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動力更強勁 活力更充沛

——江蘇綜合施策激勵干部干事創業

2024年05月14日08:02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干部是關鍵力量。去年以來,江蘇著眼推動干部敢擔當、善作為,系統謀劃、綜合施策,出台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20條措施。全省各地及時出台有關配套制度,逐級強化責任,以“組合拳”推動干部干事創業的導向更鮮明、動力更強勁、活力更充沛,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匯聚更強動能。

聚力鑄魂提能,激發內生動力

在位於鹽城的新四軍紀念館內,連日來,館長仇金標用聲情並茂的講解,帶領一批批黨校培訓班學員重溫新四軍浴火重生的光輝歷史。這樣的沉浸式實境教學,讓受訓干部對初心使命有了一次深入的思考與追尋。

鹽城充分用好248處紅色遺址遺存、128個烈士名字命名鎮村,打造以新四軍紀念館為代表的首批16個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示范點,通過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神,全面激發干事創業動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去年以來,鎮江以出台激勵干部敢為善為十條舉措為契機,聚焦政績觀錯位問題進行專項檢查和專項整治。市委常委會對“違反正確政績觀,大肆舉債盲目搞建設”反面典型案例進行現場解剖調研,帶動各級領導班子圍繞綠色轉型、民生實事等方面188個問題舉一反三,進一步端正為黨盡責、為民造福的事業追求。

發展每躍升一個層級,干部能力也要提升一個能級。無錫出台實施激勵干部擔當作為“40條”細化落實舉措,聚焦培養具有現代化建設能力、實干擔當的專業干部,堅持專業培訓和實踐歷練相結合,大力實施黨政干部專業素養鍛造行動,進一步圍繞構建“465”現代產業體系主題,分級分類開展現代產業、科技自立自強、數字經濟、黨的建設等專題培訓,累計舉辦1100余個培訓班,培訓干部12.2萬人次。

干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做示范。揚州市委創新開展全市干部隊伍能力作風提升行動,由市委書記部署推動,市委印發實施方案,明確“向第一看齊、向一等看齊”的目標,切實讓干部思想上有觸動、能力上有提升、工作上有進位。

讓有為者有位,強化用人導向

把擔當者用起來,主動擔當就會蔚然成風。

今年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常州召開萬億之城再出發動員大會,一批企業、單位、個人領到了沉甸甸的獎牌,滿懷激情奔赴崗位。近年來,常州出台支持鼓勵“四敢”12條舉措、激勵干部擔當作為10條舉措,每年拿出不低於10%的職級職數用於專項激勵。過去一年,60余名擔當作為干部得到提拔或進一步使用,70余名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扛硬活、打硬仗的優秀干部優先晉升職級。 

去年以來,南京市委創新實施“五拼五比晒五榜”競賽活動,市委組織部同步配套制定鍛造敢為善為干部隊伍“八項舉措”,涵蓋干部考察識別、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等全方位各環節,在拼經濟促發展的火熱一線發現識別並使用一批敢擔當、敢作為,實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干部。

為著力破解制約“干部敢為”難點堵點,各地進一步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探索用好真招實招,以鮮明用人導向引領干事方向。    

“以事察人、因事擇人,關鍵要把干部謀事、干事、成事的能力和業績梳理清楚、擺上台面。”南通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南通建立干部實績和不足“兩張清單”制度,確保組織部門對干部實際表現考察准、識別清,推動“考人”與“考事”深度融合。不少領導干部感觸深刻:“通過填寫‘兩張清單’,干成的大事要事難事,組織上都能看到,這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鞭策。”

為擔當者擔當,營造濃厚氛圍

“我們進一步細化風險報備情形,對因先行先試、攻堅克難、搶抓機遇、化解風險等正當需要出現失誤或偏差的單位或個人,能容皆容、應容盡容。”蘇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說,去年,蘇州出台風險報備工作指引,更加旗幟鮮明地為首創性、引領性改革創新提供制度保障,為擔當作為的干部撐腰鼓勁,一年來已累計實施風險備案431件。

在推動改革創新過程中,如何破解緩解干部的“問責恐慌”?各地拿出實招硬招和行之有效的機制,切實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徐州市委組織部堅持以組織減壓推動干部減負,堅決修正簡單以“屬地管理”名義把責任層層下移等問題,大幅精簡壓縮一般性督查檢查,嚴格控制新增考核項目,先后取消紙質台賬71項,讓基層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實、抓發展。

宿遷以更大力度開展及時獎勵,給敢為善為者尊崇。對於敢於擔當、實績突出的干部,宿遷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時開展及時獎勵,在重大工作完成后及時開展總結性獎勵。連雲港圍繞推進干部實績考核,鼓勵激勵鄉鎮黨政正職、年輕干部、村黨組織書記等群體干事創業,澄清正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以制度創新推動履職盡責。(本報通訊員 蘇組宣)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