、系統謀劃,依托區域內班子強、基礎好、能引領的強村,按照強弱聯合型、產業集聚型、地域相鄰型等跨村聯建模式,建立“1+N+X”黨組織架構,1個跨村聯建共同體聯合黨委,N個覆蓋村黨組織,X個共同運營的相關企業、行業協會、合作社等組織,推動多方主體擰成“一股繩”。

根據產業發展需要,統籌推選帶富能力強、經營管理經驗豐富的村黨組織書記擔任“聯合黨委”書記,同步吸收聯建村、合作社、涉農企業等黨組織負責人兼任委員,打造共富“大腦”,匯聚各方力量共謀發展。目前,全市已組建區域黨建共同體31個,覆蓋34個鄉鎮、263個村,撬動集體經濟直接增收2038萬元。

產業聯興強規模

黃花菜種植一直是紅寺堡區太陽山鎮的優勢產業,但由於產品單一,銷路打不開,收益並不高。2022年,太陽山鎮成立黃花菜產業跨村聯建聯合黨委,統一規范“種植、採摘、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推出黃花菜醬等爆款產品,一下打開了銷路。現在,太陽山鎮黃花菜產業已經覆蓋全鎮11個村,村集體經濟增收150余萬元,全鎮黃花菜產值達到9000余萬元。

吳忠市堅持“握指成拳”“聚沙成塔”思路,通過資源集約、平台聯通、規模經營等方式,著力盤活閑置資源、聚合優質資源,推動形成抱團發展的集聚優勢。各聯建村聯合黨委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採購、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等“六統一”模式,開展種苗(幼犢)採購、規范管理、產品加工、包裝銷售等工作,有效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為避免同質化競爭,聯合黨委立足當地特色資源,通過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統一銷售、直播推廣等方式,延伸產業鏈條,帶動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話語權。

共富聯抓強動力

“根本不愁銷路!今年芝麻香瓜還沒熟,就有北京、天津、山東的老客戶打電話訂購。”鹽池縣青山鄉方山村芝麻香瓜種植戶王春梅興奮地說,自從村裡成立香瓜產業聯合黨委后,王春梅再也沒有為香瓜的銷路發過愁。

吳忠市引導各聯合黨委堅持開門辦產業、興產業,鼓勵村民、農業合作社等主體,以技術、房屋、土地、自由設備等資產、資金入股,參與“聯合黨委”集體經濟項目經營。同時,積極探索“訂單收購+分紅”“土地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讓村民深度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付出見回報。同心縣韋州鎮肉牛產業“聯合黨委”採取“托管代養+培育自養”方式,鼓勵帶動42戶脫貧戶通過幫扶貸款、認購肉牛等方式參與肉牛養殖,每戶每年固定分紅在5000元左右。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跨村聯建輻射帶動效應,注重利用設施設備、技術管理、營銷渠道等優勢,為村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指導、加工銷售等服務,讓更多村民搭上發展“快車道”。著力推動利益聯結機制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引導各縣(市、區)結合當地實際制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監督管理辦法,拿出一定比例村集體收益用於基礎設施維護、公共服務、扶殘救困等公益事業,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成果。(本報通訊員 徐延東)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