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

黃蓉生

2024年05月15日13:54    來源:《紅旗文稿》2024/9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總結新時代以來反腐敗斗爭取得的重大成就,強調“對反腐敗斗爭的新情況新動向要有清醒認識,對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要有清醒認識,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精准發力、持續發力,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百余年來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中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推動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新時代新征程上,黨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必須堅定不移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帶領人民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不懈奮斗。

一、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腐敗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古今中外許多社會都有。我們黨自成立起,始終高度重視反腐敗斗爭。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指出,“反貪污、反浪費一事,實是全黨一件大事”。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指出,“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腐敗是最容易顛覆政權的問題,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深刻揭示了反腐敗與自我革命的關系,賦予反腐敗新的時代意義。

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腐敗是黨內各種不良因素長期積累、持續發酵的體現,是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病原體,突出表現為濫用權力、貪污受賄、腐化墮落、違法亂紀等,嚴重侵蝕腐化黨的健康肌體,威脅黨和國家生死存亡。腐敗問題本質上是政治問題。一方面,腐敗危害黨的生命力。黨因人民需要而誕生和發展壯大,人民信任和支持是黨的生命力之源泉。腐敗嚴重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對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最具殺傷力,直接破壞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損害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如果任憑腐敗滋生蔓延,必將造成政治動蕩、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矛盾激化,黨必然失去人民信任和支持而喪失生命力,最終導致亡黨亡國。另一方面,腐敗危害黨的戰斗力。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腐敗分子初心喪失、本色變質、使命背棄、信仰迷茫、紀律渙散,一些受到腐敗侵蝕的黨組織和黨員難以發揮先進性作用,不可能肩負起時代重任,嚴重影響黨的戰斗力,削弱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進而阻礙甚至葬送黨和國家事業。因此,唯有把反腐敗作為自我革命的重大任務,始終保持反腐敗政治定力,才能徹底鏟除侵害黨的健康肌體的腐敗毒瘤。

反腐敗是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生動體現。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切實為民執政、為民用權、為民謀利,做到人民反對什麼和痛恨什麼,就堅決防范什麼和糾正什麼,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四億人民”。這是中國共產黨勇於自我革命、堅決反對腐敗的最大底氣和最強動力。無數事實警示我們:腐敗會動搖黨的執政根基,甚至造成亡黨亡國的嚴重后果。反腐敗就是同各種離間黨群關系、損害群眾對黨信任的因素和行為作斗爭。我們黨傾聽人民心聲、順應人民期待,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認真對照、檢視和整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大案要案,又切實整治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的“微腐敗”。我們黨為了人民利益堅持自我革命、堅定反對腐敗,不斷提升執政能力和鞏固執政地位,贏得了黨心民心,凝聚起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礡偉力。

反腐敗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和長遠出發,作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決定,提出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的前進方向與工作要求,將“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促進反腐敗國際合作,加強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教育,鞏固和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納入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反腐敗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以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福祉,不斷取得更優更大的現代化治理效能。

二、反腐敗斗爭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腐敗斗爭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必須決戰決勝。”堅決同腐敗行為作斗爭,是黨緊跟時代前進步伐、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史無前例地推進反腐敗斗爭並取得壓倒性勝利,牢牢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同時也清醒認識到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堅定反腐敗斗爭必須決戰決勝的信心和意志。

反腐敗斗爭贏得歷史主動。歷史主動就是認識和尊重歷史發展規律,順應歷史發展大勢,主動作為而非被動應對的一種姿態。歷史經驗有力証明,隻有治理好腐敗,人類社會才能發展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持“打虎”“拍蠅”“獵狐”多管齊下,消除了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自覺抵制腐敗、杜絕腐敗、遠離腐敗,推動反腐敗斗爭取得歷史性成就,有力保障黨和國家事業健康發展。黨在反腐敗這場重大政治斗爭中厚植了執政的群眾基礎,增強了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塑造出偉大、光榮、正確的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形象,有效防止了黨因“四風”蔓延、腐敗滋生、特權橫行而變質變色變味,贏得了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人民衷心擁護的歷史主動,贏得了全黨高度團結統一、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動。

