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丹陽市委組織部
2024年04月29日15: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是系統工程、時代課題。2023年以來,江蘇省丹陽市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觀念、創新思維,唱好“大合唱”組建聯合體、奏響“同心曲”下好“聯手棋”,全面推行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模式,增強村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各方力量融合、資源整合、人心聚合,走出一條抓鄉促村、富民強村新路徑。
一、背景與動因
經過十年來幾輪幫扶行動,2022年丹陽市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243萬元,經濟薄弱村數量減少了51%,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基層在推進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規模擴大和質量提升上主要存在“四散四弱”的問題。
一是組織形式散、黨建引領弱。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第一工程”。近年來,有的鎮、村探索了村企、村銀黨建共建等路徑,但大多停留在簡單的資金支持層面上,且未建立聯席會議、議事決策等常態長效的組織共建機制,“年初碰個頭,年底再見面”,共建合作的渠道不寬、層次不深、聯動不多。
二是資源分布散、營收能力弱。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離不開資源要素支撐。大多村經營性收入主要來源於村組合並時的舊房屋、舊廠房租金收入,渠道單一,且集體資產面積小、分布散、區位差,難以形成規模發展優勢,“單打獨斗”的發展瓶頸比較明顯。2022年,全市經濟相對薄弱村村均經營性收入84萬余元,佔總收入的60.9%,比非經濟相對薄弱村村均經營性收入佔比低了近16%。
三是主體意識散、共建合力弱。從以往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情況看,聯建單位黨組織隸屬關系不同、行政關系有別,導致各方思想認同不深、橫向協調乏力,一定程度存在“開會是一家、會后各干各”“誰提議誰負責”的問題,“自家人”“自家事”的主體意識不強。同時,共建項目與群眾關聯度不大,群眾獲得感不強,站著看的多、一起干的少。
四是創業勁頭散、發展干勁弱。辦好農村的事,要靠好的帶頭人。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穩步增收,需要以有力的激勵政策引導村書記破除“等靠要”思想,推動敢闖敢干。調研中了解到,截至2022年,全市僅33%的鄉鎮設有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獎勵,且有的鄉鎮增收獎勵檔差僅1000元,政策的存在感比較低,吃“大鍋飯”的問題比較普遍。
二、主要做法
2023年以來,丹陽市在試點基礎上,因村施策,讓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建設全面鋪開、落地開花,形成以“村政聯結幫促、村村聯營產業、村企聯建項目、村銀聯動賦能、紅色‘E’聯盟集約發展,政治理論共學、群團組織共融、富民成果共享、鄉村治理共抓、民生實事共辦”為主要內容的“五聯五共”工作路徑,著力以組織優勢引領村級資源整合提升、區域聯動發展。
1.組織聯建強基,以“攥指成拳”夯實“堡壘支撐”。從共建共贏需求契合點入手,建立上下協調聯動、條塊雙向貫通的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實現黨組織跨村跨域統籌發展。
一是融合組織力量。開展鄉村振興大調研活動,結合挂村蹲點安排,市、鎮(區、街道)、村三級聯動,近2000名黨員干部全面下沉,深入摸排各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現狀、意願意向等情況。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通、資源相用、優勢相補”的原則,推動村級黨組織與村、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銀行等黨組織在不改變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前提下,以利益契合點、需求連接點為紐帶,建立27個功能型聯合體黨委。
二是健全運行機制。著眼高位推進、統籌有力,安排熟悉村情、能擔重任的鎮(區、街道)駐村領導擔任聯合體黨委書記,強化組織領導力。建立健全聯合體黨委聯席會議、協商議事等工作制度,圍繞產業規劃、項目推進、民生實事等村級發展、群眾關切事項,召開聯席會、調度會400余場,實行聯合體黨委議事協同、鎮(區、街道)黨(工)委定期調度、組織部門常態督導、市委年度考核的運行機制,完善上下貫通的抓鄉促村工作體系,推動村級發展力量聚合、步調一致。
