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昆山市委組織部
2024年04月28日16: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蘇省昆山市以制造業起步、筑基,緊扣“高質量發展”和“集聚新動能”兩條主線,構建“2+6+X”新興產業布局,打造6000億元的電子信息和3000億元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連續19年位居全國百強縣首位。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昆山將“深化非公企業黨建,推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作為市委基層黨建書記項目,實施黨建引領產業集群建設“昆玉融創·協同暢鏈”行動,推動組織堡壘建在鏈上,資源要素聚在鏈上,服務賦能沉在鏈上,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一、背景起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強產業鏈黨建,是推動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的應有之義﹔抓實了黨建工作,也就牽住了引領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的“牛鼻子”。昆山自1984年自費創辦開發區以來,發展經歷了“農轉工”“內轉外”“散轉聚”“低轉高”“大轉強”“強轉優”等階段,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產業基礎不斷夯實,走出了一條享譽全國的“昆山之路”。昆山積極搶抓數字經濟時代產業集群融合發展機遇,深化黨建引領,賦能產業升級,健全完善“六個一”工作體系(即筑牢一批集群戰斗堡壘、鍛造一批集群先鋒隊伍、創新一批聯建工作機制、升級一批如意服務舉措、搭建一批協作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品牌示范矩陣),以黨建組織鏈、活動鏈、人才鏈、服務鏈、創新鏈、陣地鏈“六鏈”賦能,融合創新、協同推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二、特色做法
圍繞全市新型顯示、元宇宙、集成電路、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軟件信息、先進計算、現代物流、生物醫藥、現代食品、現代文旅、檢驗檢測等產業集群重點細分領域,開展黨建引領產業集群建設“昆玉融創·協同暢鏈”行動,推動產學研、上下游、大中小企業組織共建、隊伍共抓、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發展共謀。
(一)建強“依產業鏈精准嵌入”的組織體系
一是健全“五彩行動”指標體系。突出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領,創新設立“紅色先鋒示范、橙色青春活力、藍色人才科創、綠色平安生態、紫色創新發展”5項一級指標,細分先鋒模范帶頭、黨員人才培育、技術創新攻堅、黨建助力效益等87個二級指標,聯動開展黨組織“貫標工程”、評星定級,推動兩新黨組織分類管理、綜合監測、梯級晉升、整體建強。兩新領域“星級黨支部”創建率超90%。整合“政務端、企業端、學術端、金融端、協會端、服務端”資源,建立協商議事、問題清零、雙向評估“三項機制”,推出需求、資源、行動“三張清單”,建強產業鏈發展“主心骨”。
二是提升“兩個覆蓋”質量水平。探索“職能部門牽引、屬地區鎮整合、龍頭企業帶動、行業協會串聯”模式,運用“組建十法”,緊扣“2+6+X”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成立新型顯示、元宇宙、智能網聯汽車等12個產業集群黨委,吸納12個區鎮、14個特色專業創新園區、8所高校院所等“政務端、企業端、學術端、金融端、協會端、服務端”“六端”黨組織,覆蓋重點企業1500余家,黨組織150余個,黨員3700余人。秉承“產業鏈發展到哪裡,黨組織就延伸到哪裡”,依托36家區域黨建工作站,選派50余名專職黨務工作者擔任黨建指導員,推動組建鏈上黨組織150余個,覆蓋重點企業1000余家。