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成績有目共睹,但壓倒性勝利不等於徹底性勝利、根本性勝利,腐敗問題仍然存在,稍有鬆懈反腐敗斗爭就可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必須清醒認識到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依然存在。社會主義制度作為區別於歷史上任何剝削制度的嶄新社會制度,為從根本上消除腐敗創造了條件,但還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黨處於執政地位條件下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解決腐敗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再者,反腐敗斗爭呈現新情況新動向。隨著反腐敗斗爭走向深水區,影子公司、影子股東、政商旋轉門等新型腐敗、隱性腐敗花樣翻新,表現出權力變現期權化、風腐交織一體化等新特點﹔部分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腐敗問題頻發,基層群眾身邊“微腐敗”影響惡劣。由此可見,反腐敗這一重大政治斗爭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是一場絕不能輸的政治攻堅戰、持久戰,容不得半點鬆懈和停頓,必須做好長期斗爭的充分准備。

反腐敗斗爭必須決戰決勝。無數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我們,隻要擁有權力,就有被腐蝕的風險﹔一個政權成敗興衰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待腐敗的態度、反對腐敗的意志和破除腐敗的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祛疴治亂,堅決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如今,黨團結帶領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前途光明、任重道遠。這就要求將反腐敗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一刻也不能鬆懈,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不斷拓展反腐敗斗爭深度廣度,對症下藥、精准施治、多措並舉、決戰決勝,不斷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動防范和治理腐敗問題常態化、長效化,以黨永不變質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三、堅定不移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腐敗的頑固性和危害性絕不能低估,必須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執政黨搞特權、搞腐敗,既脫離背叛人民、失去民心,又為腐敗高官非法攫取巨額利益合法化提供條件。新征程上,黨必須汲取世界上由於執政黨腐敗墮落導致喪失政權的教訓,永遠吹沖鋒號,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以徹底自我革命精神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

加強黨對反腐敗斗爭的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各級黨組織要切實強化黨對反腐敗斗爭的全過程領導,堅決支持查辦腐敗案件,動真碰硬抓好問題整改。”東南西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是推動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的根本保証。全黨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自覺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強化監督、推進反腐。要健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各級黨委統籌指揮、紀委監委組織協調、職能部門高效協同、人民群眾參與支持的反腐敗大格局。黨的創新理論是反腐敗斗爭贏得勝利的行動指南,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反腐敗工作。要健全黨領導反腐敗斗爭的工作體系和責任體系,壓實各級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強化紀委監委監督責任,落實相關部門監管職責,健全各負其責、統一協調的管黨治黨責任格局。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貫通反腐敗斗爭全過程,充分發揮政治監督、思想教育、組織管理、作風整治、紀律執行、制度約束在治理腐敗中的重要作用。

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標本兼治、系統施治”,闡明了新征程上反腐敗斗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不敢”是前提,側重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懲治威懾。要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緊盯“七個有之”問題,嚴懲政商勾連,聚焦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懲戒基層“蠅貪蟻腐”,查處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不能”是關鍵,側重全域化、立體化、常態化的規制監督。要扎緊防治腐敗的制度籠子,堅持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從內部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完善反腐敗的黨內法規體系和國家法律體系,健全系統集成、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從外部斬斷權力和資本勾連紐帶,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構建行賄懲戒機制。“不想”是根本,側重立德鑄魂、補鈣壯骨、化風成俗的教育引導。要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抓好黨性教育、政德教育、紀律教育、警示教育、家風教育,營造崇廉拒腐的時代新風。“不敢”“不能”“不想”是治標和治本有效結合的統一整體,應齊頭並進、綜合實施、全周期管理,把“不敢腐”的震懾力、“不能腐”的約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融於一體,提升腐敗治理效能。

充分發揮人民監督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無所不在的監督力量。”我國實行人民當家作主、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社會主義制度,必然要充分發揮人民監督作用,依靠人民支持和幫助打贏反腐敗斗爭。要完善人民監督制度,將人民監督納入權力運行各環節,實現人民監督常態化制度化,保証人民監督行穩致遠﹔拓展監督渠道,既沿用好來訪接待、信訪舉報、監督熱線等傳統渠道,又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探索建設好便捷高效的網絡監督平台,鼓勵人民群眾曝光揭露不正之風、腐敗現象﹔實施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提升權力行使的透明度﹔引導黨員干部明白嚴管監督是厚愛,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清清白白做人、干干淨淨做事,樹立正確權力觀,勇於面對並及時糾正錯誤和問題﹔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行使監督權利,防止個別人以監督為名進行人身攻擊、誣告陷害等違法行為,確保人民監督不偏向、不脫軌,不斷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

(作者為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