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組織部
2024年05月10日14: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近年來,為破解當前勞動力空閑、耕地空置、村庄空巢、產業空心等制約農村發展多難困境,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黨建引領、抓鎮促村,聚焦“人、地、房、錢”四要素,探索由鄉鎮黨委主導搭建“三社一司”平台,系統推進“農民就近就業、農地托管服務、農房多元盤活、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四項集成改革,全地域、全要素推進鄉村公共資源開發利用,蹚出一條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徑。
一、背景和起因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召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推進會議,進一步強調堅持組織路線服務保証政治路線,把各種要素統籌整合起來,有效銜接起來。自覺運用這些最新的創新理論和科學部署,指導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實踐,是基層黨組織做好新時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系。
調研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耕地空置、村庄空巢、勞動力空閑、產業空心“四空”現象日趨凸顯。青島西海岸新區結合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和“四下基層”要求,對農村“空心化”情況開展調查研究,8個鄉鎮戶籍總人口約39.5萬,外出務工經商生活居住的人口就有13.9萬,人口流出率達35.1%,房屋空置率達20.2%。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各級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當快速調整適應,積極探索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路徑。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認真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聚鄉村振興大勢所趨,謀農村黨建所能。2020年8月,全面完成村庄建制優化調整工作,從源頭上破解自然村單打獨斗和“小、散、弱”難題。2021年1月,高質量完成山東省村(社區)“兩委”換屆試點任務,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管理。2022年10月,先行開展青島市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突出“清、收、管、用”四個關鍵,綜合整治“三條線”“三塊地”“四類行為”,讓被侵佔、被低效利用的鄉村公共資源重回村集體。這些工作,進一步夯實農村的基層基礎,積累了農村改革的大量實踐經驗,為新區堅持黨建引領、鎮域統籌,深入探索以要素集成改革助推鄉村共富新路徑提供堅實保障。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抓鎮促村、整鎮推進、全域提升”主線不動搖,聚焦人、地、房、錢四要素,以鎮域為單位,由鎮街黨(工)委主導搭建共富勞務、共富田園、共富鄉舍三個專業合作社和強村共富公司等“三社一司”發展平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發揮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個體及其資源優勢,發揮強村共富公司帶動村集體抱團對接市場優勢,合力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打開全域強村富民新局面。
(一)聚焦“人”要素,創辦共富勞務合作社,以就近就業改革助推農民就業組織化。針對失地農民就業困難、農民非農忙時節的季節性失業等問題,由鎮街黨(工)委指導鎮駐地周邊、組織力強的村黨組織牽頭領辦共富勞務合作社,將鎮域擁有“一技之長”的農民組織起來,改變自發性、無序化的流動就業方式。線上,深挖項目建設、城市更新、農業產業發展帶來的就業崗位,設計開發共富勞務管理平台和掌上小程序,實現企業發布招工信息、合作社科學匹配崗位、社員“接單”上崗。線下,依托農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共富勞務驛站”,免費提供入社申請、招工候工、政策咨詢、飲水充電等服務。鎮政府還為每個村庄配備1名勞務經紀人,根據農民意願一對一推送就業崗位,定期開展專項技能培訓,建立工資支付監控和拖欠舉報機制,健全用工企業星級評定和預警退出機制,讓社員有活干、有錢掙、心踏實。例如,大場鎮同富勞務合作社建社以來,累計招工勞務總數達696次,累計用工天數達117361天。相較個人單干,務工時長平均增長3個月,年均務工收入提高一萬五至兩萬元,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又如,泊裡鎮立足港區服務擴大就業,依托鎮便民服務中心打造共富就業超市,組織80名勞務經紀人擔任企業、項目方的聯絡員,動態掌握全鎮近100家企業的用工需求,累計提供就近就業崗位750余個。
(二)聚焦“地”要素,創辦共富田園合作社,以農地托管改革助推大田農業現代化。農村土地碎片化、流轉難、收益低等問題由來已久,隨著城鄉融合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人口不斷外流,土地無人種的現象也越來越突出。針對這一狀況,新區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動員群眾、整合資源優勢,全域推廣農地托管服務模式,解決農村“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如何增收”的問題。由鎮街黨(工)委指導土地資源豐富、優勢特色產業突出的村黨組織牽頭領辦共富田園合作社,整合吸納鎮域農機大戶、家庭農場等土地托管服務主體,全面集聚農用機械、農機操作人員等,形成機具共享生產聯合體。合作社推行供種、耕作、施肥、收獲“四統一”全程托管服務或“訂單式”環節托管服務,吸引外出農戶將土地委托統一經營。通過“減壟增田”“歸並置換”等方式推進土地整合,實現農田面積擴充10%以上,有效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例如,大場鎮通過全國排名前十的同富勤耕合作社托管4.8萬畝土地,農戶在全程不參與耕種的情況下,可獲得每畝每年700斤小麥或等價收入,實現旱澇保收﹔並通過政策補貼、規模化作業,實現農作物畝均節本增收300元以上。又如,六汪鎮膠河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土地規模種植面積1.2萬畝,畝均產量超過5000斤,年可帶動2300余戶農民增收2000余萬元,實現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聚焦“房”要素,創辦共富鄉舍合作社,以多元盤活改革助推未來鄉村景區化。