三是強化激勵導向。堅持以實干為導向、以實績論英雄,配套實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10項激勵措施,把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情況與村書記職級晉升、評先評優等相挂鉤,村干部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基數與上年度全省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14名村書記參照享受事業崗位退休待遇,1337名村干部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提高到6411元/月,增長58%。進一步拉開獎勵差距,對連續兩年村級集體經營收入正增長的村,提取增量的20%用於發放增收獎勵,同一鄉鎮村書記年底考核報酬最大差距達5.45萬元,放大政策激勵效應。
2.發展聯合興村,以“要素融通”打破“資源孤島”。充分發揮聯合體黨委靈活調度、統籌聯動的作用,暢通資源要素流通渠道,一村一策推進聯合發展模式。
一是深化上下結對共建。對集體經濟相對較弱的村,重點推行村政聯結幫促、村銀聯動賦能模式。以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領航員、金融服務員等力量為紐帶,推動37個機關單位、金融機構與挂鉤村組建鄉村夜市產業、水蜜桃產業等聯合體黨委14個,撬動政策、資金等優質資源下沉鄉村一線。目前,聯合體黨委成員主動發揮人脈資源等優勢,幫辦項目各類手續証件11個,協調解決突出問題47個,發放整村授信農戶貸3.7億余元,為鄉村振興添動力、增合力。丹陽市珥陵鎮珥城村黨委與丹陽市委辦、市城管局行政執法大隊、農商銀行珥陵支行等單位黨組織組建創業街區聯合體黨委,通過共同解決水管移位、市場運營、廟會資源引流等問題,盤活了5400平方米閑置土地,打造了珥陵鎮鄉愁記憶與草根創業特色街區,將散落在集鎮的商販統一到街區中,既解決了集鎮交通和衛生頑疾,又通過舉辦各類展銷會活動,年吸引客流約30萬人次,為村集體經濟增收40萬元以上。
二是深化區域項目共建。對資源要素單一的村,重點推行村村聯營產業、村企聯建項目模式。打破地域、領域界限,按照組織聯建、資源聯享、產業聯興的原則,組建特色田園鄉村、“菜籃子”民生工程等聯合體黨委12個。全面整合各方土地資產、啟動資金、生產技術、銷售渠道等優勢資源,共同建設標准化廠房、農文旅融合、種子培育產業等增收項目12個,實現資源入股、分紅增收,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500余萬元。丹陽市延陵鎮統籌九裡村、柳茹村、寶林村3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資源,組建特色田園鄉村聯合體黨委,統籌布局、一體規劃,形成了文化古村游、濕地風光游、現代農業游等多種業態融合支撐的全域旅游格局,2023年舉行的為期30天的季子文化旅游節暨首屆粉黛觀光節,日均客流量近萬人次,直接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0余萬元。
三是深化聯盟集約發展。對10個農業特色村,重點推行紅色“E”聯盟集約發展模式。統籌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主體需求,打造集農技服務、產品質檢、電商培訓、創業指導等“一站式”服務功能於一體的農業園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共享式“紅色直播間”,變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要素各自投資、分散經營為黨組織集中投資、集約經營,幫助銷售農副產品1.7億余元,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16個。
3.服務聯動惠民,以“同心同向”贏得“民意民心”。組織聯合體黨委成員單位“攜手齊上陣”,精准化做實為民服務,不斷提升聯合體黨委的凝聚力、號召力。
一是以政治引領聚共識。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政治理論聯學、思想教育聯抓、黨群活動聯辦,增強內部成員對聯合體黨委的政治認同感、組織歸屬感。靈活搭建組織生活載體,邀請黨員骨干、專家人才深入一線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解讀富民政策70余場,聯合開展“田野黨課”“廣場黨課”“五事聯動”主題黨日等近百場,推動2萬余名黨員干部在人居環境改善、文明鄉風建設等中做表率,引領帶動群眾一起干。
二是以宗旨引領促共富。聚焦村民群眾共富願望,充分挖掘聯合體黨委內部資源潛力,組織近70名技術專家進基層、青年人才進鄉村,“線上+線下”開展指導服務11000余人次,幫助500余名種養殖戶解決作物育種、病虫害防治、栽培技術等難題。整合聯建村生態、文化等資源,聯合打造5條農文旅融合精品線路,發展休閑採摘、農事體驗、科普研學等新業態,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提升家庭收入。
三是以作風引領惠民生。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組織聯合體黨委成員深入開展“村村到、戶戶進、人人訪”活動,走村串戶訪民情、聽民聲、問民需,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和問題360余個。主動回應民生關切,每年至少聯合推進一個民生實事項目、關愛慰問一批困難群體、幫助解決一批實際問題,已解決村民出行、環境衛生、糾紛調解等問題400余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取得成效