三是打造“樞紐黨建”先鋒陣地。開展“一集群一品牌”“一企一品”創建,以特色專業創新園區、產業基地、龍頭企業為主體,打造12個產業集群樞紐平台。命名“黨員先鋒生產線”“黨員先鋒實驗室”“黨員先鋒工地”27個,沿軌交11號線布設16條產業集群黨建示范帶,開展“走看學做比”觀摩巡禮活動,推動比學趕超、爭先進位。樹立“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理念,強化“特色園區+先鋒陣地”疊加效應,加快建設先進計算、生命健康等40個特色專業創新園區,累計引進企業254家,企業總數超800家,實現總產值超700億元。啟用17萬平方米雲昆大廈元宇宙產業園區,引進微軟工業元宇宙應用中心等32家知名企業,舉辦元宇宙產業大會、元宇宙產品展覽會、元宇宙國際裝備展,致力打造國內“元宇宙第一縣”產業新地標。
(二)充盈“與產業鏈深度耦合”的智力支撐
一是黨員骨干顯擔當。深化黨員先鋒“十帶頭”實踐,創新黨員教育公開課、“對話先鋒”全媒體黨課、“初心之旅”實境研學,集中開展“三亮三比”“三有三無”“三學三說三做”行動,圍繞企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安全生產等,實施“揭榜挂帥”項目58個,培育黨員骨干556人,將黨員先鋒旗幟樹立在產業鏈攀高逐新的全鏈條、各環節。扎實開展“百鏈千企”蹲點調研行動,組織71名黨員干部蹲點走訪企業380多家,召開座談會85場,訪談超2000人次,梳理形成企業需求、部門資源、行動項目“三張清單”。針對性開展“破題行動”31個,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困難350余個。安排50名黨員骨干“一對一”服務集群重點企業,提供“一人受理—組團幫辦—流轉處置—跟蹤反饋”閉環服務。
二是人才引育激活力。成立重點產業鏈人才政策創新組,實施“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設立人才服務先鋒崗、創新服務特派員,優化人才“引育用留”生態鏈條。大力開展招才引智“136”行動,新增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20人,充實800人的“產業鏈黨建人才智庫”。依托陳惠芬黨建工作室、廉思教授黨建創新工作室等載體,創新開展“昆玉頭雁·書記開講”系列活動,舉辦“對話先鋒”全媒體直播黨課、“以咖啡之名”黨員教育公開課、“初心之旅”實境研學、“紅鏈”產業發展大講堂,推動非公企業出資人、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精神“補鈣”、業務“解渴”。先后將20名工匠和技術能手培養成黨員,106名黨員培養成勞模先進。
三是“大院大所”助創新。與上海交大、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5G創新中心等科研院所精誠合作,成立長三角元宇宙產業創新聯盟、非凡生命科學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聯合體,落地實施22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攻克超級計算、小核酸新藥研發等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帶動提升產業鏈的含金量和含新量。出台關於打造台灣同胞就業創業“首選地”的若干措施,成功舉辦第八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等品牌活動,華燦(昆山)總部基地順利落戶。
(三)激活“為產業鏈全面賦能”的創新生態
一是深化政策直通。健全黨員干部帶頭挂鉤聯系重點企業“1311”服務機制,創設“先鋒惠企”服務團、企業服務先鋒崗、服務特派員等工作機制,定期向企業問需問計問策。升級發布3.0版黨建惠企服務清單,推出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引進、金融稅收等專項服務48類296項,為產業鏈發展精准高效提供政策支持。組建基建保障、政策咨詢等12個機關服務行動支部,“面對面”開展服務1600余場次、惠及企業超2萬家。對接蘇州機關部門、國企、高校、金融機構成立協同攻關共同體,重點支持新型顯示“固基·強屏·拓端”、元宇宙“宇宙元生”、生物醫藥“紅鏈興產”、現代食品“優質品牌資源聚集”4大重點項目建設。
二是深化問題直辦。堅持企業直通“點題”、組織統籌“破題”、條線合力“解題”。聚焦解決“融資難”,組織25家金融機構開通“金融服務直通車”,加大“昆科貸”“蘇科貸”等專項金融政策扶持力度,開展金融活動85場,幫助290家重點企業解決資金需求超11.3億元,節約成本約294億元,其中生物醫藥產業集群8家龍頭公司獲取超10億元授信金額。聚焦解決“供應難”,搭建“集群黨委+戰略咨詢會+各類主題活動”的“1+1+N”交流平台,推動市場監管、稅務、海關等信息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暢通供應鏈上下游對接合作渠道。聚焦解決“用工難”,制定人才服務專項行動方案,組織160多家企業赴安徽、寧夏開展跨區域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參與6所高校校園招聘會,設立16個“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開展專題招聘8場,幫助解決用工需求5000余人次。