美麗鄉村是生態文明的寶貴空間,“沉睡”的龐大農房資源有待在鄉村振興中被“喚醒”。圍繞盤活閑置農房資源,由鎮街黨委指導具備發展鄉村文旅產業或開展居住融合試點基礎條件的村黨組織牽頭領辦共富鄉舍合作社,探索宅基地綜合利用新模式。一方面,圍繞發展鄉村文旅盤活農房資源,由鄉舍合作社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採取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種方式,盤活開發閑置農房。張家樓街道示范打造“畫美達尼”城鄉要素流通平台,錄入300余處閑置農房實景三維數據,同步開發“雲上看房”“雲上看地”微信小程序,完成60余處閑置房屋租賃,帶動村民增收70余萬元。通過盤活閑置農房,加速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家庭工場等鄉村經濟新業態,催生了藏馬鎮“魚菜共生”、海青鎮“茶食工坊”、寶山鎮“尋寶山居”研學等一批農文旅項目。另一方面,圍繞改善居住條件盤活農房資源,在有條件的鄉鎮規劃建設居住融合示范區。針對宅基地需求遠大於供給的實際,創新宅基地審批積分管理辦法,經村級民主決策程序后,明確“自願入社的社員可獲得額外積分,可優先到居住融合示范區選址建房”。在堅持“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原則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符合宅基地審批或房屋翻建條件的村民加入鄉鎮合作社,申請在居住融合示范區按統一標准自建多層庭院式新型住宅,配套現代服務設施,培育引進富民產業,讓農民徹底改善居住生活條件,就地過上現代田園生活。截至目前,已有282戶村民主動報名入社,75戶提出融合居住建房申請,三河埠村、匯水灣村居住融合示范區一期工程按期完工,首批多層庭院式新型住宅完成交付,蹚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新路徑。
(四)聚焦“錢”要素,創辦強村共富公司,以“集體創收改革”激發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活力。圍繞解決資源分散、資金零散、資產閑散等問題,指導鄉村公共資源豐富、發展主觀能動性強的村集體,將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的閑置資金或資產資源經營權入股強村共富公司。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推動、市場主導、企業運營的思路,圍繞鄉村振興開展生產經營,探索“保底收益+超額分紅”模式,讓村民充分享受集體“三資”增值帶來的紅利。例如,王台街道2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以資金入股、資產折股等形式,多村聯建成立強村共富公司,通過購置樓房出租、建設智慧紡機產業園,異地置業發展“飛地經濟”“房東經濟”,每年保底收益248萬元,已連續分紅三年。又如,大場鎮統籌18個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閑置資金,與區屬國企平台公司農高集團合作成立強村共富公司,通過參股方式將閑置資金轉為經營資本,獲取股金、利息和資產增值等資本運營收入,去年實現淨利潤340萬元,村集體獲得分紅120萬元。再比如,大村鎮以強村共富公司為聯結,凝聚鎮域村、民、企、社等多元主體組建共富聯盟,導入各級各類資金4268萬元,發展菇房、酒窖、光伏等49個共富產業項目,村集體年增收281.56萬元,收益率6.6%。
三、經驗啟示
黨組織領辦勞務、田園、鄉舍合作社和強村共富公司是一個有機整體,“四項集成改革”在資源配置上協同高效、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工作成效上同向疊加,為新時期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有益探索。在推進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工作思考:
(一)要夯實黨建引領的基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健全縣鄉村三級聯動爭創先進、整頓后進機制。“三社一司”實質上為縣級搭建了抓鎮促村、整鎮推進的平台載體,建強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既發揮鎮黨委的龍頭作用,推動鎮域各類組織和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又發揮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一般由班子過硬、組織發動力強的村黨組織牽頭實施,逐步形成規模效應。同時,鼓勵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黨員致富能手擔任相關負責人,示范帶動農民群眾擁護改革、抱團共富。
(二)要把准農村問題的脈搏。當前,農村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雖然錯綜復雜,但歸結起來就是一個“散”字。“三社一司”作為一套“組合拳”,把“組織力+市場力”作為集聚各類要素的黏合劑,讓農村留住人、盤活地、蓋好房、賺到錢,就是打在了農村問題的“腰眼”上。例如,通過推行農民“離鄉不丟地、不種有收益”的農地托管服務模式,不僅破解了農村空心化帶來的耕地撂荒、細碎化等問題,還讓農民嘗到甜頭、集體得到收益、市場主體賺得利潤、國家糧食安全有了保障。
(三)要用活系統集成的理念。農村改革綜合性強,靠單個部門、單項工作難以打開局面。實踐中,“三社一司”統籌了農村最重要的“人、地、房、錢”四要素,打破了組織、農業農村等部門和鄉鎮的條塊分割,健全了專業合作社、強村共富公司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機制,架起更加穩定、更加嚴密的農村改革“四梁八柱”。尤其在功能統籌上,“三社一司”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發揮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個體及其資源的優勢,發揮強村共富公司帶動村集體抱團對接市場的優勢,形成“黨組織+專業合作社+強村共富公司”的發展模式。
(四)要提振敢於革新的作風。改革就要敢於刀刃向內、破舊立新,既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例如,在推動強村共富公司發展壯大過程中,青島西海岸新區接續開展了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和農村集體“三資”侵佔挪用問題專項整治,突出清、收、管、用四個關鍵,著力讓被侵佔、低效利用的公共資源重回村集體,交由強村共富公司統一運營,讓村集體和廣大農民受益,有效避免富了老板、窮了集體、苦了老鄉現象的出現,蹚出一條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相關專題 |
· 第七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