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京化工技師學院委員會
2024年05月09日13: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南京化工技師學院原為中國石化集團南化教育學院,2004年從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改制,學校從國有企業轉變成為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教職工的身份從國企干部轉變為社會人。學校黨委在全校提出了“關注教職工需求,讓思政工作潤物無聲,構建和諧幸福校園”的工作思路和“有困難找組織”的號召,著力用“有溫度、有廣度和有力度”的服務,協調解決教職工工作以外的困難和問題。經過多年實踐,學校黨委用“三度”服務跑出了服務工作的加速度,廣大教職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滿滿。
二、做法
1、拓展服務有溫度。學校黨委引導所屬黨群組織,注重及時收集教職工的需求,對教職工需求信息的收集注意了點面結合。一是各組織負責人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關注教職工的需求上。二是注重收集教職工的信息和思想動態,每月一報,急事急報。在每月的政工例會上,學校黨辦對來自各黨群組織的信息進行分類梳理。同時堅持每月從出資者和青年教師會議上收集教職工的需求信息。
2、提升服務有廣度。學校黨委引導所屬黨群組織,動員各方力量,按照“聯絡友情、共享資源、志願服務”的宗旨,通過個別訪談、集中座談、微信交流等方式,分別整合百家企業、百名教育名師和百名醫療專家等資源,建立共享渠道,擴大了服務項目范圍。同時,選派熱心公益的黨團員志願服務者,組成學校黨團員志願服務隊,黨團員志願服務隊成員相對分工,協助相應黨群組織負責人收集、對接、維護和協調分管范圍內的相關資源和信息。這為教職工在線上和線下有針對性地咨詢子女就業、升學、看病、婚戀、法務等難題創造了條件,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
3、對接服務有力度。學校黨委引導所屬黨群組織,對接服務實行“首問負責制”,有服務需求的教職工,可以向所在部門黨群組織負責人或黨團員志願服務者報告服務需求。黨群組織負責人或黨團員志願服務者,根據服務需求信息類型,第一時間對接相關資源,盡最大可能為需求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幫助其協調解決相關困難和問題。對一時難以協調解決的事項,提交學校辦公室,由學校層面負責推進落實。學校黨委要求做到對接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做到對接零距離、零推脫,確保小事不隔天、大事不隔周。
三、成效
1、職工隊伍穩定。學校“三度”服務,關注教職工需求的行動,為全校70多名教職工協調解決了急難愁盼等難題,讓他們感受到了學校大家庭的溫馨和幸福,增強了教職工對學校發展的信心。看似就業、升學、看病、法務等的瑣事,對每一位受助的教職工而言其實都是大事,這樣的工作方法,讓教職工隊伍十分穩定。
2、互幫互助成風。學校“三度”服務,關注教職工需求的行為,找准了做思政工作的切入點,真正用不多的語言,把思政工作做到教職工的心田裡,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不僅聚了人氣,更重要的是聚了人心。這也是學校思政工作做得比改制前還好的原因所在。這樣的工作方法,也影響了整個校園,廣大教職工紛紛奉獻自己各方面的資源,並讓全校教職工共享。教職工隻要有事相求,大家都會主動相助,互幫互助在學校蔚然成風。
3、創業激情大增。學校“三度”服務,關注教職工需求的行為,營造了和諧的氛圍,涵養了良好的校風,激發了廣大教職工,特別是年輕教職工干事創業的激情。學校隻要遇到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大家都會主動迎難而上。有時一項工作,還出現大家搶著干、爭著干的現象。這樣的工作方法,成為學校改制后高質量發展步入南京市技工院校第一方陣的重要法寶之一。
四、啟示
1、堅持人本思想是前提。創建服務型黨組織,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隻停留在文件上和口號中,而是要把熱心、愛心、細心、耐心、恆心和真情服務體現和落實在教職工每一件具體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中,這樣才能讓服務工作從外在推力轉化為持續的內生動力。
2、堅持理念創新是關鍵。創建服務型黨組織,必須堅持服務理念創新,不能隻限於校內現有的服務資源和條件,而是要想教職工之所想、急教職工之所急,不斷擴大服務項目范圍,努力在服務意識、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這樣才能讓教職工更廣泛的服務需求得到滿足。
3、堅持群團互動是保証。創建服務型黨組織,必須堅持群團組織互動發力,不能忽視群團組織的力量,而是要引導和支持群團組織開展一系列“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工程,營造“心齊、氣順、勁足”的政通人和的校園氛圍,這樣才能讓教職工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相關專題 |
· 第七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