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福建鬆溪縣:“吃茶話事”解心結 服務群眾贏民心

中共鬆溪縣委組織部

2024年05月11日10: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福建省鬆溪縣積極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創新將閩北地區的吃茶習俗與聽民意、聚民智、解民憂的基層治理工作相結合,全域推行“吃茶話事”,圍繞“把茶泡開、把話說開、把心結解開”,在基層及時發現矛盾、化解矛盾、改善民生,推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走好黨的群眾路線。

一、案例背景

鬆溪縣地處閩北山區,下轄8個鄉鎮1個街道,102個行政村。行政村各個自然村間往往地塊分散、相距較遠,村民到村部反映訴求時路途遙遠、出行不便,且容易感到受拘束、不自在,極大影響了群眾建言獻策、表達訴求的積極性。同時,受限於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產生活規律,干群關系不夠緊密、基層治理力量欠缺、群眾參與度不高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對此,鬆溪縣以閩北傳統文化習俗“吃茶”破局,創新推行“吃茶話事”機制,大力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工作作風,推動干部直插基層、直面群眾,推動問題在一線排查、矛盾在一線化解、辦法在一線產生,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二、做法成效

(一)結合基層實際,找准推行“吃茶話事”的出發點。一是融入了本地的傳統習俗。鬆溪縣是傳統產茶縣,村民都有在閑暇時間聚集在一起泡茶飲茶的習慣,鬆溪縣將吃茶習俗與農村工作相結合,借助群眾自發聚集喝茶這一優勢,搭建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平台,更加容易打開工作局面。“吃茶話事”融入了傳統習俗,增強了機制的可持續性。二是尊重了群眾的自主意願。通過將活動場所搬到群眾“家門口”,常態化開展“吃茶話事”,讓黨員群眾更加方便參與村級事務全過程,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既是“民事民議、民事民決”的具體體現,又是站穩群眾立場、走好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吃茶話事”厚植了群眾基礎,增強了機制的可行性。三是蘊含了茶和天下的理念。吃茶拉家常彰顯著“以茶為媒、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喝茶、品茶能給人帶來安寧寧靜,通過干群聚在一起,把茶泡開、把話說開,讓心結自然而然解開,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吃茶話事”營造了和睦共處的社會風尚,增強了機制的廣泛性。

(二)聚焦持續長效,抓好推行“吃茶話事”的關鍵點。一是選准話事點。針對部分行政村人員分散、流動性大的現狀,我們按照“群眾喜歡聚集在哪,就把陣地設置在哪”的原則,在涼亭長廊、農家小院等村民茶余飯后自發聚集地,打造230余個“吃茶話事”點,先后開展各類話事活動2700余場,將“發言席”延伸至村民家門口,進一步提升黨員群眾建言獻策、表達訴求的便捷度和積極性。二是常態化下沉。將話事點作為黨員干部轉作風的“實踐教學基地”和大興調查研究的“天然會場”,在全縣范圍開展領導干部“拉家常、解難題、促發展”實踐活動,由處級領導帶頭到話事點宣講政策、現場辦公﹔縣直單位依托主題黨日活動契機,每季度下沉話事點開展志願服務﹔鄉鎮(街道)挂點領導每周到挂點村參與一次話事活動﹔村干部以坐班值班形式輪流到話事點主持活動、收集訴求,形成齊抓共管、三級聯動的格局。三是閉環式管理。按照“小事及時協調、大事集中商議、難事合力解決”原則,當下能夠解決的問題立即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精准分配至村“兩委”、挂村領導、縣直單位“小支部服務團”合力解決,先后解決危房改建、飲水安全等各類民生問題212項,實現“民呼我應”。通過民生留言板、微信群等“線上+線下”方式,動態反饋工作進展,讓群眾實實在在看到建議採納、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增強對干部的認同感和信賴感。

(三)踐行人民至上,把握推行“吃茶話事”的落腳點。一是及時化解“矛盾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信訪評理、普法宣傳等政法部門中心工作融入“吃茶話事”,賦予話事點“道德堂”“共享法庭”功能,將村民之間矛盾開誠布公地擺到茶桌解決,邀請威望高、口碑好的黨員群眾擔任“評審員”,一同把脈問診、吃茶評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先后化解矛盾糾紛680余件。二是借力推動“民生事”。借助致富能手、在外鄉賢春節返鄉期間,舉辦“鄉賢懇談會”“黨建體檢交流會”等活動210余場,邀請鄉賢能人齊聚一堂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喚醒黨員群眾反哺家鄉、參與治理的主人翁意識。如,通過“吃茶話事”點宣傳引導,花橋鄉源尾村黨員群眾自願無償出讓修路涉及的山田,全村在“零補償”“零糾紛”情況下完成道路拓寬改造,大幅縮減公路改擴建項目成本200余萬元。渭田鎮東邊村通過“吃茶話事”活動喚起陳達利等26名鄉賢反哺家鄉的意願,捐建楓樹公園、見賢亭等項目12項,累計捐資超百萬。三是共同謀劃“發展事”。定期在話事點舉辦“夜話經濟”等主題茶話會,邀請企業主、技術能手結合生產銷售需求,分享致富“金點子”,加快村企間資源對接、思維碰撞,並根據市場行情變化指導茶農進行品種改良和技術提升,有效提升茶葉品質,幫助5000余名村民實現致富增收,2023年鬆溪縣全茶產業鏈突破26億元。同時,通過“吃茶話事”活動潛移默化地宣傳引導,群眾愛綠護綠意識全面增強,鬆溪縣榮獲“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金字招牌。

三、經驗啟示

(一)深化基層治理要用真心融入群眾。“四下基層”既是堅持人民至上的生動寫照,也是傾聽群眾心聲、摸清基層底數、掌握工作實情的重要舉措。這告訴我們,要練就密切聯系群眾的基本功,必須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吃茶話事”機制通過交朋友、拉家常的方式與群眾打成一片,在一同喝茶品茶的過程中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不斷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二)深化基層治理要用群眾發動群眾。學習推廣“四下基層”優良傳統,關鍵是要增強群眾主體意識這篇大文章,這也是提高基層治理水平的題中之義。這告訴我們,要不斷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必須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吃茶話事”機制動員廣大群眾建言獻策、身體力行反哺家鄉建設,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思想,促使群眾由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以群眾的力量來引導群眾、教育群眾、督促群眾,從而不斷激發群眾自治活力。

(三)深化基層治理要用行動感召群眾。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工作做得怎樣、問題改得如何,群眾有切身體驗,最具發言權。要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對於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要快速反應、及時跟進、限期辦結,一時無法辦結的,要通過“話事日記”“民聲留言板”等記錄手段,通過公開展示群眾意見建議辦理情況,讓群眾實實在在看到建議採納、問題解決的進度和流程,同時親眼看到村“兩委”時時刻刻在為村裡的各類事務忙碌,即使問題無法得到馬上解決,也能有被重視的感覺,從而更加理解村干部、依賴村干部。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