三是深化服務直達。整合“政產學研金服用”要素資源,創設“紅領助企團”“集群智庫團”“人才會客廳”“科創路演廳”等7大融合攻堅平台載體,提供專家指導、用工紓困、人才商洽及產學研合作轉化等服務。集成10大類27項政策服務內容,承接15個部門446個政策項目入駐“政策雲超市”,縱深推進全流程服務“一網通辦”。“帶崗直播間”開展直播39次,收取有效簡歷2300余份,促成集群企業實現1900多個崗位匹配。舉辦祖沖之攻關計劃進高校等系列活動10場、“創贏昆山”金融路演活動13場,推動10個優質初創人才科創企業落地。統籌設置“昆如意·元園營商服務站”等樞紐平台,提供項目招引、企業培育、成果轉化、技術攻關等“一站式”服務,讓企業享受“園區內”“家門口”的暖心服務。
三、工作成效
(一)組織體系進一步健全。全市產業集群和新興服務業重點細分領域功能型黨委做到應建盡建。每個集群黨委內有“政務端、企業端、學術端、金融端、協會端、服務端”“六端”黨組織。集群產業一線黨的工作實現100%覆蓋。基本形成“集群黨委—‘六端’黨組織—產業一線黨組織”的產業集群黨建組織體系,集群黨委組織發動、以黨建集聚“紅色動能”的能力不斷增強。
(二)發展要素進一步整合。政策向集群傾斜、人才向集群流動、資源向集群集聚的工作導向更加鮮明。集群黨委100%建立政務資源、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共建資源、市場資源庫,整合資源的能力和落實上級公共資源、項目資金的能力不斷增強,引聚政策、科研、項目、金融、服務等優質資源助力集群發展的磁石效應顯著提升。
(三)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市特色專業創新園區、高品質人才社區、大型企業集宿區黨群服務陣地100%覆蓋,現有黨群服務站(點)、功能區向集群企業職工延伸,提供“企業門口”“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形成集群企業和職工“15分鐘服務圈”。“政務服務”“政策講師”等行動支部、“資源調配”“專家顧問”等專業服務團隊人員清單、服務清單集群成員單位普遍知曉,形成問題訴求、轉辦、處置、反饋、評價閉環,“昆如意”營商環境金字招牌更加閃亮。
(四)黨建賦能進一步彰顯。黨的建設和集群發展深度融合,推動產學研、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實現融通發展,突破解決“卡脖子”難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集群發展人才優勢、創新態勢、發展勝勢,集群特色化、規模化、高質化發展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四、經驗啟示
(一)產業鏈黨建要建強領導體系,發揮“統”的功能。產業鏈黨建要充分發揮產業鏈黨委、產業鏈黨建聯盟作用,強化管理,落實跟蹤問效、督促指導、評議考核,推動產業鏈黨建工作責任落實。強化黨建紐帶聯結,推動產業鏈企業黨組織深化理論共學、組織共建、人才共育、科研共商、服務共享等機制,用黨建把產業鏈“串起來”,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的韌性和穩定性。
(二)產業鏈黨建要提升服務質效,形成“聚”的合力。促進發展是黨建科學化水平的本質要求,也是開展產業鏈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更是檢驗工作成效的核心標准。產業鏈黨建要立足企業發展需求,發揮黨委政府職能優勢,整合各方助企資源,推動助企工作從“逐企跟進”向“整鏈推進”轉變,把黨建發展共同體打造成為“組織堡壘共同體、人才共育共同體、科技攻關共同體、就業創業共同體”,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最佳環境。
(三)產業鏈黨建要拓展伙伴關系,打造“融”的態勢。行業協會、產業鏈黨委、黨建聯盟等要發揮嫁接資源作用,搭建供需對接、信息共享平台,用好黨建惠企政策,暢通產業鏈產品供銷對接渠道,完善產業鏈產品供應體系。要推動跨區域產業鏈黨建聯動,以黨建為媒,深化區域合作交流,全面融入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相關專題 |
· 第七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