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以組織聯建帶動資源聯用,以發展聯謀促進成果聯享,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現實效能,激發了黨建引領發展活力。
1.從“客人自居”到“主角主動”,鄉村振興心力更齊。“人心齊,泰山移。”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以自主自願、互惠互利為前提,通過委派熟悉村情、能擔重任的鄉鎮駐村領導擔任聯合體黨委書記全面統籌,建立健全聯席會議、議事決策、考核評價等制度,有效調動了成員單位的積極性主動性,把“村裡事”變成了聯合體黨委“大家庭”的“自家事”。界牌鎮界中社區工業園區改造原先需要三個月才能辦下來的土地不動產權証,一個月不到就由熟悉政策的“家庭成員”全程代辦下來,3000萬元低息貸款主動“送貨上門”,大大提高了項目落地效率。
2.從“各自為戰”到“抱團發展”,富民強村引擎更強。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以強有力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打破地域、領域限制,將各個鄉村振興主體的有限資源、力量集聚整合起來,有效解決了村級產業資源分散、整合低效、發展割裂等問題,大大優化了鄉村振興工作格局,拓寬了村級產業發展路徑,提升了集體經濟增收成效。2023年,組建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的村均經營性收入達157萬元,同比增長22.22%。
3.從“坐等上門”到“主動下沉”,黨群干群關系更親。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結合主題黨日等活動,通過黨群共建、資源共享、陣地共用、活動共辦等方式,引導和推動成員單位把組織生活從機關大樓“會場”搬到服務群眾“現場”,深入鄉村振興一線聽真話、察真情4100余人次,改進了工作作風,紓解了民憂民困,拉近了黨群“心”距離。在2023年底的民主評議中,黨員群眾滿意度上升7.2個百分點。
四、啟示與探討
1.鄉村振興首在組織振興,堅持高位推動,才能提升組織引領力。剖析以往“橫向配合”的聯建形式,由於缺乏牽頭抓總的具體負責人和協調機制,項目推進力度小、進展慢。聯合體黨委由鎮(區、街道)駐村黨政領導擔任黨委書記,並分類明確了市、鎮(區、街道)、聯合體黨委三級責任,建立了定期調度、年底述職考核等工作機制,從“縱向”上大大強化了聯合體黨委的政治統籌力、高位推動力,實現組織引領從“鬆散配合”向“緊密聯合”轉變。
2.鄉村振興重在資源配置,堅持全域抱團,才能提升要素統籌力。“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推動鄉村振興需樹立系統思維,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跨領域、跨地域組建的聯合體黨委,以強大的組織優勢整合村與其他單位的資源,解決“單打獨斗”中遇到的人才、資金、政策等短板,實現發展主體由“一元化”向社會“多元化”轉變,發展要素從“單一分散”向“互補融合”轉變,放大資源集聚效應,形成多方聯動、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
3.鄉村振興勝在對症下藥,堅持因村制宜,才能提升發展推動力。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是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上的一種組織設置創新,需要根據村級資源稟賦、發展意願、項目建設需求等,因村制宜地找准聯建單位和載體。丹陽市在推進聯合體黨委建設過程中,僅提供“五聯”發展模式上的參考,將具體組建的主動權交給基層,通過供需契合、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地自由聯建方式,從源頭增強了聯合體黨委的思想共識,提升了內部凝聚力、項目推進力。
4.鄉村振興關系民心向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提升群眾號召力。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群眾,成效好不好、質態優不優,關乎群眾有沒有獲得感、能不能得實惠。丹陽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推動聯合體黨委成員單位聚合服務資源,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半徑,提升服務質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感受到黨的溫暖。同時,聯合體黨委充分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通過黨委引領、黨員帶頭,引導群眾在共同參與鄉村振興中提高主體認同、發揮主體作用。
相關專題 |
· 第七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